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旭

济南地灵,名泉倾国:四大泉域,十大泉群,七十二名泉,八百天然泉……生生不息。

济南人杰,“二安”盖世:李易安千古第一才女;辛幼安词中之龙,济南因成文学之国。

我久居赣地,更切近地触摸到辛弃疾遗留的脉息。

曾经在郁孤台,注视词人的背影。远山沉入暮色,隐隐传来鹧鸪的啼号,一江清水多少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曾经在黄沙道,跟随词人的足迹,看明月和清风怎样惊动树枝上的鹊和蝉,听无边的蛙声中农人诉说稻花香里的丰年,溪桥边的茅店外,数头上的疏星,山前的雨点。

曾经在博山庙,感受词人的落寞,饿鼠绕着床脚乱窜,蝙蝠围着青灯翻飞,秋夜的疾风骤雨撕裂了窗纸,仿佛是命运在自言自语。塞北江南辗转了一生,归来已是白发苍苍。在单薄的布被里醒来,眼前依稀是梦中的千山万水。

曾经在鹅湖寺,想象词坛挚友的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极目天地方圆,内心的鸿鹄一次次飞扬:“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二十年的闲居,二十年的忧愤,二十年的壮志难酬。即便是“文墨议论尤英伟磊落……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即便是“风节建竖,卓绝一时,才气纵横,可吞吐八荒”,“而机会不来。每有成功,辄为议者所沮”。不为权臣所容,不为王朝所用,报国无门,经纶委地,或“浮现闲居”,或“沉沦下僚”,“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而号“稼轩”,将万字平戎策,换东家种树书。至国难思良将,诏命到达的日子,已老病不起。

走过少年,走过壮年,走进老年,从不曾失去慷慨壮烈。渴望荣誉的决战,在最深的淤泥里挺拔。秦时明月现苍穹,壮岁旌旗拥万夫,白骨骷髅血流成河,疾风中马革裹尸千秋一梦!明知这样的结局,也决不庸碌一生,无可追忆。

“……呜呼,以孝皇之神武,及公盛壮之时,行其说而尽其才,纵未封狼居胥,岂遂置中原于度外哉……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一世之雄,“抱恨入地,赍志以殁”,再也不会回返。只留下语言的金戈铁马,在中国的文学史气吞万里如虎。

这是真正的英雄末路:本该一剑横空,令后世动容,怎奈烽火扬州路,不堪回首。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千古江山,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拍遍栏杆,无人会,登临意;无人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更无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酩酊中挑亮残灯观看兵刃,细数着点点殷红;睡梦中回到当年的营帐,士兵的呓语在诉说血腥的征程。草苍苍风猎猎,号角声接连响起,在秋日的战场阅兵。坐骑像飞快的的卢马,弓箭似霹雳。给部下分送炙热的牛肉,让琴弦奏起塞外的乐曲。不知不觉,韶华似碧水东流,属于征战的岁月已经过去。对于一个志在寥廓的豪杰,闲散便是囚禁,弃用便是扼杀。

天色开始昏暗。不屈的毛发日益枯干,终于你只能沉默。倔强的头颅疲惫了,那里曾翻卷过咆哮的风暴。黑夜降临之前,太阳颤抖着说了再见。身躯像岩石一样风化,曾经像山一样站立,后来像山一样倒下,巨大的声响惊醒沉睡的人群。裂缝中的身影隐藏着无声的悲鸣:谁的刀斩断了牺牲的激情,封存了辉煌?

斑驳的时间屏住呼吸。这个时刻,一切化为了忧伤。天空和鸟,阳光和风,以及色彩和芬芳,以及树下的荫凉,以及所有的温暖平静,都变得空空荡荡。

一代王佐之才,百无聊赖以诗鸣,唯落得以词人终老。醉卧历史的纵深,用不甘的吟唱赢得生前身后名。纵然被奉作词宗,“大声尧褡,小声铿縻,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千载之下,亦不能不为人浩叹!

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八百多年后我来到辛弃疾故居,依然不免潸然。

济南城北,小清河边,遥墙镇上。苍然万山色,忽拥岱宗来。

四凤闸。磅礴的仿宋建筑群。巍峨的四柱三门石。庄严的六角碑亭。历城特产“绣川绿”花岗石雕像。

石头来自山上,在这里站成宏伟的姿态。英雄倒在了路上,历史把他高高托起。饮恨苍天的目光,在云端下面闪烁。战士不会死亡,在一个残酷的时代,保留着烈火浓酒,热血悲歌。“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弥漫在史册,永远不会消失。对于他,所有的头衔冠冕都无足轻重。当时的帝王将相,早已尘封无息,而英名辛弃疾永存。其色笑如花,其肝肠如火。来自历史深处的耀眼光芒,从来不曾暗淡。他的性情与风骨,他的豪放与婉约,他的刚拙自信,他的宽厚仁慈,他的铁血传奇,他的旷世文字,人们俯仰已千年,还将一直为后世珍爱。

痛失的历史,也许只能用岩石来呈现。永恒的固态,让所有后来者的疼痛无法释放,只有深情的凝望。把道路擦亮,把花枝插满,把所有的痛碾碎,随风飘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蓬勃的生命。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是最大的失败者,是最大的胜利者。

是最悲惨的哀曲,是最昂扬的颂歌。

热衷不朽的人,把名字刻上石头,但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而英雄挥动天才的如椽巨笔,在岁月的原野耕云播雨,在时间的城池守护梦想与光荣。每一个世纪过去,都会有人翻开古老的卷帙,赞叹山岳一样的丰碑。

注:本文引号中的文字除“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出于辛词,余皆出于南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

作者:陈世旭

1.《天下英雄谁敌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下英雄谁敌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