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周有光去世 112岁周有光去世:笑看风云人未老

1月14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享年112岁。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刚刚过完112岁生日。2012年,我们的记者李京采访他时,他曾说:“别人都在做五年计划,我只做‘一年计划’,但我相信活到108岁不会有问题。”

本文最初发表在2012年《三联生活周刊》第26期。

1月13日是周有光老人的112岁生日

在书上一个个签上自己的名字“周有光”后,又加了几个“107岁”。翻看周有光的文集,我们发现他从90多岁就有这个习惯。

从“95岁”、“96岁”...直到现在,末尾数字的每一次增加都像是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这个奇迹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生命的延伸,也是一个清晰的头脑、敏锐的思维和更敏锐的批判精神没有被时间带走。他仍然关注时事,每天定期阅读五份以上的报纸,经常收到海外朋友寄来的出版物。他每次有感觉都会用小打字机记录下来。

在周有光狭窄的书房里,最显眼的是他和妻子张允和的合影。照片中,张的二姐笑得像朵花,仿佛还在看着陪伴自己近70年的爱人,陪他重温本世纪的风暴。

1948年,周有光在英国剑桥大学拍了一张照片

新大陆

1923年的一天,17岁的周有光登上了从苏州开往上海的火车。“从火车站下来,坐电车到静安寺,静安寺是上海租界西侧的尽头,再往西是田野。然后租了一辆独轮车去了樊黄渡,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圣约翰大学就在那里。“独轮车在崎岖的田野上嘎吱作响——回想半个多世纪后的这一幕,周有光觉得极具象征意义:据他考证,独轮车在工艺上与历史博物馆的南导车相似,据《宋史》记载,南导车建于1027年。所以,“骑独轮车上大学,文化跨越900年”。老人又笑了,似乎对自己的发现很满意。

圣约翰大学,原名圣约翰学院,始建于1897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名人,即圣约翰毕业的,如顾维钧、林语堂、宋子文、荣毅仁、邹韬奋、贝聿铭等。圣约翰学费贵,一学期200多银元,对于家境没落的周有光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还好当时周有光三姐在上海教书。她的同事听说这件事,就知道进这个大学不容易。她急于说服母亲成为家里的行李箱,为周有光上学“筹钱”。

进入圣约翰之前,周有光听以前的同学说,申请表上的照片一定是西装。周有光说他从来没穿过西装。还好照相馆里有西装和道具可以借。西装穿在身上,摄影师却不知道怎么搭配。他先用领结系住那个年轻人,然后在他的脖子上系上领带。“我把照片发到上海,同学看到了,赶紧还给我,让我翻拍。想起来很有意思……”每当想起这一集,周有光都会喜出望外。

圣约翰大学的生活在嘲笑自己是土包子的周有光面前打开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圣约翰虽然是一所以弘扬基督教为宗旨的教会学校,但他在学校里很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没有人强迫我们。教我们的老师主要来自英国或美国。学校里每个人都必须用英语,连门房都说英语。”当时圣约翰也有一些语文老师,主要教中国历史或古文等科目。钱钟书的父亲、著名古代作家钱基博在这里讲中国文学。“有一天钱先生来上课,做了一个题目。我们下去把张交出来。一半以上用钢笔写,我用毛笔写。结果第二天他就大骂:‘你是中国人?是中文。“为什么不能使用中国工具?”所有用钢笔写的张文都被退回,并用毛笔寄回。“几十年的岁月过去了,但生活中经历过的难忘的人和事依然历历在目。

在很多回忆中,周有光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学校阅览室里有很多中英文报纸。有一次,一个英国老师在周有光看报的时候恰好在那里。老师把周有光和其他几个同学叫到外面聊天,问大家怎么看报。周有光被老师的问题难住了。他看报纸的时候看的,还“你怎么看”?老师说:“看报有方法。每天看完报纸,问自己:今天最重要的新闻是哪一条?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新闻最重要?最后,我要问自己:这个新闻的背景是什么?不知道就去图书馆查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百科。”周有光从这句话中受益匪浅。“后来我按照他的方法看报纸,很快就觉得自己进步很大,把生活和世界各地的活动联系起来了。”。学会自学,学会独立思考,是圣约翰大学留给他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周有光和张允和

