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郑和下西洋,不管是在学术上还是在书面教材上,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当时那个年代,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出现殖民地的现象,而我国作为东方强国,虽有文化输出但并没有肆意践踏其他国家的百姓。
郑和下西洋可谓是和平与文明的传播,在后世的人们研究这段历史时发现了一件奇事,那就是郑和下西洋时,没带少女,而是带一船老妪和接生婆,这是为什么呢?
天资聪慧 自小便有冒险精神
史书记载郑和是位阉人,出生于云南昆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原本姓马不姓郑,家境贫寒。郑和的父亲注重孩子们的素质教育,家境不好并不是耽误教育的借口,在日常生活中父亲就教导郑和正确的价值观。
他从不刻意要求孩子熟读四书五经,也不要求考试必须第一,通过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着重在这方面培养孩子的长处,教育孩子们必须要善于发现,拥有敏捷的思维和勇敢的精神。
在那个极其封建的年代,能拥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实在是难能可贵,因此郑和自小在父亲的熏陶培养下,便有着同龄人没有的冒险精神。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发动了对云南山区元朝残留势力的清除战争,战争大胜后,郑和作为这场战争的俘虏,被押进宫做了太监。
别看郑和当时年纪不大,脑袋却十分灵活,机缘巧合之下被朱棣看中,认为郑和将来必是一个栋梁之才,于是决定将郑和安排在自己身边,以便不时之需。朱棣的眼光果然毒辣,郑和本就聪慧过人,再加上朱棣的刻意培养,进步十分明显。
在朱允炆决定进一步削藩之时,朱棣起兵反抗,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在这场战役中,郑和立下大功,后来被朱棣赐姓为郑。
临危受命——下西洋
朱棣的皇位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他虽然篡夺了皇位,但朱允炆却下落不明。
这一点也让他开始担惊受怕,万一朱允炆藏身在某处再借机会东山再起,那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个大威胁,于是朱棣派人四处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当时民间流传出朱允炆可能已经出了南海了,慢慢地这一说法传至朱棣耳中,不久他便派郑和出海,有许多人猜测此行就是为了寻找朱允炆。
无论初衷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确实是历史经典之作。据记载,郑和在第一次下西洋并不是那么顺利,船员被误杀还遭到海盗的袭击,激烈抗争后虽然打败了敌人,但郑和的队伍也受到了重创。
经过整顿后第二次出航是在1407年,船队相比之前小了很多,主要是为了运送外国使节回国。
间隔两年后,郑和开始准备第三次出航,这次带领的官兵就高达两万七千余人,船只四十八艘,途经二十多个国家,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沿途经过的国家都为之震撼。当然第三次航海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所幸郑和深谋远虑早有察觉,才幸免于难。
有了前三次扎实的航海基础,第四次出行显然要顺利得多,后来人们发现随从出海的人员中有一部分是女性,但这些女性并不是年纪轻轻漂亮的少女,大部分都是些老妪和接生婆,这是为何呢?
为什么选择年龄大一些的老妇人和接生婆呢?
原来郑和出海考虑的方面极其多,有许多的工作男性是无法完成的,譬如生火、做饭、缝缝补补等,这些只有女性才可以很好的完成。
再加上这些老妇人能吃苦,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让她们一起出海,不必担心自身素质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很好的协助船队的日常生活。
至于要带上接生婆,是因为明朝时期各个方面都比较先进,不仅在国力上,在生产力、医学方面也是很前卫的,带上这些接生婆就是为了传播我国先进的医学技术,为当地人们带去福音。
结语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长、规模大、涉及的范围广,可以说是当时世界航海方面的佼佼者。这不仅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威望地位,更是将新技术传播至他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促进国家与国家间的友谊,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强国的有力展示。
在郑和下西洋前,我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不安,战争时有发生,经过下西洋的壮举后,这一情况发生大的转变,稳定了东南亚国际秩序,促进了国家间的和平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资料:《郑和下西洋的秘密》
1.《文月梧桐 郑和下西洋时,没带少女,而是带着一船老妪和接生婆,为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月梧桐 郑和下西洋时,没带少女,而是带着一船老妪和接生婆,为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