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几个战例,咱们一起看看:为什么要留预备队?没有预备队会如何?
应对敌人的“出其不意”:黑山阻击战
打仗时,我军都会尽可能准确预判敌军行动,并提前相关部署。
但是,敌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会有一些“妙招”,企图出我不意,因此,预备队有时要发挥“兜底”的作用。
1948年10月,梁兴初率十纵在黑山、大虎山建立防线,阻击廖耀湘兵团向营口方向撤退,为东野全歼廖兵团创造有利条件。
经过初次交手后,梁兴初判断:敌人次日一定会将攻击重心放在28师的正面防线,便下令28师抓紧时间加固工事。
由于主阵地前山坡平缓,地势开阔,有公路和河道通往县城,便于机械化部队运动,因此,我军准备时,将主要精力放在该方向,只是将来高家屯阵地视为侧翼保障阵地。
廖耀湘的“新六军”毕竟不是吃素的,早在缅甸时,就屡屡突破严密防守的日军,有丰富的突破经验。
次日开打,国军只是派少量兵力佯攻正面,主力绕过我城北主阵地,直扑高家屯。
新六军的战斗力确实不是盖的,开打后,敌军迅速攻占了攻占了高家窝堡全部一线阵地,整个黑山阻击线岌岌可危!
梁兴初有些紧张,他找到28师市长贺庆积:“敌人躲开了咱们的刀锋,从侧翼攻击刀背,你要把刀尖给我翻转过来!”
贺庆积胸中有数:“你要相信我的28师!”
贺庆积的底气,来源于他的强大预备队。
黑山阻击战,由于战场大,十纵为覆盖防线,只能采取一线配置。但是,各师在各自防区,还是要作二线配置的。
贺师长下令担任预备队的八十二团一营、三营,坚决恢复阵地!同时,他集中了全师所有的山炮,集中火力!
经过连续三次激战,我军终于收复阵地,稳定了防线!
应对敌人的不断调整:塔山阻击战
作战时,敌军会处心积虑寻找我军薄弱环节,调整进攻方向,实施突破。
我军自然要不断根据敌情调整防御重点。
所以,后方保持强大预备队,以便及时调整,是我军作战的常态。
事实上,在解放战争中,我军防御部署,一般只以1/3或1/2的兵力部署于前沿,力求疏散隐蔽,各级都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以进行反冲击或巩固阵地作战。
黑山阻击战前不久的塔山阻击战中,四纵也是如此。
比如:4纵12师的阻击战。
此战中,国军一直企图找到我军薄弱环节,实施突破,每战,敌军都组织军官反复勘察地形,调整部署,以寻找机会。
开战前,我军难以判断敌军攻击重点会在何处,因此,只让34团、36团(欠3营)部署于一线,35团、36团3营、师警卫营全部为预备队!(一线与预备队比为1:1)
在打退敌人的试探性进攻后,我军判断:敌军攻击重点必然放在薄弱环节:34、36团结合部。
因此,我军通过调上一部分预备队,调整防线,替换部分部队,严阵以待。
此后,每日交战后,我军都根据对形势的分析以及次日敌军可能攻击重点,进行轮换、调整。
12日,我军判断敌军将投入新兵力,发起更猛烈进攻。
当时,防御正面已很大,预备队不足。
鉴于此,兄弟部队接管部分阵地,师缩小防御正面,以求保障有力预备队。
经过连续激烈战斗,我军终于取得了塔山阻击战的胜利。
需要指出的是:整个塔山阻击战及锦州攻城战期间,作为一纵一直作为战役预备队,成为整个战局的定海神针!
防御作战中的定海神针
“多谋善断,留有余地”,是我军指挥作战的原则。
可以说,正是我军从野司到纵队、师、团,各级单位坚持控制有力预备队,我军才真正的始终“留有余地”。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防御战斗的基本打法是:抗击、出击、反击(反冲击)、袭击。
由于我军炮火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军前沿部署只能力求疏散、隐蔽,当敌人攻势猛烈时,很难单独击退敌人。
因此,组织预备队,对正在进攻,或刚刚占领我军阵地的敌军实施冲击,是防御成功的保障。
比如,在淮海战役的徐东阻击战中,当敌突入岳海阵地时,我军预备队在附近火力的支援下,迅速发起反冲击,稳固阵地。
黑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徐东阻击战,以及抗美援朝中的铁原阻击战、上甘岭战役,莫不是反复的冲击、反冲击,反复争夺下取得的胜利!
