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云院士。湖南日报记者李健照片
4月28日,黄博云院士与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团队成员共同探讨了新型碳/碳复合材料的应用。湖南日报记者李健照片
2000年11月12日,黄博云院士和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生在做实验。记者照片
湖南日报记者胡通讯员刘祖明
黄伯云,19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材料科学家,1980年赴美留学,1988年回国,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席、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在先进复合材料和特种粉末冶金材料领域进行了长期研究,为我国高性能航天发动机、神舟载人飞船、先进战斗机和C919大型飞机提供了性能优异的关键材料和结构部件,获得4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和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其中《高性能炭/炭导航空刹车材料制备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连续6年缺奖空的历史。
4月下旬,国产大型飞机C919成功完成高速滑行和前轮举升试验。5月5日,国产大型飞机C919首飞成功。其中,车轮制动系统产于湖南。
荣耀的背后,有一个灵魂人物——磨剑20年,为中国夺取碳/碳导航空的刹车片,提前做出战略布局,让湖南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他就是黄伯云院士,从湖南省南县农民家里出来,毕生致力于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
黄博云在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工作了近半个世纪。五一前夕,记者们走进这里,听着时间深处的故事。
“希望这些人能学会回国建设祖国,不管是出国留学还是不留学。”
“世界上能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屈指可数。大型飞机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当初黄伯云以C919起家,为祖国日益强大而自豪。“二十年前,我无法想象我们的国家会造出一架大飞机。”
二十年前,是黄伯云最艰难的时期。
安装在飞机轮子上的刹车片是飞机起飞、着陆和滑行不可缺少的。国际航空常用的刹车片有两种空:金属板和碳板。碳碳板因其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而被称为“黑金”。但中国依赖进口,不仅贵,而且受制于人,存在很大的“卡脖子”隐患。
“对于飞机来说,重量对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飞机,减少1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而碳板只是金属板的四分之一。”黄博云说。
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黄博云带领团队攻克碳/碳航空空刹车片难题,但经过10多年的探索,前路依然茫茫。
想去国外参观生产车间,被拒绝了。
我花了很多钱从国外买了一个样品,但是尸检发现是废品。
"我们搜索了所有的外国文献,深深地感到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研究员张清楚地记得当时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其实黄伯云可以选择一条好的路。
在美国留学后,收到美国企业和大学的高薪邀请,妻女也在美国。没想到,1988年,黄伯云随家人回到中南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业的归国留学生。
“国家在这么困难的经济形势下把我们送出去,就是希望这些人能学会回国建设祖国,不管是出国留学还是留下来。”回忆那一年,黄伯云没有遗憾。“生活中,美国的两辆车回国后变成了两辆自行车。全家需要重新户口。因为暂时没有户口证明,只能在学校周边的自由市场买高价大米。”
回国后,黄伯云主持完成“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刹车材料”等重大项目,产品综合性能超过国外,领先世界。然后,他针对碳/碳航空空刹车片这一前沿研究领域。
“很多人认为这样的项目不应该选择,因为它非常困难。但这是国家的大要求,不能绕。研究者不能只挑芝麻的担子。他们要挑,就挑个大包袱。如果他们想这么做,他们会做国家需要的大事。”黄博云说。
“我做过这个项目,即使我把这份孤注一掷的心血投入进去,我也不会犹豫。”
碳/碳航空空刹车材料是先进的复合材料。第一个“碳”是指碳纤维,只有人发厚度的十分之一,就像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第二种“碳”是指碳基体,由看不见摸不着的碳原子组成,就像钢筋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砂岩。如果按照人们的命令在碳纤维之间排列几亿个碳原子,就可以生产出比重轻、密度低、性能好的材料,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在实验室完成基础研究后,黄博云于1998年带领团队开始了工业实验。
做一次是一年,比一季种庄稼要长。
期间每隔几个月打开炉门,检测重量、密度等指标。处理完毕,将烤箱放入烤箱,焦急地等待结果。
终于,一堆他们自己也看不懂的炭云出来了。
我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屡战屡败屡战。最后做了一个珍贵的样品。
2000年。在昂贵而自信的惯性平台测试中,碳/碳刹车片仍然惨败。
黄伯云很痛苦。但他的话打动了课题组的每一个人:“我的同事们多年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可能从事科学研究。我做过这个项目,即使把这种旧生活投入其中,我也不会犹豫。”
研究继续进行,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性能更好,成本更低。中国飞机靠进口碳/碳刹车片着陆的历史被改写了。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黄伯云靠安眠药强迫自己休息。如果他一次都做不到,他会拿两次。
“失败是做事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做事情一定要山挖洞,水架桥,做活马医。不要轻言放弃。”黄伯云说,做大事不可避免要吃苦,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要用结果,不能用的结果不是好结果."
