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黄井村一家生产口罩的家庭作坊卫生条件极差。本报记者郑文/图片
随着雾霾的持续,口罩成为消费者的重要保护工具。据了解,除了时尚的棉质口罩,在普通药店可以买到的一次性无纺布口罩也是被消费者广泛使用的。近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前往全国最大的一次性口罩生产商湖北省仙桃市,发现当地不少家庭作坊非法加工生产一次性口罩,不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反相关卫生标准,卫生状况堪忧。
1现象
一次性口罩畅销
3月17日,北京再次经历雾霾天气。在户外行人中,戴口罩的比例明显增加。
“这种口罩是医用一次性口罩,你得扔一次。与其他类型的口罩相比,我认为这种口罩在预防PM2.5方面更有效,”北京市民孙女士戴着蓝色一次性口罩,在银行取款机前排队。她告诉记者,与棉质口罩和专业防PM2.5口罩相比,医用一次性口罩既便宜又实用,而且透气舒适。“这个面膜50美分一个,我在药店买的。这种口罩可以用在医疗领域,我觉得应该比很多棉口罩卫生。”消费者孙女士说。
众所周知,医用防护口罩由口罩本体和紧固带组成,其中口罩本体分为三层,即内层普通卫生纱布或无纺布,中间层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外层无纺布或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该高效医用防护口罩疏水渗透性强,对含有病毒或有害粉尘的微小气溶胶过滤效果显著,整体过滤效果好,佩戴舒适。
田蓉面膜切片机沾满了油渍和灰尘。本报记者郑文/图片
在黄泾村的家庭作坊里,口罩是随机堆放的。本报记者郑文/图片
2次访问
农田里隐藏的工厂
3月1日,记者搜索阿里巴巴网站,发现生产供应一次性口罩的企业地址大多在湖北省仙桃市,搜索结果约3300条。这些企业都自称是“一次性无纺布医用口罩”,“防尘防流感PM2.5有效”。记者在一些商家的网站上点击后发现,他们提供的口罩多为白色或蓝色的一次性口罩,以无纺布或含活性炭的无纺布为主,多用于医疗或工业生产领域。
记者了解到,湖北省仙桃市是中国最大的一次性口罩生产基地,当地的彭场被誉为“中国无纺布第一镇”。
一次性口罩的生产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产品有消费者想象的那么卫生吗?记者决定在仙桃市进行调查。
记者首先联系到了邀请投资阿里巴巴的仙桃口罩生产商王。“说实话,给这种一次性口罩消毒的本地人不多。我们做这个已经十几年了。放心吧,绝对卫生。”王告诉记者,如果他真的想做口罩生意,他可以来他的工厂亲自检查。
3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湖北省仙桃市。记者与王联系后,乘坐出租车来到他的工厂所在地彭场健康路。“你是第三个,今天我已经拉了两个说普通话的人去彭昌了。据说他们都订口罩。”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中国大部分城市的雾霾让鹏昌的生意更加红火。
王的工厂比想象的更难找到。出租车司机是仙桃人,但对王工厂的地址没有印象,连续三次走错方向。最后,在王的电话指挥下,出租车绕过了一条500米长的小巷和一个水闸,最后把记者送到了王的工厂前。
下车后,记者看到王的工厂位于一片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农田里。厂外没有厂名标志。交换名片后,记者发现他的公司名为仙桃程健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寒暄过后,记者在王的带领下进入生产车间。在车间里,记者看到两台自动生产机器正在加工口罩半成品,四名工人坐在机器前,将口罩摆放整齐。记者注意到,口罩从半成品切割成成品只需要10秒钟。
王介绍,一次性口罩分为普通熔喷非织造布和活性炭非织造布,批发价分别为0.1元和0.12元。“一条生产线一天能生产10万个口罩,我在北京、浙江、广东都有客户”。
被忽视的消毒环节
记者环视了一下王的车间,发现没有消毒措施。“我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不消毒。如果你有要求,愿意加钱,我可以增加消毒环节。”王说无纺布是高温熔喷的,不需要消毒。
据悉,我国《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规定,口罩等产品的生产环境和工艺的卫生要求包括“原材料和成品应分开堆放,待检验、合格和不合格的原材料和成品应分开堆放,并有明显标志。进入生产区时,应换好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好工作帽。直接接触裸露产品者,应戴口罩,双手清洁消毒或戴手套;生产区前应有更衣室、洗手池、消毒池和缓冲区。
记者走访发现,仙桃市部分一次性口罩生产企业没有任何消毒措施,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
在仙桃田蓉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六名工人在机器前切片包装口罩。记者注意到,这些工人都穿着便装,没有人穿工作服,也没有人戴口罩。老板娘冯告诉记者,工人多年来一直这样生产。
仙桃佳丰塑料制品厂总经理牟伟也表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只穿自己的衣服,是否有消毒措施并不重要。“无纺布在高温下会燃烧。会有什么健康问题?”魏说,即使不消毒,他也能保证一盒口罩80%到90%的清洁度。“在中国,这个水平还是蛮可以接受的。”。
复兴的家庭作坊
仙桃彭场主干道彭场大道两侧有十多家大型无纺布及制品生产厂家。记者走访发现,这些企业谢绝任何外国游客。在一些企业的工厂门口,记者发现大型集装箱卡车正在装卸货物。仔细看,包装盒上有“面罩”字样。
仙桃富士非织造布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地方大中型企业。老板傅告诉记者,大工厂基本上是做外贸的,不做内贸。记者想找搭档,可以去黄荆村转一圈。
据悉,央视记者2009年在仙桃发现,一些不具备口罩生产资质的家庭作坊,只要花一点钱就能拿到正规厂家提供的许可证,向市场销售没有任何卫生保障的口罩。报道中,黄荆村的家庭作坊生产最为猖獗。节目播出后,当地政府迅速进行整改,查处了一些违法业主和小作坊。5年后,当地作坊的生产复兴了吗?
