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118论坛网络118论坛之家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高峰论坛今日召开

本站讯 5月30日消息,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高峰论坛今天北京展览馆报告厅隆重举行。本站现场直播报道。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国外专家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13第1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本届软博会以“创新驱动,应用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志在总结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取得的新成果,研讨软件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展示中国软件名城和创建试点城市,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成就,探索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新途径,共同推进软件产业加快做大做强,更好的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首先我介绍一下主办方领导,他们是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北京市人民政府苟仲文副市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刘延国副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伍浩副司长,科学技术部杨咸武副司长;还有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崔文基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怀进鹏校长,以及工信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领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的软件和主管部门领导,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有关学会、协会,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著名软件企业的代表,媒体记者朋友们。在此我谨代表大会主办方对大家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让我们有请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讲话,大家欢迎。

杨学山:尊敬的崔文基部长阁下,怀进鹏校长等。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第1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带着北京初夏的热度在这隆重开幕,首先我代表工信部对参展的企业和参加博览会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借此机会给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有关的部门,地方的政府,业界同仁和社会各阶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透过展览会,我们可以看到国际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趋势,我们更可以看到中国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新的进展、新的成就、新的需求和新的趋势。我想我们大家应该都很骄傲,作为业界都应该很骄傲。这几年来中国的软件产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确实是在快速的发展,而且发展的质量在不断的提升。2012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47万亿,增速是31.5%,这是在整个世界经济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增速在不断震荡下滑的局面下取得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中国取得如此高速的发展,一方面是对信息技术新的进展,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在推进转型升级,在升级过程中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需求。

今天的软件博览会是一次展示,也是一次交流,也是一次对我们进一步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新的平台,新的机会,希望参加会议的有关的企业,各位来宾能够看到这样的趋势,把握这样的机遇,我们使出我们全身的劲道,投身到这个事业中去,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壮大我们的企业,壮大发展我们的科研,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加快现代化发展思路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

主持人:感谢杨部长讲话,下面有请北京市人民政府苟仲文副市长致辞。

苟仲文: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第1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隆重开幕,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对本次博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北京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

现在首都北京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北京市将实行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软件是双轮驱动的传动轴,在这个传动轴的作用发挥得好,首都的服务功能和创新引领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所以,我们首都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中更加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力求有新的突破。

前不久,北京市完成了软件名城的创建工作,市政府和工信部签署了部市协同高水平建设北京中国软件名城的合作备忘录,这将进一步打造世界级的软件名城。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世界级软件名城为契机,立足新的发展形势和更高的战略目标,结合两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同步发展,加快软件产业做大做强、创新创优的步伐。

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衷心感谢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外专局等部门长期以来对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各位企业家和各界来宾在软博会上光交朋友,深度合作,共同为振兴我国的软件产业做出贡献,预祝本届软博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主持人:感谢苟仲文市长致词,下面有请国家外国专家局刘延国副局长致词。

刘延国:尊敬的杨学山副部长,苟仲文副市长,韩国未来创造部崔文基部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值此第1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国家外专局对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社会各界和各兄弟单位长期以来给予国家外专局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家外专局作为中国政府主管引进国外智力的行政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人才的交流与合作。2012年通过各种途径引入到中国大陆工作的海外专家约55.5万人次,派出海外培训的各类专业人员超过5万人次。长期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部署的精神,我们积极推动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门设立了国家软件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先后建立了15家国家软件和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基地,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知识体系、培养软件专业师资、引进国外高端人才、派遣人才出国进行培训,以及举办国际会议、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等形式,为我国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海外人才和智力支持。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强调要加快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国家外专局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认真落实我局与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意见,按照文件确定的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专项,外专千人计划等,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努力为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海外智力资源服务。

最后预祝第1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及各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局长的致词,下面有请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崔文基先生致词。

崔文基:尊敬的中国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尊敬的北京市苟仲文副市长,尊敬的外国专家局刘延国副局长,以及与会的各位来宾,首先对出席此次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并致大会祝词,我个人感到十分荣幸和高兴。据我所知,今年已是第17届举办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这是中国软件和ICT产业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博览会,同时也是促进该领域交流与合作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奠基石,在这里所展示的产品也吸引了全球软件企业和相关人士的眼球,无论是何种博览会通常总会撞击出新的创意火花,并促进创新型产品的诞生,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将为中国和全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现在中国ICT领域已崛起相当一部分实力、不可小看的企业,我个人认为,中国举办这种国际性博览会,将会极大地促进新信息和新想法的交流。

全球产业发展从过去的硬件领域逐步转向软件领域,谷歌、苹果等软件企业开始引领世界经济发展,软件产品性能的价值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另外,创意和思想就可以将其产业化或者进行创业,扩大就业效果非常明显。因此,我个人认为软件产业作为新发展动力是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重要产业。

韩国政府的核心政策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包括软件业在内的创造经济。所谓创造经济就是将创意性的想法科技和ICT等知识产权与现有产业融合或者进行创意,催生新的市场和产业,并创造更多好的就业岗位,为了实现创造经济发展,韩国也制定了相关计划,将软件产业作为核心产业给予重点支持。中国此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应用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从这一点来看,我认为中韩两国在软件产业发展已形成共识。据我所知,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间实施了积极的ICT产业支持政策,有利地促进了ICT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年增长率达到20%。今后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座的各位软件产业人士发挥的作用可谓极其重大。此次博览会上韩国也首次设立了国家馆,组织了国内代表性软件企业参会,目的是继续扩大与中国软件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可以去参观设在展览管馆内韩国馆,通过交流实现双方双赢。

最后再一次对此次国际软件博览会的顺利开幕表示祝贺,希望韩中两国将此次博览会的成功召开作为扩大彼此合作的重要机会,并期待两国通过这一机会走出亚洲发展,成为世界性软件强国,谢谢大家。

!

主持人:感谢崔先生致词。下面有请主办单位领导及嘉宾共同见证本届软博会开幕,有请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北京市人民政府苟仲文副市长、国家外专局刘延国副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伍浩副司长、科学技术部杨咸武副司长、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崔文基部长上台。有请杨学山副部长代表主办方和嘉宾领导宣布2013第1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开幕。

杨学山:现在我宣布2013第1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现在开幕。

主持人:感谢各位领导。下面进入开幕式下一个高峰论坛环节。下面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怀进鹏校长演讲,大家欢迎。

怀进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分享两个观点,关于对大数据的科学和系统的认识,这也是中国未来软件和国际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我们今天带来的创造结果就是,当网络的带宽变成廉价的资源,我们访问网络可以非常容易、便捷,而且成本非常低的时候,就会带来很多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就是去年国际上的第二大热门词——大数据。大数据主要是由于它的规模大、变化快和种类庞杂。在社会很多领域都引起了非常多的关注,并且初步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效果。比如说在社交类网络当中、在搜索类的网络当中,以及在应用当中的很多领域。所以在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在软件的领域,我们也常说的一句话,数据每18个月会翻一番。究竟大数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都很清楚并切身感觉到,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但大数据正在影响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比如说,谷歌在2007年通过两万亿的单词,通过用户的点击和训练四千万的语言模型,发现了甲流可能爆发的情况。同时他们也验证了用简单算法在大数据的时候可能会带来更重要的内容。 第二,我们说在商务当中,像阿里巴巴、百度这些互联网公司,面对大数据做了很多工作。我们都清楚,由于有了百度和谷歌,更加会了解我们的用户习惯和浏览行为。由于有了百度和亚马逊,我们的购物的习惯也是可以被分析的,而社会网络提供了我们认识社会的情绪和发展的阶段性的情况的一个内容。

因此,大数据是通过对庞杂、变化快和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预测。同时它也给出我们进行科研的一种潜在的模式。因此我们讲,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大数据影响了我们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方式。未来软件和新的信息技术领域是否会有新的变化?很多学者、专家都预测,数据密集型的研究将会由于数据大规模的展现来改变我们过去或者增加一种新的研究模式,也就是说,从传统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计算研究开始进入数据密集型的研究,而对这样一个方向,可能直接给我们带来的结果就是,大数据有可能会改变我们思维方式。在研究过程当中,从追求必然的因果关系,到开始坚固关联关系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而在这样一个思维方式变革的当中,我们传统软件处理的方式和系统的支持方式就会有变化。比如说我们有从抽样到采样的问题,从精确到非精确的问题,从因果关系到关联关系的问题。之所以说从采样到抽样,我们大家知道当我们炒菜的时候,我们会根据菜添加料的成熟度不同,先后顺序不一样。大家觉得快熟的时候是拿来尝一尝,尝一尝的概念就是我们采样的概念,应该说在过去50年都是通过尝一尝的方式做的统计、分析和软件应用,包括我们算法的设计。这种情况下大数据动态在变化,就像我们炒菜一样不停地加菜、加肉和各种添加剂,尝一尝的方法可能会改变。我们从精确到非精确。我们每个人都有采购的经历,因为买一双鞋不可能跑遍北京市所有鞋店,所以会找出大概的分析方法,找出在约定条件下当前最大值。而因果到关联关系的考虑更多的是从一种还原的方法,我们是从问题给定X分解成X1到XN,这个

解决象征着X的结果,我们软件编程采用的也是这些基本方法。

在大数据面前,由于数据异构性、多样性、变化的迅速性,所以和还原法结合,我们的软件设计、未来的数据分析也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大数据的出现,虽然表面看起来只是一个量的变化,但实际上对我们未来的软件设计和处理都与大数据非常相关。比如说云计算、物联网,它后面的软件的设计将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考虑大数据的科学问题的时候,我们会从大数据的表征外显特征来看四个V或者五个V,要看到它将导致计算的能力、软件的设计和未来系统支撑的变化。比如说我前面提到的,从精确到非精确的时候,我们如何来在异构多元的数据当中,来做出处理,而传统的方法开始失效。

数据是不断增加的,我们用传统的分析方式都是在问题全部到来之后再做分解,而现在数据不断的增加、不断的变化,传统的算法和系统都难以来支持这样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增量计算。

我们要研究除了还原法以外归纳的问题,这种方式在单独的数据的不足需要修整偏差,需要不断根据已有的结果和现实的结果在叠加的计算找到更有效的计算的问题。因此我们讲在大数据面前,从它的科学问题来说,应该包括的最重要的计算的特征,也就是说从我们四V数据外现梳理出新的变化内容,进而给出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大数据的可能的科学问题,我在这里比喻成可计算、可表示、可操作。

系统的问题,在传统的系统问题我们是批量式、静态离线的问题,未来的计算模型要支撑我们可近似、可增量和我们说的归纳性,所以传统的模型和系统的平台,就不再适合我们现在看到的动态变化和异构的数据处理问题。

分布式系统的架构,究竟什么样结构才能解决过去以计算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来为数据处理做服务,来设立新的处理的流程。所以怎么设计大数据的计算模型和系统架构,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

最后就是关于大数据的应用,数据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挖掘,同样类型的问题既有文字的表示,又有语音,也有图象,视频,同时他们又处于不同的系统当中,可能在新浪微博,也可能在腾讯微博,如何把同样的问题在一类问题的反应来表达出来,这也是新的重要的问题。比如说美国的对冲基金会根据社交网络他们的群众的情绪来和对产品的购买和评价的方式,来决定对于一个企业的上市进行评判。股票的抛售进行有相当的影响,因此在这样一些领域,通过我们鼠标的点击,实际上把我们的行为习惯、思考的习惯和对未来一个产品或者现实当中的一个问题的认识,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就有可能做出来对后面商业经济,以及服务有重要影响的内容。

因此我们说大数据的问题不仅是一个数据量的变化,关键的是我们要研究过去我们传统研究G=FX,这就是软件做的内容,现在F要变化,我们看处理的问题变了,X已经从一部分量,集聚增加成巨大规模,因此对软件和理论研究出现了新的巨大的挑战,如何支撑多元融合交互可拓展的数据的汇集,对我们F这个和算法的设计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够面向多维项量,处理复杂的图形图象的关系,特别是要把过去单一静态的领域的数据向动态迁移方面考虑多个不同自治于和表达方式,以己度种度量模式。

我们要介入群体计算,把过去简单的对单一问题的理解拓展成新的方法和新的软件。最后就是我们关键词查询,实际上关键词查询在常规应用效率最高的,当然面对异构,多元变化快得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支撑分析,如何给出搜索判别结果可视化结果,都会得软件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是PC的时代创造了联盟,90年代互联网带来三大运营商发展。我们说第三次变革当中大数据作为新的本质上的问题,它对我们的软件,对互联网可能是第二次价值的刚刚开始,也可能是我们中国与国际在发展新一代软件技术的一个重要的机遇期,因此我个人认为,大数据本身的科学和系统的问题,将会带动或者引领未来在互联网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软件的新的发展。谢谢各位。

!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IBM新兴市场大数据分析副总裁Colin Powell讲演。

Colin Powell:我是Colin Powell,我是来自IBM,是负责商业方面的分析和大数据,也就是关于在企业、大数据化方面的发展。首先我想来感谢一下软件博览会高峰论坛的组织者,还有我们之前的演讲嘉宾,他们已经是给大家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演讲的开始,并且有很好的内容。

大数据并不是一个新的东西,它在我们世界上已经存在比较长的时间。但是这里面确实有很多科技方面的创新。大家都知道科技的一些变化,包括社交媒体,以及在向社交媒体和物联网等各种新的数据的产生。像移动,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科技的改变。移动这样一些科技的改变,科技的创新再加上在各自领域的一种创新,就会带来了在企业内部的这样一个对数据的管控,如何取得一种成功,并且国家或社区如何能够在大数据方面取得一种成功,大数据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这样一张幻灯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总结,我们一会儿说一些细节,你可以看一下我们在无论是客户还是社区还是在政府角度,我们都需要来理解全部的一些挑战。我们有一个360度的分析,从SNS到不同的数据来源,我们来看如何形成基于更好的数据决策,我们如何形成更好的对未来的观点,以及从组织的角度而言。包括从SRM,以及从包括它的供应商,从中国转移到世界其他区域,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能力进行不断的优化,我们需要能够把成本降下来,并且快速的应对各种变化,大数据能够提供你的这样一种能力,并且能够覆盖新的从来未发觉的机会进入市场,进入营销。比如说你现在是一个电器供应商或者是一个大学或者是一个银行,或者是任何一家大型企业,你就要更多了解你的用户特点,行为特点,并且要做出一些变化。大数据就要支持这一点,大数据并不是说会增加你在IT方面的一些投入,如果说我们往下来看更多的细节,在某些领域我们认为从IBM角度而言,在全球范围之内这些方面将会对大数据增加一些价值,我们认为这就是属于大数据带来的新经济体。因此对于像电信或者说银行而言,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具体某一个消费者客户,并且了解他们的一些行为,如果说我们给他一些支持会发生什么变化,而不是说通常的对具体某一个消费者有一个了解,要有零延迟,在运营上,这就意味着我们没有任何的浪费,我们需要所有的事情在实时去做,我们需要能够把服务的提供在很短时间之内完成,并且把产品的提供在很短时间之内完成。要形成关于产品创新的新的政策,当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在为自己的顾客来提供顾客产品的时候,要有创新,我们需要能够把众多的服务捆绑在一块提供给他,要能够适时的符合这个顾客的需要,并且能够要提供相应的服务提供的支持体系,不管你是在哪个产业,大数据都是在我们周围,并且以实时的方式来支持我们,让我们去分析我们所有的交易,并且带来我们的注意,大大的减化来自于我们的领导和运营方面的压力,并且能够加速其发展,加速其服务提供。

因此业界有很多企业在大数据方面进行了一些投资,把这个作为是自己的一种资产。但是我们是否已经对自己的所有IT资产做了一些优化呢?我们一直在说是一种能力,这是一种大数据所提供的能力,我们当然有很多的例子,公司里面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可以来集中使用大数据所提供给你的卓越的能力,做非常好的规划,并且获得更大的一些收益,让顾客满意度也大为提高。当然这也是你所有这些利益相关者也会感觉到高兴,这是来自于IBM对大数据的一种解释。

当然,大数据并不是什么新的科技,我建议各位不要认为大数据是崭新的东西。大数据实际上是要解决某些问题的,如何做,取决于你在哪个产业,你是在政府还是在企业内部,因此我们首先要界定数据,界定问题,我们要了解在自己的业务部门,从IT,从营销,从我们分管的业务,看我们需要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我们将会用一些分析的工具,包括风险分析,我们需要能够非常好的理解问题,然后需要很好的理解怎么样去评估它们,然后才能去建立这样大数据的项目。我们要形成自己的平台的能力,提供支持,通过一种架构的方式来提供这样一种能力。

基于何种背景和场景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时的计算方面,你不会忘记如何减少延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当我们数据量很大的时候,我们如何有能力去进行实时的分析,并且去做更快、更好的决策。当然这里面会涉及数据仓库的概念,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包括一些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我们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就会说如何架构,我们当然会有系统,会有存储,会有云。因此我们想说不要也是为了投资科技而投资科技,当你对大数据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之后,大数据的项目非常容易,并且围绕大数据可以构建自己的平台,来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谢谢大家。

!

