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电信飞信 中移动重构飞信能否甩掉电信思维

文/陈敏

尽管中国移动并不愿意承认,但这家拥有全球最大用户规模的电信运营商真的开始对来自行业外的竞争感到恐慌了。

在“飞信业务重构”专题会议的内部文件被媒体曝光之后,中国移动对微信等OTT业务的恐慌被公之于众。一年多之前,中国移动对飞信产品进行多次升级,还只是为了应对行业内的竞争、吸引异网用户;而如今,在陷入“被管道化”的尴尬境地之后,中国移动终于决定对曾经红极一时的互联网产品飞信进行业务重构。

按照这份内部文件披露的信息,中国移动计划招标引入新的技术支撑厂商,将飞信、飞聊两个产品合并、重构升级为融合通信产品,使其成为正面应对OTT业务竞争的主要产品。

那么,飞信业务将如何重构?在重构过程中,它会遇到哪些困难?中国移动能否打破固有体制的束缚,真正甩掉电信化的思维套路,借助重构后的飞信产品绝地反击?

迟到的业务重构

绝大多数年轻的手机用户对飞信并不陌生。六年前的2007年6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无线即时通信工具飞信,开始了与手机QQ、移动MSN的正面交锋。

那时,人们的生活中还没有出现微信和米聊,手机QQ和移动MSN也并没有多少高明之处,而飞信在正式商用之初就实现了一些颇具吸引力的功能。比如,任何一个中国移动手机用户都可以用自己的手机号注册开通飞信业务,并可通过PC或手机客户端向好友发送免费的即时消息,使用手机登陆飞信只需支付相应的数据流量费。

与手机QQ等即时通信工具不同,飞信当时的优势在于“号码价值”——即使接收方不在线,也能够以短信的形式收到好友发送的消息。

这种号码价值,直接推动了飞信业务的快速增长。到2010年,飞信成为中国移动旗下用户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产品,注册用户数增长到2亿,且用户活跃度较高。更为重要的是,飞信产品对于中国移动增强用户黏性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使用飞信业务的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的离网率明显低于普通用户。

遗憾的是,中国移动没能把这一用户规模巨大的互联网产品变成手中的王牌。

来看看飞信在近几年里所经历的缓慢升级:2010年2月开放邮箱注册功能,2011年11月开放异网短信功能,2012年5月支持异网手机号码注册使用,2012年7月支持“昵称+密码”方式注册。

这几次产品升级对于飞信本身而言,算是有一些进步——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只有中国移动手机用户才能注册使用飞信业务”的局限。但同时,中国移动运营互联网产品的狭窄思路也在这几次产品升级中暴露无遗——在这几年时间里,中国移动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应对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竞争,如何吸引异网手机用户,如何减少用户流失,却忽视了来自互联网公司的更为可怕的竞争。

直到微信势不可挡的来袭,中国移动才重新拿出已经“被边缘化”的飞信产品,想要通过业务重构的方式来弥补损失。

已经变化的市场

在中国移动开始觉醒的时候,那个没有微信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了。

先通过中国移动内部文件所披露的一组数据,来对比一下已经发展了近六年的飞信,和运营仅一年多的微信。截止到2012年底,飞信活跃用户规模为9932万,最高同时在线用户为531万;而同期,微信用户已经快速增长到3亿,月活跃用户超过1.2亿。

除了用户数的差距之外,两家公司对于飞信、微信的运营投入也相差甚远。这份内部文件显示,2012年微信的费用投入超过30亿元,其中运营费用达到8亿元,而飞信的运营投入则不到500万元,不足竞争对手的1%。

不可否认,原本极具发展潜力的飞信,已经被微信这个市场新兵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不仅仅是产品层面的差距,更为严峻的是,微信这一典型的OTT业务正在大量蚕食着中国移动的重要收入来源——短信、彩信及语音业务。