爱如流水

如果说周有光是一个传说,那么这个传说的另一端就是张氏四姐妹的二姐张允和。

前几年,著名历史学家的妻子、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写了一本书《合淝四姐妹》,张氏四姐妹的生平事迹成为引人注目的传奇。张家曾经是安徽的名门,他的家族史来自张允和的曾祖父张树生。曾任直隶、两广总督的张树声,是李鸿章手下的重要人物。四姐妹之父张武灵,生于清末。受新观念的影响,他决定离开安徽到苏州创办新的教育机构。1921年,张武灵变卖家产,在苏州开办了著名的“乐毅女子学校”和一所男子中学——林平中学。

张五岭

“我公公也很有意思。他一个人拿钱办学校。他很有钱,也不想给他捐钱。”当时有人嘲笑张五菱的愚蠢。钱不是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是花在别人的孩子身上。因此,投资教育的张武灵结识了蔡元培、蒋梦麟等许多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并聘请了侯、张闻天、等许多激进人士在学校任教。不过现在看来,张家的这个长期投资还是很值得的。“张家四姐妹”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叶圣陶曾说:“九如乡张家四大才女,嫁了就幸福一辈子。”

张家孩子的名字很有趣。除了“和”字,男生的名字都有一个“包改”——比如、银河、定河、、宁河。据说这是因为儿子待在家里;而女生的名字都有一个“儿子”——元和、云和、崇和、赵贺。“儿子”这个词有两条腿向外翘,意思是所有的女儿都会结婚。

因为周有光的姐姐周在张五菱办的女子中学读书,又恰好和在一起,经常去周家玩,来来去去都遇到了周有光。周有光大学毕业后不久,张允和和张兆和离开苏州,前往上海就读中国公立学校。作为在苏州相识的“老朋友”,两人在上海逐渐频繁接触。

张的第二个女孩热情奔放,个性暴露。她也被戏称为“小活猴子”,不仅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也是社会上的小名人。她的大头被放在影楼橱窗里做广告,她也是杂志的“封面女郎”。

一个两个人谈恋爱的有趣故事,后来周有光也经常提起。一个周末,他和张允和参观了杭州灵隐寺。虽然可以自由恋爱,但不敢手拉手走,保持短距离。一个和尚一直跟着他们。走累了,两个恋人在一棵树旁坐下,和尚坐下来听他们说话。和尚听了半天,突然问周有光:“这个外国人来中国多少年了?”原来他认为张允和是外国人,可能是因为张允和的鼻子比普通人的高。周有光开玩笑说:“她来中国三年了。”和尚说:“怪不得她中文说得这么好!”

恋爱之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周有光又支支吾吾了。与显赫的张氏家族相反,周氏家族只能算是一个小家族。他给张允和写了一封信,说:“我很穷,恐怕我不能给你幸福。”性格开朗的张允和立即写了一封长达十多页的信,热情而坚定地告诉她爱的人:“幸福是自己创造的!”于是,“快嘴快嘴,快嘴李翠莲”的张允和,成为了张家十个孩子中第一个步入婚礼殿堂的。

张允和和凌海璐

周有光说,有趣的是,三个月后,张兆和也穿上了婚纱。而她与沈从文的爱情,则是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当时在中国公立学校任教的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钟情,开始执着地给张兆和写情书。张兆和没有看信,但也拿了信给校长胡适。没想到,开明的胡适不但没觉得奇怪,还帮沈从文“游说”:沈从文不结婚是因为仰慕你,给你写信,这不能算是错误。他也笑着说:“我知道沈从文固执地爱你!”张兆和斩钉截铁地说:“我固执地不爱他!”

