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啥是红肠?提起这个颜色诱人、香气浓郁、工艺独特、风味欧式、历史悠久的舌尖美味,老哈尔滨人怎么也想不到它会闯出如此大的名堂。百年前,红肠主要是达官士绅、富有阶层享用的食品,但百年后,这珍贵的红肠则成了全国人的抢手货。
随着哈尔滨红肠名气的打响,各商家争相分享这块“人气蛋糕”,在外地亦或在哈市本地时有假冒红肠充斥市场的现象发生。究竟哪种才是正宗的哈尔滨红肠呢?哈肉联等正规品牌的厂家有感,哈尔滨红肠地方标准的确立已势不可挡,哈尔滨红肠乱象的局面亟需扭转。
揭开神秘面纱 哈肉联助推红肠市场立规矩
一直以来,哈尔滨红肠地方标准犹如藏在神秘面纱背后的东西,不为人知,这一状态在红肠品牌无限扩增、红肠真假难辨日益显著的情况下得到了根本改变。
2013年9月16日,市领导到哈尔滨大众肉联食品有限公司调研,哈肉联总经理叶卫星提出,目前市场上一些所谓的哈尔滨红肠,品质低劣、售价高低不等,消费者对哈尔滨红肠的品质严重怀疑,不仅是对哈肉联等正规企业的一种冲击,也严重影响了哈尔滨市的声誉,更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风险,建议市政府出台哈尔滨红肠地方标准,成立哈尔滨红肠协会,清理整顿哈尔滨红肠的生产经营,规范市场环境。
建议提出后,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认同与重视,市领导立即对哈尔滨市质监局提出要求,要在2014年新年前出台哈尔滨红肠地方规范,成立哈尔滨红肠协会。哈尔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多次与哈肉联沟通,对哈肉联产品进行全面调研,收集哈肉联红肠的指标数据,探讨确定哈尔滨红肠的生产技术条件、原料选用要求、烟熏工艺规范、卫生贮存方法,并与之共同完成了《哈尔滨红肠质量规范》,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哈尔滨红肠质量规范》规定了哈尔滨红肠的定义、分类、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对红肠中使用的原辅料、蛋白质、水分、脂肪、淀粉、盐等含量进行了严格说明,除了猪肉、牛肉以外,其他畜禽动物的肉及皮不能作为原料,香精、食用植物蛋白、复合食品添加剂也不许加在红肠里,淀粉由国标普通级红肠淀粉含量10%降为7%和3%,蛋白质由普通级10%提高至14%和16%,从标准层面设置了哈尔滨红肠生产的门槛,一些设备、原料、卫生不达标的红肠生产企业将被拒之门外,极大提升了哈尔滨红肠的品位和质量安全。
奉行红肠新标 哈肉联延续“老字号味道”
哈尔滨市场上的红肠重新回到了“高标准时代”,哈肉联凭借首创的技艺率先施行新规,生产出的红肠质优味儿纯,不仅令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大快朵颐,也让许多外地游客欣然赶来尝鲜。作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的哈肉联品牌,引领了哈尔滨红肠的定位和发展,究其原因,在于它具有不可复制的品质及特点。
坚持红肠初创配方
哈肉联是哈尔滨红肠的发源地,生产出的哈尔滨红肠以猪的前槽肉和后鞧肉为主料,配以产自原产地的天然香辛料,通过公司自己打磨后使用,使用的大蒜是出口型大蒜,质量上乘,俗称“四六瓣”,红肠熏制工艺为明火果木烟熏。哈肉联生产的传统型哈尔滨红肠不添加任何禽肉、猪皮等杂肉,不添加食用胶、着色剂、水分保持剂、香精香料等添加剂,不添加植物蛋白,红肠的蛋白质全部源自猪肉蛋白。原料肉经过静腌三天,呈自然的玫瑰红色后方可灌肠熏制。
红肠传承谱系清晰
哈肉联自1913年建厂,引进爱金宾斯传授的哈尔滨红肠技艺,其传承人及传承谱系已在政府部门备案,哈尔滨红肠制作技艺从未失传也未流失到厂外,目前已传徒至第五代人。哈肉联的“哈尔滨红肠制作技艺”是受到国家保护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肉联退休的哈尔滨红肠第三代传人,原国家肉制品技术加工评委,今年83岁高龄的红肠界元老秦凤山先生时刻关注着哈肉联的生产经营,在哈肉联传授徒弟,正宗的哈尔滨红肠制作技艺已在哈肉联发扬光大。
先进管理、一流设备塑造优质
哈肉联是目前黑龙江省规模以上的肉灌制品企业中唯一使用自宰生猪生产红肠的企业。公司的屠宰、分割生产线全套引进荷兰施多克公司的设备,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生产线,日屠宰生猪4000余头,公司常年聘请畜牧部门人员驻场,生猪经过静养后屠宰,屠宰过程需进行21道检验检疫程序,产品经过24小时的预冷排酸后方可出厂,其中瘦肉精三项指标头头检验。生猪源自国家备案饲养场和公司+基地的养殖基地,确保了原料肉的安全放心。
