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兵古训:“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古来善用兵之人,皆明此理。“慈不掌兵”的道理用孙子的话来说就是:“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这也是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如今,就连商业界也沿用这条战场原则。

在历史上,曾有一位皇帝一天杀了70位大将,这样的此行为,如果不明当时白发生了什么,一定有人会说他是暴君,可当了解事情的真相后会发现,有他这般魄力的皇帝不多,且世人对他的评价极高,甚至赞扬他是“最完美的皇帝”。

这位皇帝的名字叫做柴荣,即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一提到五代十六国时期,不少人会叹息,这是历史上的一个乱世,政权林立,局势混乱,改朝换代如同家常便饭……

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短暂的历史时代,也诞生了一位令人扼腕叹息的帝王——柴荣,甚至有人斗胆猜测,若不是柴荣英年早逝,凭借他的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

柴荣家中本是富商,可惜家道中落,小小年纪就投奔了姑母柴氏,当时姑母嫁给了郭威,因姑母无子,郭威收留了柴荣做义子,此时的郭威还并未发迹,家里也不富裕,柴荣为了生活,曾外出经商,也正是这个经历,让他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还有机会读了不少书。

郭威建立后周后,将柴荣封为皇子,954年,周太祖驾崩,33岁的柴荣遵照遗命继位,成为周世宗。继位后的柴荣有干大事的雄心,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精明能干的他在乱世之中做出了一番功绩,赢得了拥戴。

在乱世之中,一个王朝想要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支强劲的部队,柴荣虽然身为统治者,凡事亲力亲为,先后五次领兵出征,战斗在一线,给士兵们做好了表率作用。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士兵和将领们也都严格要求。

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原因,朝廷内的官员们都有些无心朝政,甚至就连武官都没有武官该有的血性,只想着如何自保。

契丹入侵时,他御驾亲征,为了就是振奋士气,为了避免损失,柴荣制定了合理的计划,然而,那些胆小的将领们上了战场后,不浴血奋战,抵抗入侵,一心想着逃命,最后仓皇而逃,将领都逃跑了,下面的士兵乱成一盘散沙。

柴荣见此情况,勃然大怒。要想开疆拓土,他需要人才,但慈不掌兵,情不立事,若是对此等现象不严惩的话,将来如何领兵作战?这样贪生怕死的将领,又如何上得了战场?

柴荣下了一道死令:将临阵脱逃的70位大将全部杀掉,以儆效尤。柴荣15岁从军,24岁拜将,如今他已成为帝王,其中有些将领已经跟随他多年,他一直“失则明言,功则厚赏”,可这些将领犯了军中大忌,就算有些人跟随多年,如不严惩,则无法正军纪,也难以立朝纲。

柴荣被史学家称为“五代第一名君”,他的英明不仅体现在治军上,他贵为帝王,身上有帝王的责任,生逢乱世,他以天下一统为目标,并为此不断努力。

柴荣重视人才,做事谨慎,虚心求谏,为寻求治国之策,他让20多名翰林院学士,根据自己的见解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两篇文章,古往今来,以这种命题向朝臣求法的帝王少之又少。

经过这么一遭后,他是采纳了的王朴写的《平边策》,并根据里面的主张定制大计,一步步付诸实践,实现国家的富强。在他清明的统治之下,百姓富足,中原开始复苏,他南征北战,眼看着实现大一统有望了,959年,商议夺取幽州的时候病倒,不久后去世,年仅39岁。

柴荣在位时间仅有五年,他却在这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为后来北宋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王孙阿狸 皇帝一天杀70位名将,当朝称他是最完美皇帝,后世无人说他是暴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孙阿狸 皇帝一天杀70位名将,当朝称他是最完美皇帝,后世无人说他是暴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