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人员作为侍从承应之人,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皇帝及皇室成员,虽位卑职末,然而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侍者”这一群体及相关制度问题,目前在学界尚缺乏整体性的系统探讨,故本文拟对辽朝内侍制度做较为整体性的研究,将其置于制度史、政治史的视角下,加以考量。通过对著帐机构、内侍省及其相关职官的考察,厘清辽朝内侍机构,进而加深对辽代政治体制和职官制度的认识。
同时从中来窥探内侍制度在辽朝政治体制的地位,探析内侍人员与辽朝的政治活动,进而努力阐述一个全面、系统的辽朝内侍制度,进一步审视辽朝的特殊的政治体制。关于辽朝内侍制度问题,目前学界虽然尚未进行整体性的专门研究,但在中国古代宦官研究的相关著述以及辽朝的政治与职官制度中或多或少有所涉及。
一、著帐户与著帐郎君
1. 著帐户的来源和隶属
著帐户是承担宫廷侍奉执役服务的重要群体之一,以著帐户为主体构成的北面著帐机构是辽朝内侍机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著帐户的人口由“诸斡鲁朵析出”者和犯罪籍没之人构成。第二,著帐户在一些宫廷机构中负责杂役、祗从和侍奉等相关事务,地位相对卑贱。第三,著帐户没有固定的人口限额,增减无常。这些都是关于辽代著帐户的重要内容,但是著帐户在宫帐中负责各种杂役事务,或是担任皇室成员、亲王的祗从,以及其他相对职位低微的宫帐官吏,似乎不可能从斡鲁朵析分出来。
著帐户隶属于斡鲁朵属户,从一般的斡鲁朵户范围划分出来,重新加以组织,进而斡鲁朵户的析分成为著帐人户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陪嫁的媵臣户从原有组织划分出来,成为头下户的一部分,已经脱离斡鲁朵或者原属组织,所以这些人似乎已经不属于著帐户的范围。然而,随皇帝后妃陪嫁而来的媵臣则不同于前者,在行宫服侍、陪从皇帝和后妃,承担着著帐户的某些职责,显然应该属从于著帐户。
2. 著帐郎君之属性
《武溪集·契丹官仪》曰:“其宗室为横帐,庶姓为摇辇,未有官者呼‘舍利’,犹中国之呼‘郎君’也。”“舍利”实与“郎君”为同一词汇的不同语言的异译,又和“沙里”对应。《辽史·国语解》“挞马狘沙里”条云:“沙里,郎君也。” 与前者不同,这里将“舍利”名号看作为官名,“舍利”是否为官名,有关学者已有辨析。与“舍利”对应的“郎君”这一问题,学者多有关注,普遍认为辽朝的郎君之名系是宗室、外戚、部族等贵家子弟的一种尊称,并围绕郎君群体的具体名目、管理机构以及入仕途径展开讨论。淳钦皇后述律平将痕德堇可汗时期因谋害于越释鲁的罪人及其家属从罪犯管理机构瓦里中赦宥出来,给予“著帐郎君”这样一种新的社会身份,世宗又“悉免”之。其后后族、外戚和世官之类的犯罪者则仍会“没入”,而“没入”的组织机构应该是瓦里。前文所引“籍没之法”条中
二、著帐机构与职官
1. 北面著帐官
对于著帐郎君院和著帐户司,学者普遍认为两者是不同机构,前者是管理著帐郎君、著帐娘子的机构,后者则是著帐户的管理机构,这似乎并无疑议,但是具体而言则有所不同。著帐郎君是犯罪籍没者没入瓦里后被赦免其罪而获得的一种新的郎君身份,并非罪犯直接被没入著帐郎君院,是豁免后著帐郎君的隶属机构,其长官有著帐郎君节度使、著帐郎君司徒。司徒、节度使皆是中原王朝的官职称谓,而著帐郎君则为辽朝所特有,或许是中原官职系统与契丹官制系统相关作用的结果。不过,与著帐户的执役之责不同,著帐郎君似乎仅是一种身份,并不负责具体宫廷事务。
2. 笔砚局、牌印局
笔砚局,掌皇帝御用笔、墨、纸、砚等事务,官职有笔砚祗候郎君、笔砚吏。金代亦有笔砚局,隶属于秘书监,设“直长二员,正八品。掌御用笔墨砚等事。泰和七年以女直应奉兼。”辽代掌管相关事务的不仅有笔砚局,承应小底局下辖的笔砚小底亦参与其中,只是两者分属不同的政府机构,前者隶属于祗候郎君班详稳司,其长官笔砚郎君,或称为笔砚祗候郎君,二者实为同一官职。牌印局,掌管辽朝官员使用的符契、印绶和牌子的收发,包括金鱼符、金牌、银牌、木牌以及吏部印、兵部印、杓窊印等各种印,长官有牌印郎君。除了笔砚局、牌印局,祗候郎君班详稳司下辖的还有裀褥局、灯烛局、床幔局、殿幄局、车舆局、御盏局以及本班局等,这些下属机构的长官都是祗候郎君,只是因所在机构不同,被冠以不同官职称谓,即机构名称+郎君(或者祗候,或者祗候郎君),其机构具体职能亦相对明确。
