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的主讲人、浙江大学的博士余中华最近在北京签了一本新书《问王羲之》。与当年新书签售的繁荣相比,现在的屏幕讲师已经从“神坛”上走下来,失去了光彩。
“百家讲坛”的主讲人、浙江大学的博士余中华最近在北京签了一本新书《问王羲之》。相比于百家讲坛新书签售的红火,现在屏幕上的讲师已经走下神坛,黯然失色。出版商中华书局表示,“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的印刷量已经从几年前的高峰期的100万册下降到2万至3万册。签约现场冷了,过去也不再热了,让人感觉是天各一方...
地位岌岌可危
《百家讲坛》在最受欢迎的时候可以称之为“造星机”。它架起了专家、学者和人民之间的一座屏幕桥梁,赢得了易中天、纪连海、于丹、袁腾飞、阎崇年、马未都、王立群等一批专家屏幕明星。阎崇年的《清朝十二帝之谜》为《百家讲坛》创造了0.57%的高收视率,纪连海的《历史上的小沈阳》创造了0.69%的最高收视率。一时间,这些学者型明星的出场费甚至可以和歌手、电影明星相提并论。但时隔多年,《百家讲坛》不仅失去了“造星”功能,收视率也一落千丈。所以相关书籍不再流行是有道理的。
纪连海
纪连海向媒体透露,自去年10月以来,除了他提到的李系列,“收视率从来没有超过0.1%。”与他曾经设定的0.69%相比,不到0.1%,甚至不到七分之一,呈现大幅下降。有一段时间,《百家讲坛》的收视率连续跌出央视全部10套栏目的前十。按照电视台的“最后淘汰”标准,它的地位岌岌可危,甚至有谣言说它会停播。
当时很多出版社争夺“百家讲坛”主讲人的图书版权,所有的书都要和央视签约,价格很高。易中天的《品三国》出版时,甚至举行了没有底价的竞标,引起了全国出版社的关注。最终,上海文艺社以55万的初版印数和14%的版税赢得了《品三国》的出版权。当时《百家讲坛》的其他一些演讲者已经印了10多万本书,现在有2万本就不错了,很多出版商都为此赔钱,自己手里印的书太多了。
观众审美疲劳
关于《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为什么被忽略,有很多讨论。
《百家讲坛》主讲翁思认为节目档次高,但皇帝们会说得更多,话题越来越窄。《百家讲坛》的学者说,他们还是那些人,新人难出,形式多年不变。此外,全国各地的类似节目都在争相模仿,这必然会导致审美疲劳。
严崇年
《文化中国》主持人金波表示,《百家讲坛》的火爆是国学的火爆、学者之星、文化的普及等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时间久了,新鲜感过去了,节目没有创新,导致疲劳和瓶颈。像易中天、于丹这样擅长演讲的学者很少。况且,即使有些学者能说得好,学术界也不评价这种通俗的表达方式,甚至引发争议,不利于学术地位的提升。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百家讲坛》仍然过于精英化和学术化,如果它被定位为更受欢迎和扎根,它就可以重生。因为,老百姓对历史、文化、国学知识的需求很大。《十万个为什么》系列发行量近一亿册,影响了几代人,央视“汉字听写大会”已经在荧屏上播出,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这种方式十年不变
《百家讲坛》对收视率的忽视,让人想起央视另外两个论坛节目《让我们说话》《青春中国说话》的兴起。《让我们说话》和《少年中国说话》不仅同时创下新高,位居全国第一,而且这两个节目在互联网上的总点击数也超过了10亿。这是一个比较可喜的数字,也证明了只有创新,与时俱进,论坛节目才有出路。
于丹
相比《百家讲坛》《让我们说话》《青春中国谈》无疑对互联网有了新的思考。“百家讲坛”是专家学者“一桌一人一口”的自言自语和单向灌输。10多年没变,既没有观众互动环节,也没有空互相争论的空间。《百家讲坛》虽然定位为“专家通向普通人的桥梁”,但它是单向的桥梁,虽然普通人通向专家,但这座桥梁是不可逾越的,制约着大众的思维。在“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显然有点过时了。
登上“让我们说话吧”、“少年中国说话”论坛的嘉宾都在表达自己,仿佛自己是来自媒体的“自言自语”,而观众中的很多听众却可以主动与嘉宾互动、讨论,甚至争论,仿佛自己喜欢、评论、在线辩论,充满了互联网的平等、互动、广阔、多元、参与、挑战的特点,展开自由碰撞,无疑比单向说教更具吸引力。更何况比起《百家讲坛》,《让我们说吧》,《青春中国谈》更贴近现在的时代,话题也更接地。可见节目的潮起潮落其实反映了节目创新与老套的巨大差距。
1.《百家讲坛项羽 百家讲坛易中天为何风光不在 揭秘其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百家讲坛项羽 百家讲坛易中天为何风光不在 揭秘其中地位下降的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10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