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讲座”的名义,免费给参加健康讲座的老人送礼,最后卖一堆高价保健品。此类“保健品”骗局屡见不鲜。遇到这种情况,老人及其家人应该如何维权?

事件回顾

如果你不购买产品,你将被收取5000元的免费鱼

住在人大附近的张老先生上个月遭受了一场可怕的担忧。“我们社区的边缘总是有人看到老人就卖各种保健品。”今年80多岁的张先生说,他在流浪时被两个年轻人拦住了。“他们说他们是保健品公司,还忽悠我,说我眼睛不好,让我买保健品。”张先生说他的眼睛很好。虽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读书看报不是问题。"我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声明我不会购买保健品。"

张先生说,这些卖保健品的人很热情。虽然他们表示不会买保健品,但一直说会送他纪念品。“他们让我帮忙注册会员,留下个人信息收礼物。我以为自己没有损失,就照他们说的做,收了纪念品。”没想到,礼物竟然是两条草鱼。“我一再推脱说我不要。他们说送食物比较现实。我觉得草鱼不值多少钱,就把鱼拿走了。”回家没多久,张先生就和爱人把鱼煮好吃了。

谁知道,过了两个星期,张先生接到了保健销售员的电话,继续向他推销保健品。张先生拒绝购买。“这些业务员说鱼是给消费会员的,我不消费的话就要给草鱼买单。我问他一条鱼多少钱,他居然问我要5000。”张先生说他在这里很生气。“之后业务员多次来我家要鱼钱。他们不给钱是不会走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一直把他们的保健品卖给我,扰乱了我的正常生活。最后,没有办法。我只能和老婆搬到女儿家躲几天。”

5万多瓶保健品没效果

“我花了5万多买了100多瓶保健品,一点效果都没有。”耿,家住和平,今年80多岁了。她患有黄斑眼底疾病。在社区其他老人的推荐下,她参加了一家保健品公司组织的老人集体活动。很快,卫生管理员推荐她吃公司的招牌产品,硒提取胶囊,说是治疗眼疾的补硒。她说她花了5万多买了硒提取物保健品。她说每瓶保健品466元60片,被售货员忽悠后买了多达120瓶。

“一开始,我一天吃两片,但是没有效果。然后他们让我吃三片,然后增加到一天五片。可是吃了几十瓶,眼疾还是不行,然后干脆不吃了。”耿很生气。她说她花了这么多钱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记者了解到,其实眼底黄斑病变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眼底黄斑病变与体内硒缺乏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另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他认识的几家保健品公司卖的常见产品有保健酒、蜂王浆、激光手表、高电位治疗仪等。保健品公司经常声称这些保健品具有“防红外线”、“防辐射”、“解毒”的功能。“因为不懂电脑技术,我们的老人被有PS的保健品公司拍的照片欺骗了,以为很多大人物都是他们的客户。”

老人说

孤独的生活渴望温暖,花钱买关心

记者走访期间,发现被骗老人大多在80岁以上。在采访中,无一例外都表达了对健康的渴望,对晚年孤独的渴望。一位多次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宋国军告诉记者:“我的身体很好,但我总是便秘。虽然体检很正常,但是每次听讲座都觉得恶心。宋老先生说他一个人住,回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一个人生活,需要好好照顾自己。我的孩子们忙于工作,不能照顾我。"

他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高笑,一个卖保健品的年轻人。高笑对他非常热情,开始忽悠他买保健品。宋郭俊说,高笑总是带着水果来看他,和他聊天,甚至晚上帮他做饭洗碗,就像他自己的孩子一样。"高笑甚至给我倒了洗脚水。"想都没想,就喊了一声“爸爸妈妈”,跪下“乖孩子”让他掏空。“我买过几次上万的保健品,一共花了20万。后来,我告诉高笑,我真的没有任何积蓄。高笑再也不会来了。”但是宋也没有去。他觉得“我是自愿付费的”。

记者走访期间,发现很多老人也有类似的想法,认为自己是在用钱买“关怀”和“温暖”。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她知道保健品不能治病,但她每周也去听课。“去听讲座之前,几乎没有熟人。每天听课,生活规律,认识一些朋友。”她说。一位老人也对自己的孩子说:“努力了一辈子,想老了身体健康。我不忍心花别的钱,但是我想健康,我愿意,哪怕没用,试一试也无妨。”

心理分析

老年人渴望有一颗健康的心空,但容易上当受骗。

对于老年人经常被高价保健品促销员欺骗的原因,北京奥康心理医院院长白分析说,被欺骗的老年人大多是老年人,无一例外都极度渴望健康,这也是老年人被欺骗的主要原因。老年人渴望健康,希望不要增加为子女养老的负担。保健品,从养生、治疗等宣传手段入手,给予老年人心理上的认可,让他们觉得保健品有治疗功效。很多老人甚至认为保健品比医生建议更有效,放弃正确治疗。