可以说,能否做到这一点,是“消极防御”与“积极防御”的重要区别!
防御作战中没有预备队有多惨:九连城之战
甲午战争中,平壤之战后,日军向鸭绿江挺进。
朝廷令宋庆等人在九连城集兵抵抗。
就兵力而言,集结于九连城一带的清军30000余,一线清军拥有大炮90余门,枪炮弹药不缺,粮秣齐备,无论兵力、装备都基本与敌相当。
实力相当,以逸待劳,清军是有机会打好的。
可是,清军只是作消极防御,兵力作一线分散配置。
结果,当日军一部渡河向虎山清军阵地进攻时,由于清军兵力分散,只有毅军、聂军500人可以进行抵抗!
日军攻取虎山阵地后,移师九连城、安东县、大孤山等地,清军只得各自为战,最后前线崩溃!
30000人的防线,日军仅死34人即突破!
尽管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战斗意志堪忧,但与叶志超不同,宋庆、聂士成等人皆是爱国将领,在后来的作战意志都不错。
可见:缺乏预备队,被人找到弱点,轻松突破后,守方只能“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了!
进攻中的“保障”:东野作作战部队的常见任务分配
不只是防御要使用预备队,进攻中,预备队同样不可或缺。
林彪曾对运动战中突击队、钳制队、预备队的任务做了基本分析。
其中,突击队,就是把敌人打垮;钳制队,就是拖住一部敌人,掩护突击队;预备队,就是在敌人溃退时捕捉敌人,在敌人援军抵达时抵挡敌人。
钳制队“钳不住”敌人时,预备队要去“兜底”。
突击队打垮敌人时,预备队要去扩大战果!
林彪在解释“为什么要集中6-9倍力量才进攻”时,表达了他的态度。
打垮敌人,用3-4倍的兵力就够了。但是,敌人机动能力强,被打垮后,会突围逃跑。
因此,需要集结大量不投入战斗的预备队,在敌人崩溃时迅速不受干扰(突击队可能被敌断后部队牵制)的行动,追捕、歼灭敌人!
在进攻中,突击队既是全军安全的保障,也是获取胜利果实的保障!
进攻中的“致命一击”:秀水河子战斗、法萨卢之战。
其实,除了预备打援和预备捕捉敌人,预备队有时在打垮敌人的作战中也能起到“致命一击”的作用。
四野战史上著名的“秀水河子战斗”,就是一例。
当时,我军在接连后退中,发现一股敌军兵力不大(4个营加师始山炮连、输送连)且远离主力,遂决心歼灭之。
但是,敌军比较顽强,开打后,很快就陷入僵持。
随着战事拉长,敌援靠近,林彪下令:如果拂晓前不能解决战斗,迅速撤离战场。
此时,为了最后一搏,一师二团把预备队全部拉了出来。
但是,如果只是简单添兵,正面攻坚,未必有太大效果。
担任预备队的二团一营营长发现:村东有一条沟可以利用。
于是,新投入的一营、二营,从沟插入敌人防御核心,一举取得胜利!
在罗马,法萨卢会战则是以预备队取胜的最典型战例。
前48年,凯撒与庞培决战。
两位经验丰富的将领,都把目光瞄准了侧翼。
庞培兵力远多于凯撒,遂决心利用自己的骑兵兵力优势击破凯撒右翼,歼灭凯撒。
凯撒一改罗马经典的三线配置,从各军团抽调出6个最精锐的步兵大队,组成预备队,部署于第四线,并做好隐蔽。
开战后,庞培骑兵击败了凯撒侧翼骑兵。
但是,在遇到预料之外的凯撒第四线步兵时,庞培骑兵无法突破。
在凯撒第三线军队与第四先军队合击下,庞培侧翼军被歼,引发全军失利。
没有投入战斗的部队指挥官,在一旁对战局看得更清楚,对敌人特点有清楚认识,可能找到更好的作战方法;而没有投入战斗的部队往往拥有充足的兵力、体力,执行这一战术!
这一点,不只是战场上如此,今天的足球场上不也是如此吗?