没想到,张兆和终于被执着的沈从文俘获了。还有一个张允和的功劳。1932年夏天,在青岛大学工作的沈从文奔赴苏州张家。不幸的是,张兆和去图书馆看书,是张允和“接待”了他。有些紧张的沈从文离开了酒店地址,匆匆离开了。当张兆和回家时,他不好意思在旅馆里找它。她终于羞涩地去了酒店,并在事先有许可和“台词”教的情况下邀请沈从文回家。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后来沈从文在张允和总是用湖南口音喊“媒婆”。然而,张允和回忆起自己的角色时,不禁为之自豪。

从右: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和张充和

张家是大户人家,四姐妹自然是名门望族,但几个女婿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贵家庭。四姐妹的姐姐张元和喜欢昆曲,后来爱上了当时著名的昆曲明星顾传君。虽然顾传玺在昆曲中的地位相当于梅兰芳在京剧中的地位,“当时连梅兰芳都被看不起。人们认为你嫁给一个演员是不光彩的。所以,大姐结婚的时候,报纸上就刊登了‘嫁给顾传祺’”。当时周有光和沈从文都是清贫无名的文人,好在张的父亲比较开明,不干涉女儿的婚事。后来他们都创造了令人羡慕的爱情传奇。

著名的张家四姐妹,现在只剩下在美国生活的四姐张充和。张的姑姥姥没有孩子,又喜欢,所以很早就把她收养了。我婶请了国学一级导师张充和,古文造诣比其他姐妹都高。张充和嫁给了傅汉思,后者后来成为耶鲁大学东方语言系主任。

周有光曾用“流动的爱”来形容与张允和的感情。从1933年结婚到2002年张允和去世,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将近70年。这样漫长而深远的婚姻就像涓涓细流,恐怕很少有人能比得上。

1946年,张嘉善的姐夫在上海。左起:顾志成,沈从文,周有光

选择

当时圣约翰大学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学生通常毕业后去美国读书。当然,周有光也想出国深造,但周有光的家庭条件自然负担不起。巧合的是,他们结婚后不久,在银行工作的张某家人的一位亲戚在清算账目时意外发现,张某的父亲在汇丰银行还有一笔2万元的存款。有了这笔“横财”,张五菱给了女儿张允和2000元作为嫁妆。“虽然那2000银元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还不够去美国留学。去日本是可以的。就这样,我和妻子决定去日本留学。”

周有光大学经济学专业。当时日本有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川上,他在当时的中国也有一批追随者,周有光就是其中之一。川上昭在京都帝国大学任教,周有光也在准备报考这所学校。然而他们到了京都才知道。就在他们结婚前几个月,川上因为“左”而被捕入狱。周有光只好学日语,不学经济学。“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比较混乱,因为我读的圣约翰大学的教育比较方便与美国接轨,不适合日本。所以我只在日本读了一年书,因为张允和怀孕了,提前回了上海。”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有光被同学推荐到银行工作,从而进入金融行业。因为工作关系,他认识了当时的浙江兴业银行副经理张乃器。有一天,张乃器邀请周有光在家吃饭,两人从金融业务谈起国家大事。所以当张乃器在1935年组织救国会时,周有光自然成为其中一员。“我们银行业的秘密小组会议在哪里?没有人在中国银行召开思想会议。下班了,银行关门了,我们在里面开会,警车不敢来。”老人有点得意。他和张乃器的关系也从商业同行到政治同行。“那时候我家在苏州,‘七君子’都锁在苏州了。家人来监狱参观,都是先住我家。所以‘七君子’是我的好朋友。在‘七君子’事件中,如果当局再逮捕几个人,我就要被逮捕了。”周有光回忆道。

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周有光始终与政治保持距离,救国会是他参与的第一个政治组织。此时,他在政治上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张允和本人与张乃器和胡紫英私交甚好。也许是受此影响,她坚决反对周有光参政,不仅自己参政,还四处奔走营救“七君子”。

“七君子事件”随着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而迅速得到解决,而整个中国则陷入了另一场更大的灾难。“留在上海还是去重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我在日本留学,当时日本人经常用这个招数。当他在上海看到你时,他来看你了,他明天会在他们的报纸上。这实际上把你变成了一个叛徒。我们觉得这样不行,决定马上去重庆。”周有光说工作忙,暂时脱不开身。又瘦又小的张允和带领全家一路逃到重庆。