在微信对中国移动传统业务的挑战、替代甚至是颠覆之下,中国移动破天荒地召开了一次由互联网竞争产品而引发的“飞信业务重构”专题会议。

据了解,中国移动数据部、互联网基地、国际公司和移动研究院在这次会议中对“飞信业务重构”的方向基本达成了共识——中国移动应该对飞信、飞聊进行产品形态上的整合,使其成为融合通信产品,来应对OTT的竞争。

具体的产品融合方向还包括:将灵犀(与科大讯飞合作推出的智能语音产品)、VOIP等产品功能结合到飞信中;重塑“号码价值”,与手机联系人、拨号盘等终端能力结合,尽快实现全网用户默认开通飞信;结合定制终端预装、流量打包优惠等手段,快速发展用户、沉淀规模。

文件中所披露的另一个细节显示,在对飞信、飞聊产品进行整合之前,中国移动还将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多家技术支撑厂商。这意味着,以往仅由神州泰岳一家支撑方提供飞信技术支持的状况将得以改变。

这一变化所带来的竞争,对于飞信重构无疑将是一大利好。不过,中国移动还需要解决过渡期内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如何保障新入围厂商的产品能够按时按需交付、如何做好跨厂商的统筹管理工作。

去不掉的电信化

决定飞信重构成败的关键,其实并不是技术支撑厂商得力与否,而是中国移动能否真正做到谈了那么多年的“去电信化”,能否用互联网的思维去运作这个产品。

早在2007年,也就是飞信业务正式商用那年,时任中国移动总裁的王建宙就曾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公开表达了中国移动对于“互联网疯子”的迫切需求。

也是在那一年,中国移动管理层长达数年的关于“中国移动是否应该进入互联网领域”的讨论终于告一段落,这家拥有庞大用户规模、庞大资金量的电信运营商开始了尝试进入互联网领域的战略转型。

不过,中国移动的转型之路走的并不顺利——与生俱来的的电信思维,成了中国移动做互联网产品的一大障碍。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移动很早就介入了互联网产品的研发,却很难让这些产品像炸药一样为中国移动开辟互联网之路。

其中典型一例就是飞信。在电信思维的框架下,飞信产品从诞生之初就带着致命的缺陷——限定只有中国移动手机用户才能注册使用。如前文所述,直到2012年,飞信才彻底打破了对异网手机用户的限制,开放注册。

也就是说,中国移动花了近五年的时间,才让飞信产品从封闭走向开放。就在飞信真正实现开放的2012年,可以通过手机号、QQ号、微信号、E-mail不同方式注册使用的微信,大张旗鼓地抢了飞信的风头。

如今看来,这一切恰好印证了王建宙当年的困惑——对于多年来一直专注于通信服务的中国移动来说,互联网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如果按照做电信企业的机制来运作互联网业务,将注定失败。

这次的飞信业务重构,恐怕也难以抵挡电信思维的阻碍。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负责飞信产品运营的相关人士透露,中国移动各业务部门虽然已经对“飞信业务重构”方案达成共识,但开始实施的时间、相关细节的调整、技术支撑方的招标等工作,都还没有得到集团公司的明确指示。

很明显,中国移动并没有打破固有体制的束缚,还在按照电信企业的传统方式来处理已经迫在眉睫的项目。很难想象,当飞信在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完成了业务重构之后,微信家族里恐怕又多了一款更具杀伤力的OTT产品。

1.《电信飞信 中移动重构飞信能否甩掉电信思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电信飞信 中移动重构飞信能否甩掉电信思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77894.html

上一篇

草榴社区最新 9158前行之惑

下一篇

平板电脑免费游戏 暴雪娱乐推首个免费游戏 支持iPad平板电脑

nba情头 全美第三大移动运营商承诺弃用华为产品

nba情头 全美第三大移动运营商承诺弃用华为产品

本站讯 3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周四表示,全美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以及其日本收购方软银公司已经向立法机构保证,不在Sprint的移动网络中使用中国华为的技术。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Mike Rogers)在一封电邮声明中表示,Sprint与日本软银均已承诺,不在现有的Sprint...