黄博云多年来一直是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在提交的提案和建议中,频率最高的是促进成果转化。
“做科研为了什么?推进科技进步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结果是要用的,不能用的结果就不是好结果。”黄伯云说,要是研究不行,这样的成果一文不值。
博云新材料和长沙新航是黄博云创办的两个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霍尼韦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航空空航天产品供应商。这两家公司和美国霍尼韦尔集团成功中标C919车轮和制动系统项目。2012年,霍尼韦尔博运航空空系统有限公司合资,C919大型飞机项目机轮及刹车系统制造落户湖南。
“与霍尼韦尔集团合作,是为了努力追赶大型飞机的历史平台,提升软实力。”博运新材料R&D中心主任熊杰说。
当时博云新材料的规模还很小,但是他们要谈十亿的合资,大家想都不敢想。黄伯云坚持要做,谈判很艰难。最后所有的困难都克服了,就成了成功。
“R&D和工程是两座大山。黄院士成功地将这两个领域连接起来,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长沙新航副总经理刘少军表示,如今刹车材料从航空空到汽车再到高铁,在核心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都有所突破。
“过去,我们生产碳/碳复合材料是‘六月怀胎’,现在已经缩短到两个月。”在粉末冶金研究所的中试车间,黄伯云指着“秘密”灶告诉记者。
近年来,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很深入。“除了缩短生产周期,还有必要提高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目前,在解决关键问题上取得了许多突破。民用碳/碳材料减少了50%以上。”张透露。
坚持“有用才是好成绩”的黄伯云,在主管中南大学时也做出了一件大事。迫于压力,他推出了“两个70%激励政策”,孵化了众多高成长性学科公司,开创了“中南大学模式”。
“我喜欢在业余时间思考,有一个问题吸引了我,就像寻宝一样。”
"黄院士走得太快了,我们跟不上他."说起对黄伯云的印象,和他在一起一百二十年的几个同学异口同声地说。
快走据说是“练”出来的。
从中南大学校长办公楼到粉末冶金学院约1公里。在担任校长的10多年里,黄伯云下班总是很匆忙。
“大家都下班了,黄院士离开校长办公室,然后去研究院上班。”张说,特别是在课题组最困难的时期,黄伯云经常工作到深夜。
今年4月,课题组几位老师陪同黄博云到北京参加项目答辩。之前准备了几个月,大家都很熟悉情况。当天6点开始赶早班飞机,中午继续在小招待所准备。下午回复完,就赶飞机回长沙了。因为飞机晚点,我到家时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
黄伯云,年龄偏大,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作息满满。除了工作,除了享受工作,他的时间都去哪了?
