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深刻的黑幕1
红卫兵组织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然而,红卫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自然消失了,这与毛泽东对红卫兵的态度直接相关。
毛泽东曾经认为青年学生依靠“文化大革命”的力量,所以他支持红卫兵
从1963年开始,毛泽东就认为中国有官僚资产阶级,它掌握了很大一部分基层权力。到1964年,他认为“四清”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到新的解决办法。从1965年下半年到1966年初,毛泽东对中国国内政治形势作出了非常认真的评估。
他认为,修正主义者已经在中国出现,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内部。他们是认可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简称“小五圈”)的领导权不再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在党、政府和军队中,有些权力是由这些资产阶级代表掌握的。如果不把这些资产阶级代表去掉,他们就会夺取政权,从无产阶级专政变成资产阶级专政。所以他下定决心,要自下而上发动一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夺回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篡夺的权力,保证无产阶级永不变色。要打倒资产阶级代表,必须从“小五界”开始,这需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想看更多这样的精彩文章,请加微信:kkx1007
从“小五界”看“文革”该靠谁?经过认真思考,毛泽东把注意力集中在年轻学生身上。他认为,青年学生最活跃,最不保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正好适合做以“小五界”为重点的“文革”主力和先锋。
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人主要是年轻人和学生,他们是希望和平演变的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最年轻的一代。让他们为自己体会斗争的严重性,让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告诉后人,一代代传下去,也可能让杜勒斯的预言在中国难以实现。我在考虑发动群众。我把批评的武器给群众,让他们接受体育教育,训练他们的技术,让他们知道什么路可以走,什么路不能走。我想尝试这种方法,我准备打败它。现在好像发动群众了,很高兴他们认同我的做法。
正是在反对所谓“小五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斗争中,全国各地的大学和青年学生中涌现出大量叛逆的青年学生,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松散的组织,产生了一些小领导。然而,正是在1966年5月以后,这些学生组织才以“红卫兵”为自己的名字。
1966年8月,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等文件,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肯定红卫兵组织。8月1日会议当天,全会印发了毛泽东致清华附中红卫兵的复函。八月八日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以下简称《第十六条》)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一大批不出名的革命少年成了勇敢的战士。”8月10日下午,全会期间,毛泽东亲自来到中共中央接待站,对前来庆祝“十六大”的群众代表(包括红卫兵)说:“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事实上,全会的决定和毛泽东的讲话都明确肯定了红卫兵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先驱和先行者。当时,毛泽东依靠红卫兵进行“文化大革命”。
接着,毛泽东主动提出要见红卫兵,先后见了八次。然而,毛泽东在八次采访中逐渐发现了红卫兵存在的问题,他对红卫兵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这有一个过程。
毛泽东三次接见红卫兵时,对红卫兵表示了真诚的肯定和支持。他希望依靠红卫兵夺取“资产阶级代表”手中的权力
1966年8月18日,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群众大会在首都举行。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年轻学生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之前,毛泽东不打算参加会议。当他得知大多数与会者是红卫兵时,他暂时提出参加会议。他出席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会见红卫兵。他还要求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一套绿色军装。这是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套军装。这一举动意义深远,表明毛泽东应该直接控制军队,毛泽东鼓励军队支持红卫兵造反。
同一天,身着绿色军装的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大门,在那里他会见了数百名红卫兵代表。然后,毛泽东走过天安门广场前的金水桥,一路走到群众面前,和身边的许多人握手,向革命群众挥手。这时,广场沸腾了,每个人都把手举过头顶,跳向毛泽东,欢呼鼓掌。许多人把手掌打红,许多人流下激动的泪水。
毛泽东这次接见了红卫兵,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等人也出席了。当时身处逆境的刘少奇和邓小平也参加了采访。刘少奇的精神状态很好,但是面对这样的场景,他很担心。
