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庙号太祖,清王朝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他所建立的大清王朝是中国自秦始皇以来历代封建王朝中少数民族政权延续时间最长的政权。

出生于贵族世家的太祖——努尔哈齐

努尔哈赤画像

广义来说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所说的都不是一个民族,其中包括了很多民族,是东北东部各民族的统称,也就是通古斯语族各族的总称。所以把肃慎、挹娄、勿吉、靺鞨都作为广义女真的族源是可以的,而要写女真族史,就不能把肃慎、挹娄、勿吉、靺鞨中的所有部落都作为女真族的起源和先世,但女真族的起源确实在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各部之中。——《女真民族史》

根据《女真民族史》,明代时期的女真实际上是东北各通古斯语族部落的统称,女真按地域划分为四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黑龙江女真。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成功招抚女真各部,与女真族相处和睦,往来友好,在开原设立马市,与海西、建州女真两部进行交易,准许贸易往来。永乐七年,朱棣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在当地设立370卫、20所,任命当地的女真酋长担任官员,允许世袭。

皇帝都城

明永乐十年(1412年),封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直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家族世代承袭此职务。

觉昌安——努尔哈赤的祖父,也是宁古塔部落六贝勒之一。宁古塔是关外一片广阔的区域,建州女真较大的一个部落入驻此处,占据着赫图阿拉周边20里的地盘。

在女真内部群雄纷峰起的大背景下,通过婚姻依附一个强大的部族相对可靠的选择。觉昌安的第四个儿子塔克世前后迎娶了三个妻子,其中喜塔喇氏,为塔克世生下了三个儿子,长子就是努尔哈赤。

明朝地图

投奔外祖父王杲

出生在贵族世家的长子努尔哈齐备受父母宠爱,可这一切在母亲喜塔喇氏过世后结束。因塔克世的继母长期挑拨努尔哈赤与塔克世的,使得这段父子关系难以维护,努尔哈赤的日子也过得举步维艰。

15岁那年,努尔哈赤再也无法忍受,毅然带着弟弟舒尔哈齐离家出走投奔外祖父王杲,可是,几年之后明朝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带兵攻破了王杲的驻地,王杲被杀,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也被当成俘虏带走了。

初奴儿哈赤祖叫场、父塔失,并从征阿台,为向导,死兵火。奴儿哈赤方幼,李成梁直雏视之。——茅瑞徵《东夷考略》

出人意料的是,被俘后的努尔哈赤不仅没有丧命反而做起了李成梁的书童。这期间努尔哈赤对汉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并跟随李成梁征战,随着经验增加,努尔哈赤的谋略意识不断加强,军事才能也日益增高。

战争图画

三年后,努尔哈赤回到家中,父子关系一如既往,他变得更加独立,常常独自入山采摘山货拿到市场上去卖用以维持生计。因此,努尔哈赤与汉人、蒙古人的交流更加深入广泛,对各民族的风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心生恨 统一女真

王杲死后,他的儿子阿太为父报仇,三番两次挑衅明军,结果明军大破古勒城,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统统死于混战。

得知消息后的努尔哈赤悲痛欲绝,质问明朝官员,为何杀害他效忠明朝的家人。

明朝官员自知理亏后给予努尔哈赤30道赦书和10匹马,并把觉昌安和塔克世的遗体交还于努尔哈赤,让他自行处理,接着承袭建州左卫指挥使。努尔哈赤明白,此时时机未到,万不可与明政府决裂。

几个月后,努尔哈赤率兵攻打图伦城,慢慢拉开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历史序幕。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努尔哈赤又先后打败了建州的女真各部,开始逐步统一建州女真。

骑兵画像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努尔哈赤发动了对海西四部的最后一击,至此海西四部归顺于努尔哈赤。同时,努尔哈赤也逐次统一了东海女真,万历末年,努尔哈赤收服所有女真。

八旗制度的确立

努尔哈赤不仅是满族的开阔者,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始人。

女真人狩猎每人出一支箭,以三百人为一单位,称牛录;三百人中设立一个总领,称牛录额真。接着又在牛录的基础上设立甲喇和固山,以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甲喇、固山分别由甲喇额真和固山额真统领。每个固山设立两个梅勒额真,协助固山额真处理事务。

每个固山都有特定的颜色旗帜,汉语将固山翻译为“旗”,也就后来所称的“满洲八旗”(其中分正红、正白、正蓝、正黄、镶黄、镶白、镶蓝、镶红旗)。

“以旗统民,以旗统兵”是八旗的制度,努尔哈赤为八旗的最高统帅,此制度的实行是清朝入主中原、统一政权的关键性基础。

八旗军服以颜色区别,只为大阅礼时穿着,平时并不常用。一开始各旗地位是平等的,直到入关之后,才出现了皇帝自领上三旗的做法。其余的五旗就成为了下五旗。

八旗军服

讨伐明政府 宣布“七大恨”誓词:

大金国主臣努尔哈赤诏告于皇天后土曰: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凡满祖父等,无越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顾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胁取十人,杀之边境,此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留获,遣兵驱逐,此恨五也;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遗书诟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挡之,胁我还其国,己以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岂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欺凌实甚,情所难堪,因此七恨之故,是以征之。——选自《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由于努尔哈赤击杀尼堪外兰,而尼堪外兰是明朝属官,这意味着努尔哈赤正式起兵反抗明朝。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创立汗国,国号金,年号天命,史称后金。

天命三年(1618年),在祭祖告天时正式宣布讨伐明朝誓词,将矛头指向明政府。

努尔哈赤雕像

此时的明政府由魏忠贤等阉党专政,熹宗朱由校无心朝政,偏信昏庸。国内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繁多,社会矛盾越演越厉,朝廷几乎无人可用。努尔哈赤不到半年时间就攻占了抚顺、清河等十城。仅用五天的时间以几万人之师打败明朝十几万大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史称“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后金的战略由被动转为主动。

天命五年(1620年),万历皇帝病死,明朝局势再次陷入动荡,努尔哈赤见时机成熟,出兵沈阳,几番激战,努尔哈赤占领辽阳城,并迁都于此,此后,辽沈地区就成为了努尔哈赤入主中原前的根据地和统治中心。

戎马一生 最大的一次败仗

“帝自二十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忿恨而回”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在统治逐渐稳固后,努尔哈赤一直在寻找征伐明朝的时机,天命十一年,明军更换主帅、全线撤防。努尔哈赤闻讯立刻出兵,亲率十万大军进攻辽西,却不曾想被袁崇焕以不到三万的兵力阻击,努尔哈赤无计可施,只得退兵。

战争场面图

这一次败仗给努尔哈赤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心情郁结,加上已年迈,常年的征战给他的身体也带来了严重的损伤。同年八月,努尔哈齐去世,享年68岁。

结语

对满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东北地区的统一和多民族祖国的壮大,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白寿彝《中国通史》

清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坚毅沉着,聪明冷静,是中华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奠基了大清皇朝长达296年的统治政权,种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

参考文献:

《女真民族史》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中国通史》

1.《通政司知事 努尔哈赤:以一人之力奠定“康乾盛世”的一代军事大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通政司知事 努尔哈赤:以一人之力奠定“康乾盛世”的一代军事大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