主持人:下面有请用友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讲演,大家欢迎。

王文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把一个从事了25年软件行业的业务,发展到今天,我们对我们所处的市场产业发展的一些趋势,对我们的影响和改变,以及用友在新时期的一些策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今天作为中国的软件企业,我们有一个很深切的感受,应该说我们迎来了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的市场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在中国解决和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我们看到无论是企业市场,还是个人消费市场,信息化的应用都在全面升级。在企业市场,因为人力的要素成本的上升,所有的企业,中国的企业都在做转型升级。那么在中国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过程之中,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和产业快速发展,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在极大力度的重构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

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看到技术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引擎,如果说在前面的二三十年里面,我们的劳动力资源,我们的土地资源,我们很多其他的要素是我们发展的引擎,那么新的阶段,这个引擎在哪里,大家越来越多的应该说已经越来越明显的就集中到“技术”这个引擎上。在众多的技术引擎里面,信息技术成为技术引擎的一个核心。当然与此同时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对于本土的平台软件、产品软件,以及相应服务的厂商,也是一次巨大的发展机会。所以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中我们看到,今天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是很旺盛的,而且还在快速的增长和发展中。

我们在看到市场需求,在很旺盛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软件企业,特别是原有模式的软件企业,也面对巨大的产业变革浪潮的冲击和影响,面对新的产业技术的重大变革,由此引发的产业结构的变革,对于我们在行业里面的企业来讲,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去拥抱适应这样的变化,而且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之中,来赢得新的发展,赢得通过突破甚至是涅盘,来赢得重生甚至是发展。

我们今天看到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成为整个产业技术的焦点,产业有水平分工专向了垂直整合,这个过程实际上对于中国本土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来讲是一个特别好的机遇,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众多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原来基本上是以应用服务为主的。当产业转为垂直整合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们看到产业的核心发生了改变,应用服务,数据服务成为产业核心,而不是原来的芯片,不是原来的操作系统,这给中国本土的软件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一个发展的机遇。产业走向服务化、平台化、软硬一体化的趋势大家已经看得很透彻,在这样一个趋势里面,我们看到整个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整个的产业形态上有了新的变化,这个变化我们可以叫做新的三为一体,就是传统的集中甚至几十年一直在集中从事的应用服务,突破到数据服务,然后到我这里叫X服务,也就是说很多原来传统的主流服务业已经成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自身所要从实的产业的视角。

这三个层次的三位一体既反应了新的信息技术带来对所有传统产业变革的影响,更反应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自身在产业结构上的变迁。特别是对X服务,这里边可能是金融,可能是电信,当然包括今天的商贸等等,众多传统产业,不光是在被IT系统支撑,原来我们所谓的软件企业都是为这样一些行业的企业提供系统支撑和服务的,但是今天我们发现,我们很多的IT背景出身的公司,已经成为这一类服务业的,而且是传统的主流服务业的提供者本身了。

我们知道日本有一家从事网络金融服务的公司,短短十年的时间,他现在的证券服务的规模以及效益已经远远超出了有百年历史的野村证券这样一些老牌的证券公司。

在这样一些背景下我们看到软件自身我们的研发模式、营销模式、交付和服务模式,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我们的产品形态,我们的产业形态,也在发生一个革命性的变革。所以对于不是从互联网服务这样一个背景出身的公司,是在20年前,在10年前甚至五年前建立的软件公司来讲,面对新的产业变革的浪潮,我们在这样一个变革的关口上,确实我们需要自我的革命,我们需要一次涅盘,通过这样涅盘来赢得我们在新的阶段更大的发展。

也正是在这样背景下,用友公司从今年开始新的时期的发展战略,我们的发展战略总结起来两句话,平台化发展,产业链供应。这个战略实际上也是反应了我们对新时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这种产业变革的一种适应或者说拥抱,同时也反应了用友自身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不仅需要,用友自身也有转型升级的任务。我们转型升级的方向就是沿着这样一个策略,平台化发展,产业链供应。

在平台化发展方面,我们集中打造了两大平台,一个是面向大中型企业组织和私有云或者说叫专有云的UAP平台,这个平台我们已经发展了十多年的时间,今天在中国已经有将近一万家企业和大型组织客户在应用,之前我们主要是集中在用友自身的客户里面应用这个平台,从今年开始要把这个平台变成开放的平台,提供给不光是用友自身的客户,所有其他的客户,适合的客户。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提供给更多的第三方行业领域和个性化开发的服务商,在这个平台上去发展大型企业应用,我们很欣喜的看到现在很多的大型企业和组织都在寻求这样的平台,他要把众多孤岛应用统一起来,集成起来,我们这个UAP平台就是发挥这个功能,就是企业统一应用平台。

我们要集中打造另外一个平台,就是CSP平台,这个平台面向小微企业和组织,它是一个公有云应用平台。我们的目标是要汇集千万家以上小微企业。我们针对小微企业应用和服务不仅是现在软件包形态,更多的是这样基于这个平台的SaaS服务,这里面我们很清楚的看到,要把这个平台发展好,开放是必须的,所以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只会提供部分的应用,更多的应用会开放给第三方的独立软件开发商。我们会把用友20多年在这个领域应用发展的经验,在这个平台上去体现,但同时我们欢迎更多的合作伙伴,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开发,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各项应用。所以也借此机会,我代表用友衷心地欢迎更多的有志于在企业应用这个领域发展应用服务、数据服务的提供商,和我们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打造针对中国大中型企业和组织和小微企业和组织的产业链。

我们的另外一个策略就是产业链共赢。在这个策略下我们80%的客户项目的资金实施将会有专业服务商伙伴来提供,在此之前用友几乎是提供百分之百项目的咨询和实施,从今年开始我们要转向80%的客户项目的咨询和实施由我们合作伙伴来做,与此同时我们要规模发展ERP的增值的销售伙伴,大力发展基于UAP、CSP平台的应用开发商伙伴,同时要发展一批用友软件教育培训伙伴,培训万名以上的用友实施顾问。在这样一个策略下,我们希望能够和众多的专业服务商,销售增值商,平台应用开发商,以及培训教育伙伴大家共同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中国最大的企业应用服务产业链。

我们也希望通过和大家的更紧密的基于产业链的深度的合作,在全球的企业软件和服务的提供商的版图里面,通过用友和我们合作伙伴的后续的努力,形成在全球的产业版图里面,形成在美洲以甲骨文为代表,欧洲的SAP为代表,亚洲以用友为代表的提供商代表版图,这个版图已经不是描绘的未来,我们已经在中国市场进行这样格局,我们希望它不限于中国市场,我们希望它是可以拓展到整个的亚洲市场,乃至更大范围的全球市场。谢谢大家。

!

主持人:感谢王文京先生讲演,下面有请微软公司副总裁陈实讲演。

陈实:尊敬的各位来宾、行业伙伴和媒体朋友,大家好!首先允许我代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祝贺第1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顺利召开,中国“十二五”期间是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政府相关的政策推动下,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迅速增长,2012年实现业务收入2.5万亿,比2011年同比增长28.5%。在这些蓬勃发展的数字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信息产业正在发生变革,我们正在迎接一个全新的计算时代。

随着新的计算时代的到来,移动化、云、社交化、大数据正深刻的改变每个企业和个人,这四大趋势将进一步纵深发展、相互融合,并引领整个互联网的未来。微软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有清晰的愿景,我们正在努力将未来这几大趋势进行融合,包括移动计算、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以整合的生态系统的优势聚合力量,致力于帮助企业和个人利用这些新的技术趋势拓展业务,发挥潜能。中国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作为第一个在中国推出Windows公有云平台的跨国公司,微软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整个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

无论是我们与世界互联的合作,还是携手苏宁首发平板电脑,都为经济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提供了新的引擎。目前微软正在全力以赴的推进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与中国携手共创积聚创新力,人才可持续的未来。中国是微软全球人才储备和制造基地,微软的产品有相当多的部分是在中国研发设计,中国正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心,同时微软相信,无论多少优秀的云平台,都需要好的应用来支撑,因此Windows公有云平台不仅支持了Windows办公软件应用,以及微软自身应用,还和人人网、PPTV等本土IT服务公司合作,最终确立微软云到端的全方位优势。微软在中国已拥有四千多个合作伙伴,除了帮助合作伙伴向云技术转型,帮助中小企业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微软还启动了云加速项目,帮助创业企业快速基于Windows公有云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并且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在云计算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

凭借云到端的全方位的设备加服务的优势,微软将进一步加速在中国市场上的投入,与中国政府一起合作伙伴一起客户和学术机构一起鼎立合作,共创一个更具有创新力,竞争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最后祝愿本次大会和会展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主持人:感谢陈实先生讲演,下面有请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卢朝霞演讲。

卢朝霞: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软件业创新与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发展是顺应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的潮流的,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起。

第一,从应用的需求,这么多年来,中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很多的应用是从垂直线来下起。大家知道在我们前些年所做的十二金工程,就是从一个金保、金土、金税等等,但是现在的应用是从一个条到了一个块。我们如何在一个城市里面实现智慧的信息共享,实现更高效的为民服务,实现更高效的城市管理,所以从应用需求上有这样一个需求。

第二,技术进步,现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带来一个很好的机遇,使得我们可以做智慧城市。

第三,从城镇化国家政策的要求。城镇化如何规划城市,如何来建设城市,如何来运营城市,都提出来我们要建设一个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软件业软件的创新是离不开的。我们可以从刚才的这种市场需求,从技术的进步,到政策的需求提出智慧城市。我们也要从整个政策的需求带来一个新的发展,需求就是软件业成为一个基础的设施,成为一个单一的应用变成一个综合的应用,特别是我认为在软件创新当中,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创新,而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过去的做项目,我们要做服务,变成运营服务。

东软在22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构建智慧城市,为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创新和服务的平台,提升城市的吸引力,提升城市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讲,智慧的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城市商的智慧化,而一定要把这个城市的应用,它的整个品牌的影响力,它的服务的客户群,而且是他所在城市的居民,一定要享受到全球化的服务,同时这个城市应该服务全球化,这是我们对智慧城市的一个理解。如果仅仅是在一个物理城市上来构建智慧城市,那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所以,一个智慧城市应该更便捷高效、更拓展共享、更有创意活力。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东软构建了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公共数据库的建设,到平台的建设,特别强调了应用引领。在智慧应用、民生服务、政府高效、环境美丽、产业创新、区域升级等方面,我们都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在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我们从规划、顶层设计、方案设计,到运营服务,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东软智慧城市的一个全景图。

在智慧城市当中,有很多的应用,我们特别在每个城市里面重点的强调两个应用,一个是叫智慧健康,另外一个是智慧教育。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两个应用呢?因为这两个应用关系民生,关系政府执政的影响力、公信力。在智慧健康方面,首先我们构建了一个健康云的平台,这个健康云有公共云,有私有云,构建了面向家庭、面向个人、面向企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医院的全方位的健康信息采集分析评估干预大数据分析,再干预再采集的这样一个物联网云平台,通过这样一个构建,我们实现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软件业的一个密切的结合。通过和政府合作构建健康城市,通过和地产商合作,我们共建健康居住,我们通过和养老单位合作,我们构建健康养老。通过和企业合作,我们构建健康企业,形成一个健康城市的全面解决方案。

在教育云方面,在智慧教育方面,我们通过和幼儿教育建立面向全球几百家幼儿教育实体的这样一个教育云,使得我们城市的居民,我们农村的居民它享受到和全球的孩子们一样可以接受到的幼儿的教育。我们和中小学连起来形成班班通,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辐射到千家万户和不同的学校。另外通过和交警,通过和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和车连网结合,我们构建了还有城市智慧交通的系统,在推广应用当中,应用为先,我们通过应用来提升产业的创新,通过应用来使得技术的创新。在海南,我们在2470多个村庄里铺设了能够服务于农民的健康物联网,使得农村不出村就可以得到北京大医院,像中日友好医院、同仁医院的优质医院远程医疗,可以采集农民的健康信息,比如说血压、血糖、血脂、生化指标等等。这个项目在去年博奥会期间得到李克强总理特别好评,说这是很好的民生工程,一定要推广,非常好非常好。我们在南京和雨花台区建立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智能养老托老所,养老智慧的社区,这是两个典型应用。

在智慧城市的推广方面,我们通过和各地的政府的部门相结合,围绕着当地政府的执政目标建立智慧城市的总体的规划方案,这是我们在不同的城市的推广的情况。现在我们已经在大概十几个城市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我们希望通过软件业的创新,把我们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应用到城市的建设方面,为城市建设提供活力,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更美好的支持,谢谢大家。

!

主持人:感谢卢朝霞女士的讲演,高峰论坛的第一阶段到此结束,下面进行高峰论坛的第二阶段,有请我的同事工信部软件司陈英副司长来主持,大家欢迎。

主持人:谢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光临第1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高峰论坛,我是论坛的主持人,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应用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今天上午的高峰论坛上将有来自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国内外企业代表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演讲和讨论。

首先有请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发表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创新驱动,应用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请陈司长,大家欢迎。

陈伟:各位来宾,各位同仁,非常高兴借第17届中国软件国际博览会的机会和大家分享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就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里面的一些思考。

我想跟大家讨论三个问题,第一,我们看一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到2012年我国的软件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了2.4793万亿元,同比增长31.5%。刚才杨学山副部长在致词中间谈到,2012年国家定的发展基调是稳中求进。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下,我们看到经济的下行的压力应该是比较大的。在这样一个大的宏观面下,我们看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确实一枝独秀,31.5%的增长,可以说交出了一个令人骄傲的业绩,这与我们各位努力分不开。

第二,软件服务业化趋势日益凸现,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类收入占比明显攀升。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软件信息服务业的构成情况,最大的是达到1.3万亿元,是信息技术服务类的。最小的嵌入式的系统软件,虽然在比重小,但是增长是很快的,达到了4000亿元规模。通过这个图我们看到是201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构成情况进一步细分软件产品,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技术处理和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第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们还是用数据说话,软件产品的登记数同比增长57.6%,这是非常令人骄傲的,达到3.5714万件,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达到了14万件,同比增长也达到27.33%,我们再细分一下可以看到云计算作为一个热点,和它相关的软件有1946件,同比增长118.65%,另外我们看到UC浏览器全球用户数超过3亿,GPS桌面活跃数超过5000万,我们看到OTG发展,微信用户是超过了4个亿。

第四,我们看一下产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我在这里分析一下城市的集聚情况。15个中心城市,也就是副省级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占比达到55%,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数字,七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济南、成都、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占比达到56%。所以以区域集聚发展为特点,为规律,这是我们软件产业的一个显著的行业特征。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

所有的新趋势汇聚起来,我们来看信息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都在经历重大的变革,我们产业格局面临新的调整,我在这里给出一个示意图。围绕云计算,我们看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这给了一个非常技术化的,也是稍微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这是从技术层面来讨论。我们认为“云物移大智”的发展,从我们行业本身该怎么样来看呢?如何来把握呢?我认为站在我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角度,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正在迎来一个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数据、软件定义系统、软件定义世界的时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SDN,SDS,SDW,前面两个是业界已经供认的。软件定义网络,这在通信业界已经引起高度的重视和普遍的共识,国际电联把这个也作为很重要的趋势。EMC等这些跨国巨头提出了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按照SDN、SDG推理,我们硬件能力越来越强大,以至于我们可以成规模的通用的商业化的制造硬件通用平台,硬件通用平台在特定的领域里,特定的场景的应用,功能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怎么样来发挥,谁说的算,软件来定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SDN、SDG。进一步我们看到系统也是有软件在定义,我们进一步说,我们进入了一个软件定义世界的时代,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之所以这样讲还有很重要的原因,从技术层面来看,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最核心的、最典型的叫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的载体是微电子,也就是我们说的集成电路,或者说芯片。所以我们看十八号文件、四号文件,这个支持的目标直指集成电路和软件。标题写的非常明确,我们业内也应该很清晰,这是我们业界两大重要的支撑。

我们看芯片的发展,现在正在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摩尔定律日益逼近了天花板,我们知道每18个月我们的软件的集成电路线宽就会减小一倍,它的集成能力将提高一倍,成本将衰减一倍。从这个角度看,现在我们的线宽,集成电路的线宽,实验室已经达到14纳米,到22纳米以下,我们看到物理极限是多少呢?电子的直径也就是大概在8到10个纳米,这是物理极限,我们现在是14纳米,达到商用是48纳米以下的,22纳米以下的应用已经出现。事实上对于摩尔定律极限问题,早在若干年前就在讨论,很多业界人士预测,摩尔定律的物理极限将很快达到,但是我们也看到技术极限的不断突破。如果按照原来的集成度,集成的工艺,技术路线来看,可能确实早就达到了。我们看到以因特尔为代表的集成电路的发展,现在出现了三维集成,把管角支起来,原来是在平面上来集成,现在变成了三维立体的,在22纳米以下的因特尔的集成电路产品,你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清晰的鱼鳞状的,好处是绝缘性增强,带来的集成度进一步提高,所以由平面到三维。三维进一步演进,使得技术极限得到进一步突破,我们看到又延缓了天花板的到来。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14纳米的实验室水准,毕竟8-10纳米物理极限,应该说还是指日可待的。

另一方面就给我们带来了契机,我们努力去追赶的契机,到了天花板,再往下走可能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比如说光器件、生物器件的应用就超越了硅技术,下一步新的革命会来临。正是在新的技术诞生之前,重大的变革诞生之前,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来看我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我们在座的各位同仁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来为我们中国梦的实现,为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软件在信息技术创新中的核心和灵魂地位更加突出。软硬件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这个可以看到,刚才已经把这个内容给大家做了介绍。

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继续深化,软件企业面临业务转型的需要。一方面看到我们的巨大的契机,另一方面要看到我们面临的严重的挑战。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使我们看到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再到具体的应用和服务,市场需求,给我们带来这样一种图景,最典型的就是谷歌和苹果给我们展示的产业图景。把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完美的整合在一块,融合在一块,实现了今天的谷歌和苹果,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方面。

事实上这方面的发展变化应该说还在进一步深化,很多企业还是以开发产品,然后把产品销售出去,提供给广大的用户。现在已经逐渐逐渐发展成服务化的趋势,所以云计算为什么放在核心的位置,就在于真正把软件变成了服务,把平台变成了服务,把硬件系统基础设施变成服务,最后把所有的都可以变成服务,如SaaS,PaaS等等,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软件企业以提供软件产品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方式确实应该深思,力求转变。从产品提供者变成一个服务提供者,从一个产品的开发者变成服务运维者,向运营商转变。

信息消费需求强劲,正在成为软件产业新的增长点。李克强总理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一个很关键的就是要扩大内需,而且李总理明确找到我们苗圩部长交代,希望信息消费进一步促进引导和扩大,使之能够成为继房地产、汽车之后的又一个消费的热点,成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发动机。对此我们觉得我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要求。因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信息消费,我们认为是扮演着双重角色。第一本身就是信息消费的重要内容,我们看到APP苹果商店里面的游戏呈现的是游戏的场景和画面,但实际上跑的是软件,所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就是信息消费重要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前面的介绍软件和信息技术是信息消费的核心引擎,也就是说离开了软件和信息消费服务,所有的信息消费都难以实现,所以我们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最后跟大家分享的是,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我们长久以来的一项主题,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还将以此为主题,我们提出了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主要任务。从2013年着力点来看,我们推动安全可靠信息系统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如智能语音。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的交互是人工智能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是终极目标。真正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得到相应的提升和释放。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语音是非常有特色的,有价值和魅力的,绵延数千年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大放异彩是与这个息息相关的。下一步是智能语音,真正使之成为我们互联网交互的入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技术变得非常重要。正因为这样,我们把智能语音技术和产业推进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三到五年我们的一个重点。我们借助持续支持的一些骨干企业聚焦于核心技术研发以实现自然语音的交互,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看到,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比对、语音测试等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重要的成果,有的甚至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准。怎么样才能应用好,并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是我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司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在部领导、苗部长的指示下,我们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部省加上合肥市联手来推动语音产业发展,当然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行动,撬动业内更多的企业,拉动更多的地方关心、关注发展智能语音产业,使它真正成为我们的重要的产业,成为骨干的产业、支柱的产业。那个时候我们能达到智能语音技术的世界先进水平,我觉得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现在移动互联网非常热,刚才介绍UC浏览器的应用,90%的是在移动上面,用户已经超过三亿。腾讯的微信,用户在四亿左右,准确的数据现在还没有出来,超过3.5-3.6亿是一定的,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完全的不同的崭新的图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我们看到展示的图景完全不一样。它已经突破了单一的产品,单一的技术竞争,而转化为以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OS)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的竞争。所以,我们提出了下一步发展重点,要努力实现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获得突破,以此为核心来打造我们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我们的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对我们也是至关重要的。

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关系到党、政、军、国民经济的命脉,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性怎么样,可靠性如何,确实令我们非常着急和担心。尽快在安全领域实现突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做好政策落实,还有“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以及行业运行分析当中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座的有很多是来自于行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政府做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管政策、规划、标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对我们来说很关键,所以我们出台并落实软件企业管理办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我们深入推进软件名城和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软件名城示范和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现在全国已经有十一个,也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现在正在组织开展第三期的示范基地的创建和认定工作。另外我们也看到一批城市加入到申请创建中国软件名城试点中间,武汉、杭州都签约了,现在大连、沈阳,还有二级城市的苏州、无锡已经签约,现在大连和沈阳已经明确提出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所以我们想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聚集资源来支持我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生态体系。龙头企业的培育一直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今年百强的发布信息已经在中国电子报上见报了,我们看到首次出现了过千亿的软件企业,确实可喜可贺,这一点我们想通过今年的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工作,会进一步研究有关问题,研究我们企业做大做强中间的难点、热点和需要的政策环境,给予进一步强有力的支持。

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引导信息消费。我们力图通过系统集成资质的管理,监理资质管理来推进,通过云计算示范工程来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今年,我们重点推出了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SaaS和PaaS试点和示范。 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完善发展环境。这里也包括我们知识产权正版化等工作,这也是全国各地,在座各位领导和业界同仁所渴望的的全力推进的,这些工作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我想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在推动促进扩大信息消费的过程中间,进一步发展好我们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出更加优质的成绩,谢谢大家。

!

