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阳的大气层外面比里面热?科学家们争论不休,最终找到了原因
正文/袁玉刚图/来自网络
众所周知,热量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向外传递,向外越远,温度越低。一般来说,各种物体都要遵守热力学的这个基本原理。太阳的核心温度是1000多万摄氏度,温度应该是从内到外逐渐降低的。光球的温度已经降到5000多度,色球外的温度应该还会继续下降。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色球中,温度从底部的5000度上升到顶部的数万度,而日冕的温度却飙升到了100多万度。这就是太阳温度异常的奥秘。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首先推测太阳核心有某种携带大量热能的物质,向外散射,到达日冕后突然释放,导致温度异常高。后来有科学家提出,太阳表面和日冕之间有许多高温带电等离子体的巨环,电流通过巨环加热等离子体,将热量传递给日冕。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太阳表面和日冕之间有许多磁场或磁毯,正是磁力线的反复湮灭或重新连接将热量传递给日冕。
到目前为止,太阳温度异常的谜团还没有解开。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太阳的结构。我们的太阳是核聚变发生器。正统模型认为太阳是一个直径约139万公里的热气态球体,其主要成分是氢(约80%)和氦(约19%)。0.23R(太阳平均半径R)以内的区域是太阳的核心,温度约为1000万度,产生的能量占太阳总能量的90%。0.23~0.7R的区域称为辐射能量传输区,温度降至13万度。0.7到1R的区域叫对流区,温度降到5000度。外面是光球层,是肉眼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km,温度5000K,由强电离气体组成,大部分太阳能从那里辐射到Tai 空。球的外面是太阳的内部大气,称为色球,厚约1万公里,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色球层外是外层大气,即日冕,温度高达100万度,局部温度为1000万度,有时高度为几十个太阳半径。
图1太阳能结构图
我们再来看看日冕。
图2电晕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厚度达几百万公里甚至更多。
图3平静的太阳年的日冕
电晕的精细结构包括电晕电流、极羽、电晕孔和电晕凝结区。在太阳活动最大的年份,日冕接近圆形,磁场很强,任何地方都可以出现日冕洞;在太阳平静的年份,日冕相对平坦,两极变薄,赤道区域显得较厚,磁场较弱。冕洞主要出现在磁极附近。孤立的低纬度冕洞席卷地球,影响地球磁场和人类交流;极地的日冕洞能产生高速太阳风,到达地球时仍能达到每秒700公里,干扰地球磁场和人类通讯;还有一个延伸的日冕洞,分别南北延伸,与极地的日冕洞相连。一极冠孔扩大,另一极冠孔缩小,仿佛两极冠孔面积之和不变,令人费解。
图4北极冕洞
在我看来,日冕洞是太阳喷发的通道,伴随着强磁力线,喷出由氦核、质子和电子组成的太阳风。极地的日冕洞长期存在,太阳风喷发最强。
经过分析研究,我发现了日冕温度异常的秘密。本来太阳还有另外一种传热方式,就是极地喷发。来自太阳核心的物质非常热,向两极喷发,从高空落到赤道,形成日冕,覆盖光球和色球。日冕物质直接从核心喷发出来。光球和色球的温度是传递的。当然,日冕的温度远高于光球和色球。
图5太阳磁场图
看这张太阳磁场的图片,可以看到从中心喷出的物质围绕着光球层,它的温度比光球层高。这类似于火山爆发和烟火表演。
极地的日冕洞是日冕物质、磁场和温度的来源。极地日冕洞内的温度比外面高得多。
总之,太阳大气中的光球和色球是由浅层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形成的。在外层大气日冕中,深核聚变的热量沿着自转轴从两极喷发出来,喷发的物质大部分流向赤道,覆盖了光球层和色球层。从两极发射的物质的温度比从浅层传输的温度高得多。当然,外日冕的温度远高于内光球和色球的温度。
1.《太阳大气层 太阳的大气层为何外部比内部还热?科学家们争论不休,原因终于找到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太阳大气层 太阳的大气层为何外部比内部还热?科学家们争论不休,原因终于找到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27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