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畔,一个披头散发、面色苍白、身形瘦小的人,踟蹰而行,异常疲惫,仿佛不眠不休行走了数月,确实在他的人生中,一直都未休息,为了实现自己理想抱负而从未停歇。得知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时,心中那一点仅存的幻想也破灭了。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带着对楚国的绝望,抱着石头毅然跳入这清澈的江中。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楚国丹阳秭归。幼年生活在乐平里,年少好学,博闻强识。虽然是贵族出身,但家中长辈时时告诫他要与人为善,多关心民生疾苦。屈原从小就培养起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

19岁时,秦军率兵攻打乐平里,屈原积极组织乐平里青年奋力抵抗,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应敌,等待援军到来,最后打退秦军进攻。这让他光芒初露。

后来受到楚怀王赏识,官至左徒,一时风光无限。出使齐国,积极促成合纵攻秦之事。最终,楚、魏、赵、韩、燕五国联军攻秦,屈原随楚军出发。在函谷关,秦军利用地理优势,积极防御,联军止步不前。秦军见联军面和心不合,经过长期的消耗,早已军心不稳,抓准时机,打退五国联军。屈原见识到了秦军的强大,意识到只有通过变法才能强国。

在楚怀王的支持下,23岁的屈原进行了变法改革。在充分学习李悝、吴起、商鞅的变法后,制定相关改革内容。

改革内容主要有:奖励耕战,奖励农耕,提高国家收入,加强军事装备;举贤能,人尽其才;反壅蔽,畅通表达渠道;禁党朋,杜绝狼狈为奸;明赏罚,注重将士功过奖惩。这些举措虽然很受百姓欢迎,但是旧贵族又怎能眼看自身利益受损,这也注定变法之路艰难。

路漫漫其修远兮

楚怀王十分信任屈原,与屈原同朝为官的上官大夫心生嫉妒,在怀王面前恶意中伤屈原,导致他被怀王疏远,官职由左徒降为三闾大夫。也许怀王受不了屈原没完没了的谏言,将屈原放逐到汉北地区。

秦楚丹阳之战,楚军大败,汉中郡被秦国占领。屈原28岁时,楚怀王又想到了他,为一时权宜之计,召回他出使齐国,促成齐楚联盟。在屈原出使齐国期间,张仪主动入楚,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贿赂楚国大臣靳尚,通过楚怀王妃子郑袖,再对楚怀王加以利益诱惑,让怀王背弃齐国,张仪并从出国全身而退。屈原从齐国回来后,依旧被楚怀王疏远。

屈原在外交上一直主张联齐抗秦,然而秦楚交好。因怕奸臣谗言加害,屈原又一次流浪汉北地区。虽远离朝堂,却仍怀报国之志,这种抱负在现实中得不到实践,只好将所有的情感倾泻于诗歌之中。

草木零落,美人迟暮

41岁的屈原从汉北地区返回郢都,正赶上秦昭襄王与楚国通婚。秦王希望面见楚怀王,邀请楚怀王前往秦国,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前往,可怀王幼子子兰却劝说怀王前往,最终怀王还是前往了秦国。一到秦国就被扣押,要求楚国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国朝堂知道楚王被囚禁,到齐国迎回太子继位,是为楚顷襄王。3年后,楚怀王客死秦国。

楚怀王死后,秦楚绝交。因公子子兰劝说怀王入秦,屈原非常的憎恨他,于是子兰发动大臣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坏话,44岁的屈原被免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屈原到达长沙,回想楚国也曾问鼎中原的壮举,而如今的楚国上下忠者不忠,贤者不贤,君王听信谗臣,不思进取,楚国的未来在何方?

魂归来兮,哀江南!

最后幻想的破灭。在屈原62岁那年,白起攻破郢都,楚顷襄王和那些权臣却狼狈不堪的逃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位渔父划舟而来,问他问为什么不与这世道同浊、同醉?而要自己自命清高,落得个被放逐的下场?屈原答到:洗完澡、洗完头后必定会拍打帽子和衣服上的灰尘,最后投江而亡。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清水有清水的作用,浊水也有浊水的用处,只不过清水的作用在屈原看来作用更大些,可以洗净武器,一路勇往直前,而浊水不过只能洗干净自己的脚,只利于自己一人而已。

屈原最终命运的悲剧,表面上看是既无法改变环境,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双重矛盾,本质上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冲突。儒家提倡“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道家老、庄思想却是“和其光、同其尘”、“虚以委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用生命诠释了忠、信、爱国的高尚情操,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也必然会持续推动民族事业向前发展。

1.《读史品人生 屈原:沧浪水清,可濯吾缨;沧浪水浊,却不可濯吾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读史品人生 屈原:沧浪水清,可濯吾缨;沧浪水浊,却不可濯吾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