3. 北面御帐官之著帐机构
近侍局、近侍详稳司,在辽太宗时期已经存在。天显二年(927)十二月,太宗耶律德光尊奉其母述律平为应天皇太后,册封妃萧氏为皇后,在册封礼结束后,“阅近侍班局”。此时距离耶律德光继承皇位不足一个月,近侍局应该不是在这段时间成立,或许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就已经设置了。天显元年(926年),耶律阿保机征伐渤海时,渤海国王諲譔请降,“上优礼而释之”,不久“遣近侍康末怛等十三人入城索兵器,为逻卒所害”,諲譔再一次反叛,阿保机率军“攻其城,破之”。近侍康末怛等人可能就隶属于近侍局,因奉耶律阿保机的诏令而前往忽汗城索要兵器被杀。
三、著帐官之仕进及迁转
1. 著帐官的仕进方式
北面著帐机构之著帐官掌管宫帐承应侍奉之职,在君主日常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些人是最接近君主的人,其选任应该有着相对严格标准。辽朝官员的入仕方式具有多元性,在保留契丹传统世选制的同时,又引进中原王朝的科举制度,官员世选和科举入仕成为辽朝官员选任的两种主要方式。此外,还有荫补、荐举、征召、流外以及入粟补官等选官方式。著帐官员在宫帐中承担侍奉承应之职,与皇帝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其仕进方式主要为荫补、荐举、戚属等。
2.著帐官的官职迁转
辽朝北面著帐机构众多,其职官名目繁杂,著帐之人初授官职不一,官品不尽相同,有官品较低的小底官员,也有初授官品相对较高的祗候郎君、郎君班详稳、近侍敞史等。这些亲近侍从君主的著帐人员在官职升任和迁转的变化,既是他们自身在辽代政治地位的侧面反映,也是窥测处于政治边缘的官僚群体在辽朝政治权力中心所起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辽代小底官职种类众多,有笔砚小底、寝殿小底、佛殿小底、司藏小底、习马小底、鹰坊小底等。辽代小底官员迁转一般是升任为官品相对较高的其他侍奉帝后的职官,如供奉官、殿直官以及近侍等。
3.官职转任的后续
由祗候郎君入仕者在经过初职部门的历练后,一般会转任为斡鲁朵官员,即某宫宫使、汉人行宫都部署、契丹行宫都部署等。上述所言22名祗候郎君,其就有15人就曾担任过宫官。如萧孝先,圣宗统和十八年,补为祗候郎君,在太平三年,升任为汉人行宫都部署;萧挞不也,在咸雍年间补为祗候郎君,道宗大康元年,升任为彰愍宫使,两年后改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萧得里底亦在道宗大康时期,补任为祗候郎君,稍后迁为兴圣宫副使,历任宁远军节度使、长宁宫使等。这些人一般拥有较好的家世背景,在进入宫官行列后会继续升迁,或是担任地方节度使、招讨使等职,或是进身宰执群体。
结语
辽太宗及以后诸帝时期,辽朝内侍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表现态势主要为两方面。一是诸小底官员、祗候郎君等北面著帐人员及其机构的扩充;二是仿效唐、宋内侍制度,设置内侍省、殿中司等南面内侍机构,将一些中原王朝宫廷的承应服务机构引入辽朝境内,使内侍制度渐趋完善。及至辽圣宗、兴宗时期,辽朝的内侍机构逐渐相对固定下来,北、南面内侍机构共同承担宫廷侍奉承应之责,直至辽朝灭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夜敲长月 辽朝北面著帐机构与职官的发展,是如今社会机构部门设立的基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夜敲长月 辽朝北面著帐机构与职官的发展,是如今社会机构部门设立的基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