在日本人的轰炸下生活在重庆之后,张允和后来只回忆了几句话:“这种生死未卜的事轻而易举。命运,为了训练我,留给我最困难的问题。还好炸七星岗的时候在上清寺,炸上清寺的时候在酸枣,炸酸枣的时候在七星岗……”可想而知,关于他们的身心痛苦,有成千上万的话要说。

八年的抗日战争给周有光和张允和留下了一辈子无法弥合的伤疤。1941年,6岁的女儿小河突发高烧,一个普通的阑尾炎患者因医疗条件差而死亡。在他的记忆中,张允和只是简短地写道:“我的眼泪可能已经干了。这一悲惨事件发生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周有光很少提起。小河死后写了一首诗《祭坟》,最后一段还能感受到心里的痛:“……坟外一片绿草,坟里一颗无辜的心。摸摸,泥土略显温暖,听着,似乎有轻微的呻吟……”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一片废墟。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的银行业急于在战后恢复原貌,派了一些人去美国留学。周有光把儿子安顿在苏州老家,和张允和一起漂洋过海来到纽约。在银行工作报酬很高。下班后,周有光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每天都看到他去,而且很认真。他们还为他预订了一个小房间,让他随时阅读。周有光记得爱因斯坦有一个计算:一个人一生中,除了吃饭睡觉,实际工作时间平均13年左右,而业余时间平均17年。"一个人是否成功取决于他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在美国期间,周有光获得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热切吸收各种先进知识的大好机会。

1948年底,周有光在美国的工作告一段落。怀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周有光和张允和在回国前乘坐最豪华的“伊丽莎白女王号”邮轮从美洲到欧洲,再到非洲,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

1949年初夏,周有光和张允和时隔数年回到上海。不久,周有光所在的新华银行派他去香港发展业务。在香港,周有光又遇到了老朋友张乃器,和这些“左派”打得火热。正在这时,上海传来消息,国民党要进攻周有光。银行赶紧把消息发给周有光。周幼光的儿子周小平还记得,有一天,他还在上初中三年级的时候,突然被妈妈带出了教室,叫他明天去香港。周小平还在考虑学习怎么办。没有人预料到国共斗争形势的迅速发展。5月27日,共产党宣布上海解放。香港的一家人立刻开心地买回了去上海的票。6月6日,他们乘坐“盛京轮”返回上海。然而当时的上海并不安静。周小平想起黄浦江上还漂浮着水雷,船上的人都很紧张。

为什么选择红色中国?近年来,周有光一直面临这个问题。这种不断的追问也让周有光一次又一次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场景。他试图解释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在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立了以周恩来为副主任的全国政协委员会。每个月,CPPCC都会举办一个论坛,找10到20个人来讨论国家大事。我每次都被邀请参加,所以我对周恩来非常熟悉。当时周总理在每一次会议上都讲,我们共产党要走民主的道路。当时,挑选了一批社会名流来延安参观。当毛泽东会见他们时,他还说:中国的出路是搞民主。当时我们都痛恨国民党的暴政,自然也愿意接近共产党。而且抗战以后,那一代知识分子特别爱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都认为中国有希望,很快就会回来。"

回国后,周有光去复旦大学当老师,教经济学。不久,曾担任周恩来秘书的经济学家许涤新找到了周有光,并请他在华东银行兼职。“三反”、“五反”运动很快接踵而至,老朋友或同事纷纷自杀。周有光觉得不好,后来辞了银行,投身高校教书。

1986年语言学学者聚会

两个半圆

1955年一个月的一天,还在学校教书的周有光突然接到通知,要来北京参加当年10月份召开的“全国文改大会”。周有光奉命北上。会后,胡愈之找到还急着回上海教书的周有光,说:“别回去了。一个名为性格改革委员会的新组织已经成立。这里需要人才。请来北京做这个工作。”周有光连连摆手:“我是文字学和语言学的业余爱好者。这不是我真正的专业。我是外行。我做不到!”胡愈之说,这是一份新工作,大家都是外行。周有光随后听从领导安排,调到北京的“汉字改革委员会”。从此,他正式进入文献学领域,人生走上了另一条轨道。