主持人:谢谢陈伟司长,刚才陈伟司长讲出了我们做软件行业的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软件定义世界。到底能不能定义世界,什么时候定义世界,还有待于未来验证。但是软件利用网络这个事情已经成为通信界的共识。下面有请三星电子未来通信实验室的主任卢元一博士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5G需求和技术”,大家欢迎。

卢元一:大家好,很抱歉这是我唯一能够说的中文,接下来我用英语来讲。我的名字叫卢元一,我来自于三星电子,来自于韩国。我知道我要讲的这个主题,应该说与其他的一些讲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我是负责第五代通信——5G通信技术的,我在三星公司负责这方面的研发工作。 我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来谈一下5G的一些愿景和技术,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首先我会来谈一下在整个的5G的愿景。事实上,我会谈到一些趋势,一些产业的移动趋势。当然还细分了各个领域,接下来我会花很多时间来说一下5G通信本身。

让我来非常快速地说一下现在移动趋势。当然有很多人都已经知道,智能手机在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不同的组织发布的数据有些差异,但总体看,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智能手机已经可以具有非常高的显示分辨率,比如说现在有全EHD的显示,在去年已经开始面市,我们期望在今后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在这个市场上出现。

未来非常重要的趋势是,我们会有更多的高清晰度的全屏幕的视频会出现在手机上,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看法。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有基于手机的,基于移动的云服务,这是我们另外的一种希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新科技、新设备出现。增强现实或者虚拟现实现在正在被使用,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设备。比如说谷歌的眼镜出现在市场上。除此之外我们知道有很多丰富的交互媒体的信息,就是基于SNS的网络信息将会在未来出现。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设备到设备的物联网出现。我们知道到现在全球范围之内有非常大量的物联网,在今后几年我们预期会有许多有更为大量的设备出现。 最后我们也认为会有一个无所不在的或者叫朴实的计算出现,所有这样一些服务将会不断的驱动移动的趋势。当然这取决于在不同的区域,还有不同的一些组织来去驱动,但是整个移动的趋势非常明显。

这一切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呢?三星的观点是,我们相信,随着更高性能的通信设备的出现,比如支持增强现实设备的出现,所有这些技术将会在今后十年不断的去发展。这是让三星不断在5G方面进行投资的重要的一个驱动力量。

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4G,LTE的技术可以在理论上能够达到一个G的BPS,当然说第一个4G的LTE,我们期望是在75个MBPS速率基础之上,从这个层面上而言,我们将会把5G的通信速率从4G提到50个GBPS,这是我们的系统的容量。在移动端,我们目标是希望为用户提供很好的用户体验,这是非常挑战的一种任务。因为在4G LTE水平基础上,我们还有一种非常高的容量的数据通信。如果说你离中心比较远的话,你的数据速率会有所下降。但是我们在接下来五到十年需要为所有的用户提供千兆网速在移动端,到2020年能够实现5G,这是我们目前的一种期望。

我们如何能够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把科技做了一些分类,看看用什么样技术来支持未来的总体发展。第一关键词是演变。现在4G技术不断演化和演进,落后带宽或者G网带宽技术不断发展,而且还会有新的带宽、频谱技术的出现,这样一些频谱带宽可以让我们去使用未来的一些科技,我们会有完全崭新的科技体系用于新的带宽。

我们不仅仅是可以用手机的网络体系,在某些方面我们还可以用5G来合作。比如说与一些新科技整合,比如说WiFi。我们使WiFi与现在的网络通信和我们的手机通信网络相结合。

接下来由我给大家讲一下未来几年技术发展背后的推动的力量。我很抱歉这些确实有点太技术性了,但是作为一个本身就是技术性的人,我还是希望与大家一块来分享现在在全球范围之内来看顶尖的科技是什么。

第一,要让我们来达到5G高速通信,我们认为就像我们在之前说过的,我们需要来使用,我们需要有非常大的频谱。但是抱歉的是,这样大的频谱,在目前这样一个带宽的设计中,我们还不可以获得,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到高频,比如说十个或者一百个BPS。我们相信,在第五代技术,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一些小的蜂窝网络,这些小的蜂窝网络技术,有许多的公司或者许多的一些组织,当然包括有很多中国的一些标准组织和中心也在做先进的小蜂窝网络的科技,我们也相信这些技术对于小蜂窝网络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非常创新性的概念,我们认为要用云网络、云蜂窝来支持用户,这是第二方面。

高级的编程以及模块化技术,我们有一个非常物理层的层级。在这样软件博览会上说这么细可能不太合适,我或许会跳过一下。 最后是D2D,就是设备到设备。刚才有人讲过类似设备到设备的通信,这可以让设备与另外设备进行交流,而不是通过一种基站来进行,通过这样方式我们就可以有更快的交互,在设备之间的互动,这样就可以减轻在骨干网上压力。有很多方式都可以在D2D方式,无论是局部的D2D或者局部的SNS或者全球范围之内的,在互联网上的游戏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操作。因此D2D是新的五代技术的基础。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技术——增强的平面网络。这也是通过我们的蜂窝网络可以进行连接,对设备接入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至少有四到八个天线,在目前基站情况之下,我们认为只能达到未来十分之一的容量,我们需要能够支持用户,给他提供未来更大的波长和更大的带宽。 接下来两个幻灯片,我希望能够关注一下MMV。三星最近已经发布了类似的技术 我们用了差不多28个电信运营商的频率,目前为止差不多大家用的1或者1.8或者是2的频率。这对我们获得更大的频谱存在了限制,我们需要能够把数据流量做起来,因此我们需要更大的频谱范围,我们找到了一些获得高频率可能方法。传统而言,作为28个G的HZ,是用于固定端,比如说端到端的固定端,他们整个移动性非常弱。当然作为其中传动器都是与固定电话网络相适应的,永远不会想到与蜂窝网络相关,这是过去的情况。三星从2011年开始新的尝试。我们想为什么不能采用这样一种科技,用于我们的手机或者移动技术。当我们开始尝试这种想法的时候,大家都表示怀疑。在两三年之后我们做了研发,现在应该说还是比较有理由的去相信,这样一种技术确实可以用于室外,并且用于手机通信。

这种技术是否已经进入商业化的阶段了呢?我想我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但是从科研角度看,确实存在着一些主要未知的一些障碍,我们需要按照计划在未来逐渐跨越这些障碍。因此用28个G的HZ,我们需要差不多非常大的带宽,差不多500GHZ,因此我们用了很多技术,还用了很多传动器。大家可以看到图的左侧,这是震裂,这是传动祁,这是用的震裂天线。对于我们而言,达到28个G的HZ的频率是非常困难的,所有这些都需要集中到5厘米乘5厘米的正方形里面,这是非常小的区域。我们知道目前波长是比现有所有的波长差不多十分之一的大小,因此在这样小的范围之内我们需要让波长通过。我们有更多的天线之后,就可能会有更多的信息来接收,你可以用不同的天线来去区别,去增强我们信号强度,来传到一个方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主要的技术内容。我们也做了基于带宽的,我们看到的结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可以证明,传输速率可以超过一个G的BPS。我们并不仅仅是通过幻灯片来展示,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数据。我们还可以说,我们有了更好的对于移动支持的能力,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移动。

不管怎么样,我们的目标还是希望能够到2020年的时候可以提供5G商业化产品。2020年,我们认为是5G技术真正商业化的时间点。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继续研发,我们需要建立标准,我们也需要保证在与ITO(一个国际化的标准化组织)固定下来我们的频谱,我们也需要与许多国际的电信运营商合作,能够让这些技术变为现实。

这就是我们未来的道路,到目前为止三星已经非常成功的证明了它在未来的可能性。但是我们需要来记住这样一些科技,我们刚才讲八个主要科技当中其中之一,5G将会有更多的一些技术,超过我们刚才所讲的这一切。当我们不断向前进步的时候,我们会将更多的研发内容公之于众。

总结一下,我们的5G目标是最大化将运营商和用户利益最大化,这是在原有的数据量基础上,速率基础之上进行提高,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把成本降下来。我知道4G还是存在一些容量的上限,这是在我们运营商这边设定的,我们也希望能够克服这个上限,通过提供真正的高速的科技,我希望能够保证每一个人,不管您是在哪里都可以享受到这样一个千兆字符每秒速率。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包括许多的科技,我们理解到,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主要的挑战,就是我们没有更多的一些可适应性的软件技术,这也是我们当前的一个挑战。

对5G研究而言,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这当然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会出现在此次软博会开幕式上做演讲。两天以前的IEK2020会议也是由中国政府来主导的会议,三星也参与了,也被邀请到现场来谈。因此,在全球范围之内来看,中国主导的IEK2020会议对亚洲的和全球的趋势发展非常重要。中国也有机构正在从事5G方面的研究。目前,韩国在5G方面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论坛,叫做5G论坛。我希望中国和韩国,以及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包括欧洲的国家,可以把更多的钱投资在5G研究上。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已经通过了对5G的投资法案。欧盟的国家、中国和韩国,我们可以一起围绕5G进行大量研究。我希望,未来中国可以成为5G研究的一个中心。 谢谢大家。

!

主持人:谢谢卢博士给我们分享三星公司的5G观点,下面有请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滕腾博士给我们演讲,他发表的题目是“发展自主基础软件平台,助力政企私有云建设”,大家欢迎。

滕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够有这个机会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交流我们金蝶集团、金蝶中间件公司在我们国家基础软件、中间件领域的一些成果和我们对未来的一些发展思路的思考。

在座的可能都知道,金蝶集团是做企业管理软件的。其实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我们金蝶集团也在基础软件、中间件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经历辛勤耕耘13年,为我们国家基础软件做出贡献。我今天主要讲基础软件。刚才陈伟司长说到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对于部里而言,基础软硬件整体推进,是现在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我今天就具体的讲一讲我们金蝶在发展自主基础软件平台方面的一些思路。 首先是基础软件。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基础软件是我们中国的定义,主要是在应用和硬件之间的一层软件,狭义的基础软件我们都知道主要指三类: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广义的还包括编成开发工具、汇编语言、编译程序、翻译程序之类的,包括一些办公软件。我们其实也归于这种广义上的基础软件的范畴。 基础软件作用性主要是面对应用提供一个完整的运行支撑环境,屏蔽底层硬件异构性。基础软件在产业当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十五”期间,我在北大读博士的时候,我的导师的导师,北京大学的杨院士是我们国家基础软件的开创者之一,他就提到了基础软件的一些关键的特性,有别于应用软件,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垄断性、高转移成本。

基础软件是我们国家软件产业的基石,是软件产业的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应该这么说,软件的核心关键技术绝大部分是体现在基础软件这个领域的,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现在在谈提高我们国家信息安全,规避我们这种民族软件的产业风险,为我们国家的信息化保驾护航的方面,自主的安全的基础软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基础软件的重要性、基础作用我就不细讲了,我们看一看现在发展的情况,陈伟司长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是世界的软件产业大国,这里豪不夸张的说,我们2012年产值软件产业突破2万亿元,达到2.47万亿元,2010年,我国已经跻身世界软件前三,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全球的份额和我们从业人数,还是从我们从业的企业发展,最近十余年我们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我国软件产业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7%,大大高于全世界,我们国家GDP增长速度也是一个奇迹。我们国家从2000年占世界软件比重不超过1.2%的,到今天我们俨然是世界前三强,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确实是软件产业大国。 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我们国家还不能说自己是一个软件的强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真正的软件强国是美国。我查了一下数据,美国在全球市场份额,他的基础软件全球市场占比超过80%,数据库、中间件、开发工具、部署工具等产品占了全球的80%,大致相当于人民币9000亿元。美国有大量的专业的软件公司,尤其在基础软件领域,比如说甲骨文,IBM、微软等等。它们已经做到了对全球市场的垄断。全球市场基础软件前三位的企业微软、IBM、甲骨文都是美国公司,第四名是SAP,这是德国公司。

在企业软件销售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应用软件和基础软件基本是对半分的,基础软件还多一点,这纯粹是指产品的销售,那些服务之外的都不算。

我们国家基础软件市场首先规模比较小,在全球市场来看大概17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估计一万亿元人民币以上,但是我们国家目前可能市场培育各方面的问题,我们基础软件规模只有100多亿元人民币。在这个市场当中,最让我们触目惊心的是,国外厂商的份额达到90%,这个数字比美国在全球市场垄断的程度还要高。

从全球的发展趋势看,基础软件的市场规模肯定是逐年上涨的,但是在我们的市场当中,我们看到的确实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现状。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先看服务器管理系统,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的比重是3:97,这也是很大的差距,国内数据库市场情况好一些,大概是10:90。中间件目前是基础软件领域当中中国做得最好的一个领域,目前在中国的市场,我们已经占到了四分之一,这是经过最近十年的开拓,同行一起做出来相对而言,在这个领域还算不错的成绩。但是比起要做到的目标而言,还任重道远。在中间件领域,光IBM和甲骨文两家就占到市场70%。

刚才讲到的是市场的差距,我们看到在基础软件领域非常明显,我们在技术上有没有差距呢?我们也是有差距的。基础软件是软件领域里面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最多的这么一个领域,其技术门槛是最高的。为什么我们国家软件产业十多年能发展这么快,而基础软件十多年下来还不够强,这两个问题是不能等同来看的,因为应用软件和基础软件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在核心的专利统计数量上可以看一个数据,IBM公司、微软公司在美国申请的专利和基础软件专利分别是6000多和2000多,而我国从事基础软件的企业申请的专利,能查到的就是87项,而且还是中国的专利。从这个上面可以体现出在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还是比较落后的。

从单一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角度而言,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数据库领域,甲骨文在数据库专业测试和打分的情况来看,国产的数据库还是落后相当大的,然后在整体的情况之下,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搭配在一起形成平台进行调优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也有相当大的差距。IBM、甲骨文和我们国内软件一比,技术上我们还是相当落后的。确实,这个领域的技术门槛非常高。

这是我们的现状,市场、技术都存在着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有新的发展机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一系列新的应用模式、服务模式的产生,对我们国内的基础软件的厂商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可以看到面向这种机遇、国外的厂商也在求变。一个很典型的变化趋势,国外主流的软件厂商、基础软件厂商已经开始做整体布局,不再单一强调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而是强调基础软件产品布局。第一是产品功能要多,覆盖很多面;其次要进行整合和优化,针对特定的领域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调优,特别是软件和硬件之间的融合;最后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整体的平台化的服务。这样发展之后才能更好地落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这样一些概念。我们可以看到IBM公司的整合力度,从上到下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包括收购的,包括自己研发的,它的主要目标也是为了大幅度的优化产品的性能。

甲骨文公司整合做得更加好一点,他收购的难度更大,整合了SUN公司的硬件,还有数据库,还有JAVA。通过整合,甲骨文提高了其管理软件的性能。微软公司也在做整合,这是针对企业应用的性能。SAP公司也在整合,大家可以看到整体上下都在做整合,它用的是开源操作系统,用一体机方式带动软件的销售,其实也是为了支撑企业管理软件,提升ERP软件整体性能。当然除了国外的主流厂商,我们还面临着开源技术软件的夹击,开源的产品从功能面覆盖很全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但是对目前商业软件还不构成威胁,这个技术门槛相当高,一个用开源软件搭建的平台,对你的公司和客户厂商要求相当高,对你的技术运营团队要求非常高,难度很大。

我们可以小结一下,我们国家经济近二十年发展,在基础软件领域我们其实已经有了不错的功能较为万能的基础,我们在重大的领域、行业也进行了一些推广,为服务于高端应用奠定了一些基础,但是我们还是存在着问题:产品功能的性能稍弱,特别是没有做整体,整体上优化;在高端应用支撑方面存在着一些差距,我们企业的规模小,品牌弱,尤其是产业生态链还没有真正建立,产业化能力不足。甲骨文,IBM这样的公司在中国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产业生态链做得很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国外这些巨头的服务优势,他的服务在中国市场是没有优势可言的,但是他的服务的劣势被我们国家的大量的SI(系统集成商)弥补了。包括金蝶集团做ERP也是IBM和甲骨文的合作伙伴,我们给他们做了很多运维方面的事情,帮助它去推销去卖。我们董事长在产业链建设方面说过一句话,在中国市场,只要我们能把所有的ISV伙伴搞定了,IBM和甲骨文就出局了,但是这确实任重道远。

我们国家的一些大行业,石油、电力进行统一的行业采购,导致从上到下一体化采购IBM、甲骨文的产品,导致国产的基础软件面临巨大的行业壁垒,市场的开拓很困难。这一点其实应该参照美国。美国为了国家信息安全,直接就不让华为和中兴进入他们的通信领域。印度也禁止了中兴和华为参加很多项目投标。这些国家都以国家信息安全为目的,保护和支持自己的基础软件公司,我觉得我们政府是不是应该参照一下美国政府的做法。

这是我们对自主软件领域发展情况的一个分析,具体就不多谈了。总的来说,我们优势、劣势都很明显,我们面临很大的机会,当然也有很大的威胁,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是可以达到目标的,就像我们在十多年前我们软件产业很弱小,占全球比重不到1%的时候,谁能想到十年以后我们已经是世界前三强,只要我们努力我们都是有机会的。

从技术发展趋势而言,主要是两个整合,一个是基础软件平台的整合,就是基础软件自身的整合,中间件往下走,操作系统往上走,这是整体的技术软件平台。第二硬件和软件之间的融合,针对性的对一些硬件发挥计算能力的优势,提供一些优化,形成一体机。典型的就是甲骨文一体机,一些大型应用只要三十台一体机全部能搞定。但是事实上怎么样就不清楚了,宣传是这样说的。

前面讲了一下背景和形式,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金蝶在融合基础软硬件来做我们政企私有云方面的实践。

刚才讲到基础软件,在基础软件领域我们做的中间件,这在基础平台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十年IBM、甲骨文、SAP、微软都在中间件领域做了重大并购,为什么呢?说明中间件这个领域在整个行业高端的地位和重要性,外国厂商很重视。其实IBM中间件业务收入占其软件总收入42%。我们中间件公司经历了13年的努力,从事基础软件中间件的开发和销售,我们也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核高基专项,现在我们也是云计算国家标准PaaS参考架构第一牵头单位,我们也是国家第一个加入JAVA组织企业,我们产品全球第四家参与JAVA全球认证。

政企云就不说了。为什么搞私有云?它能解决的问题大家都很清楚,一个是资源使用的问题,整合的问题,我还加上一点,为什么要自主研发?因为有信息安全的问题。如果你的基层软件不安全,都是国外产品,你上面硬件再怎么安全,可以说没有根基的,都是不安全的,没有意义的。我们针对行业地位提供整体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整合对信息安全比较重视的客户,我们可以针对性提供基于国产软件和硬件整合的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来做私有云,这是我们云计算平台中间件整体体系。

我们融合自主基础软件的私有云平台架构大概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平台当中,我们是采取逐步替换的方式,最早我们也是基于IBM硬件,或者基于x86架构的来做的,之上也用到了一些操作系统等,我们也一些在替换,我们在把操作系统和中间件换成自己的,之后慢慢把自己的平台换成我们自己,最后会把CPU也换成我们国产的。我们的理想是能够在云平台、私有云平台建设当中用到的所有基础软件都是国产的。当然这个任务确实很艰巨,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挑战等待着我们去做。 中间件资源虚拟化方面我们做的是聚合虚拟化,就是将一个一个计算能力比较弱的计算单元,通过动态集群的方式去整合起来,形成大的计算能力很强的计算环境,在这之上做隔离之后,提供一个一个的企业应用的部署环境。

我们还提供一体化管控,对付各种数据中心的异构的基础软硬件,比如说操作系统、数据库、虚拟化软件。我们将这些管理的接口统一封装起来,在统一界面中进行管理。简单地说,我们让非常复杂的数据中心的管理傻瓜化。主流的国外厂商都可以支持这项工作,我们现在正在做对的是对国内厂商支持的一些工作,还包括私有云平台的关键技术。这种动态高可用,针对国内目前的基础硬件,平台还不是很稳定、计算能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之下,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基于容量规划的高可用中间件集群,我们希望对计算动态能力来弥补单机计算能力不足和稳定性不足的缺陷。 我们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一个是对产品本身的优化,对我们自身的中间件产品进行优化,一个是形成平台以后,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开展深度的合作,针对他们的产品做定向的、深入的融合平台化和整体调优,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说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比如说多实务处理型的对高性能要求比较多的,或者对安全比较高的客户,做整体的针对性的调优,这些东西都会对大型的处理能力提严格的要求,我们要做这方面的优化。同时要针对具体的用户需求做应用的示范带动,针对一些具体的行业客户,针对他的需求做深度定制。

同时我们还要完善产业链。其实我们和国外厂商最终PK最关键的地方,除了自身产品之外,就是市场。拼市场就是拼产业链,我们如果能够把我们的伙伴经营、我们的渠道真正做起来,才能够真正地动摇他们在我们国内的垄断地位。我们在政府行业做了鄂尔多斯政府云平台,在企业我们做了湖南烟草的大型私有云平台,还将十四个地市的数据中心整合在一个数据中心里面管起来。 最后借这个平台我感谢大家,就预祝本届国际软博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滕博士,也感谢各位听众坚持上午的论坛,我们今天上午的日程到这就结束了,下午一点半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大家,欢迎大家下午一点半准时到这个会场,我们现在就休会,谢谢大家。

!

