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乾隆的人都知道,乾隆有一喜好常年相随。他非常喜欢赏析、品读各类字帖和文章,遇到绝世精品更是爱不释手,甚至要放在军机处随手拿来观望。在他最珍惜的《快雪时晴帖》上,不仅有自己品读后留下的附写作品1万多字,而且还刻印着172枚私印。如此疯狂之举,可以说世间少有。

乾隆这么热爱按章留念,他本人的印章也多达1800多枚。在这些印章中,有一套是乾隆最喜爱的,他甚至会放在枕头边睡觉。这一套印章称为田黄三联玺,于乾隆做太上皇的时候刻印,一套三印,是清朝乾隆以后各代皇帝传为国宝的佳品。

乾隆晚年间,信奉佛教,毕竟像他这样的高龄,每天都在担忧自己生存之日,那些神鬼梦境也经常伴他入眠,使得他心神不宁。因某一夜晚梦到玉石,于是命大臣寻找。生于福建的一官员见多识广,识得图画上的玉为家乡盛产的黄田玉,于是特意吩咐福建当地的官献上一块质地上乘、通体圆润、体型巨大的玉料。乾隆大喜,用这珍贵的石料让工匠连夜赶制了三枚印章。于是,田黄三联玺便问世了。

这套印章分为三件,三件以玉雕刻的链连结,分为两枚方印和一枚圆印。第一枚方形印章上用阳文篆刻“乾隆宸翰”,宸翰是指帝王起草的文字,意思就是“(此文字)为乾隆书写”;第二枚圆形的印章上用阳文刻“乐天”二字,乐天出自《周易》中的“乐天知命,故不忧。”。乐天也同时有“乐知天命”的意思,是孔子对于人五十岁时状态的概括:在任五十岁的时候,经历过少年和中年,五十岁正是老年时期,已经知道和了解天命轮回和循环的规律。

第三枚方形的印章上用阴文刻“惟精惟一”。这惟精惟一来源于《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中,惟精惟一指的是做事情要专一,将所学知识学至精通;而后面那一句允执厥中看上去比较眼熟,它是中和殿牌匾上刻着的四字,指的是言行要一致,不能有失偏颇,应当合乎礼节。而中和殿平时是皇帝用来祭祀、招待官员和宴请宾客的地方。

因此,这三枚印章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乾隆”二字,更多的是他处事态度及治理国家的理念。“乐天”是因为他年事已高,到达了乐天的年龄,历经磨难已经知晓天命,可以安枕无忧,这也是他对于自己晚年生活的美好憧憬。“惟精惟一”则浓缩了他统治大清多年心中所想,他认为统治者应当专注于自我,专注于政务,遇到混乱的时刻需要致力于一件事情,切不可胡乱分心。

只可惜,虽然他一生达到了“乐天”“惟精惟一”的高度,却并没有把这样的福气传至清的后代。在乾隆去世后,清朝由盛转衰,直到末代皇帝溥仪为止,再也没有人能够无愧于心地说出一句“乐天”。溥仪的王朝宣告结束时,他曾将此套印章随身携带出宫,为了防止遗失甚至将此物缝在里衣中。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为了感谢国家对他的宽待,于是拿出了珍藏已久的印章,捐给国家博物馆。

现在再观看此印时,人们似乎能从中领悟出乾隆皇帝一生杰出的成就。他延续了康熙和雍正的盛世王朝,使得清朝的经济、军事、政治都发展到巅峰水平。虽然在老年时期,他也曾犯过很多错误,间接导致了清朝之后的衰败,如果总结他的一生,大抵还是功大于过的。他向后人传达的“惟精惟一”的信念,并不止于朝堂。这种认真、执着、专一的态度是人做任何事都需要的。当我们坚持用“惟精惟一”来解决困境和危难时,也一定会获得长久的效果。

除了乾隆这一套田黄三联玺,其实在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各式各样或精美或历史悠久的文物,这些文物是我国源远流长文化的见证,也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如果对文物的研究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国家宝藏》。

1.《奇观史书 溥仪逃出宫时,将它夹藏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后来主动上交国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奇观史书 溥仪逃出宫时,将它夹藏在棉衣里26年不离身,后来主动上交国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