"事实上,中国的语言现代化运动始于清末."一提到这个话题,老人的兴趣明显增加了很多。回顾过去,语言文字改革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汉字至少有3300年的历史,至少有6万个汉字。清末维新运动期间,一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衰落在于教育的不普及。在这些人眼里,明治维新后西方国家和日本的教育普及,大多得益于文字的简洁。当时也有一些有改革思想的人创造了汉语拼音文字,辅助汉字,普及教育。“语言改革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清末叫‘车胤运动’,就是两个字拼在一起,截成一个音。可以说,‘语音运动’是汉语现代化的开端。”“车胤运动”持续了20年左右,青年时代的周有光恰逢其时,影响深远。“1918年,中华民国政府引进了音标,但音标是以汉字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你把名片印到国外,你还不知道,所以你不能推广。”

进入圣约翰大学的第一天,周有光要求新生注册:每个人都收到一张名片,上面用罗马字母键入每个人的姓名拼写。“学校告诉过,所有的作业和文件,都按这个拼写在自己的名字上。学校档案都是这样按字母顺序处理的,我开始看到按字母顺序科学管理。学习后发现大学用的是英语——英语可以打字,文件可以根据字母创建和搜索。这些功能在当时都没有用中文实现,所以我立刻觉得中文不方便——不是不需要中文,而是中文需要现代化。这种想法在当时非常普遍。”从此,周有光对研究文献学产生了兴趣,就读于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学,辅修语言学。

1929年,瞿秋白在苏联起草了《中国拉丁字母》,被称为“北方方言拉丁新词”,在留苏华侨中推广。1933年传入中国,形成了拉丁化新文字的大规模运动。周有光也参与了这一写作运动潮流,业余时间参加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拉丁化新写作运动”。有趣的是,周有光的原名是“周耀平”。考虑到他的专业是经济学,语言学是他的爱好,他在发表语言学相关的文章时,总是用“周有光”这个笔名——因为他仰慕明代的文学改革家归有光。

在纽约工作期间,除了学习经济学,周有光还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他一直感兴趣的文字学。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当重新建立汉语拼音提上日程的时候,周有光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候选人。

其实这次语言改革的开始还是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有关的。当毛泽东1952年访问苏联时,他问斯大林: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改革文字?斯大林回答:你是大国,你可以自己做一套信。回京后,毛泽东指示研究制定国体拼音方案。但是“国体”已经实行了三年,并没有成功。后来,吴建议应该使用拉丁字母。“后来党中央采纳了使用罗马字母的方案,于是我们开始制定罗马字母的方案。”。当时拼音方案委员会有15人,由几所大学的语言学家组成,而叶来石、陆志伟、周有光负责文化改革委员会的具体工作。“事实上,我们三个人共同提议使用26个拉丁字母,但没有新的字母。观点基本一致,没有不同的对立观点,只有一些技术上的差异。”

“当我们向公众宣布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并征求意见时,来自国内外的4000多封来信同时涌来,提出了各种建议。发改委有两个研究室。其中我是拼音节目室主任。我会提出每封信的意见。我们必须仔细阅读它。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回答,不能敷衍了事。这是一项非常大的工作。”经过一番努力,1958年2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同年秋起,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课引入全国小学课堂。从两年前开始,应北京大学王力教授的邀请,周有光开始了“汉字改革”的课程。

“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制作了一套拼音字母。人家开玩笑说26个字母做了三年了,你太蠢了!”老人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他反而很认真的说:“今天想想,花这三年时间还是值得的。事实上,有些人至今仍在发表意见,我们研究了他们的所有意见,几乎没有新的意见。如果当时有漏洞,现在补上就很麻烦了。”之后,他们又花了三年时间将这个拼音方案变成国际标准。