主持人:尊敬的工信部周子学总经济师,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再次欢迎大家光临第1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的高峰论坛,下午有我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来主持下午的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应用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我们有请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作为惯例,作为高峰论坛下午第一个主题报告,他的报告题目是“关于创新的思考”,有请周总经济师。

周子学:各位下午好,我今年因为没有在工作岗位,在外面学习,理事长还是让我来跟大家做一个探讨。但是我的注意力不在这个地方,所以对软件行业的总体的把握可能跟不上形势,我谈一下关于创新的一些想法,跟主题应该还是吻合的。

有这么几个观点,“十八大”报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这样的一个战略是着眼长远,面向全球的一个主动的选择,也是立足当前、符合国情的客观要求。战略有大有小,这个战略应该是大战略,是国家的顶级战略。从长远的战略方面来看,提升国家的竞争力要有大量的原始创新,但是原始创新不太容易。所以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开始,逐步形成原始创新的突破。这不是嘴巴说就能很快达到的,所以这三个层面的创新我们走过来经验是这样,应该有所侧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从产业经济的角度来看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在当前整合能力是一个最强的创新力。这种整合的创新表现在方方面面,表现在技术,也表现在产品、管理、产业链、外部联盟、区域等各个方面。第一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第二是创新类型的分析和选择。第三是谈一下整合创新问题,我刚才提到了整合创新是我们当前最主要的实现方法。

创新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早些年江泽民同志当总书记的时候就提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全面发展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着眼长远,也要面向全球,既是当前的事,同时也是国情的客观要求。我简单做一个分析,从全球来看,创新历来是支撑和引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驱动力量。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加快创新的步伐,在信息、能源、材料、生物、空间等技术领域,加速突破,还有很多的是交叉融合催生了很多新的技术,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每一次灾难,社会都会出现一次大的动荡。金融危机是一种社会现象,实际上也是对社会经济一次很大的破坏,这种破坏会唤起人们去补救,最好的方法就是创新。从金融危机带来的进步角度来看,就是创新在各国被极大的提升。现在的状况是发达国家回归工业化,在高端产业加剧了竞争。我们作为后进发展中国家,我们遭到发达国家回归工业化在高端领域极大的竞争力的挤压。新兴经济体加快发展,在中低端特别是低端产业方面,在中国加快转移。最明显的就是我们一些轻纺、服装、鞋帽行业,我们希望这样的一些行业中国能晚一点转移出去。中国的鞋产业在产能最多的时候,可以提供整个地球几十亿人口的用鞋。现在真正在中国土地上生产的鞋可能只有三分之一了,很大的量都转移了。转到哪儿去了呢?越南、印度等南亚国家。这就说明,低端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在中国不是最好的比较优势,高端领域里面被回归工业化发达国家所竞争,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着不创新肯定不行的局面。

从国内来看,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约束趋于强化,产业结构问题非常突出,这要展开分析可以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以及区域结构,包括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展开分析,但是给我的时间只有30分钟,我不可能一一分析,这个在工业结构调整的专题里面可以专门的谈这些问题,所以我就不展开说了。

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制造业的竞争力开始下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成本在上升,价格在下降。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CPI在上升,但是PPI还是在下降。外需长期不足,内需扩大比较困难,这些都是国内的现实。所以这样的一个状况,国际国内都告诉我们,十八大精神提出来的创新驱动是我们现在唯一选择,也是在产业界、经济界最主要的目标。最近三年,中国在美国进口市场的份额由29%下降到26%,而墨西哥从11% 上升到14%,正好形成一个反差,我们是降低了3%,墨西哥是上升了3%。我们物流成本分析一下。有人算过,中美间的贸易90%要靠海洋运输,中国货物运到美国要20天左右,最长要2个月。美国和墨西哥接壤,没有像中美贸易中物流成本,关税是北美自贸区,零关税。工资原来比我们要高好几倍,现在倒过来。所以劳动力墨西哥也是一个大国,一亿多人口,我们现在处于向老龄化转变,墨西哥年轻人很多,跟印度一样。

所以我们国家需要加快实现从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变,现在就是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这是第一点。

第二,分析一下创新的类型。我们先把创新做一个定义,创新是指经济主体由过去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以整合创新资源为手段,以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获取商业利益的活动。我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在中国电子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做出来这样一个定义,现在我还是用这个定义来说这个问题。

按成思危的划分方法,他从技术的角度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说法有几十年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全球视野和文化推动创新,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十八大的原话,技术的划分还在用这种方式。一般来说原始创新是保持开放性创新形式,能够开拓新的市场。资金投入大,要求雄厚的科技队伍,完善的制度环境,长期的基础研究积累。应该说原始创新技术和市场的风险都是比较大的,难度也是最高的。但是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有很多的原始创新,这个国才算是一个科技创新、经济创新的国家。

集成创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用得最多的,利用已经有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现有资源,进行系统组合和优势互补,在技术集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些比较容易突破,附加值相对来说要低一些。所谓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就是购买技术,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这个应该说投入也非常大,这一点我们过去认识是不够的,我们经常是只引进而没有消化吸收,更没有创新,然后一家做出来,另一家再一次引进。历史上,类似的情况再集成电路、彩电等行业比比皆是,这一点是我们认识不深。本届软博会有韩国的高官带着团队来参加我们这个展览,应该说韩国这方面做的要比我们好的多。有种说法,一块钱的引进,为了消化吸收再创新,可能开始的时候要花几倍的资金,最极端的说法是50倍以上,就是要把一项技术最后变成自己的技术,需要1:50这样的投入。可以看出来投入非常大,不是很容易做的,否则的话就没有真正做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这三个创新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从长远战略上来说,提高国家竞争力要有大量的原始创新,但是作为后进国家可以逐步形成原始创新的突破。我们要有成型的自主创新的路线。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口号,比如我们老说“市场换技术”,这个说法我们一直争论到现在。用市场换技术,我们确实也实现了很多的突破,也有很多的成效。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我们确实引进了许多大生产技术,也提高了我们大生产的能力,培育了很多管理的技术和手段,也锻炼了我们中国一大批的生产一线的人才,还有一些管理专家,这应该说是巨大的成果。但是纯粹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现在核心的技术,其实是很难完全引进的。所以从市场换技术是否应该再提出以技术换技术,也就是说我们自己有了一些原始创新,或者有了一些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后,我们自己也有手头自己掌握的东西,这样才能平起平坐,或者我们拿出一些东西换取别人的技术,这可能是今天我们思考的问题,而不应该还是强调以市场换技术。

通常情况下,你要市场能够达到垄断,用垄断的市场是可以换到一部分技术,这个最典型的就是高铁。高铁通过垄断市场,换取了一些核心技术,但是也有很多其实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换到手,还需要我们制造企业和一起创新的研发机构最后靠自己去突破。并不是说高铁就已经完全是我们自己能掌握的了。但是因为有市场垄断的条件,用市场换技术的结果可能会好一点。

从产业经营的角度有另一种分类的方法,自主创新可以分成分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或者还有商品模式的创新。前年,苗圩部长曾经发表过专门文章,我们把他的分类也做一个分析。

十八大报告也提出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利用,加强技术集成、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可能是整合创新的最主要的表现。我们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三种创新提升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变强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这样一种划分方式,确实可能更全面一点,它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可能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一些创新,这是当前一个很大的与过去不同的变化。现阶段我国除了要加强技术创、新以外,还要把更多的精力和重点放在产品创新,比如说新的应用的开发、新工艺的研发,工业设计等等和管理创新上,管理创新表现在商业模式联合创新和协同创新、产业链创新等方面。

整合是创新的重要的实现方法。整合创新,什么是整合创新呢?就是指价值增值为目标,这不全是技术的问题。对企业内外部各创新要素资源进行科学的有机重组,实现创新发展的方法。整合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创新能力,也是最宝贵的生产力,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当中,这是十八大报告里面的话。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谈整合创新,为什么认为整合创新最重要。下面做这样几个方面的分析:

第一,科技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我们当前必须以整合创新为主。我是这么看的,尽管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危机面前各国也在大力的提倡创新。但是真正的技术大的突破,那样一些领域的革命性的变革,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我们主观想象就能做到的。当然,你整合资源可能会有大一点的突破,但是,有的时候能否成功并不是以人的意志转移的。比如说半导体,大家知道是因为这个材料被发现了,这种PN单向导电的原理被发现了以后就出现了半导体产业,然后是晶体管,最后集成电路,变成硬件领域里面革命性创新,这样转眼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这样因素现在还在,还没有一个大的创新能够赶得上它。因特尔也是这样,现在才形成非常蓬勃的产业发展。这样大的创新,其实是非常带有不确定性的,不是说你现在想要出现这种大的创新就出现了,这种不均衡性就带来了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们现在的创新没有碰到这样大的创新的前提下,只能是以整合创新为主,整合创新是两次大的科学突破的无奈的选择,或者是一种深度的拓展。这个举例也可以举传统产业的例子,比如说挖煤,我们发现了一个煤田,它也不是一个均衡的,不是你一直挖过去都有的,可能挖过去以后发现前面没有煤了,只好回采。石油也是这样。非常盲目打井发现某个地方有油,但是抽出来以后发现价值不够了,你只有注水,还不能有一点油就不采了,因此这样成本就太高了。这种采油注水、挖煤回采都是在第二次发现和第一次发现之间一种无奈的选择和深度的开拓。我们产业科技也同样这样,这种科技大的突破带有不确定性,在两次大的突破之前就只能是这样,去深度的开发,这种深度的开发整合资源的开发,包括商业模式的开发,特别是在现在,这种开发就成为一个主流,这是第一点。

第二,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市场主体必须面对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如果仅仅某个方面创新难以形成优势,当今的创新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那样的一个历史上的创新,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越来越多的人介入,这种创新是要整合很多的资源,甚至整合竞争对手的资源。

第三,产业链的竞争,竞争日益上升为产业的竞争,企业需要通过整合创新适应产业链竞争需要,从而获得企业竞争优势。

我们企业创新能力整体上比较弱,我们要建立我们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必须依托我们自己本土企业。我们的企业积累不足,因为时间短,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才20多年,自主创新实力偏弱,必须把国家和企业外部资源注入到企业,企业来配置把创新整合起来,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整合创新是现在最现实的一个方法。

新兴技术和各行各业的融合,现在也是创新的主流。有两段话,一段是韩国的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战略,看看韩国的发展战略是怎么说的。“信息技术作为融合催化剂,开拓了新产品,新服务的市场。”另一个是一个汽车公司老板的话,“一直以来汽车是以汽油为动力的,现在它将靠软件前进。”不要说高档汽车三分之二的价值是电子产品的价值,将来汽车可能就要实现,现在已经是一个领头车,后面跟着无人驾驶,已经没有问题了,已经比较成熟了,再往前走完全无人驾驶,完全无人驾驶我们作为信息产业的人一想就知道了,为什么能达到无人驾驶,不全是信息产业的贡献。所以说汽车以前以汽油为动力,当然以后还是需要的,但是现在高靠软件来前进了,这是汽车公司的老板说出来的,说的非常有道理。这实际上就是整合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整合能力体现出来,这是一个创新。

整合创新的形势应该非常多样,我就不能展开说了,处于科技基础,体制要素和环境,市场环境各个不同的企业,应该灵活选择整合创新的形式。我们还要注重协同创新,十八大报告也是这么说的,要更加重视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的汇聚,通过创新主体中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实现深度的合作。

协同创新的核心主体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要围绕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经营的需要,开展研究,培养人才,提高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能力和产业化。

我们还有军民融合的创新。在做军品的时候统筹比较好,做民品的时候没有什么统筹,完全是市场化,各自为政,确实存在着重复的问题,这应该是使用资源的浪费。还要注重低成本的创新,所谓低成本创新就是要以恰到好处能满足客户需求,以及客户对价格的承受能力为追求目标的突出低投入,低成本,低风险的创新,这个本质就是利用现有的技术集成创新,就是对产品生产过程和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和设计,是围绕着新产品的设计生产商业化,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他的目的就是不断的开发成本更低,工人更接近本土需要的产品,以占领市场巨大,容量非常巨大的市场。

服务化的创新。传统产业,像制造业服务化趋势非常明显。我以前多次说过,这个特点是工业品只卖一次,但是服务可以持续销售,你不断给人家提供服务,这和他跟买一次产品完全不一样,服务化创新是企业整合制造服务资源,形成资源的共享,价值延伸和竞争差异化的创新形式。我这里举一个刚做的一次调研的例子,杭州市的上城区做了这样一个事情,(一展开可能时间很多了,我不能展开说。)杭州上城区是一个老城区,只有18平方公里,住着33万人,加上流动人口40多万人,是一个人均GDP已经达到3万美元,是一个最发达的地区,这样一个地区18平方公里,很小,已经没有工业可言了,他怎么升级的呢?这样一个老城区怎么样给所在居民提供最优的服务。这个城市采取了两个手段,一个是信息化的手段,二是标准化的手段。它把几千项业务都一一的标准化,变成了一个800多个标准,最后跟法律对称,最后用一个平台,四张网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约束了政府的行为,也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最后还减少了50%的服务人员,每年节约了几百万的钱,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例子,说明我们的市场在一线的市场,有很多人一直在跟高层所谓论坛讨论,什么整合能力不够,信息化的共享资源等等,好象一头雾水很悲观,看完这个例子市场前景非常宽广,问题是怎么开拓,怎么样到一线开拓资源,上城区例子给我一个非常好的启发。

要注重产业链创新,这就是指产业链的企业群体通过互动以及需求积累或者是供给激励,先后或者共同去存在上下游关系或者配合关系新的商品和服务,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陈啸宏,现在已经不当所长了,他总结的,我也不想举例子了,在移动互联网的几个大的企业,全都是产业链的创新,你要说他每一项技术有大的突破,很难说出来。但是他就是整合成一个全产业链,甚至整合到商业,最后变成一个最大的企业,这样例子非常多。

发展的结果产业创新和后发优势,能够快速学习引进并且形成产业链,但是产业链创新优势的发挥需要有大型企业作为核心或者主导力量,这个是国际经验告诉我们的,所以没有大型企业,这种前产业链创新可能就不一样。

体验式创新,应用体验促进新产品,实现新产品增值,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为新的创新点。这要求产品应用功能,产品应用便利性和工业设计等各个方面整合资源。现在我的时间已经到了,我下面还有东西没有讲,但是我也不想占用别人时间,我就说到这,谢谢大家。

主持人:周总经济师对我们软博会论坛主题创新驱动,应用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了深入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做了非常好的分析,分析了形势,当前的趋势,态势,提出了创新的传统分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整合创新,融合创新,协同创新,价值链创新等等新的思路,给我们也开拓了眼界。但是由于时间所限,周总经济师在党校学习,下午两点半的课程不能请假,实际上还没有讲完,后边的例子有一些我们看了,基本上涉及到移动互联里面的最新的一些产业、行业的动态,我们希望有机会还请周总经济师再给我们详细来介绍后面的一些内容。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排在第一位的软件产业充满了对创新的需求和机遇,我们下面一位讲演嘉宾是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理事长张素龙先生,他讲演的题目是中国软件园区发展探索,浦东实践,有请张总。

张素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中国软件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去年5月5日在工信部软件司直接关心和指导下,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使得我们的同仁又有了一个可以共同交流的平台,当然也对我们园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动力。

如今软件产业,软件技术创新的,如何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园区,一直是我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普通软化园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软件园区之一,浦东软件园20年发展历程也是中国软件园区发展的缩影,浦东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我想说浦东软件园20年发展的历程是中国软件园区发展的缩影。

所以我跟大家要汇报的是以浦东软件园的20年实践来分析我们如何保持中国软件园区可持续的发展。

第一部分讲我们的实践。90年代初率先在北京上海珠海建立软件园区,我们整个公司成立是在92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浦软发展历程当中一直标志的是中国的决策,国家的使命, 所以我们在三个不同的时期都有签订一些合作的协议,是部省项目,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应不同的发展方向。2000年3月18日浦东软件园真正具有了物理空间,可以进行招商引资,进行企业化运作。刚才看到我们是从1992年一直到2000年3月18日,这一段时间浦东软件园做一个软件实验,在体会软件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需求,以及在探索作为一个园区开发建设应该到底怎么样做,我们还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之中。

到目前为止浦东软件园20年发展历程获得国家各个部委关于园区方面各种各样称号和荣誉,最近刚刚还获得国家工业化产业化示范基地。浦东软件园集聚六大产业集群,是一些跨国公司总部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以及我们自主创新,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些民族企业在我们园区当中生长。2012年底我们园区当中产值规模达到459亿,从2000年从零开始的,现在是这样一个规模。浦软20年,企业的集聚,产业融合为当地和国家的经济方面发展,以及技术方面的创新做出了一些贡献。当前我们已经入园企业达到539家,从业人员达到了3.5万,无论是软件出口还是税收,都在各个软件园区的比较当中,名列前茅。

当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四个不同规模的产业园区,也在我们上海以外进行了拓展。这是我们刚刚对产业楼建设完工的补充资源,这是伴随着上海的世博会召开的时候,我们在世博会边上有一个园,主要体会到创业园。这是我们正在开发过程当中。这是我们空间产品,当然我们把企业引进来以后,如何帮助他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做很多的服务,浦软20年当中我们在不同的时期也在不断的丰富,包括技术支持和我们所需人才和人才交流以及商务推广,还有企业文化。当然我们跟每一个企业,每一位工作人员密切相关的基础打造和生活的配套工作。