其次,老年人缺乏家庭陪伴,感到孤独。目前我国国情是老龄化严重,更严重的是生活在空巢的老人占老人总数的一半以上,独居老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老人心情单纯,渴望家人的陪伴,甚至觉得有个人倾诉一下挺好的,但是孩子更多的是忙于工作和生活,忽略了老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的孤独感,让骗子有机会通过聊天、关爱、照顾,不断升级营销策略,改变战术,让更多的老年人上当,逐渐获得老年人的信任。

因此,孩子应该给老人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在身体和精神上给予照顾。孩子也应该为老人培养一些爱好,这样他们才能有丰富的老年生活。延缓身心衰老,保持思维敏捷大有裨益,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预防意识。此外,老年人可以通过自然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锻炼来追求健康。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他们的判断能力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出决定,而是咨询身边的家人或朋友。

律师的把戏

被骗后,老人应立即报告

北京康普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吴表示,老年人必须坚持维权。他说,正常情况下,老年人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较低,一旦被骗不喜欢报警。他们害怕孩子的抱怨和笑话,往往采取姑息人、承认运气不好、花钱买课的态度,给骗子更多的侥幸心理。

吴提醒老人,可以拨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12331”举报投诉。同时,除电话外,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信函、互联网、传真、走访、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监管部门举报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在开发、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以及餐饮服务中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作出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进行调查处理。一旦发现有问题,就会查封。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这就需要老年人提供一定的信息。老人可以将这些产品交给孩子或相关部门进行鉴定。不用担心被孩子抱怨,也不用担心过不去他们的脸。一定要及时告诉家人。”

此外,他认为我国保健品企业“重审批轻监管”,保健品准入门槛低,销售渠道更新快,没有固定场所,一炮而红,违法成本低,监管难。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郊区,保健品监管存在盲区,也是诈骗者集中业务的重灾区。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相应的处罚措施。

保健品骗局并不少见,但为什么有些老人明知是骗局却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对此,《北京晨报》记者暗访,揭露骗子们用什么招数来说服老人。

记者的突然造访

推销员只关注老年人

根据几个受骗老人的建议,北京晨报记者来到双井家乐福附近寻找高价出售保健品的人。在双井家乐福的北边,记者看到两个男人站在停车场附近,手里拿着一个礼品盒。当他们遇到老人时,他们上前交谈。但是年轻人路过,却没有人搭理他们。

记者看到一位刚从超市买菜的老人路过,一位工作人员马上主动上前搭讪:“叔叔,来买菜,我帮你拿东西。你看我们这里有产品,你懂的,我们还免费送你一个小礼物。”老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握了握他的手离开了。

记者上前谈话,声称想在他家找一些老人健康活动。两人听后,立刻产生了兴趣,问记者:“你老人家住在附近吗?你可以让他们坐在我们的位置。除了和其他老人一起参加健康培训,还可以购买我们的保健品。”但是当记者说可以看一下产品的时候,对方却说产品缺货。他只给记者看了产品的照片。记者看到照片上写的是“浦江硒”,没有其他信息。

神秘的行踪经常变换地点

一位参加“健康培训”的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在10多平米的小木屋里使用理疗仪器促进血液循环,而其他人则仰卧着,眼睛上贴着一对眼贴,据说是商店免费提供的,可以治疗青光眼和飞蚊症。“但是用完了也没什么感觉。我晕晕乎乎地回家了。”她说买了三万多块钱的保健品,但是吃了很久才发现药里有普通面粉。“一瓶880元太贵了。”

通过老人的指导,记者在百子湾附近发现了销售保健品的痕迹。记者看到除了几个血液循环理疗师什么都没有。几个推销员站在商店门口,看到年轻人不理它。记者问门口的业务员情况,他们都很谨慎。“你是哪个叔叔阿姨的女儿?”说她用身体挡住了记者的视线,不让记者往里面看。“你住在哪个小区?”业务员一个劲问,记者说:“我要给老人看兴趣班。”她立即拒绝了。

另一位业务员告诉记者,这是一个老人保健班,让家里的老人免费体验。“我们这里有血液检测仪器,主要是检查人体血液和血管的健康状况。老年人上门咨询,首先要做验血。卫生管理员会根据检测结果给出营养建议,安排他们听健康讲座。”当记者问他这里能不能买到普健硒,售货员说店里没有保健品。“对不起,这里没有商店。如果老人吃了这个产品后感觉良好,可以来这里完成评估后再考虑购买产品。但是位置不一定在这里。你留下老人的电话号码。我们在这附近讲课的时候,会联系他们。”但是当记者问是不是药的时候,售货员回答是食物。随后,记者在被骗老人提供的产品说明书和公司官网上没有找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批准文号。