同一天,毛泽东对在天安门门发动“文化大革命”表现出充分的信心。他对旁边的林彪说:“这场运动的规模很大,真正发动了群众,对全国人民的革命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第一次见到红卫兵,这很快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国内报纸刊登的消息,全国各地都有欢呼庆祝的声音,国外一些左翼政党和组织也表示祝贺。此后,全国红卫兵发起了大规模的“打破资本主义”运动。与此同时,北京大兴县发生了杀富反坏事件,被划为地主富农的40多人及其子女被杀。这些细节当时毛泽东还不知道。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工农兵要坚决拥护革命学生》和《很好》两篇社论,表示拥护红卫兵扫除“四旧”。从此,一股席卷“四旧”和打击领导干部的浪潮席卷全国。
1966年8月31日,毛泽东第二次见到红卫兵。此后,中共中央于9月5日发出通知,决定全国各地革命学生和革命教职员工的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全国很快掀起了大串联的高潮。
1966年9月15日,毛泽东第三次见到红卫兵。由于红卫兵成为毛泽东的客人,北京各单位热情接待了来自北京其他地方的红卫兵,所以更多的红卫兵来到了北京。当天采访了大约100万红卫兵。毛泽东这次会见红卫兵后,党中央内部围绕红卫兵运动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完全肯定的;一是反对红卫兵推翻一切领导干部,冲击工农业生产。这两种声音同时出现在1966年8月17日出版的第16期《红旗》杂志上。
当毛泽东第六次见到红卫兵时,他已经很不情愿了
1966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毛泽东决定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和接待红卫兵结合起来,所以红卫兵比以前多,有150万人。
许多红卫兵半夜在天安门广场等待毛泽东的采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天,一些红卫兵组织在天安门广场打出了“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旗帜,并公开高呼“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口号。
毛泽东第四次接见红卫兵时,林彪的讲话和《红旗》杂志的理论指导了红卫兵的斗争方向。此后,红卫兵起义主要针对“文化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10月6日,首都红卫兵“三师”发起“北京全国革命师生向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誓师大会猛烈开火”,北京和地方高校师生10万人参加。在这次会议上,陈伯达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率先代表中央公开点名刘少奇、邓小平。
1966年10月18日,毛泽东第五次见到红卫兵。这次采访,毛泽东的兴趣显然没有以前高了。据毛泽东的警卫说,他这次见到红卫兵时,明显露出了无奈的表情。他虽然笑了,但表情很严肃。
1966年10月底,北京的外国红卫兵越来越多,他们都要求采访毛泽东。如果他们没有,他们就不会离开。不,11月3日,毛泽东不得不再次会见红卫兵。这是毛泽东第六次与红卫兵见面,人数比前几次多,有200万人。毛泽东这次是在一辆敞篷吉普车里遇到红卫兵的,他比上次更累了,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毛泽东在这个时候会见了红卫兵。
到1966年11月中旬,北京的红卫兵更多了。无奈之下,毛泽东决定在当月11日与红卫兵见面。这是毛泽东第七次会见红卫兵。
采访结束后,毛泽东焦急地问周恩来:“我见过几次红卫兵。为什么北京有那么多红卫兵来迎接?”周恩来回答说:“如果你没有看到他们,他们就不会离开。”毛泽东又问:“中央不是决定停止串联,让红卫兵回原地搞革命吗?”周恩来回答:“这些红卫兵来北京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北京压力很大。我们必须想办法尽快见到他们,让他们回去。”因此,毛泽东立即决定:“11月25日和26日,我们将连续两天会见红卫兵,并让所有在京的红卫兵参加会议。面试完了,就不会再和红卫兵见面了。中央会起草通知,以后不免费执行。”
毛泽东第八次遇到红卫兵后,他转向依靠工人阶级,并明确表示,知识青年有必要到农村去接受贫农和中农的再教育
1966年11月,上海发生“安亭事件”。王洪稳带领一些反叛的工人在水平轨道上停车,导致中国主要铁路中断。
毛泽东明确表示他支持这一事件。1967年1月,上海工人起义组织夺取了中共上海市委的权力,毛泽东支持上海工人夺权。这就是震动全国的“一月夺权”。
从那以后,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了工人身上。之后他下达了一系列支持工人造反夺权的指令,很少下达支持红卫兵夺权的指令。显然,毛泽东已经决心依靠工人阶级进行“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不再信任年轻学生和他们的组织红卫兵。他不仅不信任,而且认为这些年轻学生需要接受再教育。基于这一考虑,毛泽东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派工人到各学校驻地,工人将维护学校秩序,即使党委垮台,工人代表也将是学校的负责人;二是派军事宣传队到各个学校,由军事代表主持学校的工作;第三,在后来成立的“三位一体”领导小组中,任命军队干部、工人代表、老干部代表为主要领导。虽然年轻的学生代表也加入了领导小组,但他们没有担任主要领导。
后来,毛泽东看到学校秩序还没有稳定下来,全国的大学和中学都关门起义了。另外,全国各地乱作一团,学生毕业后很难分配工作。怎么办?毛泽东的想法是让大学毕业生去工厂和部队接受工人阶级和解放军战士的再教育,让中学毕业生去农村接受贫困农民的再教育。于是,大学生逐渐被分配出去,一场知青下乡运动展开了。学校比较安静。
自此以后,大部分红卫兵组织自然消失,红卫兵运动沉寂下来。
想看更多猛料?友情推荐。只发精品,拒绝糟粕。文章都不一样,请多关注几个:1.《没了 红卫兵是如何消失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没了 红卫兵是如何消失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79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