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相关院系申报的基础上,学校一共开放了11个第二专业,以及会计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项目。

相比往年的14个第二专业以及1个第二学士学位项目,今年的二专设置上减少了3个第二专业设置——哲学、宗教学、数理逻辑与科学哲学。

二专,1+1>2

两门学科的距离

每周二的晚上,15级经济学院韩志周的包里,总会放进那本从国年路复旦旧书店淘来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在2102教室,和他相约的是另外10位选修中文系二专的同学。从《文心雕龙》讨论到《沧浪诗话》,每当此时,韩志周觉得他暂时跳出了经济学模型的理性思维,自由徜徉在文学世界。

韩志周是一名理科生,但他对于文学,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高中我把时间主要用在学科竞赛上,语文课的学习也仅仅是浅尝辄止。”复旦中文系学富五车的大师们,让他心向往之。

最初,他试着旁听他们开设的课程,但这种方式学习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难以由表及里。于是,他在大三上报名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的二专,以圆自己的文学梦,让经济学和汉语言文学的碰撞成为可能。

相比于经济学专业所偏重的理论理解、理性思维和数理工具,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给韩志周带来的最大感受是思辨和讨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让他进入一个新的世界——物质上迥异于当今社会,但在精神上却紧密关联的世界,他在文学史中领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通过理解文本训练思辨能力。

此外,中文系课堂中时常可见的激烈讨论,在经济专业课上则较少出现。“专业课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自己发掘重点,师生交流相对较少。”

实际上,经济和中文,二者学习都需要理解与记忆并重,同时保持自己的立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经济学直觉’或者‘文学观念’吧。”

来自2014级经济学(数理方向)的陈智韬修了数据科学的二专。

他坦言,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能够辅助他对于经济学实证数据的处理。“本专业的课程作业有时和第二专业课程的project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能节约时间,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选修了数据科学的任彦豪(201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认为,他希望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例如高等代数、概率论、图论等知识,在数据分析中得以应用。

二专与一专之间良性互动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我的第一专业给我第二专业提供了一些帮助。”韩语系的林湾同学选修了外交与公共事务的二专,“我二专的期末论文会偏向研究中朝、中韩、朝韩关系,本专业能帮助我在韩网上搜索信息。”

英语系的乐祈也感同身受,“我的本专业对新闻二专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会更关注、也有更多的渠道关注国外的媒体形势。”

二专是座“围城”?

英语系的乐祈常常称自己为“理想主义者”,一直怀揣着成为记者的梦想,她在大二时选修了新闻学的二专。

“6.5分吧。”问及二专课程预想与实际的匹配度时,她如此评价。带着美好憧憬而去,却发现新闻二专的部分理论课枯燥乏味,课堂效果不尽人意。而实践类课程对于授课老师又有较高的要求,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性互动,并非易事。

二专课程质量的良莠不齐也让人体验感不佳。林湾同学直言外交与公共事务的二专课程让她倍感失望。“老师喜欢用闲聊的方式上课,课比较‘水’。”

据林湾的观察,同学对待二专的态度因人而异。在她的二专课(外交与公共事务)上,“划水”的人较多,缺课情况也较为频繁。她认为,学生划水的部分原因来自于二专在大众眼里的重要性较低——其一是二专与一专分开记绩点的制度,其二是二专在社会上的低认可度,将时间花费在“效益更大”的课程上,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

此外,二专课程普遍集中于晚上,不仅会因此错过一些心仪的选修课,对于很多同学而言,要保持一整天的高效学习,辛苦而煎熬。“课程集中连排,有时连吃饭时间都抽不出,更别说提高听课效率了。”带着一身疲惫,九点后回寝室成为修二专同学的常态。

二专的学习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压力和挑战:满课的夜晚、冲突的考试、无数的论文……“自从上了二专课,我失去的是每个夜晚。”乐祈同学对此深有感触。“每学期四节课的二专给我带来很大的负荷量,很多时候连专业课的作业都受到了波及,不能按时完成,上个学期的我每天就睡大概5、6个小时吧。”

为了避免期中、期末季的压力爆发,韩志周选择将平日的学习压力分散,“我会在平时把问题解决好,绝对不能有侥幸心理到期末才开始‘预习’。另外,平时的每一堂课都要提高效率,认真听讲了,最后复习会轻松很多。”

韩志周同学的课表

1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王睿杰同学选修了法学二专,大三时,他住宿在江湾校区,第一专业的部分课程开在枫林校区,而第二专业的课程开在邯郸校区,因此他需要早上6点从寝室出发,跨三个校区上课后在22点之后才能回到寝室。然而,有时夜晚的“自学”生活才刚开始。

正是源于对于二专的亲身体验,在第四十七次学生代表大会上,他提出了《关于提高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培养质量的提案》。

根据他的分层抽样,难以平衡第一专业和第二专业的学习成为同学放弃二专的首要原因,对培养质量不满意成为其次。他提议,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安排、教学态度方法和教学管理上进行改善,例如优化开课时间、节时,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设立二专二学位奖学金、奖教金等等。