 这些服务面对园区的所有公共的一些内容,当然我们也不断的加深对入园企业个性化研究,建立企业的数据库,提取可量化的价值指标,来建立我们各种评价体系,根据企业的园区的贡献,跟我们理念,以及行业和本身的产品和技术,这样的增长性,可以建立不同的评价的结构,来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刚才周总讲了很多关于创新方面的东西,确实在我们服务模式方面,服务内容上我们也是不断的进行创新,对浦软来讲我们也是中国最早的上线的浦软提供SAAS、PAAS技术方面的支持。我们也体现了孵化器,我们基于云平台下,可以按照每个工位来租,每个天数来进行租赁,这里面更好的为我们小企业和大企业,需要项目扩充不同空间有灵活性。我们也建立了浦软联合社会自主早期股权投资,来使得我们小企业获得资金上面的一些支持。

刚才跟各位汇报的是我们浦软20年来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去提炼我们的空间产品的认识和对服务内容的丰富。到了十二五期间我们还将打造园区,我们说1+2+3创新社区的体系。我们不断的提升我们的园区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尤其是研究企业的权声明周期的总需求,来在不同的阶段提供我们的服务的内容。我们也将构建投资体系,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使入园企业比在园区以外有更好的发展。

第二部分我们大家一起看一下我们中国软件发展的一些概况。中国软件发展历史我们一般按照这样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0年代初,也就是浦软第一批成立的时候。从2000年6月份,特别是18号文颁布以后,地方各级政府很多兴起建设产业园,开始从2004年9月,从全国产业软件会召开,尤其是拓展了一些国际市场,我们的外包服务基地和我们的出口基地。从09年开始我们是创新期,我们软件园区更多的聚焦于创新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这是我们园区的发展历程。

从发展规模来讲,到目前为止全国大大小小国家级,省级,市级地区级差不多200多家,当然从更多层次的认定基地。当前软件园区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012年全国的采购规模达到2.5万亿,我们知道当中有60%以上来自于软件园区,全国2.8万家软件企业,其中80%集聚在我们的软件园区,这也体现了经济学当中的经济增长率和产业集聚率的正曲线。软件园区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了软件产业发展的优势,美国的经验也表达了在园区以外,在正常环境下的成功率是16%,在硅谷科技园60%成功,这里面也呼吁软件园以外的企业可以到软件园当中,那里有更多的发展的氛围。

区域性的梯队各地也已经形成了,东部地区大约集成了二、三十家,占全国比重23.8%,中西部地区已经有不少优势,在我们软件园也占有一些优势。

我们软件园区管理模式当中我们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政府主导的模式,我们政府专门设立的园区管理机构,我们说是公务员。另外一种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来建,往往是一种事业单位的方式,当然也有本身是企业,和政府共同组织建设。第三种是企业为主,更多的体现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政府更多在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发挥作用。完全市场化的模式更多的是完全市场推动,这个在中国很多,在国外也会经常看到大学基金各种各样的企业。

第三部分,我们所体会到的保持中国软件园区可持续发展所应该表现出的几个核心目标。要具备一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要有一定数量,我们企业间的沟通协作,产业链上下游的完整,协同效益的明显等等,包括我们在某一个领域或者几个领域当中,我们这个园区,这些企业他们产品拥有领先的技术品牌和知名度比较,能够制定相关的法律标准,这是发展相当不错的。

我们的产业满足于我们的产业发展的创新的服务,使得我们的生产率要素完备的服务资源高度集中,我们的服务也能融合到前沿的科技和领先的商业模式,能够提供。

建立标准化的人性化的空间产品,我们需要完善的标准体系,来用于指导我们园区选址和开发建设,以及灵活的空间,物理的产品和完善的基础配套实施。

我们园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能够满足于我们人员全面的发展需求。

我们讲氛围,讲环境能够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文化可共享,自主式创新的知识流动规范,我们正面的激励政策还不断的出台,我们园区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也能够持续的进行,在这一方面尤其是针对软件产业发展要给予鼓励和宽容。

我们的园区的营运主体多元化的业务关系,当然由于我们一些管理,在有一些园区管理主体,主要就是相当于物业管理,有一些就是一种服务。连物业都不管,可能向政府一家企业服务,当然有一些有建设,有服务,有投资,我们认为有一些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这三种都有,需要有空间产品,还要有发展业务的内容,有提供主动的决策提供服务的内容,以及我们可以发展需求。

整个园区发展过程当中,从园区的产业当中基本上分这样三个阶段,也在我们行内说强调于空间的事是软件,着眼于产业基础是打造2.0版本,我们最终能够作为创新融合,而且是国际化的,就是3.0版,当前中国200多家企业都是处于这样不同阶段。从园区特征当中,从空间角度来看我们往往优惠的政策开始,然后打造服务平台,最终营造人文环境。产业特征当中往往先把龙头企业搁进来,然后形成一个上下游企业,进一步来进行企业培育。当然最好是做标准,这成为我们微笑曲线当中高端的,这是我想表达的,在我们软件园区发展当中一些目标和我们一般要建设的工程。

最后一个部分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所体会的,中国软件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战略和历程。现在的园区的定位和我们区域的特征不相吻合,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大家可以从数据当中看到全国200多家软件园区,我们一平均看一下数字,尤其是有的大量软件园区,我们有一千多家软件企业,这样也不利于我们规模增长。所以说园区的缺乏明确的定位,以及跟当地环境因素不匹配,我们的产业规模增长比较缓慢,产业发展效率不好。尤其是部分园区过于依赖政策价格等经济杠杆,造成无序的竞争。

怎么办呢?我们认为首先要有清晰明确的战略定位。我们园区的定位要跟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和区域分工协作因素结合起来,我们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无论是我们园区选址和空间建设,应该把握我们软件企业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曾经专门请相关的专家给我们做空间产业的标准化建设,软件企业需求和我们生物医药企业需求不一样,我们从业人员跟生物医药类的企业也不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对客户深度的研究才能提供更好的产品。

园区的服务与我们的软件产业发展的要求不吻合,刚才实际上也表达了我们区域发展需要有的是我们的服务与 我们的产业发展建设,这里面我们认为表现在,我们一些园区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于我们企业的多样化的需求。当然也有一些园区提供的服务很多,但是往往在比较低的层次。

特别是在整个园区对产业的整合,新兴产业培育,很多方面也非常不足。办法不多,面临的新技术,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产业结构,刚才讲到过程当中也表达了整合创新,也确实是在软件园区当中表现非常明显。

怎么办呢?同样我们想,首先你针对你的园区企业要有更加深远的东西,园区的服务应该是源自于对软件企业深度挖掘和认知,着眼软件企业价值提升,作用于推动园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们要提升岩区服务层次和丰富服务内涵,我们要整合社会资源,重点解决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并提供融资的平台,公共服务的平台,人力资源的平台,一站式的方案,已解决我们企业面临实际困难和问题。

当然还要加强产业培育的力量,研究我们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趋势,有意识的通过政策杠杆,金融工具等等来梳理整合和调配现有的情况。

我们园区的建设,运营主体健康发展缺乏有效保障,建设资金比较单一,前期投资比较报,回报的周期长,大多数资金投入压力比较大。园区的建设盈利模式仍然以房地产的收入为主,土地资源有限。我们差不多是85恩%以上的主营收入来自于房地产,15%左右是我们的服务,这样一来我们国家对上市融资的企业要求,尤其是针对房地产企业给予严格控制。

我们的管理流程缺乏。我们往往对政策聚焦度的转移变化,也给我们园区建设带来了后续的成本。 怎么办呢?我们同样提出一些对策,首先要通过资本市场来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构建阶梯式股权投资体系来分享园区发展的成果。浦软在2008年开始,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投资基金,园区就是一个小金库,小金矿,看你如何挖掘小企业使之更快成长,也也为大企业提供了机会,有很多小企业可以去兼并,去整合。

我们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体系,来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团队。通过园区的产业发展,来创造税收和就业岗位,为稳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样来获得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支持。当然很重要一点,在开场白说了,我们去年5月5日成立了软件园发展联盟,我们必将进一步发挥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的作用,加强园区的各个运营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来共享我们的优势资源。

我给各位汇报就是这些,我们也相信未来软件园区将成为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智慧社区,创新社区和各种产业要素集聚资源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社区,智慧社区和各种产业要素资源池,我开始是这样想的,我听到周总的讲话,可以回到原来的表达,谢谢。

主持人:张总也是联盟的理事长,在演讲中很系统的分析了中国软件园的形成和现状,管理模式微信的核心目标存在的挑战,以及建议的一些对策,特别是以浦软发展为例,给大家一个很实在的实例,中国软件园发展到现在,,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经过调研发现中国软件产业向中心城市聚集,政府提出了创造中国软件名园和名城工作模式,现在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展。省里面的目标也是和国家目标一样,部省一样共同创建软件名城,城里面创建名园,中国软协配合政府名城名园建设还有四个,就是中国软件名企业,中国软件名品,中国软件名人和中国软件名会,前三个名企名品名人都不解释了,名会就是大家所参加的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及其配套的论坛等活动,我们希望大家继续对我们支持,我们把中国软件一条龙事情做好。

我们下面有请中国软件名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姜贵平副主任,来对我们讲演,题目是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软件名城北京,有请。

姜贵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还有企业界同仁,包括媒体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今天不是什么讲演,因为我们在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中是怎么做的给大家做一个汇报。自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以来,北京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发挥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双轮驱动中的传动轴作用,这是原来老书记讲的,说软件要在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双轮驱动中做传动轴的作用。

这个传动轴的作用应该说打造了我们形成了名企名牌,名人的良性互动循环,有利的促进十二五北京软件和新兴服务业发展规划落实,也与建设与世界有影响力软件和创意名城奠定一定的基础。北京市于5月24日,上周刚刚被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荣誉称号,当然我们这个创建过程已经有好几年了。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也是我们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北京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建设智慧城市,做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通过名城的创建北京市初步成为了世界有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城市,产业的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信部的杨部长对北京软件产业给予了既强又大的高度肯定,希望北京市在带动中国软件未来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苟仲文市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市软件产业在今后发展中能够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学山部长也讲中国软件产业十几年来一直高速发展,即使是金融危机的时候也一直保持30%左右的发展速度,但是我国软件产业的供给能力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的供给。信息技术的发展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要从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趋势,清醒的看到对传统产业和企业带来的挑战,更要时不我待。大家前一段时间也正在议软件革命不仅对传统产业颠覆,也在重塑IT产业格局,2011年10月有媒体刊登一篇引起广泛反响的文章叫软件正在控制整个世界。其核心论点是软件革命正在加速推动席卷新闻、出版、音乐、媒体、农业生产,工业设计、制造,销售、服务、金融、电信和零售等几乎所有产业的转型。软件革命对传统产业影响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有软件诱发的更广更深层次的全产业变革时代,已经来临,过去半个世纪软件对产业的影响多是限于IT产业本身,随着IT应用从导入期向拓展期迈进,软件产业得到充分挖掘,在生产、生活、学习更多的领域被广泛的应用。产业的变革也将由个别的小规模的进入了全面的和整体的变革阶段,2012年初遭破产清算的柯达公司因第一个因软件革命倒到的世界级企业,未来五到十年将有一批传统行业也要倒掉,这些行业消失同时也会有一些替代性的行业和全信行业,数字出版业正在侵蚀传统的出版业,成为全新的行业,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业规模超过千亿元,北京有一个手机报的产业,现在月的活跃户达到2000万户,这种形式不但节约了大量的纸张,大量的印书成本,而且使我们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自主的选取要读的内容。

北京市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在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同步发展,这样的大战略下,带动我国整体软件产业的发展,2012年我向大家做汇报,北京市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是4261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14.83%,软件业务收入增量占全国产业增量的11.24%,2012年北京软件产业增加值是1391亿元,占到我市GDP近10%,在全市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更加巩固。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全部的比重,我们2005年的时候是11.96%,上升到2010年的时候是13.67%,预计今年可能达到1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本地经济的贡献,北京是上海市两倍,是江苏六倍,通过自主发展并举和持续并购,北京的骨干企业规模也进一步扩大。28家企业入选了2013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强,35家企业入选2012年互联网信息企业前百强,17家企业外包企业50强,入选企业数量均居全国三分之一左右。

系统集成资质一、二级企业分别达到88家和138家,在全国的占比分别达到了36%和24%,2012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披露的兼并收购案例35起,设立金额103亿元,2013年,也就是今年1-5月份发生并购案例10起,涉及金额63.5亿元,这个态势还是有扩大的趋势。发生融资案例是18起,披露的金额是61亿元人民币,百度公司用3.7亿美元收购了深圳的PPS视频业务,搜狐畅游并购深圳游戏公司28%股权,成为第七大道唯一股东,应该说名城创建以来北京人才会聚,软件从业人员达到了55.4万人,拥有高端人才1万多人,涌现一批新行业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软件产品累计登记数量2万多个,软件著作权为3.912万件,占全国登记总量的28.1%,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数超过五千件,建立自主知识体系,从单一产品到整体构造的跨越。

下一步我们也将把高水平建设北京软件名城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加大工作措施和力度,努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强资源整合,改善软件发展的空间。大家知道在北京寸土寸金,空间是非常受到制约的。我们为了进一步强化跟工信部的合作,我们也要充分发挥软件作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传统的带动作用,我们要依托自主创新平台,中关村自主创新平台,整合多方资源,积极落实国家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扶持政策,使北京成为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政策一些先行先试城市。在我市创建软件名城,要以中关村软件园一、二三期为核心,同时扩大到上地地区,分三年时间拿出200万平方米空间发展软件产业。同时我们会通过海淀区的一城三街建设过程我进一步对软件服务业发展要素进行完善,这里面一城三街,一个是软件城,还有创新孵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知识产权标准一条街,一城三街,用这样的要素来服务我们的软件企业。我们通过在空间上拓展,在政策上创新,在要素上聚集,来为软件提供更加好的服务,我相信软件产业发展的整体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和环境会比现在有进一步的提高。

第二,我们要打造千亿企业,承担国家使命。积极创造条件为重点企业聚集资源,努力打造培育千亿级企业,世界一流的能够承担复杂重大信息系统建设的大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支撑国家和市属重大信息化工程和核心系统建设,承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国家使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我们想要发展战略性新兴自主创新突破,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顺应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包括智慧城市大数据等发展趋势,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努力在自主创新的产业和服务方面实现重大的突破。各位可能在今年展览上会看到,在一汽红旗汽车,现在有八个系统,在后面都是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在支撑着这个汽车的运行,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还有现在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横跨美国南北运行了48万平方公里,还有中国科学院也在用我们自主的汽车,向北京到天津,天安门到机场进行无人驾驶实验,这些都是我们软件云计算包括物联网方面技术支撑这个运行。

第四,我们要强化应用深度,融合四化同步,已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强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国产软件跨越发展,国产软硬件集成体系上规模,应用环境优化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自主创新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将各个行业的应用结合起来,包括云智能终端,智能电视,为北京的企业提供应用空间,一定要把软件的带动作用和渗透作用发挥好。

第五,要加强出口合作,辐射带动周边,加强软件名城的互动,以高水平建设中国软化名城为契机,加快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海内外软件先进城市互动,学习各地发展产业经验,扩大和提升软件名城影响力,组织相关软件企业联合出海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六,完善政策体系和创新服务的机制和平台,北京市落实十八号文件的地方文件还未出台,这里面我们也是在几轮的商讨,几轮的探讨中,还是想把十八号文件能够含金量高一些,操作性强一些。我们要打造服务软件企业的一些新的机制和平台,比如说北京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软件交易所,他们口号是说让软件交易更容易,也是说让软件能够体现价值。

我们把软件促进中心,还有几个跟软件相关的协会,包括我们的软件交易所放在了一个平台上,用一系列的服务来方便我们的软件企业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相信在工信部支持下,我们将加快培育世界水平的软件企业,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将北京市建成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带动示范作用更加显著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软件名城,最后我们也预祝这个论坛和软博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工作愉快,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主持人:周总经济师对我们软博会论坛主题创新驱动,应用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了深入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做了非常好的分析,分析了形势,当前的趋势,态势,提出了创新的传统分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整合创新,融合创新,协同创新,价值链创新等等新的思路,给我们也开拓了眼界。但是由于时间所限,周总经济师在党校学习,下午两点半的课程不能请假,实际上还没有讲完,后边的例子有一些我们看了,基本上涉及到移动互联里面的最新的一些产业、行业的动态,我们希望有机会还请周总经济师再给我们详细来介绍后面的一些内容。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排在第一位的软件产业充满了对创新的需求和机遇,我们下面一位讲演嘉宾是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理事长张素龙先生,他讲演的题目是中国软件园区发展探索,浦东实践,有请张总。

张素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中国软件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去年5月5日在工信部软件司直接关心和指导下,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使得我们的同仁又有了一个可以共同交流的平台,当然也对我们园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动力。

如今软件产业,软件技术创新的,如何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园区,一直是我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普通软化园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软件园区之一,浦东软件园20年发展历程也是中国软件园区发展的缩影,浦东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我想说浦东软件园20年发展的历程是中国软件园区发展的缩影。

所以我跟大家要汇报的是以浦东软件园的20年实践来分析我们如何保持中国软件园区可持续的发展。

第一部分讲我们的实践。90年代初率先在北京上海珠海建立软件园区,我们整个公司成立是在92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浦软发展历程当中一直标志的是中国的决策,国家的使命, 所以我们在三个不同的时期都有签订一些合作的协议,是部省项目,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应不同的发展方向。2000年3月18日浦东软件园真正具有了物理空间,可以进行招商引资,进行企业化运作。刚才看到我们是从1992年一直到2000年3月18日,这一段时间浦东软件园做一个软件实验,在体会软件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需求,以及在探索作为一个园区开发建设应该到底怎么样做,我们还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之中。

到目前为止浦东软件园20年发展历程获得国家各个部委关于园区方面各种各样称号和荣誉,最近刚刚还获得国家工业化产业化示范基地。浦东软件园集聚六大产业集群,是一些跨国公司总部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以及我们自主创新,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些民族企业在我们园区当中生长。2012年底我们园区当中产值规模达到459亿,从2000年从零开始的,现在是这样一个规模。浦软20年,企业的集聚,产业融合为当地和国家的经济方面发展,以及技术方面的创新做出了一些贡献。当前我们已经入园企业达到539家,从业人员达到了3.5万,无论是软件出口还是税收,都在各个软件园区的比较当中,名列前茅。

当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四个不同规模的产业园区,也在我们上海以外进行了拓展。这是我们刚刚对产业楼建设完工的补充资源,这是伴随着上海的世博会召开的时候,我们在世博会边上有一个园,主要体会到创业园。这是我们正在开发过程当中。这是我们空间产品,当然我们把企业引进来以后,如何帮助他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做很多的服务,浦软20年当中我们在不同的时期也在不断的丰富,包括技术支持和我们所需人才和人才交流以及商务推广,还有企业文化。当然我们跟每一个企业,每一位工作人员密切相关的基础打造和生活的配套工作。

这些服务面对园区的所有公共的一些内容,当然我们也不断的加深对入园企业个性化研究,建立企业的数据库,提取可量化的价值指标,来建立我们各种评价体系,根据企业的园区的贡献,跟我们理念,以及行业和本身的产品和技术,这样的增长性,可以建立不同的评价的结构,来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刚才周总讲了很多关于创新方面的东西,确实在我们服务模式方面,服务内容上我们也是不断的进行创新,对浦软来讲我们也是中国最早的上线的浦软提供SAAS、PAAS技术方面的支持。我们也体现了孵化器,我们基于云平台下,可以按照每个工位来租,每个天数来进行租赁,这里面更好的为我们小企业和大企业,需要项目扩充不同空间有灵活性。我们也建立了浦软联合社会自主早期股权投资,来使得我们小企业获得资金上面的一些支持。