“当年反对拼音的人很多,态度也很激烈。说我们有5000年的文化,连几个字母都自己造不出来,还要用帝国主义字母。目前没有人反对拼音,但是对于简化字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港台都用繁体字。有人认为繁体字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简体字不能代表中国文化。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老人对外界对简体字的看法并不陌生。他耐心地解释说:“简化和标准化有关。一个单词在早期被写成几种方式甚至十几种方式的情况并不少见。那时候我们要用毛笔写字,写得很漂亮,字体也要改,以示我们有文化。但是在计算机时代,每个字都要用一个标准。当然,在设定标准时,你会倾向于选择更简单的词。”

“早在秦始皇时代,中国文字改革就开始了。后来朝代更替,汉朝变化很大。秦始皇以小燕为主文。到了汉朝,开始用隶书,后来成了剧本。”老人特别强调,汉字简化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老人一边说,一边指着旁边的书架,示意找一本叫《简化字溯源》的书。“这本书的好处是告诉我们简化字从何而来。它拍过照片,有照片为证。古代铭文中有许多简体字。比如现在很多人批评,前后的“后”和皇后后的“后”不要用一个字。这不是废话吗?——这不是废话。这个‘帖子’是中国古代人读的第一本书《大学》里用的,说明‘后来’和‘皇后’在当时是同一个‘帖子’字。”

“季羡林先生生前接受采访时谈到中国文化。其中,他表示反对简化文字。他的总体思路是,看古籍的话,应该看原版,而不是简写本。我的一个学生,也是大学教授,写了一篇文章说:古籍的原版很难读,因为论语和孟子的原版是什么?是一种古代文字,那种文字在汉朝已经没有人会认了——因为历代的古籍都是改编的,每个朝代都是用当时的字体写古籍,字体是变化的,内容是不变的。所以,按照中国传统,今天用简体字写古籍并没有错。”因为简化字已经普及了几十年,在周有光看来,这种争论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完全是语言学和文字学门外汉的周有光,最终误成了这个领域的大专家。一向谦逊平和的周老,反感被称为“现代汉语拼音之父”。“我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门外汉,参加写作改革纯属偶然。于是我孙女上小学的时候对我说:‘爷爷,你输了!如果中途放弃经济,文学改革中途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就是一个o,“这是我的写照。”老人开心地笑了笑,谦虚地调侃自己。

当年离开上海时,周有光多少还有些舍不得自己的经济学专业。所以他问:“拟订拼音方案要多久?”得到的答复是2个月到4个月。没想到,这一走,再也没有回到他的经济领域。不过几年之后周有光才意识到,改行不仅仅是专业的改变,也使他无意之中逃过一劫。“我离开上海的第二年,就开始搞‘反右’运动,经济学教授当然是重点,因为我们写的文章都是英美的经济学理论。上海经济学研究所所长、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沈志远自杀身亡,他是解放前唯一从莫斯科回来的经济学家。我的一个研究生王世璋,好得不得了,也自杀了。我因为换了一个行业,就不算过去的经济学旧账。所以我糊里糊涂地逃过了一个‘反右’运动,也算是我的运气好。”

当年离开上海,周有光多少有点舍不得放弃经济学专业。于是他问:“拟定拼音方案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2个月到4个月。没想到,这次旅行再也没有回到他的经济领域。但是,只是在几年后,周有光才意识到,转专业不仅仅是转专业,更是让他在不经意间逃离。“我离开上海后的第二年,开始进行反右运动。当然经济学教授是重点,因为我们写的文章都是英美经济理论。上海经济学院院长、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沈志远自杀身亡。他是解放前唯一从莫斯科回来的经济学家。我的一个研究生王很优秀,他自杀了。因为我改行了,不是老经济分。所以,我糊里糊涂躲过了一场‘反右’运动,这也是我的好运气。”

我们遇到的那个周有光

百年沧桑

周有光,1906年出生。按照当时的历法,是清光绪三十二年之后,然后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所以被朋友戏称为“四朝元老”。有一次去医院检查,年龄一栏填了“97”。注册人大概以为自己糊涂了,想都没想就改成了“79”。老年人不喜欢被问到如何长寿这样的话题。他觉得这个问题应该问医生而不是他自己。周有光年轻时身体不好,得了肺结核,得了抑郁症;周有光和张允和结婚时,家里的保姆不放心,偷偷拿着他们的八字找人算命。算命先生说:“他们两个都活不到35岁。”结果张允和逝世,享年93岁,周老健在,享年107岁。他笑着说:“不是算命的不准,是科学进步,医学进步,我才能长寿。”

