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图一)

三代御窑瓷器中,乾隆朝以登峰造极的技术独领风骚,乾隆粉彩大器又以其繁复瑰丽的艺术表现成为近年国内艺术品收藏的典范。2006年嘉德春拍,一件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更以5280万元高价创造国内瓷器拍卖的记录。什么样的器物堪称乾隆御窑的代表?在分析乾隆粉彩瓷器技术与艺术特征形成的同时,三代御窑瓷器风格的内在流变亦昭昭然——技术而非艺术的顶级风尚,似乎更能迎合现代国人的收藏品位。

登峰造极: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及其他

口述——王健华 整理——紫禁城

紫禁城:现在乾隆粉彩大件瓷器价位很高,清乾降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以5280万元成交,创造了国内瓷器拍卖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结合故官的藏品,您觉得最具代表性的乾隆粉彩器是什么?

清乾隆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局部)

王健华:乾降朝大件色粉彩镂空或转心、转颈瓷器是最具代表性的。因为乾隆以外的其他朝代没有,就乾隆以前的康、雍两朝来说、社会上没有形成崇尚奢靡富丽的审美时尚,那乾隆以后呢,又没有这样雄厚的烧造资金和技长力量,所以大件的、镂空的、转心的、转颈的、开各色光的、工艺复杂到无以附加的大器均为乾隆所独有,是乾隆官窑的杰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完全手工拉坯的年代,烧一件大器需分段拉坯,烧成之后再分段拼接再烧牢,接口处要不差毫厘,不然就会出棱线,明代大器这种出棱现象比较普遍的,更有严重的出现“耍圈”现象我们所见的乾隆70多厘米的大瓶根本看不出接痕在哪里。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要再想“转心”,就需要更严格掌握胎土的收缩,湿坯要放出12~14%左右的收缩率,行话叫适当“放尺”,有毫厘的差别就会粘住转不起来。成品在静止的时候还要复原得根本看不出来是能

转动的,用鬼斧神工去形容乾隆的烧造工艺一点也不过分,这也是我称其为乾隆瓷器代表的原因。[图1]

清乾隆 天蓝地开光镂空粉彩转心瓶

王健华:乾隆朝瓷器总体崇尚鲜艳漂亮,色地粉彩大量兴起。说到具体器物原来一直认为故宫所藏那件“各色釉大瓶”(又叫“瓷母”)最具代表,主要是因为其工艺的复杂以及表现出来的绚烂风格,但其实还有许多更精彩的瓷器。在我看来,乾隆时期瓷业成就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它炉火纯青的技术,真正达到了登峰造极。“瓷母”是一个例子,各色的镂空、转心、转颈瓶技术更复杂,而且后者的制造技术对于现代制瓷而言还是个谜。——没有完全仿烧成功的例子。另外工艺上卓绝例子还有十分精巧的仿真瓷器:果盘里的荔枝、核桃、菱角、花生、特别是瓜子,真的让你看了就想拿起来嗑……工艺上此时的确是达到了高峰,但是在艺术上我觉得不如前朝。[图2~3]

清乾隆 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紫禁城:请再谈谈现代对乾隆朝大器的仿烧及收藏现状?

王健华:最能代表皇家气魄的乾隆朝色地粉彩大器,现在的仿制品大多数在工艺上也达不到水准,以后是否能达到还不好说。现代仿品的气质和感觉与真品大器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主要是傻大傻大的,一点尊贵气派都没有。

乾隆大器青花类的仿品在数十年前台湾就有,近几年国内烧造的青花大器屡屡见到,仿的非常逼真,如果不亲自掂量研究,细心地看釉面、胎、器里、圈足、花纹、料色是很难分辨的,如果摆在橱窗里不上手,我也看不出真假,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也就是说如今仿烧乾隆朝青花大器已经相当成功,但是其它彩釉品种,特别是彩粉的大件转心、转颈、镂空和仿生瓷的仿制水平大多还没有达到乱真的水平。

说到收藏状况,这类转心瓶在当时是顶级乾隆官窑,烧成率极低,好不容易烧成几件,全部进入宫廷。解放前夕,虽然大批的清代瓷器运到了台湾,但大器很少,所以绝大部分官窑大器都还留着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收藏得很少。也许当时觉得乾隆大器过于占地方,不便运输,带走一件这样的大器还不如多带走几件宋名窑小件或明官窑的小件划算吧。

清乾隆 各种釉彩大瓶

紫禁城:有清一代,为什么瓷器的精品会集中在康雍乾三代御窑?