刚才跟各位汇报的是我们浦软20年来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去提炼我们的空间产品的认识和对服务内容的丰富。到了十二五期间我们还将打造园区,我们说1+2+3创新社区的体系。我们不断的提升我们的园区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尤其是研究企业的权声明周期的总需求,来在不同的阶段提供我们的服务的内容。我们也将构建投资体系,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使入园企业比在园区以外有更好的发展。

第二部分我们大家一起看一下我们中国软件发展的一些概况。中国软件发展历史我们一般按照这样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0年代初,也就是浦软第一批成立的时候。从2000年6月份,特别是18号文颁布以后,地方各级政府很多兴起建设产业园,开始从2004年9月,从全国产业软件会召开,尤其是拓展了一些国际市场,我们的外包服务基地和我们的出口基地。从09年开始我们是创新期,我们软件园区更多的聚焦于创新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这是我们园区的发展历程。

从发展规模来讲,到目前为止全国大大小小国家级,省级,市级地区级差不多200多家,当然从更多层次的认定基地。当前软件园区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012年全国的采购规模达到2.5万亿,我们知道当中有60%以上来自于软件园区,全国2.8万家软件企业,其中80%集聚在我们的软件园区,这也体现了经济学当中的经济增长率和产业集聚率的正曲线。软件园区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了软件产业发展的优势,美国的经验也表达了在园区以外,在正常环境下的成功率是16%,在硅谷科技园60%成功,这里面也呼吁软件园以外的企业可以到软件园当中,那里有更多的发展的氛围。

区域性的梯队各地也已经形成了,东部地区大约集成了二、三十家,占全国比重23.8%,中西部地区已经有不少优势,在我们软件园也占有一些优势。

我们软件园区管理模式当中我们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政府主导的模式,我们政府专门设立的园区管理机构,我们说是公务员。另外一种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来建,往往是一种事业单位的方式,当然也有本身是企业,和政府共同组织建设。第三种是企业为主,更多的体现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政府更多在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发挥作用。完全市场化的模式更多的是完全市场推动,这个在中国很多,在国外也会经常看到大学基金各种各样的企业。

第三部分,我们所体会到的保持中国软件园区可持续发展所应该表现出的几个核心目标。要具备一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要有一定数量,我们企业间的沟通协作,产业链上下游的完整,协同效益的明显等等,包括我们在某一个领域或者几个领域当中,我们这个园区,这些企业他们产品拥有领先的技术品牌和知名度比较,能够制定相关的法律标准,这是发展相当不错的。

我们的产业满足于我们的产业发展的创新的服务,使得我们的生产率要素完备的服务资源高度集中,我们的服务也能融合到前沿的科技和领先的商业模式,能够提供。

建立标准化的人性化的空间产品,我们需要完善的标准体系,来用于指导我们园区选址和开发建设,以及灵活的空间,物理的产品和完善的基础配套实施。

我们园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能够满足于我们人员全面的发展需求。

我们讲氛围,讲环境能够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文化可共享,自主式创新的知识流动规范,我们正面的激励政策还不断的出台,我们园区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也能够持续的进行,在这一方面尤其是针对软件产业发展要给予鼓励和宽容。

我们的园区的营运主体多元化的业务关系,当然由于我们一些管理,在有一些园区管理主体,主要就是相当于物业管理,有一些就是一种服务。连物业都不管,可能向政府一家企业服务,当然有一些有建设,有服务,有投资,我们认为有一些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这三种都有,需要有空间产品,还要有发展业务的内容,有提供主动的决策提供服务的内容,以及我们可以发展需求。

整个园区发展过程当中,从园区的产业当中基本上分这样三个阶段,也在我们行内说强调于空间的事是软件,着眼于产业基础是打造2.0版本,我们最终能够作为创新融合,而且是国际化的,就是3.0版,当前中国200多家企业都是处于这样不同阶段。从园区特征当中,从空间角度来看我们往往优惠的政策开始,然后打造服务平台,最终营造人文环境。产业特征当中往往先把龙头企业搁进来,然后形成一个上下游企业,进一步来进行企业培育。当然最好是做标准,这成为我们微笑曲线当中高端的,这是我想表达的,在我们软件园区发展当中一些目标和我们一般要建设的工程。

最后一个部分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所体会的,中国软件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战略和历程。现在的园区的定位和我们区域的特征不相吻合,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大家可以从数据当中看到全国200多家软件园区,我们一平均看一下数字,尤其是有的大量软件园区,我们有一千多家软件企业,这样也不利于我们规模增长。所以说园区的缺乏明确的定位,以及跟当地环境因素不匹配,我们的产业规模增长比较缓慢,产业发展效率不好。尤其是部分园区过于依赖政策价格等经济杠杆,造成无序的竞争。

怎么办呢?我们认为首先要有清晰明确的战略定位。我们园区的定位要跟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和区域分工协作因素结合起来,我们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无论是我们园区选址和空间建设,应该把握我们软件企业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曾经专门请相关的专家给我们做空间产业的标准化建设,软件企业需求和我们生物医药企业需求不一样,我们从业人员跟生物医药类的企业也不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对客户深度的研究才能提供更好的产品。

园区的服务与我们的软件产业发展的要求不吻合,刚才实际上也表达了我们区域发展需要有的是我们的服务与 我们的产业发展建设,这里面我们认为表现在,我们一些园区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于我们企业的多样化的需求。当然也有一些园区提供的服务很多,但是往往在比较低的层次。

特别是在整个园区对产业的整合,新兴产业培育,很多方面也非常不足。办法不多,面临的新技术,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产业结构,刚才讲到过程当中也表达了整合创新,也确实是在软件园区当中表现非常明显。

怎么办呢?同样我们想,首先你针对你的园区企业要有更加深远的东西,园区的服务应该是源自于对软件企业深度挖掘和认知,着眼软件企业价值提升,作用于推动园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们要提升岩区服务层次和丰富服务内涵,我们要整合社会资源,重点解决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并提供融资的平台,公共服务的平台,人力资源的平台,一站式的方案,已解决我们企业面临实际困难和问题。

当然还要加强产业培育的力量,研究我们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趋势,有意识的通过政策杠杆,金融工具等等来梳理整合和调配现有的情况。

我们园区的建设,运营主体健康发展缺乏有效保障,建设资金比较单一,前期投资比较报,回报的周期长,大多数资金投入压力比较大。园区的建设盈利模式仍然以房地产的收入为主,土地资源有限。我们差不多是85恩%以上的主营收入来自于房地产,15%左右是我们的服务,这样一来我们国家对上市融资的企业要求,尤其是针对房地产企业给予严格控制。

我们的管理流程缺乏。我们往往对政策聚焦度的转移变化,也给我们园区建设带来了后续的成本。

怎么办呢?我们同样提出一些对策,首先要通过资本市场来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构建阶梯式股权投资体系来分享园区发展的成果。浦软在2008年开始,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投资基金,园区就是一个小金库,小金矿,看你如何挖掘小企业使之更快成长,也也为大企业提供了机会,有很多小企业可以去兼并,去整合。

我们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体系,来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团队。通过园区的产业发展,来创造税收和就业岗位,为稳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样来获得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支持。当然很重要一点,在开场白说了,我们去年5月5日成立了软件园发展联盟,我们必将进一步发挥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的作用,加强园区的各个运营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来共享我们的优势资源。

我给各位汇报就是这些,我们也相信未来软件园区将成为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智慧社区,创新社区和各种产业要素集聚资源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社区,智慧社区和各种产业要素资源池,我开始是这样想的,我听到周总的讲话,可以回到原来的表达,谢谢。

主持人:张总也是联盟的理事长,在演讲中很系统的分析了中国软件园的形成和现状,管理模式微信的核心目标存在的挑战,以及建议的一些对策,特别是以浦软发展为例,给大家一个很实在的实例,中国软件园发展到现在,,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经过调研发现中国软件产业向中心城市聚集,政府提出了创造中国软件名园和名城工作模式,现在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展。省里面的目标也是和国家目标一样,部省一样共同创建软件名城,城里面创建名园,中国软协配合政府名城名园建设还有四个,就是中国软件名企业,中国软件名品,中国软件名人和中国软件名会,前三个名企名品名人都不解释了,名会就是大家所参加的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及其配套的论坛等活动,我们希望大家继续对我们支持,我们把中国软件一条龙事情做好。

我们下面有请中国软件名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姜贵平副主任,来对我们讲演,题目是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软件名城北京,有请。

姜贵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还有企业界同仁,包括媒体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今天不是什么讲演,因为我们在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中是怎么做的给大家做一个汇报。自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以来,北京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发挥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双轮驱动中的传动轴作用,这是原来老书记讲的,说软件要在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双轮驱动中做传动轴的作用。

这个传动轴的作用应该说打造了我们形成了名企名牌,名人的良性互动循环,有利的促进十二五北京软件和新兴服务业发展规划落实,也与建设与世界有影响力软件和创意名城奠定一定的基础。北京市于5月24日,上周刚刚被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荣誉称号,当然我们这个创建过程已经有好几年了。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也是我们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北京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建设智慧城市,做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通过名城的创建北京市初步成为了世界有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城市,产业的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信部的杨部长对北京软件产业给予了既强又大的高度肯定,希望北京市在带动中国软件未来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苟仲文市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市软件产业在今后发展中能够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学山部长也讲中国软件产业十几年来一直高速发展,即使是金融危机的时候也一直保持30%左右的发展速度,但是我国软件产业的供给能力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的供给。信息技术的发展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要从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趋势,清醒的看到对传统产业和企业带来的挑战,更要时不我待。大家前一段时间也正在议软件革命不仅对传统产业颠覆,也在重塑IT产业格局,2011年10月有媒体刊登一篇引起广泛反响的文章叫软件正在控制整个世界。其核心论点是软件革命正在加速推动席卷新闻、出版、音乐、媒体、农业生产,工业设计、制造,销售、服务、金融、电信和零售等几乎所有产业的转型。软件革命对传统产业影响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有软件诱发的更广更深层次的全产业变革时代,已经来临,过去半个世纪软件对产业的影响多是限于IT产业本身,随着IT应用从导入期向拓展期迈进,软件产业得到充分挖掘,在生产、生活、学习更多的领域被广泛的应用。产业的变革也将由个别的小规模的进入了全面的和整体的变革阶段,2012年初遭破产清算的柯达公司因第一个因软件革命倒到的世界级企业,未来五到十年将有一批传统行业也要倒掉,这些行业消失同时也会有一些替代性的行业和全信行业,数字出版业正在侵蚀传统的出版业,成为全新的行业,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业规模超过千亿元,北京有一个手机报的产业,现在月的活跃户达到2000万户,这种形式不但节约了大量的纸张,大量的印书成本,而且使我们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自主的选取要读的内容。

北京市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在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同步发展,这样的大战略下,带动我国整体软件产业的发展,2012年我向大家做汇报,北京市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是4261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14.83%,软件业务收入增量占全国产业增量的11.24%,2012年北京软件产业增加值是1391亿元,占到我市GDP近10%,在全市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更加巩固。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全部的比重,我们2005年的时候是11.96%,上升到2010年的时候是13.67%,预计今年可能达到1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本地经济的贡献,北京是上海市两倍,是江苏六倍,通过自主发展并举和持续并购,北京的骨干企业规模也进一步扩大。28家企业入选了2013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强,35家企业入选2012年互联网信息企业前百强,17家企业外包企业50强,入选企业数量均居全国三分之一左右。

系统集成资质一、二级企业分别达到88家和138家,在全国的占比分别达到了36%和24%,2012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披露的兼并收购案例35起,设立金额103亿元,2013年,也就是今年1-5月份发生并购案例10起,涉及金额63.5亿元,这个态势还是有扩大的趋势。发生融资案例是18起,披露的金额是61亿元人民币,百度公司用3.7亿美元收购了深圳的PPS视频业务,搜狐畅游并购深圳游戏公司28%股权,成为第七大道唯一股东,应该说名城创建以来北京人才会聚,软件从业人员达到了55.4万人,拥有高端人才1万多人,涌现一批新行业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软件产品累计登记数量2万多个,软件著作权为3.912万件,占全国登记总量的28.1%,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数超过五千件,建立自主知识体系,从单一产品到整体构造的跨越。

下一步我们也将把高水平建设北京软件名城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加大工作措施和力度,努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强资源整合,改善软件发展的空间。大家知道在北京寸土寸金,空间是非常受到制约的。我们为了进一步强化跟工信部的合作,我们也要充分发挥软件作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传统的带动作用,我们要依托自主创新平台,中关村自主创新平台,整合多方资源,积极落实国家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扶持政策,使北京成为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政策一些先行先试城市。在我市创建软件名城,要以中关村软件园一、二三期为核心,同时扩大到上地地区,分三年时间拿出200万平方米空间发展软件产业。同时我们会通过海淀区的一城三街建设过程我进一步对软件服务业发展要素进行完善,这里面一城三街,一个是软件城,还有创新孵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知识产权标准一条街,一城三街,用这样的要素来服务我们的软件企业。我们通过在空间上拓展,在政策上创新,在要素上聚集,来为软件提供更加好的服务,我相信软件产业发展的整体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和环境会比现在有进一步的提高。

第二,我们要打造千亿企业,承担国家使命。积极创造条件为重点企业聚集资源,努力打造培育千亿级企业,世界一流的能够承担复杂重大信息系统建设的大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支撑国家和市属重大信息化工程和核心系统建设,承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国家使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我们想要发展战略性新兴自主创新突破,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顺应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包括智慧城市大数据等发展趋势,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努力在自主创新的产业和服务方面实现重大的突破。各位可能在今年展览上会看到,在一汽红旗汽车,现在有八个系统,在后面都是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在支撑着这个汽车的运行,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还有现在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横跨美国南北运行了48万平方公里,还有中国科学院也在用我们自主的汽车,向北京到天津,天安门到机场进行无人驾驶实验,这些都是我们软件云计算包括物联网方面技术支撑这个运行。

第四,我们要强化应用深度,融合四化同步,已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强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国产软件跨越发展,国产软硬件集成体系上规模,应用环境优化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自主创新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将各个行业的应用结合起来,包括云智能终端,智能电视,为北京的企业提供应用空间,一定要把软件的带动作用和渗透作用发挥好。

第五,要加强出口合作,辐射带动周边,加强软件名城的互动,以高水平建设中国软化名城为契机,加快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海内外软件先进城市互动,学习各地发展产业经验,扩大和提升软件名城影响力,组织相关软件企业联合出海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六,完善政策体系和创新服务的机制和平台,北京市落实十八号文件的地方文件还未出台,这里面我们也是在几轮的商讨,几轮的探讨中,还是想把十八号文件能够含金量高一些,操作性强一些。我们要打造服务软件企业的一些新的机制和平台,比如说北京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软件交易所,他们口号是说让软件交易更容易,也是说让软件能够体现价值。

我们把软件促进中心,还有几个跟软件相关的协会,包括我们的软件交易所放在了一个平台上,用一系列的服务来方便我们的软件企业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相信在工信部支持下,我们将加快培育世界水平的软件企业,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将北京市建成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带动示范作用更加显著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软件名城,最后我们也预祝这个论坛和软博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工作愉快,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话委员会副主任姜贵平很溶浓缩介绍了北京创建软件名城和现在所达到的状态,北京市一直是中国软件产业的老大哥,各项指标大概都超过全国软件产业指标的四分之一,而且很多优势的领军的排头兵企业都是在北京居多,而且北京还有一个特点,软件产业的增加值相当于咱们国家GDP,能够占到北京市第一个超过10%,我们经常讲软件是新兴的战略性先导性的产业,也是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天上午苟仲文副市长讲的时候大家是不是注意听了,我们经常说的是战略性新兴的先导产业,北京已经去掉先导这个词了,他已经是支柱产业了,有了增量的10%以上是软件产业创造的,我们非常感谢北京市对中国软件产业做出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一贯支持,大家也会看到日程上还增加了关于北京软件周活动的介绍,昨天我有幸参加了北京软件周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北京软件名人论坛,这就是刚才我在介绍软件名园的时候讲到,我们有一名中国软件名人,由于有这个思路条件不成熟,北京先行先试,今年举行了北京软件名人论坛,我们希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以北京的经验,我们举办中国软件名人论坛,也希望得到各位和各位所在单位的支持。下面我们有请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郁珉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通过中国软件SAAS产业发展,有请。

郁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在第17届中国软博会上面能够向得到汇报和分享我们在中国应用平台建设的目标和设想,和我们建设的进程。

首先我想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为什么华云,站在什么样基础上做的思考,和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华云整个愿景是跻身世界前列的云服务公司,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有努力三个方向,一个是为大量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第二,运营大量云计算基础设施。第三,我们构建高度的融合。我们使命是领先驱动,所谓的驱动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去不变,我们希望能够推动创新落地发展,创新得到一些应用,以及我们希望看到新型的模式和技术有所增长,这是我们作为企业的使命去努力的。

我们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我们在互联网领域的一些经营,从2003年开始华云在互联网领域里面打下基础,那时候做的是很多传统的互联网业务。第二,我们在虚拟运营阶段,那时候做了内部的研发和技术积累,做了很多的原形的探讨和实验。第三,我们在全国范围里面部署了我们云计算设施,并且向中国市场交付我们的云计算产品。正是我们运营发展的阶段。

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以后,华云是独立的云基础设施的提供商,为什么说是独立的呢?我们专著于核心业务,我们没有别的其他项目的业务,我们认为只有专注的经营才能够积累经验,我们也认为说主营的业务才是对客户的保证,我们在将来道路上也会坚持专注。

我们坚持真正云的价值观,从我这边来讲认为是有三点,一个是我们坚持资源的更广泛的云化配置,以及更深入的进行共享。二个是我们认为应该更加的开放和联合,而不是说在一些链条上或者在市场上,应该在云端的市场上面,所有的东西合作永远是大于竞争的。三个是我们谈到的是支持的态度,也就是说成就他人,也就是自己的成功,这是我们所坚持的一个云的价值观。

这是全国部署的,我们在今年会把全国的节点数量增加到20多个,整个的计算能力现在可以支撑达到12万多台云主机,存储达到3.8万机柜,网络游100多个机柜,我们在吞吐方面可以增加1000台机柜。我们节点已经部署到香港和美国。这是我们在前些年整个积累各个行业的客户群,包括政府,包括电子商务,包括游戏行业,包括了制造业等等。

我们打下了这样一个基础以后,我们觉得说通过我们自身的历史,我们证实了云计算市场形成规模,交付方式也可以成功,这些我们认为已经给到了软件应用云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软件应用云化是我们华云所去看待的一个市场,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主题是应用与运营。应用的引领是我们认为一定是在将来战略,为什么说条件已经成熟,首先有三个地方,一个是SOA,包括了很多的客户端的开发,这些开发技术的革新使得应用。

另外一个是信息化推动底层平台技术的成熟,包括华云自身所建设的平台,这样的一些技术使得说建立云平台得到了第二个条件。

网络环境在最近十年里面不断升级,互联网的增长速度在成倍数增长,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去年首次超过了互联网,传统宽带互联网用户。这样一些条件使得我们可以看到软件运营化不是说还在探讨的事情,而是完全在做的事情。华云看SAAS的时候角度也有所不同,我们所说的是已有的资源进一步优化,所以我们会看待软件如何走向云端,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市场。

看一下我们的基础,RAAS的基础,我们华云做云主机,以及定制云,我们可以提供灵活多样的IT服务。我们的产品线已经非常的成熟,支持不同的底层虚拟化的平台,而上面通过调度层和管理层和交付层提供不同的灵活伸展的云的基础架构服务。我们的解决方案包括了不同的托管,以及内容传输,私有云等。我们可以把整个市场连硬件和操作系统应用都可以分装起,硬件的独立。