进攻中预备队不足的悲剧:松山之战
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作战,引发了塔山、黑山阻击战,我军对预备队的使用堪称经典。
300年前,锦州,引发了另外一场影响深远的作战。
1640年,皇太极围锦州,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救援。
洪承畴在兵部严令之下,只得集结大军,攻至松山。
尽管洪承畴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且战且走,但是,皇太极还是一眼看出了他的致命弱点!
皇太极抵近观察,哈哈大笑: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
或许是吸收了萨尔浒之战中分兵的教训,或许是担忧八旗起兵的冲击、分割,洪承畴大军靠得非常拢。
大军高度密集于前方,后方没有足够部队,更没有应急预备队!
皇太极挥动大军,袭明军后方,断绝明军,一举确立胜局!
洪承畴13万精锐,未及施展,即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灭!
后来的我军,即使在兵力不足时,也往往保留预备队,以保持主动,而洪承畴明明有兵力,却既不设靠谱后军,又不设有力预备队,一旦遭到打击,有力也使不出,全线崩溃!
没有预备队,“望梅止渴”也管用:黄桥战役
洪承畴有条件不设有力预备队,粟裕却没有条件,也“编造”出一个预备队来!
有时,不是想不想留预备队,而是实在兵力严重不足,连“一个萝卜一个坑”都做不到!
这样的仗,对于力求主动的我军来说,一般认为条件不成熟,是不打的。
但是,有时候没办法,也不得不打!
比如:黄桥战斗!
1940年,当顽敌一再侵犯,步步紧逼,为解决苏北问题,经审慎考虑,陈毅、粟裕决心在黄桥,以劣势兵力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当时,我军“共计7000人,战士仅5000人”,敌军30000!八路军第五纵队、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部队虽积极运动,但只能在战略上起到策应作用。
虽然是诱敌伏击战,但毕竟兵力严重不足,粟裕实在腾不出预备队来!
当敌军被我诱入伏击圈后,敌军为了扭转局势,向黄桥发起猛攻!
我3纵兵力、火力均处于绝对劣势,敌军一度突入东门,形势非常危急。
危急之下,粟裕灵光一闪,赶到东门附近,振臂高呼:江南来了几个团增援我们!
其实,当时,确实有一支增援部队正在赶来,不过,此时距离还有20里,而且,只有一个营!
粟裕的大喊,与当年曹孟德的“望梅止渴”差不多!
不过,对于战斗素质过硬的队伍来说,“望梅止渴”就够了!
3纵司令陶勇当即脱下上衣,光着膀子指挥反击,硬是把敌人驱逐出东门,并用机枪封住口子!
关键的“望梅止渴”,稳住了部队,为攻击部队歼灭翁旅争取了时间。
随着翁旅被歼,大局已定!
编造出来的望梅止渴之所以管用,正说明:对于部队来说,关键时刻正在赶来的预备队(即便还没有抵达),就如人口渴时的梅子一样,能够让人获得信心!
现代战争中的预备队
在近来美军参与的几次局部战争中,由于实力悬殊,战场单向透明、制空权完全掌握等因素,风头都被高科技武器、空军抢走了。
实力悬殊,英美军完全掌握情报、制空权,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召唤火力支援,无需特意留预备队,而弱国军队则寸步难行(如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军队),留了预备队也难以发挥作用。
所以,海湾战争中,联军尚部署了一些预备队,在伊拉克战争中,美陆军力求首次突破即成功,一般不留预备队。
不过,依然没有任何人敢说预备队的作用下降了。
事实上,随着战争的立体化、多维化,在大国、强国之间的角逐中,电子战、空降(反空降)战、运输(反运输)战中,战略、战役预备队都可能发挥决定战局的作用!
人生,亦如战场。
有的人、单位为追求资产规模,把所有的资金,甚至预期收入全部投入一些项目,资金、资源长时间绷得紧紧的,一点“预备队”也不留。
如此,出现风险时,脆弱不堪。这就很危险了。
多谋善断,留有余地。这既需要思想的警惕,也需要物质的准备。
1.《利利浅侃 实力悬殊不大的国家之间发生战争,为什么一定要留预备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利利浅侃 实力悬殊不大的国家之间发生战争,为什么一定要留预备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