王健华:这主要是和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们现在居家使用的物件因为发明了不锈钢、塑料、树脂,有没有瓷器是不打紧的,陶瓷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早已不再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但是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丝织和陶瓷是封建国家两大支柱产业,支撑着国家的财政和赋税。官窑的生产资金来源于国库,嘉道两朝以后封建国家经济迅速衰弱,没有更多的钱拨派到御窑厂,瓷业的衰弱是正常的,乾隆以后官窑精品不是没有,只是数量很少,如凤毛麟角。中国封建社会是从康乾盛世之后急转而下,它的发展与衰落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关联,尤其是国家直接拨款的官窑,对于清政府的依赖是直接而具体的,没有充分的资金支持,官窑的衰弱是必然的,好的东西集中产生于康、雍、乾盛世时期,是理所当然的。

紫禁城:三代瓷器各具鲜明的特点,这种特点怎么形成的?

王健华:康熙瓷器广纳博收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互衔接、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康熙瓷器在顺治的过渡以后迅速兴起,大踏步地进入正规的生产轨道,青花瓷器的数量和质量均可以“独步本朝”;五彩瓷器经历了顺治的发展,更加讲究用色和纹饰题材的丰富,其它单色釉在晚明断档以后又重新恢复起来,并创制了十数种新的彩釉。造型上集前代之大成,形成挺秀俊朗的时代风格。康熙五彩,人物花鸟自由奔放,表现出一种广纳博收的状态,同时展现出对民窑装饰题材的借鉴,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雍正瓷器典雅细腻

雍正朝仅存在13年,雍正45岁做皇帝,此时他己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鉴赏家,做太子时就在居所雍和宫专设‘匠人房”,其中有的工匠是他亲自挑选,比宫里造办处的还好,有时宫中做不出的活计他会叫雍和宫“匠人房”来人帮忙。雍正御窑瓷器受皇帝的直接干预,从品种、花色、造型都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控制,清宫造办处实际上是皇家的私人工厂,御窑瓷器的烧造宗旨迎合皇帝的审美,这是当时的唯一标准。御窑为皇帝烧造瓷器,所烧瓷器的风格当然体现皇帝的品位。雍正皇帝的艺术素养极高,对瓷器的要求也极严,不能有半点马虎。珐琅彩和粉彩真正达到艺术上的极致还是在雍正朝,他本人事必躬亲,对宫廷瓷器的要求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上都有详实记载。“雅”是雍正瓷器最显著的特征,雅是更高层面上的精致美。雍正朝的各种颜色釉也是色泽最纯正最雅洁的。雍正皇帝人非常细,几乎到了极端的地步,在档案上看到的谕旨多是吹毛求疵,赞美表扬的地方很少,他表扬过的邹文玉画珐琅彩青山水碗画得的确不一般。看雍正的造办处档案就知道,他戴的眼镜用什么材料的框、套子是鳄鱼皮或是鲨鱼皮的、哪一个时辰带的,甚至床架旁摆放痰盂儿的样式和材料等都亲自提出具体要求,特别心细。

