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和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自从1899年被发现以来,已经陆续出土了15万块甲骨文。这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文字描述了商朝在3500年前占卜时揭示的秘密。
本期《考古公开课》邀请了著名甲骨文研究专家清华大学黄天舒教授为我们讲述甲骨文的前世。
甲骨文就在身边
甲骨文,距今3500年,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以载体命名,“甲”意为“龟壳”,“骨”意为“兽骨”。其中,动物骨骼主要是牛肩胛骨。
图为甲骨文载体:龟甲、兽骨
在人们的一般认知中,这种古文字晦涩难懂,远离我们的生活。但仅从甲骨文的“数”来看,字形很多,与我们今天的汉字非常相似。
甲骨文与汉字
自甲骨文出土以来,已发现4500多个不可重复的文字,其中1500个已被解释,约三分之二的文字至今未被解释。因此,为了鼓励对甲骨文的研究,中国文字博物馆为破译甲骨文提供了10万元的全球奖励。
在第一轮“奖励”中,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洋教授获得了一等奖,并念出了“好”字。他会告诉你他在节目里读“嗯”字的心路历程。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出现在大约5000年前。这一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字主要包括埃及的“圣迹”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同时在中国,有一个传说叫“仓颉造币”。据说黄帝有一个叫仓颉的历史学家,他的灵感来自于区分鸟类和动物的足迹,并创造了人物。然后这些文字,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来到夏商之交,产生了一个成熟的文字体系——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活的文字。相对于其他古文明,比如古埃及、两河、古印度,他们的古文字早就成了死语言。只有汉字延续了几千年直到今天,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甲骨文与历史
甲骨文发现之前,中国东周以上的历史只有文字史料记载,主要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没有实物证明。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出现了“疑古派”,质疑只以文字记载的中国古代史,认为中国“无东周以上忠史”。
图为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中王上家族传承的对比
随着甲骨文的出土和研究越来越多,以罗振宇和王国维为代表的学者对“疑古”说提出了挑战。其中,王国维传承了甲骨文中所发现的商祖姓名和王上世系,并与《史记·殷本纪》等文献相互印证,确认了司马迁所记载的商代历史是一部忠史,打破了东周之上无忠史的说法,将中国的文字史推高了近千年。
甲骨文与考古学
1899年,在北京,有一个很了解古代汉字的词人叫王。他患了疟疾,需要服用中药。他查看药材,发现只有“龙骨”,上面的符号好像是一种文字。于是他开始大量购买这种带文字的骨骼碎片,研究这些骨骼上的文字,从而发现甲骨文。
甲骨文被发现并被确认价值后,河南安阳殷墟盗掘现象十分严重。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正式对殷墟进行考古发掘,以调查甲骨文被盗事件。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对古代遗址进行大规模的科学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图为1928年殷墟第一批发掘人员的合影
从1928年至今,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已有三次甲骨文的集中发掘。1936年第一次发现编号为YH127的甲骨文坑,出土甲骨文17000余枚。
图为1936年殷遗址YH127坑的发掘工作
殷墟甲骨的最后两次重大发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考古公开课邀请了见证了最近两次甲骨文重大考古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亦曼为我们讲述她与考古学的联系。
殷墟甲骨文最近两次重大考古发现,都是因为意外。
第二次是1973年,一个民工偶然发现了煤和土,在小屯南部出土了5000多块甲骨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殷墟出土甲骨文数量最多的一次。
第三次是1991年,在花园庄以东偶然发现一批甲骨文。在发掘过程中,由于甲骨文断裂严重,刘一曼等考古学家学习了YH127坑的做法,将这些甲骨文盒带回实验室进行整理。
图为刘一曼清理整理甲骨
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考古学家,刘一曼从小热爱历史和考古,为考古工作奋斗了一生。
甲骨文发现120多年来,在对甲骨文孤独、琐碎、艰难、晦涩的研究中,几代考古学家带着他们的爱,把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创造的灿烂文明展现在我们眼前。
考古公开课
甲骨文的前世
播出时间:11月17日18:20
制作人/编辑/刘
1.《甲骨文的历史 甲骨文的前世今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甲骨文的历史 甲骨文的前世今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62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