黄荆村位于仙桃市郊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记者沿着主要路线走到村尾,却没有发现生产口罩的家庭作坊。记者询问后得知,村尾的两层旧居民楼里有生产活动,立即摸过去,听到屋里机器轰鸣。
当记者敲门时,一个人从停在门前的汽车上下来。“你在干什么?加工口罩还是买口罩?”这个人自称老板,姓郭。
记者说他接到了寻找铸造厂的订单。郭很高兴带记者到他家看货,并表示"任何一种标准都可以印"。
进入屋内,记者看到地面覆盖着破碎的口罩布和布条,墙上的一些墙皮已经脱落,露出灰色的水泥。在一个10平米左右的房子里,有一台口罩自动切片机,旁边放着一台播放电影的平板电脑。一个穿着便装的女工,一边用手整理着割下来的口罩,一边盯着平板电脑的画面。口罩不小心掉在地上,女工赶紧捡起来,迅速放在叠好的口罩上。
随后,郭带着记者上楼。记者看到楼上有三个女工在自动口罩生产机周围生产。机器前的墙上,一台电视机正在播放着古装电视剧,吸引着女工们不时侧着头观看。记者看到,原材料、半成品口罩、包装盒都是随机堆放在一起的。
下楼后,记者看到郭制作的成品口罩被随意摆放,甚至有几箱口罩直接堆放在马桶旁边。
在郭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长湾村的一个家庭作坊。过了一条300米长的胡同,郭站在一间破旧的平房前,掀开门帘。里面光线很暗,他让记者一起进去。进入居民楼后,记者发现其生产情况与郭家类似。两台满是灰尘和油渍的机器正在把半成品口罩做成成品,三个工人正在包装。
在黄泾村的一个家庭作坊里,女工们一边看电脑一边整理半成品口罩。本报记者郑文/图片
3个问题
租赁生产资质证书
“我们这里有很多生产一次性口罩的家庭,他们都是由大制造商订购的。我们赚的是三手钱,是微薄的利润。”郭还告诉记者,他的一个月经专业批发一次性口罩,他在一个批发市场生产。“不管我能做到多大,我们都会发动村里所有的力量。最多收到3亿口罩的订单。
记者在仙桃市的调查还发现,在当地口罩生产行业,出借或转租相关生产资质材料的现象也很普遍。
按照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生产医用口罩的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向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注册,经批准后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方可生产销售。但记者在仙桃市部分医用一次性口罩生产企业调查发现,很多企业无法提供医疗器械注册证明,包括程健防护用品有限公司、佳丰塑料制品厂、田蓉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卫生许可证审批周期相对较长。目前真的没有,不过你放心,你要的东西我都能拿到。”佳丰塑料制品厂总经理魏告诉记者,如果记者急于拿到这些资格材料,他可以立即从别人那里拿到。“反正就是个形式,没关系,花点钱就行了。”。
大厂舍寻求购买原材料
虽然彭昌被称为中国无纺布第一镇,但记者发现,大型生产企业并不使用当地生产的无纺布作为原料。
富士非织造布产品公司的老板傅告诉记者,他使用的非织造布来自河北省邢台市,一吨原料的价格约为2万元。牟伟仙桃佳丰塑料制品厂总经理也告诉记者,他选择的无纺布材料来自山东和上海,有检测报告。“你也可以用穷人。这里的无纺布太烂了,还有很多‘返料’。”某人士告诉记者,仙桃本地无纺布生产中,绝大部分新材料制成的颗粒都是经过高温烘烤后与一定比例的再生材料混合而成。回收材料是指被废旧或有缺陷的无纺布和塑料水瓶打碎的原材料。“这种无纺布表面非常粗糙,没有弹性,无法做成合格的口罩。在彭昌,有许多小型企业从事这种生产。如果选择这种材质,基本不会有回头客。”魏说,以一吨同规格的无纺布为例,当地房产比其他地方便宜近2000元。
针对仙桃口罩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报将继续跟进报道。
1.《一次性卫生口罩 湖北一次性口罩厂家卫生令人忧 消毒环节被忽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次性卫生口罩 湖北一次性口罩厂家卫生令人忧 消毒环节被忽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8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