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空局将在2020年制造“人造日食”
科技日报北京8月21日电天文学家们期待着21日北美罕见的日全食,但在未来几十年内,他们将看到每次持续6小时的人工日蚀。根据欧洲空机构间官方网站,计划在2020年发射Proba-3号卫星以完成这项任务。
日全食只持续160秒,但正是在这个特定的时间,我们借助日冕图可以看到通常被强烈阳光覆盖的日冕层。日冕层是太阳最著名的大气结构,其温度可以超过100万摄氏度,被称为“太阳的呼吸”。日冕是太阳风的来源,特别是“日冕物质抛射”会通过不规则的能量喷发对卫星和地球产生影响。所以日冕一直是日食期间观测的重点。
比利时皇家天文台普罗巴-3望远镜首席研究员安德烈·丘科夫解释说,由于偏振光的影响,地面日冕观测场严重受限。“杂散光和散光是仪器中的轻微污染,会造成日冕中遮光盘周围的光线变形。”当然,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延长日冕的长度和相机与快门盘的距离来避免,但由于日冕的尺寸不是太大,实际操作还是受到限制。
欧空局的研究人员正在寻找一种增加日冕可见度的方法,他们计划直接在Tai 空制造人工日食。Proba-3的日冕仪将使用两个组件——摄像卫星和快门卫星,它们将一起上升空并一起工作,就像直接在Tai 空工作的150米日冕仪一样。
这样,每19.6小时的卫星地球轨道飞行周期,就会产生6小时的人工日食观测时间,极大地弥补了标准日冕和极紫外太阳表面探测等太阳探测器观测能力的缺陷。
当然,人工日食任务的挑战在于如何保持卫星的安全运行和精确定位。欧空局的计划是使用新的传感技术和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人工智能软件来帮助完成任务。
主编圈
可怜的太阳因为“太亮”而被拒绝了,于是很多天文学家不厌其烦地制造“人造日食”。日冕的原理是人工日蚀,但这次欧洲空局准备把日冕移到Tai 空,给摄像卫星一个“不涨价不增量”的日蚀,让它能更清楚地看到日冕。不仅欧洲在琢磨Tai 空版本的“人工日食”,美国斯坦福大学也试图用“Tai 空飞船炮制“人工日食”,从而观测太阳系外的行星。当然,一般大众也不用担心这些“人工日食”只能通过特定的观测设备才能看到。
1.《欧洲空间局2020年打造"人造日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欧洲空间局2020年打造"人造日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80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