周有光的家在北京后拐包胡同一栋不起眼的建筑里。破旧的房子和他在外界享有的“名声”似乎有差距,但老人并不介意这一点。“我的时代动荡不安。我这辈子已经破产三次了。我曾祖父是清朝的官员。他退休回家后,在家乡建厂。他是第一个在常州建厂的实业家。他建立了许多布厂、纱厂和典当行。结果太平天国军队当时就叫长毛。他们来的时候把我们家的东西都烧了,我曾祖父淹死了。这是家里第一次破产。抗日战争时期,我们逃到四川之前,把苏州老家交给一个老工人,说最长三年回来。结果没想到呆了八年。我再回来的时候,老工人早就不见了。在家里空空,什么都没有了,但是还有其他人住在那里,他们问我们在找谁。这是第二次破产。“文革”期间,我们分散到宁夏的“五七干校”,房子被造反派占了。林彪死了我才回来。发现家里什么都没有,连一张纸都没有。所以我们家有三次真正的破产,以后经历什么都无所谓。”

走过这样一个充满动荡不安的世纪,你要经历多少起起落落?这位老人提到那些往事时,总是感触很深。“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是重庆抗战的八年。有一次出差回来,发现办公室彻底炸了,同事都不见了。回家后发现家里已经完全被炸飞了,家人生死不明……”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今天的苦涩滋味。

而他所经历的其他故事,就像一部打上鲜明时代印记的戏,尝起来或悲或喜。50年代初的一天,周有光拿着儿子小平从苏联带回来的小望远镜去看戏。看剧的时候,旁边的观众偶尔会借这个望远镜,周有光想都没想就递了过去。休息的时候,周有光发现大家都在看他旁边的座位。他很不解,问:“你在看谁?”答案其实是去看溥仪。“我不知道溥仪在我旁边。我后来开玩笑说,我知道‘皇帝’就坐在我旁边,我就把望远镜‘贡’给他了!”周有光又笑了。

“文革”期间粮票很紧,周家也不例外。“人们说你是CPPCC成员。你和你的妻子不想要CPPCC晚餐的食物券。家里粮票不够吗?我和妻子经常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吃饭。在我们旁边,一位老先生和他的妻子正在吃饭。这位老先生就是溥仪。‘皇帝’缺少粮票,现在听起来像个笑话。那时候是真事。”老人感慨道:“从皇帝到老百姓,溥仪后来真的转型得很好。他跟我也很健谈。”

1969年,周有光被送到宁夏平罗西滩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周有光和71岁的教育家林汉达先生一起看了《高粱》。“我们奉命保持行走和观察,不让人偷窃;不要站着不动,不要坐下,也不要躺下;一人在北,一人在南,分开巡逻。他们不应该在一起。”这两个人连续守了三天,一看就是十几里外,没有一个人的影子。于是到了第四天,两个老人干脆放胆躺下,开始说话空。有一次,林汉达若有所思地问周有光:“寡妇和寡妇哪个好?”周有光开玩笑说:“大男人的寡妇叫寡妇,小男人的寡妇叫寡妇。”林先生笑道:他告诉周有光,他曾经问过一个扫盲班的学生什么是寡妇?学生说是雪花膏的一种,白,蝴蝶膏和寡妇膏。那为什么旁边会有“女”呢?学生回答:女人用什么!说到热情,他们坐了起来,语文普及要“三个面向”:大众化、口语化、规范化。“我们的谈话声越来越大,仿佛在对着一万株高粱说话。”

纵观周有光的一生,不难发现他从小就秉持着这样一种开朗、豁达、超脱的性格。这当然是从活到96岁的老母亲那里遗传来的。周有光认为,更重要的是后期的自我教育和修养。“死了也不意外,也不无缘无故生气。”苏轼的话也是周有光老人们的座右铭。