我们特色功能包括按需配置,动态分配资源,高度可用,以及在中国特色稳定性接入等等。按需配置用户可以选择需要多少CPU,多少内存,多少存储,多少带宽。还有做任何发生紧急事件或者维护的时候可以把应用从不同的节点上面迁移。

高可用修复也是同样的原理,使得我们在这些应用保障方面,在群体当中运行。此外我们华云还提供在中国的互联网上面,必须要提供的安全性,以及合规性这样一些特性。这是我们整个的优势,一个是及时获取资源,另外是安全以及合规,还有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用户在基础设施上面的投入,腾出来的资金可以用于软件或者应用或者更加符合他核心业务所需求的东西。

灵活的弹性的管理,我们提供的用户手边的工具,以及用户自身的操作控制面板,使得他们可以操作所有在云端的产品。

华云接下来就在战略IS平台上,我们进一步去看中国SAAS的发展。我们看到中国云计算产业即使在以前到现在面临着一些挑战,第一个是监管的要求,我们也需要各方的力量,所以监管要求势必还是在长时间存在。网络环境,中国的运营商,这几大运营商是在各个地方也是有一些地区性差异。在运营商的资源上面存在着资源的互通上面,还是存在着一些壁垒。

地域上的差异。还有我们行业环境,包括我们在云上面讲的服务的结合,在国内现在还是一个以条线行业管理为主的情况。

最后一个是节能减排的要求,当我们在做很多创新的时候,最后落下来还是我们IT基础设施,可是IT基础设施受制于说现在整个数据中心的容量和供应,而各个地方政府在这个上面都会比较谨慎,因为节能减排要求。

讲到SAAS,我们看到的话在国内真的看一下应用引领的,在SAAS上面目前情况做的不够。因为SAAS形成市场,从软件公司到用户,就会当中有重重的障碍,设备采购,网络带看,架构配置,维护人员,销售门户,投放时间,扩张速度,在软件公司的CTO或者CFO的脑子里面,就反复纠结很难做出应用。这些是目前的一些障碍,这是因为在国内,要做到这样一个事情,有太多软件公司或者开发者不熟悉的地方,有太多他们去获取资源的时候非常困难的地方。所以在进入市场时间和进入市场成本上面,确实是非常的犹豫,而且分析非常不够。

所以华云有鉴于此,我们想到已经成功构建IS平台,我们在建一个支撑的平台,来帮助这些软件公司和用户之间跨越这样的一些鸿沟。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可以开拓市场,缩短进入市场时间和成本,而且通过全国的节点部署和服务开展全国性的业务,而不局限于地区,以及最后获得高额的分层,从一开始就可以直接增加收入。

对于用户来说,你是企业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面拥有多种产品多样选择,可以使用一站式的服务,即买即用,另外可以享受云端服务带来的弹性和伸缩性,伴随企业从很小规模一直到很大规模,伴随着他的成长。最后从这个平台上面可以获取专业的建议,获取行业的解决方案。

华云在我们整个产品线上面是把我们的PAAS这一块作为产品线来进行拓展。但是我们所提供的PAAS,我刚才讲了我们非常关注,不会做任何的SAAS,我们PAAS是运营的,和国外传统PAAS有所不同,他们在国外环境下面提供的是开发工具,云端整合的中间件,而在中国我们刚才说要做SAAS,我们能够提供运营级,能够跨越刚才所列举的那些障碍,我们所做的是几个门户的平台以及核心技术的应用。

首先是我们的应用支撑的东西,我们用我们的分装一体化模板,实现自动交付,顺时部署和灵活伸展,任何一个企软件在入驻我们平台以后都会和我们云的基础设施打包分装,当客户发生购买的时候,基于我们的模板生成客户实例,这可以通过鼠标的点击就可以完成。

我们的应用平台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一个我们自己的平台,我们希望做出这个平台,能够把这个平台分享出去,所有的有志于去建一个平台级服务的,无论是政府部门,比如说无锡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或者是一个电子商务的平台,或者是运营商,比如说电信的天翼空间要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可以把我们平台拿过去从事API可以在他们平台上共建同样概念,同样做法的PAAS平台。

刚才会场上面也和北京的经信委软交所进行交流,我们认为这样平台级的交流完全可以实现的。在这个平台上面我们所分享出来的,包括几个,一个是消费和收费门户平台,我们已经全部开发完成所有的模块模板,通过API调用就可以实现,直接实现销售和收费。

在结算方式方面我们提供了各种灵活购买的选择,以及不同的付费方式,月季年,还有许可证类型,包括预留选项等等提供最大的便利和最低的成本。

我们软件产品入驻商城也是比较完善和比较快速的,在过程里面业绩也是在不断的缩短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会提供管理支持的门户平台,包括通过不同的变化服务界面和后台分单系统为用户提供管理和维持支持。

我们会进一步强化合规性平台的功能,在我们的华云平台上入驻所有软件服务,在这上面出现任何违规损失都会第一时间发现,并且督促企业用户或者软件公司或者我们自己去处理。

刚才我讲到我们开放合作的概念,所以说我们在软件合作的方式上面,我们有几种模式,包括应用租赁的模式,包括打包方案推广的方式,以及广告收益分享等等这样一些。

运营租赁是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对软件进行优化以后,然后把它放到SAAS平台上面,从而向用户提供这样SAAS租赁服务。

提升方案是我们把我们的软件和云的设施打包形成我们类似于定制云的方案,来提供我们的客户。

另外我们也会做一些代理直销的业务,通过类似商城的功能。我们在整个平台上面所做的销售和推广,包括市场活动,包括精准营销,包括资源合作,也包括了商机共享。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一些商城运营,包括软件的和传统商城所具备的,但是我们更看重不是自己商城运营,而是把这个平台通过前面分享方式,给到别的运营级实体,政府运营商或者其他的一些机构。比如说公共服务平台,地区的政府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架构上的联合,还使得有选择的把感兴趣的一些软件功能放在这个平台上面。比如说天翼空间的,我们会把这样平台里面,有一些跟移动有关的一些协议,他会拿过去放到这个平台上。

还要谈到的是移动运营化,因为这个是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现在变得非常热门,所以在华云的平台上面,我们也专门做了移动云化的专区。在这个专区里面,我们会提供包括类似跟前面所讲的,面向传统应用的SAAS的商城管理平台,也可以做成独立的方式,然后交给人来做,这样合作模式非常灵活。

同时在这个上面我们会提供一些帮助平台去做云化的工具,在这个领域可以提供这样一些工具,利用快速移动化,以及做客户端界面的直接转移的等等这样的一些帮助,这个上面也可以提供后续的分装。

在做移动运营化平台的时候,在移动化上面开发者非常多,我们也利用开发者后端管理服务,还包括了客户端以后的安全保障,包括移动设备的安全管理,所以移动运营化作为专门的平台,可以在华云平台上面,也是在建设过程中。

以上就是华云的通过云平台的介绍,也是希望与会的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跟华云对接,我们非常的愿意把我们的平台分享出来,能够帮助各位去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或者让大家的软件能够在客户自己的机房里面走上SAAS,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上午陈伟司长在讲当前咱们产业的几大特点的时候讲到云雾一大智,第一个是云计算,云计算就是刚刚兴起两三年,很多人还没有完全搞懂什么是云计算,关于云计算上百个定义还没有统一,我们确实今天请来郁珉是首席运营官,他已经把云计算实现了并且作为服务来运营,给出服务价格,应该说走在我们云计算领域最前端了。在这一方面不但给我们讲了设计的思路,架构机制,服务的模式,我们应该对郁总,特别是无锡华云公司为云计算做的探索,特别是商业性的市场化探索表示感谢。

下面我们有请紫光通和技术(郑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罗建辉先生,给我们做题目为紫云移动业务协同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演讲,大家欢迎。

罗建辉: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有机会站在这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关于云计算,云服务方面的一些使用心得体会,以及我们提供的最新的云服务,我们标题是大家一起去飞,这飞哪儿去呢?你先看看我们怎么飞的?我们今天主要说三个方面,第一个先说说我们紫云综合,第二说说业务协同,第三个是让我们一起去飞。说到紫云融合,你是不是介绍公司,是不是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们今天不是夸,而是揭我们短处,痛处和伤疤,为什么呢?我们在郑州注册,专门从事云计算的专业公司,我们业务是分了三块,第一块是电子政务工程咨询设计,尽管我们紫云通和尽管在郑州,但是我们在国家人口信息库都出自我们的手,我们在电子政务咨询领域来讲我们水平和能力还不错。

第二,按照传统的软件系统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系统继承和软件开发业务。目前我们承接了中标的国内政府最大规模的基于X86云服务平台,国税的三期云计算存储项目的云平台,总的项目额度是6000多万,这是紫云通和在做的云计算相关领域的业务。

第三,我们考虑到云计算,将来以后拼的是资源、成本,自己的价值。我们在郑州已经征了200亩地,目前今年要动工建紫云产业园,打造四万平米的数据中心,为华中提供全面的云计算服务。

说到紫云通和这些业务,大家可能讲这些业务说完以后有什么关系呢?我介绍这些业务是想介绍一下我们这种类型,这种公司的业务特点。我大概总结了一下,一共四点,首先像我们这种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所有人来讲,大家是靠什么吃饭呢?靠知识吃饭的。

第二,服务型企业,我们所提供的产品是服务,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够真正感受到它的存在。

第三,跨地域的发展业务。我总部在郑州,但是我在北京有很多的相关的业务,我现在在北京这一块涉及到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咨询设计将近20多各部位,我们跨部门,跨地域的业务去做。

我们以项目为核心管理业务,我们可能在座有很多IT企业,也有很多中小企业,你们在做你们业务过程中,可能也是以项目项目为核心去做,我们在做业务的时候,我们在郑州刚刚注册成立,郑州团队刚刚建立起来,我们面临的是什么状况呢?首先我们先把业务特点详细的分析一下。知识密集型这一块,企业要实现企业内部能够快速的分享知识,传递知识,继承知识,积累知识和管理好各个类型和模式的知识,知识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最核心,我所有的设计经验,所积累的资料都是我非常重要的知识。服务型这一块来讲,需要知识型的服务,需要企业内部有良好的协同机制,以及管理客户的手段。你做了服务不是你一个人服务,一定是团队的服务,团队之间有可能是跨部门的服务,你怎么样进行很好的业务协同。

跨地域的发展业务,你北京、郑州人员的调度,资源的调度等等,这些如何把资源整合起来,快速调动,整合成一个资源池来为客户服务。

第四,以项目为核心管理业务,我们目前做的形式更多的是以项目形式,如何围绕项目,你去做好资源的整合,做好知识的共享,做好服务的交付,这是每个企业都首先要面临的,尤其是我们类型或者创意产业的,或者销售企业服务的,或者销售企业的,或者是IT企业的。紫云通和刚开始在运营到前三年非常差,我们公司搭团队的时候,我们在郑州郑开大道有一个楼,上面写着清华紫光四个字,离市区小20公里,在目前来讲那是将来郑州核心,当时还是非常偏的,人才很匮乏,招的人一看太远不愿意来。另外我们自己管理手段就是OA和邮件。我们要发展郑州和北京两地业务,通信也是问题,我们用的电都是临时的电,所以我们面临的以研发跟不上,没有人,员工的流动性过快,他能把每个细节交接清楚吗,不可能,我们跟客户交付服务的时候往往出现有质量的问题,交给客户投诉,因为我人员变动太快。

传统我们的OA邮件交流模式,跨地域在实现业务交流的时候效率明显已经很低了,OA,我们现在看到OA解决面向工作内部事务的处理,在业务管理的时候,实现业务协同方面,这一块从效率,从软件的架构模式,这一块来讲都满足不了,我们现在这样企业的需求。我做OA软件已经做了十几年,我从最早在清华紫光做办公自动化,97年开始做,我们后来做了将近七年办公自动化软件,我对这方面太熟了,已经不行了,已经面临被淘汰出具,满足不了需求。我这些跨部门业务协同的时候,OA很难有一个非常灵活的机制,让你都动起来,也做不大。这样导致员工,包括我在内都是天天为了协调公司内部事情花费很多时间,有一些公司一件事情需要我同意,需要我准备的事情,我没有电了,或者在开会,我都无法回复,我公司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时间对企业来讲非常重要,丢掉了大量的效益。

作为我来讲,我一方面北京业务、郑州业务两地奔命,因为有一些事情必须在北京处理,有一些在郑州处理,这造成公司管理各个方面全都跟不上。对企业来讲,我浪费了很多的效率,效率是钱,知识也是钱,好不容易来了人积累了一段时间走了,没有了。管理也是钱,我所有的管理都是需要成本,传统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紫云通和需要,因此紫云通和在运营的最初三年业绩非常差,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办法,没有更好的交付能力,没有非常好的知识积累,没有好的员工,我业绩非常差,三年我没年基本上赔800万左右,因为人吃马喂都要钱,我觉得非常累。

在我面前要不活下去,要不就是消亡。我如何杀出一条血路,所以我就在想,我们重新认识一下业务协同。很多人说业务协同,很多OA厂商也说我的平台绝对是业务协同平台,真正的业务协同是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当时一直在想业务协同这一块来讲,你首先要对资源管理,是不是有效把你的知识,因为你的知识是核心使命价值,能不能真正有效管理起来,非常方便的共享,非常方便的交互,非常方便的使用,能不能做得到。现在有的OA开发了一个知识管理的模块,大家可以看一看,我们的软件。

员工之间的沟通是不是很畅通,这畅通在那儿呢?员工沟通大家有QQ,有MSN都可以沟通,你所有沟通关于某一件事情沟通完就完了,你围绕着你的项目主线这一块沟通是无效的,因为你所有的沟通,你回头看这个项目的时候,你沟通跟项目是没有关联的,你沟通无效,你也实现不了业务协同。

更重要的是你的员工走了,你能打开他的邮箱,把原来邮件看一遍,原来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这种经验能拿过来吗,也拿不过来,更无法实现员工接替的时候全接下来。达不到这些条件你不业务协同,我们就要开始杀出一条血路,我们认为杀出一条血路关键还是在于企业自身,必须加强公司内部的业务协同能力,业务协同能力是体现在公司信息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共享与管理,公司的管理可能扁平化,减少层级,减少效率,我们不像国企,大国企都像政府一样,我们不要讲公文格式怎么样,我不要讲究流程规范,那对我来说都是效率。国企这一块靠着国家资源支持,真正拿到在市场上跟民企竞争效率远远低于民企,很可能会被改革。这一块来讲,我们还需要什么呢?只要有网络的地区,任何员工都能够随时获取工作的各种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在面向同一个项目或者同一个事情,与其他有关的人的能力,与其他人方便组建各种临时小组,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跨部门的协同。紫云通和,我们就以我们自己业务需求为基础,联合我们合作伙伴,然后开发出一套基于云计算模式的业务协同平台,这就是我们杀出一条血路。 首先我们是以项目管理和部门管理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大家看第一个界面,中间这一部分是我所有的公司的紫云通和的部门,我现在所有的软件截图都是我公司现在日常管理真正的使用的。第二个你看到是我所有关于项目的管理。第三关于每一个项目,这是刚刚申请核高基项目,我们申请的时候基于一个项目组,我们人员的交流情况,核高基最后放弃申报,感觉还是有难度,放弃申报了,我整个项目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过程都非常真实的记录下来。所有在核高基项目上,申请各种资源资料,我们所做工作都一目了然记录在平台上,任何人申请的时候可以把资源全部共享。

我们要建立个人信息门户,每个人打开帐号进入之后,所有关于给到他的信息会自动集中到一个页面上,你在这处理所有的,你知道哪些信息到了。这一块来讲,包括我们手机上,你手机打开有动态,这种手机上的截屏,直接在手机上可以看,手机上整个操作,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些时候等红灯,打开这一块,打开手机就能够随手办理一件事情,速度非常快,也非常快。我们有一个设想,个人信息门户以这个为核心,我们会集成你的邮件系统,集成你的业务系统,你的ERP,或者说你的供应链管理。我们集成起来,你不用看每一个邮箱,你现在发现去看邮箱,点开邮箱输入密码,几次就烦了,你用我这个平台,你有需求我可以把邮箱对接起来,你回复邮件的时候再一个地方回复邮件。我们现在在做的这个事情,实际上是面向人,面向关系的一个社会化协作的关系软化,他未来淘汰的对象是传统的OA和邮件系统。

信息资源发布的方面,其实大家一看觉得特别像新浪微博,是我们采用微博非常方便的机制,你可以在上面发现各种文件和文档,这是我发布的视频的文件,还有图象照片都可以非常方便给全体员工进行分享,我告诉他们不用每一个人群发,你群发的时候光选邮箱地址就要选半天。 还要做信息资源管理,在这个界面上所有发布文档,我是发布在每一个项目里,比如说核高基项目,我发布了什么文档,我在别的项目发布什么文档。你不管发给哪了,你要找的时候只需要找文件,这分部门,分文档,统一的自动的管理起来,方便你查阅,你结合项目去看,单独找文件也可以,把你的资源有效的管理起来,你不需要鉴别,这一个足够你使用。

以任务的形式安排工作,其实很多企业,在座的企业老总,可能有一个感触。往往自己安排一件事,安排完了之后自己就忘了,过了一段想起来,这件事忘了,其他人也忘了,你这任务就进行不下去。你安排了任务没有安排时间,或者别人忘了也不知道。这个在每一个企业领导的脑子里面经常遇到,你遇到这个事的时候,你在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浪费了公司巨大的资源,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员工现在在干什么,有多少员工在干这个,你都不知道。你不知道你的资源多少被浪费了,实际上你不知道一天有多少钱被白白浪费了。

执行能力不强,资源不到位,资源不知道在那儿,你所有通过任务的方式分配给每一个人,大家看我的任务下面有的是红的,没有的是按期完成任务,不用我去管他,办公室会自动按照没有完成任务统计你怎么没有完成任务,三次没有扣除你10%绩效工资,六次20%,所有的人这一块不用考虑,你布置完完不成钱管着他,他任务完成积极性就高。就知道其他人干什么事,所有公司资源在你的那还里面一目了然,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时候能干出什么事,这才能提高公司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公司执行力,如果公司没有执行力还是浪费老板自己的钱。

我们现在用私信,大家看邮箱的操作和私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一直想举一个例子,就是打麻将,原来打麻将大家都是用手去码,现在有自动麻将桌,现在觉得挺好的,现在有新的麻将桌连起牌都不需要,出来牌都洗好了,就近一步,这对产业就是一大步,我们把这一块作为重要手段,我们用邮箱和邮件的频率,已经低了很多了,他没有我们这方便,尤其是我跟邮件对接之后邮箱根本不看了。

这一块也包括对于我们合作伙伴业务协同,我们跟惠普在郑州要建云计算配送中心,大家看旁边参与的人,全是惠普的人,有我的人,这是刚刚组建的团队,我们基于这个平台,所有关于培训业务的沟通,交流,知识共享全都在这个平台实现。我可以基于我这个平台跟惠普,和施奈德等等来合作,等于通过一个平台把合作伙伴资源拉进来,也对我的业务开展提供非常大的促进。

紫云通和从开始开发这套软件到实施,业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包括紫云通和使用这套软件一年半以来公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公司执行力等越来越强,强一方面体现在软的,一方面体现硬的,紫云通和从去年到现在,我三年前业务最差的时候一年不到一千万业绩,我一年赔800万,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中标突破一个亿,其中金税工程三期六、七千万,包括PC,包括其他业务等等,尤其是包括今年中标河南省等等项目都是上千万以上项目,这样我们突破一个多亿,从一千万到采用这个平台大大提高我们服务能力,交付能力,执行力,让我们的业务有飞一般的感觉,从一千万到一个亿,增长了十倍。