“我喜欢在业余时间思考,有一个问题吸引了我,就像寻宝一样。”黄伯云对这种乐趣做了一个有趣的类比。“就像学习解决问题一样,越难越自信。苦中有乐,甜在后面。”
他是球队的“海上巅峰”
黄伯云院士在担任省科协主席期间提出,要像体育反兴奋剂、廉政反腐败一样,反对假冒、抄袭等违反科技工作者共同标准的学术不端行为甚至学术腐败,必须对这些行为实行“零容忍”。
每年都积极联系院士、专家,亲自主持报告会,为弘扬科学精神、尊重科学伦理、坚持科研诚信、营造清正廉洁的学术生态环境而不懈努力。
——湖南省科协党委书记、副主席刘晓明
2007年,我申请了黄院士的博士后职位。当时他是校长,很忙。一天晚上,他把我叫到办公室谈话,说年轻人要有责任感,要把二代的新型碳/碳材料推向前进。
感觉黄院士是个超人。有一年我去北京应聘一个项目答辩,准备材料到前一天晚上凌晨一两点。他叫大家早上六点起床,怕堵车影响防守。
——曾梵浩,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副教授
黄院士对人很宽容,我没见过他说话认真的。他没有架子,喜欢培养年轻人。学院里大多数老师都是他的学生。除夕那天,他还邀请了五个寒假留在学校的同学在家吃饭。
——轻高强度结构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陈木荣
在黄院士团队待了快20年,感觉他很忙。只要他有空,不管是不是放假,他都会分配任务,开会研究工作。
航空空行业是长期投资,很难生存。他坚持做好,布局军民两用,也就是在世界航空空行业争取一席之地。他把碳/碳核心材料这一点变成了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一条线,然后扩展到大型交通领域。
——博云新材料R&D中心主任熊杰
对付黄院士是工作的事。相处很简单。做好就好。他很关心人。他有一次从北京出差回来,搭便车。他不得不回中南大学开会,但他坚持绕道带我回家。最后我只好找个理由说老婆在哪里等我,他一遍又一遍的确认,才放我走。
黄院士总是考虑国家大事。他是球队的“主播”。他带领我们抓住了大型飞机的历史机遇。我真的很佩服他的战略眼光。
——长沙新航车轮制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少军
不要走老路
湖南日报记者胡
上午9点约了黄博云院士面试。8点59分,他出现在接待室前。
见面,大家都起身问好。黄院士刚要坐下,起身拉了拉旁边的人说:“这是你的座位,你还是坐这儿吧。”然后,移到旁边的座位。
墙上挂着一位老校友的题词:粉末冶金的摇篮。
1988年,在美国待了八年随家人回国的黄伯云回到闹鬼的中南大学,掌管粉末冶金研究所。30年过去了,蓝头发染成了白发。“智力创造”历经艰辛而产生的碳/碳复合材料,成了这里最耀眼的明星。
如果没有勇气和毅力去寻找另一种方式,历史将是另一种书写方式。
不走寻常路,往往意味着曲折、艰辛、痛苦。从一个农家子弟奋斗到大洋彼岸,学成归来,再完美不过。虽然碳/碳复合材料很好,但国外同行断言,中国至少需要20年才能制造出来。人生苦短,何必自寻烦恼?
走近黄院士的世界,了解他用生命承担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他的选择会让他感慨万千。
正是因为他不走寻常路,中国才能骄傲地宣布,我们迫切需要的新材料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采访中,在谈到黄院士时,大家都认为他是“超人”,永远精力充沛,甚至比常人走得还快。他从来不累吗?
听到刘祖明老师讲的两个故事,再次触动了我。
黄院士经常事务缠身,但遇到重要事情,一定会和团队成员一起加班,一起吃盒饭。即使离家只有几百米,也要完成任务才能回家。等大家都走了,他会继续留下来做最后的检查。这个习惯保持了几十年。
有一次,黄院士早上6点动身去衡阳长宁参加全国科普日,然后立即赶回长沙。下午,他在学校和一个外国专家代表团进行了讨论。当天晚上到了北京驻地,下车很困难,因为太累了,最后在别人的帮助下从车门下了车。
记得高中的时候,黄伯云在作文《我的未来》中写道:“造桥修路盖大房子的都是科学家,都是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我想变得有才华,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
十几岁的时候,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报国的感觉越来越强烈。那是一个纯真的孩子走过千山万水后对祖国的深情!
“我希望年轻人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成为‘坚强的我’和‘有竞争力的我’。”从黄院士的留言中,我又一次读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是的,有了成千上万个“强大的自我”和“竞争的自我”,我们一定会创造一个更加强大的祖国。
1.《天高地阔 走近科学家 | 黄伯云:天高地阔任君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高地阔 走近科学家 | 黄伯云:天高地阔任君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4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