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孙露
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大城市都出现了很多城市病,让当地居民苦不堪言。舆论来了,很多政客也借机打动资本牌来吸引选票。但是,说很多人都搬到首都去了,做的事情却不多,民选政府一个接一个被更换,令人失望。
比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其中巴西政府没有食言,真正迁都,一度成为迁都的经典案例,并不断出现在历史教科书和城市规划课程中。
例如,这座著名的建筑(巴西议会)
但实际结果如何?
梦想百年迁都
1502年1月,葡萄牙探险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来到南美洲,偶然发现了瓜纳巴拉湾。这里广阔的水域让他想知道这条河有多大,他不禁给它起了名字。
活捉天然港湾
恰巧是一月,所以里约热内卢成了它的名字,意为“一月之河”,也就是传说中的里约热内卢。
早期的里约热内卢
名字有点简单粗暴,但还是很难在这里隐藏宝地的真相:口袋状的海湾让它成为南美罕见的优秀港口,更大的盆地腹地为城市殖民提供空。
巴西的主要港口集中在东南沿海
在随后的几百年里,法国人和葡萄牙人相继占领了里约,并把它定为地区中心。几个宗主国对巴西的争夺以葡萄牙的统治地位告终,葡萄牙人也以此为基础向南方和内陆扩张。巴西独立后,里约成为首都是合理的。
巴西拥有世界第五大陆地面积绝非易事
正如伟大的美国来自长期扩张
巨大的巴西也是如此
但是巴西领导人也有头疼的问题。
到了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依然猖獗,船炮随时可以从海上来。里约热内卢作为首都,缺乏战略纵深,随时都有失守的危险。因此,自独立以来,大量有识之士写信给政府,抱怨迁都的必要性。
19世纪初的里约热内卢
人们强烈抗议的影响也在那里。然后巴西政府派人到各地调查,在巴西高原的中心地区巴西利亚附近发现了一个高地。一方面,高原地区气候凉爽宜人,地形相对平坦,适合建设大型城市。另一方面,内陆资本具有广阔的战略深度,有利于抵御来自海上的威胁。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亚马逊河的河口位于赤道附近
里约和圣保罗被困在北回归线附近
巴西高原因为海拔高所以没那么热,相对宜居
因此,1891年,巴西宪法正式决定将首都迁至内陆地区。但巴西此后经历了国内政变、一战、大萧条、二战等变化,里约热内卢依然稳坐首都宝座。
20世纪初的巴西,绝对是一线城市
但是到了1960年,不仅他们有钱,人民也等不及了。当时巴西的人口集中在从北部亚马逊河河口的贝伦到南部阿雷的沟谷港这一狭窄的沿海地区。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贝洛奥里藏特已经不堪重负,贫民窟猖獗,公共安全环境差,交通拥挤,人们怨声载道。
里约热内卢有巴西盾做后盾,自己的空空间其实有限
虽然圣保罗位于一个更大的盆地(巴西盾之上)
但是还需要一个桑托斯港才能通向大海
城市扩张空确实有限
相比之下,广袤的内陆人口少得可怜,占国土65%的内陆只占不到8%的人口,而且还集中在少数居民区,发展前景堪忧。巴西人知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铁矿石、铝矿、铀矿,但糟糕的基础设施让这些宝藏白白浪费,让人感到焦虑。
在广阔的雨林深处有更多的土地和矿藏
但是巴西此时已经不一样了。经过多年的独立和战争,巴西的社会环境和经济进步已经比较稳定,可以考虑在内陆地区建设中心城市。巴西利亚首都的大规模搬迁迫在眉睫。
经济和人口中心都挤在狭窄的沿海怎么办?
中央开发,亚马逊开发?
