如果高考后,学生最紧张的是分数,那么高考作文可能会有分数。
我们之前写过一篇高考作文的解读。虽然主要是为了娱乐,但绝对值得一读。随着上个月高考分数线的解禁,一系列高考满分作文终于开始流传,比如下图中一位浙江考生的作品。
我相信看完这一段,至少有70%的人认为上面的作文看不下去了,但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和你感觉一样。
不说别的,我看第一段的时候,有两个字我不认识——“厝”“厝”。
恕我直言,为了查这两个字,我特意把手机输入模式切换成手写,百度弹出的搜索关键词也很直白的告诉我,不知道这个字的不止我一个。
看完这篇文章,每隔一两段就能认出一个新单词。总的来说,看了之后收获很大。但是你要问我懂不懂。我只能说没有,因为文章作者真的博览群书,他用的典故我大多不知道,引用的典故我也很少听到,所以不敢说完全理解。
我在这里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好吗?作文新天地的编辑在发布这篇文章的时候,明确提到在改版组的老师眼里也有好坏之争。
对此,不少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批评文章阅读困难。
的确,我们首先要明确写文章的目的——除非是写日记,否则写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播,为了他人阅读,文字是记录和交流的工具。
这篇文章充满了名言和生僻字,普通人读起来会不知所云。如果你用李白的“我的床脚那么亮的微光,会不会已经有霜了?”表达你的思乡之情,但听你诗的人根本不懂李白的诗,他可能会陷入怀疑。“今天云这么多,不光是月亮。你在说什么?”
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懂你引用的名言和生僻字。
“童话之王”郑曾经说过,只要你会500字,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作家。我不否认里面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是意思很明确——写出来很好理解。
当然,以上我的论点都是基于一个根本的内容,那就是“好文章”。《住在树上》显然不是一篇好文章。
但是问题又来了。是好作文吗?
这篇文章的争议让我想起了2001年的另一篇完美作文——《赤兔之死》。当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诚实,但作者用文言文写了一个关于赤兔评论自己主人的故事。
红兔之死的想法很新颖,故事也不常规。但是全文是用文言文写的,这显然是《住在树上》的一个问题。
文言文是高考考点之一,足以让大量考生头疼。现在是白话文盛行的时代。文言文写作有一些“炫技”的成分。
同样,《住在树上》也是如此。其名言无错,生僻字运用得当。但是这些不能推广吗?我觉得作者可以,但这是高考。
高考考组的老师很难理解这种“炫技”文章的存在,即使出现这种文章,也可能更热情。换了一批素颜作文后,突然出现了一篇他们需要花点时间学习的作文,其实对他们来说很有意思。至少,阅卷和批改会比其他作文认真。
说白了就是作者通过这种难懂的文章来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拿分的目的。就像视频剪辑比赛一样,大部分人会选择做混切,原因很简单,混切会比正片在节奏、过渡、画面张力上有更大的印象。一部故事片观众的情绪由低到高波动,而混合剪切则汇聚高能,让观众一路高潮。
但众所周知,混切只是看技术,让观众掏钱走进电影院或者电视。
文章和作文是两个极端。文章需要通俗易懂,作文需要你用800字炫耀写作技巧,征服考官。
《住在树上》可能不是一篇好文章,但绝对是一篇好作文。
最后,我说几句肺腑之言。其实我不同意这篇文章最后会得满分,但是争议的过程是好的。
给这篇文章打满分可能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每个人一踏入写作领域就开始卖弄自己的技术,不说人话。如果有这样的实力,首先要追求抢眼,不说人话。
高考作文现在有这么明显的评分模板,开头引用名言,结尾引用哪些。高中的时候也没忽悠太多。给这样的文章打满分,很可能给后来者一个错误的信号。
这种争议的出现是好事。至少大家都没有那么信服权威,还敢提出与权威相悖的意见来讨论一篇自己看不懂的文章。
更重要的是,很明显这是一种高考打分的手段,但我们也能感觉到这种高考打分的手段与高考选拔人才的目的明显格格不入。
这是这场争论最大的收获。
1.《嚆矢 嚆矢、振翮,这篇不说人话的高考满分作文我连字都认不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嚆矢 嚆矢、振翮,这篇不说人话的高考满分作文我连字都认不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70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