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同心县王宇乡最北端的村庄张家树村的回族女孩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一位西方读者想买一本莫言的书。因为不知道具体的书名,他根据作者的名字搜索了Amazon.com。当我花15.99美元买下它时,作者不是莫言,而是来自中国宁夏的小女孩马燕。难怪英语世界里一定有不少人把莫言当成马燕。读者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看完整本书后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幸运的错误”!
奇怪的起源
宁夏西海固在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认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这是一个女孩,用她温柔的肩膀承受着贫穷的压力。她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写日记,在日记里写下了对学校的渴望和对退学的恐惧。到她小学毕业的时候,她已经存了六本书,其中三本是她粗心的父亲抽的。这个女孩是马燕。
马燕和他的两个弟弟在家里上不起学。她考上了初中,妈妈让她退学。为了打动母亲坚硬的心,她塞了日记和一封“我要上学”的信,让弟弟念给不识字的母亲听。当我听到“妈妈,如果我不能去上学,我的眼泪永远不会停止”的时候,我妈妈白菊花终于决定借钱让女儿去上学。
那一刻,马燕的命运改变了。法国解放报驻中国记者皮埃尔·阿斯基一行来到这个小山村。白菊花把女儿的信和日记交给了他们,皮埃尔被马燕稚嫩的话语震惊了。2002年1月14日,《解放日报》以整整两页篇幅刊登了他的长篇时事通讯《我要上学》。
马燕的故事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法国人的注意。三天后,出版密特朗夫人回忆录的拉姆齐出版社打电话到海外,提出出版马燕的日记。
马燕轰动了欧洲
一年后,法国版的《马燕日记》在巴黎出版,售价20.5欧元,很快成为法国第一畅销书,销量超过20万册。
“我读完马燕的故事后,几个学生哭了。一个学生问:老师,我们该怎么帮她?”巴黎的一位中学老师说。“我觉得她很勇敢。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有意识到上学有多幸运。”一个14岁的法国中学生说。
随着法语版的普及,荷兰语版、西班牙语版、英语版相继推出。荷兰版叫《一个中国女孩的日记》。时至今日,这本书在荷兰的58个图书馆都能找到,它已经在国土面积不大的荷兰广为流传。《马燕日记:中国女学生的日常生活》英文版于2004年出版,2005年再版,好评如潮。
根据世界图书馆在线书目搜索,截至2013年底,《马燕日记》已有20多个版本,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哈珀·科林斯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美国版《马燕日记——中国女孩的奋斗与期望》。据媒体报道,该书在美国已售出近百万册。根据OCLC的数据,美国有2000多家图书馆收藏了《马燕日记》,占OCLC图书馆总数的10%以上,其中80%以上是美国的初中和高中图书馆。
《马燕日记》成为西方舆论连续几年关注的重要事件。作者注意到,《马燕日记》是少数几本在西方主流媒体上得到积极评价的书之一,这些媒体总是以批评和谴责的态度对待中国。西方读者和主流媒体对中国女孩马燕积极精神的阐释,远远超过了对西北贫困生活的关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持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对于处于西方优越物质生活环境中的青少年来说,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因此,主流媒体格外鼓励和呼吁更多的西方青少年阅读这本书。
2004年3月24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中国女孩日记成为农村脱贫的桥梁》,介绍了马燕日记的前因后果,并感谢这本日记的出版帮助马燕家庭脱贫,帮助这么多中国青少年重返校园。
2005年6月12日,《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伊丽莎白·沃德(Elizabeth Ward)署名的文章《致年轻读者》(To Young Readers),呼吁读者不要在批评中国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教育投入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巨大贫富差距,而要停留在讨论和评价上,期待更多的孩子阅读这本小书并采取行动。
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成功感动西方世界的中国故事。作者仔细梳理了这本书的书评和读后感,发现《马燕日记》因为充满了积极的力量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而获得了最多的认可。马燕成为西方发达社会中那些生活在优越教育环境中却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的青少年的中国榜样。
一位名叫贝基的读者在亚马逊上发了一条信息。这是一本令人难以置信和难忘的书...马燕是一个女孩。她知道教育和知识是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所以她坚持与各种困难作斗争。马燕终于成功了,她的精神令人鼓舞。”一位住在美国加州名叫Quazz & Blapp的读者留言说:“这本令人心碎的日记充满了勇气和决心,是所有有梦想的女孩都应该读的书。我们全家都很喜欢这本书,尤其是我12岁的女儿!”
加拿大佛蒙特州的戴尔·布兰查德留言:“我怎么会不喜欢这本书呢?这个13岁的女孩让我哭了。她是如此的坚定和顽强,以至于她决心要成功……我想不起还有哪本书让我如此感动。人能在这种贫穷困苦中坚持下去吗?马燕的答案是,它不仅能做到这一点,还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其实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马燕日记》所反映的对知识和教育的渴望来自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古训,“书有其金屋”,“好日子让君子自强不息”成为每一个中国儿女的精神基因。《马燕日记》在西方世界的受欢迎程度十几年来并没有减少,但它为中国人重新理解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提供了一个机会,即如何以世界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如何从浸透在中国人血液中而被忽视的东西中找到普遍的世界意义,这可能是中国图书出版界的一项紧迫任务。
求知改变命运
这本书不仅改变了马燕本人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当地女孩的命运,甚至改变了当地人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
《马燕日记》出版后,马燕的报酬暂时由韩石管理,18岁时调到马琰。韩石每月给马燕寄去500元生活费,如果家里还有其他开销,韩石也会寄钱。马燕在家里买了彩电和摩托车,马燕说:“我妈会笑的!”
皮埃尔·阿斯基利用欧洲的捐款成立了“阿斯基-马燕基金会”,马燕也捐出了三分之二的酬劳来支持王千镇的孩子们。补助标准高中每学期700元,初中每学期500元,小学每学期200元。到目前为止,这笔钱已经使63名儿童重返校园,其中大多数是女孩。
在基金会的帮助下,马燕现在在法国的一所大学学习。马燕的故事也让家乡的父母重新考虑孩子的出路,女孩在学校的比例增加了。去年,王宇中学只有137名女生,今年有400名女生。“学校前五名都是女生。”马燕自豪地说。
1.《becky怎么读 深读丨宁夏的马燕为何能感动整个世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becky怎么读 深读丨宁夏的马燕为何能感动整个世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8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