理性之都
1955年,库比契克·德·奥利韦拉当选巴西总统。
作为“发展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他在竞选中打出了“迁都”的牌。上任后,库比契克把迁都作为自己任期内最大的成就,并致力于此。他多次指出,巴西应将分布严重不均的人口向内陆转移,促进巴西丰富资源的开发;同时,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有效提高行政效率。
库比契克总统和一些内阁成员在就职日的合影
但巴西并不缺少打出“迁都”牌的政客。库比契克的前总统巴尔加斯在位时,曾打着“迁都”的牌试图挽回自己的威望,但没用,巴尔加斯自杀了。百年来,迁都多次写入宪法,但从未兑现,人心早已凉透。
先画草
没想到这位总统会与众不同。1956年新年伊始,新总统刚上任没几个月,媒体突然发布消息:“迁都委员会正式向政府报告,迁都时机已经成熟!”同年8月,巴西国会批准成立新的基建公司,并很快召开了招标会议,选择了巴西著名现代建筑师卢西奥·科斯塔(Lucio Costa)的方案。
卢西奥·科斯塔的巴西利亚规划
不禁想起另一个角色——柯布西耶
在他的计划中,巴西的新首都将是一个年轻而现代化的城市,不仅地面设施,地下管道也已经规划得很清楚。
在全国的支持下,这个建设项目以毁灭性的方式进行。经过41个月,也就是3年多一点的建设,新都建成了。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举行迁都仪式。库比契克总统讲话时,热泪盈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世界宣布,人民未来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巴西。
简单、标准、高效
新首都就像一架飞机。前舱是政府部门,后舱是文教区和体育城,飞机后部是铁路网,两翼是居民区,整个城市井然有序。
把“大飞机”安排清楚
此后,巴西中部涌现出一座现代化城市。由于交通枢纽巴西利亚的存在,封闭而贫瘠的广阔内陆领土是可以进入的。巴西政府在中西部地区发动移民,大量的内陆资源被开采。巴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不平衡得到改善。同时,以巴西利亚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络连接全国。巴西政府实现了对偏远州的控制,加强了对大陆的影响力。
1964年的巴西利亚
几年之内,它已经看起来像一个大城市
1964年,迁都四年后,巴西开始了经济奇迹。直到1980年的十几年间,巴西的投资规模爆炸式增长,促进了巴西经济的快速增长。总经济增长率从1964年的4%上升到1971年的15%。基础设施驱动的投资增长的作用开始显现。
这块国内生产总值
他们都期待一个超级城市
很难让人类保持理性
在迁都巴西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不同城市、不同利益集团互相争斗的现象。旧都里约热内卢因为行政中心的转移获得了更大的自治权,从而在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巴西也形成了行政中心巴西利亚、文化中心里约热内卢、经济中心圣保罗的三方对抗。
里约对巴西来说有点像纽约
1987年,巴西利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也盛赞巴西利亚城市设计的对称和谐之美,其迁都规划新都的经验也引发全球热潮。很多人主张未来的人类城市是一个由很多功能区组成的,边界明确的有序的城市,像巴西利亚,会展现未来人类社会的理性之美。
巴西利亚大教堂
但是到了20世纪末,城市规划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随着巴西利亚的人口达到200多万,这个自称现代理性的城市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巴西利亚严格划分功能区,市内吃喝购物娱乐区与居住区严格分开。这让人想起几千年前古老的东方方时体系:城市住宅区也被分成排列整齐的街区,甚至住宅建筑也几乎一样,市民去购物可能会走错街区。
规划规模巨大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相对空短
城市街道的功能被严格定义为城市交通的管道,公路沿线的商店和餐馆很少,这无疑给生活带来不便。
城市行政区等核心区域一度禁止建设住宅小区。原有居住区建成后,新的居住区只能建在卫星城内,既分流了人口,又避免了新增居住建筑进入城市中心区的影响。
然而,这导致了城市住房的短缺,进而形成了住宅住房等级的同心圆。中上阶层居民有钱在市区买房,低收入居民只能住在卫星城,每天长途往返市区。除了政府部门,在市中心的湖边还有一个漂亮的湖滨别墅区,专门留给各部部长、发言人等高级官员使用。
少数派和多数派的世界
作为严格划分功能区的价格,居住区没有公园和广场。城市里广阔的公园远离居民区,被上下班折磨的人根本不想玩。甚至巴西媒体也开始评价巴西利亚不是一个建筑宏伟、市容整洁、城市布局规整的舒适城市。
舒适是一回事,整洁更重要
巴西利亚带来的黄金十年在1980年后结束,此后一直到21世纪。巴西结束了经济高速增长,再次陷入经济动荡。巴西经济处于高增长和衰退时期,然后在衰退后的高增长时期出现转机。
近年来,许多巴西总统因腐败而被罢免。政治不稳定和政治腐败使巴西经济恶化,首都巴西利亚的发展也受到影响。很多买不起房的失业居民开始非法占用土地,在巴西利亚边缘建简易房,又出现了南美特色的贫民窟。最初保护城市外观的禁令适得其反。
一个异常大的郊区卫星城
这座被委以展示巴西未来的城市,逃不过巴西其他大城市的富人区和贫民窟的共存。而且相对于城市里寒冷而严重的建筑道路,杂乱无章的贫民窟更为热闹。许多背包客游览巴西利亚,白天游览城市,但更喜欢回到郊区体验夜晚的生活...
这些游客总是最聪明的。做完作业后,他们已经学会了用脚投票。
极度理性的城市规划,未必适合人类。每当在卫星地图上看到一个极其舒适的城市,一定要小心。这个城市可能不是一个适合你居住的舒适城市。
毕竟保持人类理性太难了。
1.《巴西的首都 巴西为什么要换首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巴西的首都 巴西为什么要换首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80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