白凯南老婆 松下高管:消费电子业务在欧洲并无下滑

白凯南老婆 松下高管:消费电子业务在欧洲并无下滑

本站讯 4月10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松下欧洲主管劳伦特•阿巴迪(Laurent Abadie)表示,尽管公司的全球消费电子业务陷入困境,但在欧洲上一财年相关销量并无下滑。阿巴迪透露,“我们在欧洲的消费电子业务做得很不错。”他还称,公司未来12个月在欧洲并没裁员计划。阿巴迪在维也纳参加一个大会期间接受采访称,“我们刚刚结束了截至3月底的财年。尽管...

手机支付业务 中国移动与招商银行合作推进手机支付业务

手机支付业务 中国移动与招商银行合作推进手机支付业务

本站讯 2月5日消息,中国移动与招商银行于2月5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共同推动手机支付业务。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中国移动与招商银行将在移动支付、市场渠道、集团客户通信三个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其中,在移动支付方面,双方将在手机支付业务开通、充值、退款、资金结算、系统对接及开发、渠道合作、积分兑换、营销资源置换等方面展开合作。同时,双方将基于NF...

lte终端 中国移动自有品牌LTE终端产品最早3月上市

lte终端 中国移动自有品牌LTE终端产品最早3月上市

本站讯 2月25日消息,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相关负责人在“201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接受本站采访时透露,中国移动自有品牌的两款终端产品最早将在今年3月上市。据了解,即将上市的这两款终端是MIFI产品,由大唐、广达代工生产,分别支持五模十频、五模十二频,可将LTE转换为WiFi网络。上述负责人介绍,这两款产品最早将在今年3月上市,供TD-LTE扩...

htcg13 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不畏惧专利大战

htcg13 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不畏惧专利大战

左: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 右: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监揭锦锦本站讯 2月25日消息,今日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在接受本站采访时表示,公司拥有强大的专利储备,不畏惧任何厂商发起的专利战。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发展,厂商间的竞争早已经从单纯的产品上升到法律层面,专利大战就是常用手段之一,其中三星和苹果持续数年的“世纪审判”就是典型的...

ott业务 有垄断壮胆 运营商要向OTT业务收费

ott业务 有垄断壮胆 运营商要向OTT业务收费

(本问转载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OTT业务,简单说就是依托网络运营的各种语音、视频以及数据服务业务。在国外,微软、雅虎和谷歌等公司开发并向用户推广免费使用这种软件。但在用户数量方面后来居上者,当属可依托网络拨打固定和移动电话的软件Skype。这也是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微软忙不迭地把Skype收至麾下的原因之一。OTT软件对电信运营商的...

戴周颖 开放式论坛:移动互联网‘独立’的分水岭

戴周颖 开放式论坛:移动互联网‘独立’的分水岭

本站讯 1月16日消息,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2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今天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站在现场直播报道。以下为主题为“移动互联网‘独立’的分水岭”的开放式论坛环节。主持人:谢岳总的演讲。下这样好的市场和这么多的可能性能发生,非常的积极,但是刚才各位说安全的问题,让我们觉得很忐忑。面是大家非常期待的开放式环节,这一环节将由飞象网项立...

萨基姆手机 波导股份手机业务逐渐山寨化 自救之路涉嫌违规

萨基姆手机 波导股份手机业务逐渐山寨化 自救之路涉嫌违规

波导股份,曾在2003年打败了当时世界手机业三强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爱立信,而坐上国内市场的销售宝座。但如今,波导股份却深陷“缺主业”的“无头”怪局:主业手机业务已沦落成一架坠毁了的战斗机残骸。在这个怪局下,对外放贷收息业务竟反串起了波导股份的自救主角。而其主业手机业务,正逐渐山寨化,甚至存在通过与上游的软件预装公司携手,在波导手机内预装“吸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