行业秘密

“免费赠送礼物”锁定人群

原保健品公司业务员赵先生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保健品销售都是套路,从招人、留人到卖货、上门,一步一步来,效果显著。”赵先生介绍,销售保健品的第一步是聚集人群。大多数公司通过分发传单和免费赠送礼物来吸引顾客。他说公司之前主要卖一些调节血压血脂的常用保健品,不贵也不贵。在卖货之前,公司惯用的伎俩是“保健品空礼盒”。他们在小区周围散发传单,带传单来听课的可以用随机三个品牌的保健品空盒换2斤鸡蛋和一袋杂粮。“此举主要是为了锁定经常吃保健品的老年人。这样的老人有健康意识,家庭条件好,是我们重点发展的客户。”

“医生”去诊所卖药

赵先生说,当一群老人拿着传单和保健品空盒子来收礼物时,“专家”应该上台。“专家”由公司邀请,负责健康和保健知识。当然重点是保健品的成分和效果,吸引老年人的兴趣;然后,“医生”上台给听讲座的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和医疗。所谓的“医生”只是穿了件白大褂,说自己是某医学院毕业的。现场的“脉搏”只是一个示范。最重要的是“医生”在“把脉”的时候,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及他们通常患有什么疾病。根据这种情况,“医生”会推荐老年人购买几个疗程的保健品。“卖产品的时候给点折扣。为了送更多的礼物,老人会增加购买量。一般情况下,他们一次会买几千块。”赵先生说,每次这样的会议,总会有老人掏腰包,公司再也不会带着空回来。

“自由行”变相销售

为了增加收入,很多公司都出台了新政策,鼓励老人在公司“省钱”,给予10%的年息,省钱的客户在购买保健品时可以享受更多折扣,甚至可以免费出行。公司会组织老客户去安徽“自由行”一两次,沿途交通、住宿、餐饮由公司以回馈老客户的名义提供。但业内人士知道,这种“自由行”其实是一个“洗脑”的过程,随行的工作人员会一路上告诉大家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渗透保健品的功效。旅游期间,将启动大规模的“回馈老客户”活动

动,让老人存款“投资”。赵先生还向《北京晨报》记者承认,他在北京卖保健品的时候,没想到自己的母亲被骗了20万元在老家以同样的方式买保健品。受此事影响,他放弃了“继续撒谎”。他说,目前很多保健品公司不仅向老年人出售昂贵的保健品,还鼓励老年人在公司“存钱”,只要他们存钱,就会得到很高的利息。通过一系列手段轮番轰炸,引诱老人投钱。

记者笔记

骗子越来越不要脸了

不要放松控制

保健品营销以老年人为主,期间诈骗是家常便饭,但这一次又吸引我介入,确实骗子越来越不“守规矩”,或者越来越“不要脸”。

骗子骗老人的时候,习惯打感情牌,叫深情,经常聊天,嘘寒问暖,陪着听。虽然感情是假的,但陪伴至少是真的,他花了很多时间,挤出了很多笑容。孤独或心软的老人被忽悠买了两瓶没用的药,但至少失去了一些关爱,所以他被认为遇到了收费的老年护理志愿者。现在给你一条破鱼,不买保健品就5000块,不然骗死人,恨不得搬空老人家。几千不算少,几十万也不算多。

在采访中,生理退化、心理疲软、骗子狡猾等诸多因素决定了老年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也许是最根本的原因——孤独,它能驱使老年人跌跌撞撞地走到说谎者的面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年轻人外出,与老人的交流和照顾越来越少。

当老人听到保健品业务员口中“叔叔、阿姨”甚至“张爸、王妈”的亲密称呼时,心中的戒备很大程度上就因为这种“温暖”而消除了。如果在保健品店里看到早上一起买菜的姐妹和下午一起下棋的哥们,老人心中残存的忧虑就会减少很多。正是因为这种信任,老年人才愿意为根本不能治病的高价保健品买单。

有时候,有些老人会开玩笑地说:“我多活一天,就多给你一天的退休金。”虽然是玩笑,但也不难听到老人内心对孩子的爱。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不是那么怕死,而是更担心人在晚年会因为生病而给孩子添麻烦。

我很想在这里对老人们说两句:凡是在街上卖的,或者在家里卖的,都要像他们说的那样有效。他们早就没货了,你还要在这里装孙子?真的有这么好的保健品,别说免费体检和旅游,连摇号都买不到。

我还想对监管部门,甚至是当地的居委会、派出所说几句:对于这些卖保健品,在各大社区瞎逛,冒充活雷锋的碍眼对象,要定期清理打击一批。北京有那么多保护消费者、规范社区秩序的规章制度,最后能不能执行,就看执行的人了。

1.《老人拒买保健品被索钱买赠品草鱼 一条5000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老人拒买保健品被索钱买赠品草鱼 一条5000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73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