百年历史铸就独一无二 哈肉联老字号威望得彰显
岁月的变迁、口味的传承将哈尔滨红肠打造成无数人的钟爱,红肠食品超越“地方特色”这一主要概念,作为一种情愫、一份牵挂、一丝记忆植根于消费者心底。转眼间,哈尔滨红肠已走过100个春夏秋冬,它与太阳岛、冰灯、中央大街比肩而立,融汇浓厚的异域气息而独具魅力。那么,你是否知道它的来历呢?
1913年 诞生
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繁荣起来的哈尔滨吸引世界各地商人蜂拥而至追逐各自的淘金梦。英商马前氏投资5.5英镑,建立滨江物产英国进出口有限公司(也是哈肉联的前身),经营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公司引进俄籍大技师爱金宾斯的红肠加工技术,建成灌肠厂房,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红肠,标志着驰名中外的哈肉联红肠的诞生。
1936年 成长
到1936年,经多年扩建经营的“滨江物产公司”已成为哈尔滨甚至东北地区最大的肉、禽、蛋加工出口企业,加工的肉制品出口到英美等国,或留给哈尔滨的富裕阶层,因为当时聚居很多西方国家的侨民,他们欧式的饮食习惯对灌肠类熟食比较偏好,促进了哈尔滨欧式灌肠类肉制品加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1949年 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当家做主的工人们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努力投入设备改造,国家自己培养出来的技师们也完整地把当年外国技师们留下的传统工艺传承并发扬了起来。
1978年 崛起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古稀老厂焕发出勃勃生机。“哈肉联”与北京、大连、黑河等地的企业联营办厂,与前苏联的肉类加工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从德国、荷兰、日本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2003年 改制
为了做大做强“哈肉联”这个“百年品牌”,公司于2003年7月彻底改制加入雨润集团,产品的研发和营销更加面向市场和大众需求,提升了“哈肉联”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文化价值,为百年老店的长久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2004年 正名
“哈肉联”生产的红肠在所有肉制品中的产量占50%以上,红肠制作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保护,并在全国质量评比中屡获大奖。为了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侵害,公司将自上世纪企业使用的“大众”品牌商标于 2004年重新申请注册并正式启用为“哈肉联”品牌商标,全面提升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至今 发展
“哈肉联”品牌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它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通过ISO9001、ISO14001、ORSAS18001、ISO22000“四合一”体系认证的肉制品企业,已创建出一条从源头到终端的安全食品链,覆盖种植、饲料、育种、养殖、屠宰、精深加工、冷链贮运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冷鲜肉、冷冻肉、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等多个大类、数百个品种的全系列产品阵容,丰富了百姓节日的餐桌。
“逢年过节,家里来了亲戚朋友,父母都会给钱去买哈肉联红肠,当时我记得是在道里第一副食品商店排队,排了很长时间才买到。”市民李女士深有感触地说,那时候她还是小孩很贪玩,但是特愿意干这个事,就是在排队的过程中闻一闻红肠的老味道都觉得幸福。
小胖码字不怕辛苦,探店却费汽油。求油费!
1.《中华老字号百年哈肉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华老字号百年哈肉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