雍正是最勤奋的一位皇帝,有人说他是累死的,我赞同,翻阅雍正朝的起居注可以看到他有时一天就接见了11批客人,批注了35件奏折,刨去吃饭的时间简直就是连轴转,在这种繁忙的时候还对瓷器提出要什么花、配什么叶的要求,可见雍正粉彩、珐琅彩如此细腻,与皇帝有关。他喜欢日本的漆器,日本漆器虽然是隋唐时期由中国传过去的,但其制作在雍正时超过了中国,雍正皇帝喜欢日本漆器上表现出来的那种非常细腻的风格,一生都在追求那种宫廷式的典雅和细腻。雍正个人审美以及作为皇帝的艺术造诣,是整个清代宫廷中最为突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雍正朝官造器物代表了清代宫廷工艺美术的最高成就,瓷器表现得尤为突出。雍正瓷器与康熙的广博、乾隆的富丽都不同,出色体现了艺术上的深度,到达了一个顶峰。

清乾隆 粉彩暗八仙纹双耳转心瓶 (图5)

乾隆瓷器繁复瑰丽

乾隆前期仍然继承前代的传统品种,珐琅彩、粉彩都有突出的成就,生产的数量增多,粉彩大器和仿生瓷有不俗的表现,在工艺技巧上没的说。乾隆皇帝的审美是要求恢弘富丽,有皇家的气势。他所喜爱的通常是繁复和花哨,制作繁难的无以复加,效果怎么“奇”就怎么做,乾隆瓷器在技术上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康熙,雍正也不能比。像仿漆、仿木、仿铜、仿金、仿银等都特别逼真,有的技术难题至今也没有解决。但是复杂漂亮过了头往往会有点“怯”。乾隆六十年,技术经验的积累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乾隆帝自己的审美取向,喜好瑰丽多彩,繁难复杂,转心、镂空等的工艺也是为了适应他的审美口味。比方说雍正喜欢素净无纹的紫砂壶,主要是欣赏壶泥的天然质感,顶多加几朵小暗花,素静极了,但越看越耐看,主要体现一个雅。但是乾隆的紫砂喜欢涂漆描金,在上面尽情彩画,或印满附加纹饰诗句什么的,也不能说不好,是另一种审美风格。乾隆三十五年之后瓷器烧造水平整体下降,国力衰微是主要原因。

看宫廷御用瓷器,最终还要落在皇帝的审美上面,再究深点儿,与他们个人经历、从小受的教育、造诣都有关系。雍正45岁登基以前他有大量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除了政治斗争,他几乎一心扑在艺术上,经常和怡亲王一起讨论字画、赏玩古玩。康熙年幼登基,国家初建百废待兴,更多时间要平定三番处理政务。乾隆20岁登基,虽然同样热心于艺术,但是年纪轻轻,没有来得及花费更多的时间累积这种艺术上的丰富经验。

清乾隆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 (图6)

清乾隆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

紫禁城:在市场上康雍乾三代瓷器热度为何会如此之高?

王健华:我不太关注市场,偶然会去一些拍卖的预展看看,主要是为了学习的目的。每次或许能看到我熟悉的东西,当然也有不熟悉的东西。三代瓷器热度为什么高,我想主要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吧,国人已经有足够的钱来购买收藏文物,清三代的官窑瓷器,处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发展时期,总体表现的风格是色彩斑斓蓬勃向上的。康雍乾三代离现在不远,清代瓷器的特点是技术至上的,不像明代那种自然平实。技术至上这种精致之美,更符合现代人追求华丽高贵的审美时尚,与现代人欣赏品位相投。当然也有人喜欢古朴,但大凡买得起官窑瓷器的人,还是喜欢华丽装饰者居多。清三代瓷器细腻华丽、高贵典雅,色彩艳丽、造型丰富,审美情趣上融合进许多绘画元素,有水墨、工笔、写意等等,很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除去上述原因以外,在商业操作领域,近几年来清三代的官窑瓷器一直很有卖点,价格扶摇直上,迎合了现代人对金钱利益的追求,所以吸引了众多人的追捧。二百多年前那个辉煌的盛世已经过去了,它所遗留给我们的官窑瓷器毕竟有限,买一件少一件,不可能有源源不断的地下出土,传世品数量再多也是有数的,所以高档的精美器物仍然不可多得。(完)

本文来源《紫禁城》典藏拍讯整理配图。转载请联系后台

1.《七巧玲珑心——乾隆转心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七巧玲珑心——乾隆转心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9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