“人的大脑有两个系统,一个是逻辑系统,也就是思维能力;一个是记忆系统,记忆能力。这两个系统是不同的。至于我,我的记忆系统快不行了,我已经忘记了很多以前知道的事情。但是思维系统没有坏。为什么不坏?据心理学家说,我一老,就在看文章,写文章。如果非要用脑子的话,我的脑子不容易坏,因为中国古语有云,老了不要用脑子,要保养。其实正好相反。现在的新说法是老了就用脑子。动动脑子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尤其是老人可以活得更久。”老人悠闲地谈论着他的经历。前几天老人又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这样一个新观点:“从爱人类的角度去爱国。”也许只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永不放弃思考的大脑,他的内心才会永远有一个独立自由的世界。

1.《周有光去世 112岁周有光去世:笑看风云人未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周有光去世 112岁周有光去世:笑看风云人未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78466.html

上一篇

周杰伦被曝违交规 原因是这样让人震惊

下一篇

尼泊尔接中国宽带 这将是里程碑式的成就

老嘎嘎传奇 112岁周有光去世:笑看风云人未老

  • 老嘎嘎传奇 112岁周有光去世:笑看风云人未老
  • 老嘎嘎传奇 112岁周有光去世:笑看风云人未老
  • 老嘎嘎传奇 112岁周有光去世:笑看风云人未老

傅汉思 112岁周有光去世:笑看风云人未老

  • 傅汉思 112岁周有光去世:笑看风云人未老
  • 傅汉思 112岁周有光去世:笑看风云人未老
  • 傅汉思 112岁周有光去世:笑看风云人未老
强扒高铁门女子道歉 当时没想那么多

强扒高铁门女子道歉 当时没想那么多

1月5日16时44分,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今天下午,合肥铁路警方和当事人罗某接受了央视记者采访,公布了事件的详细经过。合肥铁路警方:当事人被罚款2000元今天下午,合肥铁...

心脏结构 秋后,宣肺养心正当时!

扶路人反遭诬陷 北控后卫扶路人反遭诬陷 被扶者:忘了当时的情况

扶路人反遭诬陷 北控后卫扶路人反遭诬陷 被扶者:忘了当时的情况

经过培训,我帮助了倒下的环卫工人。昨天,一条微博引起了众多网友和篮球爱好者的关注。北京控股奥龙篮球俱乐部后卫球员刘振安表示,在家乡大连帮助一名被自行车撞倒的环卫工人后,接到交警部门的电话,称有人举报自己撞倒了人,帮助的环卫工人也表示自己“忘记了当时的情况”。后来一段监控路段终于...

女子超速被查对交警疯狂发飙 当时情况是怎样的

女子超速被查对交警疯狂发飙 当时情况是怎样的

女子超速被查对交警疯狂发飙  近日,一则“女子超速被查对交警疯狂发飙”消息在网上引起关注与热议。据悉,25日,杭州-长沙高速衢州段,一辆江西牌照的轿车因超速被交警拦下。  据悉,车上的女司机下车就要看交警的证件,质疑交警的身份和执法的合法性,态度恶劣语气嚣张。查看证件后,女子一再向交警...

冰川哥跌落冰河前画面曝光 当时情况是怎样的

冰川哥跌落冰河前画面曝光 当时情况是怎样的

冰川哥跌落冰河前画面曝光  29日,#冰川哥跌落冰河前画面曝光#引发关注。12月20日,“西藏冒险王”王相军在探险时不慎失足掉下冰河不幸遇难。  王相军同行的伙伴回忆,20日13时许,他们一起到探险地点依嘎瀑布。王相军掉下去后,他采取了救援,自己也差点没能上来。  事发时,王相军身穿羽...

百什么齐放 花博会启示丨区县百“花”齐放 文旅融合发展正当时

相关链接> > >花博会启迪城市审美,赋予工业世界力量,看到重庆魅力第二届城市花卉博览会圆满结束,148万市民共享美好生活华龙。新华网重庆新客户11月7日19:15——今天,第二届长江上游城市花卉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这是继重庆“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化旅游推广活动之后的一次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