多维人生

16级新闻传播学类的王译丰,选修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二专,“当初是单纯想要填补课余时光,也没什么别的目的。”于她而言,二专的选修是对于学习生活的丰富和充实,多元化的二专选择,为大学生活增添了一个维度。

除了学业生活上的助益,二专也影响了选修者的思考方式。修读数据科学二专的任彦豪同学表示,“project的重点在于如何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我也开始考虑一个问题能否用某种数据分析的方法去解决。”

“汉语言文学让我真正思考了‘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含义,尽管还远没有悟透。”韩志周这样总结自己的二专之旅,“最大的收获还是对于人生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和义理也许不会立即显用,却更多地内化为对人生的思考、对自己的认识。”

“我觉得二专在一定意义上,给你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深入了解那个你喜欢却没办法做‘一专’的专业。”乐祈如是说。

前段时间在看到关于汶川地震十周年的报道时,乐祈会假设自己是一名记者,会如何以最优的形式去呈现灾难——以一种侧面的报道方式,尽量避免正面揭露伤疤。“这是非常难的事情,在上学期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上,徐笛老师说希望我们能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都做一个信息素养高的人,培养一种‘公民素养’、一种‘把握信息’的能力。”

二专数据解读

11个二专学位、1个第二学士学位

2018年,在相关院系申报的基础上,学校拟开设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英汉双语翻译、新闻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外交与公共事务、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管理方向)、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数据科学等11个第二专业,以及会计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项目。

相比往年的14个第二专业以及1个第二学士学位项目,今年的二专设置上减少了3个第二专业设置——哲学、宗教学、数理逻辑与科学哲学。

800名以上同学修读二专

2015年至2017年,每年均有800多名同学选修二专,2017年共有850名同学选修。其中,2016级学生占比最多,近3/4的同学选择在大二开始二专选修。

选择二专最多的院系

16级同学中,选择二专人数最多的院系是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为93人,占该年级总人数的14.8%,其中外院热门的选择为新闻学、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近年来数据科学发展十分迅速,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应用与分析成为热门,选修该二专的人数不断增加,在2017年成为选修人数最多的二专,占18.5%。

2017年各二专选修人数——

数据科学、经济学、英汉双语翻译、法学成为热门专业

仅有1人选择的二专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中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的二专始终保持1人的选择数量,但是该二专在2018年新一轮专业设置上,并未因为选修人数少而被移除。

二专人数发展趋势

新闻学、外交与公共事务选择人数有所提升,英汉双语翻译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数则有所下降。

哲学从此退出二专舞台?

“2+X”培养体系的冉冉升起

2018年,哲学学院的三门二专——哲学、宗教学、数理逻辑与科学哲学,退出二专舞台,原因何在?

“据了解目前完整二专毕业的只有两个学生。”数理逻辑与科学哲学的二专负责老师,郝兆宽教授表示,由于选修人数较少,二专课程无法单独开课,与专业课一同安排在上午,往往使得修二专同学的选课冲突。

此外,数理逻辑的课程会占用学生较多时间,“像物理一样,课程需要做大量习题,许多同学上了课之后觉得比专业课还占时间,往往会因此而放弃。”

在郝教授看来,来修二专的同学大都出于兴趣和热情,有所准备并且认真对待,有时甚至还表现地比本专业的同学更出色。

“退出二专”并非取消同学们发掘拓展兴趣的路径,事实上,在教务处的大力推动下,数理逻辑正在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开辟新的、更加灵活的道路。对于普遍反映的学分要求太高、课程安排僵化等问题,5月8日FudanLogic公众号推出数理逻辑学程方案,5月10日,教务处在官方微信号上推出《打开神逻辑的正确方式:复旦数理逻辑程》,至此,数理逻辑学程正式登上舞台。

“学程”作为响应复旦大学“2+X”培养体系的“X”组成元素,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跨学科的数理逻辑修读建议——一个学程20学分左右,修完可获得证书。在“2+X”培养体系中,“2”是本专业的主修课程,而对于“X”,学生可以选择本专业的选修课,也可以配合其他学院的“学程”一起选择,两个“学程”的组合相似于一份二专的作用。

学程的设置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分压力,还可以避免“差2学分修不满二专需要延毕”的情况,更加简化和灵活。“2+X”培养体系将通识教育和多元选择有机结合,提供学生多维发展空间。

“为兴趣而学”

“他们好辛苦的!”在郝兆宽教授眼中,选修二专的同学相对会有更大的课业压力。但他也恳切建议:“不管大家出自什么目的而学习,你觉得现在有用的知识技能,未必以后真的有用。若是为兴趣而学,才是最理想的。”

不论是传统二专还是新设学程,都是学校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开辟的一条条路径,是新的视角、新的维度。希望同学们在大学中不断去探索属于自己的“X”——“X”是未知数,更是无限的可能。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 | 吴梦如 骆君颖 王欣怡

编辑 | 朱海云

113周年校庆 | 在复旦考了这么多次试,也不差这一次

瞬间 | 等一个臂章 等一个挥起国旗的机会

1.《特稿丨选择了二专,就等于放弃了每个夜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特稿丨选择了二专,就等于放弃了每个夜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