大家说你说这些跟我们今天的有什么关系,你不是自己出你自己吗,其实不是,我们经过一年半的实践,我们是深深认识到这个平台的价值,这个平台能够为大家带来什么东西,我们自己的业绩已经证明这个平台给我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希望把这些平台和服务跟大家一起去共享,去分享,然后给大家带来价值,让我们一起去飞。

说到这飞之前我们先转述一下习主席谈民营企业一段话,这是房地产劳动发给我的,我一看觉得好,原来传统的老的企业家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点。第一,未来是资源整合的时代,是团队合作的时代,任何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都不是靠个人来完成的。第二,所谓的个体互补,将会在五年内慢慢减少,直到消失。被替代的将是系统化运营,给客户带来实际价值规范化企业。第三,系统建设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刚需,强大的企业都是用系统里赚钱的,企业管理系统是企业走向成功的之路。这段话不用我解释大家都很清楚,实际上未来的企业竞争要依靠你的信息化,依靠你去建一套系统来赚钱。其实我们在座很多是中小企业,建系统很贵,你买一套传统OA,你弄一台服务器也得三五万,加上你的安全设备,你自己建下来没有几十万下不来,不是一般中小企业能建起来的,中小企业现在最需要什么呢?中小企业需要不用让我建,直接给我一个帐号一用OK了,我们就提供这样服务。

我们现在把我们的平台全部开放出来,这一块来讲,作为专业的云服务商,我们做成SAAS服务开放给广大的中小企业,你觉得你的业务跟我的业务特点比较相近的,完全都可以免费使用,网址就在页面上,或者在百度上搜索紫云业务系统,就可以收到我们服务网址,或者在苹果APP上,或者在安卓系统上都可以下载我们的APP,可以直接使用,同时如果你在使用过程中打我们400服务电话。

最后希望我们能有机会,能够给各个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祝中小企业飞的更高,谢谢。

主持人:罗总用现身说法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了他自己怎么将一个公司从过去亏损,然后通过信息化,通过OA,同时协同软件的实施,实现了现在的盈利。而且把经验和现在的使用这个系统对外开放,也可以给同类企业提供服务,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郑州在IT行业来讲是属于三线城市,在三线城市能够做到,我想在一、二线城市里面企业都应该能够做到,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我们中国经常有很多事情都是灯下黑,我们自己做IT行业,往往是IT用的不是特别好,罗总现身说法就讲清楚了,IT企业怎么样应用IT,我们再次对罗总现身说法表示感谢。

下面是今天高峰论坛最后一位嘉宾,他是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任助理曾晋,给我们介绍一下电子系统安全可靠性测试技术,有请。

曾晋: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下面我以第三方评测机构的身份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关于电子系统安全可靠性测试的一些工程实践和我们的一些思考。

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启动应用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刚才这几位领导和嘉宾也介绍了在我们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包括大数据情况下,我们信息技术软件产业产生很大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好的价值。我们第三方服务机构,如果我们的软件产业和一些新的技术不能可靠的安全的为我们服务,我们在谈我们如何的为经济带来更好的一些发展的前景,这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里面我们同事给我整理了一系列国内外的事件,这些事件大家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检索到,都是一些我们近些年来发生的一些安全可靠性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国内的事件,也有国外的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例外给我们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甚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一些损害和威胁,这是国外的一些事件,前面我列举了国内的事件,包括一些7.23动车事件,包括云计算一些事件,包括移动互联网热议事件,这些都可以检索到。

我想说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的技术推动下,现在的信息产业计算存储,包括运行以及用户使用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巨大的变化的推动下,我们发现独立的系统建设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我们很难想象,罗总也提到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基于云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复杂系统,跟我们传统的OA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系统的耦合性增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我们用手机发一条东西,我们PC端可以看到。电子系统面对日益增多外部的安全威胁,也有内部的安全威胁,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实验和测评难以真实复现,这样区别于传统的信息系统,这融合了芯片、软件、通信、传输,信息处理,控制等技术的综合性的闭环控制系统,是控制物体的位移状态的改变。这种情况下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事关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这里面我们也列举了很多影响这种复杂系统,安全可靠性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下面我从几个热点的信息技术角度来分析一下我们在电子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方面的一些文化,物联网是我们目前来说发展比较好的新兴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的一些技术背景和概念不详细说了,我要说的是物联网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技术体系,而是一个融合了我们之前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一些新技术的融合的产物,这包括一些IOT技术,包括标识解析技术,还包括感知技术,包括图像的获取和识别,还包括中间层,包括一些网络通信技术,包括近距离的通讯技术,包括一些IT网技术,在应用层面上又融合了存储,数据挖掘,包括一些信息的展现技术。

这样一个大型的复杂化系统,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一些安全可靠性问题,在这里面我们认为在感知层系统中可能会面临着一些结点伪造,组网失败和采集的问题,在传输层面临着一些相应的问题,病毒的问题,隔离的问题,决策问题。还会面临木马问题,补丁问题等等。

在云计算中也是一样的,关于云计算的概念我就不详细说了,我们认为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商业计算模型,可以将计算任务分布到计算机资源池上,用户获取使用服务。包括云计算重新划定了一个新的IT的模式。

同时我们在美国当中给出模型中云计算不仅仅是服务,包括开发,包括运营,他甚至还包括很多一般用户看不见的,包括服务,其实就是帮助我们来审计和监控云的安全性,性能,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质量属性。包括一些云的属性,都是帮助我们进行云服务的组合,一些组织,包括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所以说我们说在云计算的体系架构中,我们也会面临着很多的安全可靠性的问题。比如说在最底层除了物理设备以外,我们将在虚拟机的隔离性,完整性。

包括在平台层可能会面临资源性弹性伸缩,包括并行分布式计算正确性一致性的问题。我们在应用层要面临着用户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问题,我承诺给你提供什么样服务,最后我是不是拿到了这些服务。前一段时间网上也热炒说租赁宽带,我承诺十兆,100兆,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多,在云计算的发展之后,这个问题会被扩大化。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也是一样的,我们知道从去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了传统的PC网络用户,云加端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了,云上的东西目前来看必然会在移动终端上有所体现,刚才几位嘉宾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边界日益模糊,我们看到随着通信业转型,移动互联网面向行业应用领域延伸,是全新的产业链,移动终端成为一个纽带。包括现在常用的位置的服务,包括地图的服务,这些都是可以对用户信息的采集和综合分析。

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我们也是分了几个技术层面,包括终端的基础软件,还有第三方应用软件,还有用户数据,我们在各个层面都会面临着一些不同层面的安全问题,比如说在数据方面可能会面临隐私的数据窃取和数据丢失,第三方应用软件,一般的用户不具备识别能力,很可能下载运行和安装一些破解的盗版的甚至有一定威胁的软件,很多人都有感受。

在终端操作方面也有大部分用户使用,会使用第三方的操作系统,这也可能带来一些后门,带来一些安全的威胁。

这是我们单位自己从第三方的论坛下载的软件,这个软件经济我们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在首次安装启动之后,会自动的向一个特定的号码发送一些短信,并且会拦截10086等一些服务号码的短信,造成用户莫名其妙资费损失,这也是我们通过分析发现一个盗版QQ软件,正版的QQ软件对用户权限列的很清楚,而且不会要求额外的权限,盗版的软件为了恶意扣取费用,加了很多对个人信息的一些搜集和处理的权限,虽然告诉你了,但是一般用户在安装的时候很难去识别,而自动点下一步就安装了,安装以后运行发现资费莫名其妙的扣取了。

工业系统的可靠性的问题,软博会也专门有工业系统的论坛,我就不详细说了,这里面也有一些闭环的控制系统,这些系统页可能存在一些威胁安全的问题。如何来进行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测试呢?这个方面我们这个团队做了一些尝试,在工信部相关司局的领导下也做了,在这里我给大家简要的汇报一下,这可能涉及到比较多的技术问题,我就不太详细的说了。

第一,云计算的安全和一致的问题,这个被云计算提出来之后一直在争论,有一些人说云计算提升了安全性,安全我们把数据存在一个经过良好的安全加密的平台上,存在自己计算机上可能有一个很简单的口令,甚至有的连密码都没有,有人也说我把一些隐私的数据,关键数据存在云上,云坏了我的东西就没有了,这也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在这里面我们不去论述这个观点是对是错,我们只是从技术层面给出一个云计算可能面临的安全和隐私的问题的体系架构,这个架构下我们这个团队也在努力,在研究一些工具和方法。包括云计算整个平台层面的分级权限控制,包括一些数据安全层面,包括数据完整性,数据一致性,包括数据传输过程中是不是被篡改的研究,包括一些虚拟化方面的研究也在进行。

这是讲一下虚拟机的隐私问题,因为在云的模式下,虚拟机被广泛的采用了,当然话说回来云的模式是虚拟机的作用和应用普及性大大增加了。我们认为虚拟终端安全问题80%是传统的问题,剩下20%是一些新的问题,包括虚拟机带来的未授权的访问问题,包括虚拟机发起的服务攻击问题,以及迁移带来的风险,以及虚拟机的逃逸风险,如果是能够控制的话,上面的速度和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完全被暴露在恶意用户的视野范围之内,可以来操作。包括数据遗留的恶意恢复的问题。

下面我想汇报关于云计算整体系统的可靠性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系统,这种大的复杂系统情况下传统软件可靠性通过制作口令,带一个模型来算的方式,可能不会准确的反应一个云计算系统的复杂性问题或者说可靠性问题。现在也有一些厂商暴露出来了这些问题,这也应该是目前比较关注的事件和问题。下一步是云计算验证和评估的问题,传统的软件评估验证实施方法未必完全适用于云的一些特征,包括云的服务化的系统,如何去度量服务,包括云的收费模式,包括云的资源抽象化,如何来衡量这些资源的效果,如何来协商判定和测量云的弹性,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发一些专业工具和专业规范。

下面我介绍一下这个团队做的一些工作,包括虚拟机安全检测工具,这个工具是设计了一个虚拟机的虚拟的网源,植入在模块中,通过监控虚拟机行为可以监控到安全性,这样给用户一些提示。

这是监测虚拟机过程中进程,发现这里面的问题,因为传统的安全检测程序难以用在虚拟机上。这是漏洞扫描的供给,传统的漏洞扫描工具是设备方式来做对传统的信息化系统针对虚拟机层面的一些体现,这里面我们也设计了支持虚拟部署,能够对虚拟机,对虚拟化的一些设备和系统进行一个检测,用户漏洞扫描工具,这是一些主流的虚拟机。

这是一个多租户的检测,主要是检测用户托管到云上面一些数据是否被恶意用户或者云的运营商进行未授权的篡改和修改,以及删除。这是对外部服务质量的检测工具,目前在互联网上收集了两万多个服务。

下面是针对数据中心的能耗检测,现在大家都说我的数据中心是绿色数据中心,是云化数据中心,能够节能降耗的数据中心,我们如何判定和测定,我们也设定能耗检测准则和系统,我们通过非接触感应器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我们数据中心建成之后不可能断电,我们只能通过电磁电感方式去采集用户数据应用的电能的指标,通过外部技术对数据中心进行管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高能耗进行预警,给出优化的方案。

在移动互联网APP研究方面,我们也提出了基于模型分析方法,采用编译工具对APP进行一个静态的分析,找出潜在的恶意的行为。对于我们还无法准确判定的行为,我们在模拟上进行动态的分析,来准确的定位潜在的威胁,给出用户提示。

这是软件可靠性检测,这在理论层面设立了模型,对监控APP的执行行为进行分析和模拟,最后从成熟度,从一致性方面给出综合的评价。

下面这是物联网方面的安全可靠性的问题,这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当中也提到了,到2015年要形成物联网的创新驱动,应用迁移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发展,如何实现安全可控,可能一部分要重视我们系统测试,包括安全技术,包括可靠性的评价规范规程,以及一些工具环境的研究。在这里面我们也制定了物联网系统的体系,包括针对各个层面的各个指标,我们制定了体系,研发一系列工具。

前面我汇报了一下我们团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有的已经可以产业化,可以服务化了,有一些其在过程当中。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我们单位的一些实践,因为我们是工信部下属的事业单位,中国软件中心也是成立于1986年,目前是资质最全的国内测评机构,现有实验条件和设施应该是国内比较领先的。我们发展历程也是从最开始的一些简单的软硬件登记测试,扫样测试,过渡到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信息系统测试,包括CA认证信息保护测评,以及第三方支付,对行业用户的测评,对工业控制数控复杂的工业化产品的测评。我们也是在工信部和北京市的市政府支持下,也申请认定了北京市电子自动可靠性研究中心,我们依托这个工程中心支持,我们也承担了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一系列公共平台项目,我们依托这些项目正在研发和提供安全可靠性方面的一些测评工作,也希望在服务过程中与各企事业单位联合进行有利的探索,这是一些平台主要成果,包括物联网方面的,我们也是研制了端到端的指标和方法,这些也应用到了7.23调查组工作中,这是云计算研究成果,我们研究了存储性能,计算性能,可靠性方面的工具,我们跟一些单位联合研究出弹性伸缩评价工作。在用户量方面研制了结合动态扫描和静态扫描的移动APP的检测平台,通过对APP特征分析给出潜在的安全威胁。这是马上就要上线的安卓软件平台截图,通过这个可以看出来对于软件进行静态分析,可以预测出潜在的安全威胁。

在这些成果的支撑下我们也是在去年3.15发布了安卓手机平台安全性报告,这也结合了国内十几个安全市场下载几千款软件的评价,同样我们也制定了国内第一个在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平台,这于今年2月份发布了,我们也是工信部推荐的国家智能终端产品软件检测中心,这对未来工作也是一个促进。谢谢大家,我今天汇报到此为止。

主持人:最后一位演讲嘉宾对软件安全可靠性的测试做了全面介绍,我们搞软件的都知道,软件的生命周期需要三个大的平台或者三个环境或者是系统,也可以说是工具集,第一个是研发平台,大家都了解的。第二个是测试平台,而且好的大的成熟的软件公司,它都是两个平台,又是一波人在互相斗法,研发平台希望研发出来的软件产品是没有毛病的,特别坚固的,测试平台希望找出毛病摧毁他,两波人斗法,两个平行的人在做。一旦基本通过测试了,大家都疏了一口气,形成意见可以出厂了,之后进入运行平台,这三个平台是有衔接的,又不完全一样的,人员也都是分开的,运行平台就是用户了,研发平台就是研发人员,测试人员就是测试这一套体系。最大的平台就是测试平台,所以除了有自测,互测,还有第三方测试,最小的平台就是用户的运行平台,大家也能够理解,把测试平台搬到客户那去,也维护不起,运行软件只占系统1%都不到,运行平台小。所以我们今天大部分人讲的通过研发平台和测试平台出来的产品,而运行的我们也有的公司讲了,在运行环境中怎么样使用这个软件,我们今天虽然只有六位讲演人,但是覆盖的面还是挺广的,从周总经济师的创新,特别高度来讲这个理念和芳方向性的东西,到软件名城和软件名园介绍,下面有三个和人相关的,有实践的,有产品,有服务的,有测试的,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我在这里作为主持人非常感谢我们六位讲演嘉宾付出的辛勤的努力,也特别感谢他们都没有超时,使我还能够在议程的规定的时间之内能够完成我这个工作,没有耽误大家后面的安排和行程,也感谢坚持到最后还坐在这里听讲演的各位来宾,支持我的工作,我们的今年高峰论坛就到此结束,希望明年我们还能在这里再见,谢谢大家。

1.《118论坛网络118论坛之家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高峰论坛今日召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18论坛网络118论坛之家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高峰论坛今日召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78184.html

上一篇

网易即时通 网易即时通V2.0版上线 打造人性化办公平台

下一篇

麦库记事 Evernote封杀有道云笔记与麦库记事

吴基传 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理事长吴基传致辞

吴基传 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理事长吴基传致辞

本站讯 6月5日消息,主题为“大数据大带宽推动云计算应用与创新”的第五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今天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站作为大会合作门户在现场直播报道。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名誉理事长,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做了开幕致辞。主持人:尊敬的大会名誉主席吴基传部长、娄勤俭省长,尊敬的大会主席李德毅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与...

91黄色网站 中国查处91家登载色情网络杂志和漫画网站

91黄色网站 中国查处91家登载色情网络杂志和漫画网站

记者今日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获悉,在推进“净网”行动中,针对监测发现登载淫秽色情网络杂志和网络漫画的“猫扑大杂烩”“海报网”“小米社区”等91家网站,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已将相关线索转有关地区和部门予以查处。据介绍,91家网站涉及淫秽色情网络杂志和网络漫画链接403条、覆盖17个省区市。目前,北京等地依法关闭了“酷兔查查”等网站,并对“猫扑...

 典故中的中国鬼节:中元节与鬼神的传说

典故中的中国鬼节:中元节与鬼神的传说

中国有着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的传统,“鬼”在中国文化中也意味着逝者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并影响着我们。《韩诗外传》说“鬼者,归也”, 《礼记祭义》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鬼只是生命的回归,回归并不等于终结,而是回到未有生命之前的寂静和暗涌。其实,我们习惯的说法“阴魂不散”是不正确的,因为古人认为,人...

real播放器 Realplayer归来:骨灰级软件18年血泪史

real播放器 Realplayer归来:骨灰级软件18年血泪史

文/顾晓波1995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 95,当时PC对大多数家庭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更不要说互联网。然而就在那一年,有一家公司在互联网上掀起了流媒体音乐以及视频狂潮,在随后的十余年中,这家公司以及旗下的多媒体软件几乎称霸了全球影音市场,它叫做Realnetworks,而这款神奇的软件就是Realplayer。时光荏苒,互联网行业的滚滚车...

 高二《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00字

高二《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00字

徐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本人今天终于看完了大陆的版本,相比较于繁体版本显然是删节了不少,已经有朋友指出了,本人就不多说了。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正对于历史本身——而非盲目追求某种模糊的意识形态——感兴趣的话,这个简化字版本的近代史仍然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首先,这本书突破一般的观念,将历史的维度放大到了400年,成了一本400年的“近代史”。在...

中国罕见主动出击 中国罕见主动出击 释放一个前所未有的信号!

中国罕见主动出击 中国罕见主动出击 释放一个前所未有的信号!

2020,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加速,变中有变。关注国际局势的朋友可以看出,最近,中国的外交作风,突然,开始转向!11月15日,中国正式加入了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是一个覆盖全球23亿人口、30%GDP总量 30%的贸易量的全球规模最大自贸区。11月20日,中国领导人,公开表示,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11月24-2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将对...

 大唐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

大唐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

公司简介  大唐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务实而底蕴深厚,同时又具有变革勇气的,受人尊敬的软件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大唐电信旗下的生力军。   大唐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成立最早的专业电信软件研发机构,是专业从事电信管理领域的软件研发及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各类通信系统运营商及政府和行业信息化用户提供应用软件产品、系统集成、测试验证和...

亚马逊中国书店 Kindle Paperwhite最新固件已支持亚马逊中国书店

亚马逊中国书店 Kindle Paperwhite最新固件已支持亚马逊中国书店

根据最新的消息,Kindle Paperwhite 今天更新版本5.35,支持登陆中国亚马逊书城,可接受图书推送。此前曾有消息称,Kindle Paperwhite 中国版将于 4 月 16 日起接受预定,中国版的售价为 599 元,显然这个时间并不是真正的上市时间。而根据知乎网友的消息,Kindle Paperwhite 国行很可能在26号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