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时年25岁的蔡博悄悄找到了秘密访苏的刘少奇,他在自我介绍时说自己已经从莫斯科钢铁学院获得了炼铁冶金工程师的学位,希望能同刘少奇同志一同回国,支援国家建设。

刘少奇非常理解这个年轻人要求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心情,在与他进行一番愉快的长谈后,决定带他一起回国。

就这样,在1949年,阔别祖国整整十年之后,蔡博终于又回到了这片令他魂牵梦绕的土地。

这位拥有红色基因的共产主义烈士后代终于追随着父辈的足迹,走上了报效祖国的道路。

英雄的家庭

蔡博于1924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在他的家里,父亲、母亲、姑姑和姑父都是共产党员,而祖母也同样支持革命事业,蔡博自然遗传着革命家庭的红色基因。

蔡博的父亲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并且系统地阐述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组织原则的第一人。

当年在长沙求学的时候,蔡和森同毛泽东、萧子升二人并称为“湘江三友”。

蔡博的母亲,则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性创始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国际女权运动领袖、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向警予。

蔡和森和向警予两人,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主要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他们青年相识,志趣相投,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二人的结合,被称为“向蔡同盟”, 意指他们不仅是感情和人生中的伴侣,更是理想和事业上的同盟。

蔡博的姑姑蔡畅,是走完长征的三十个女红军之一,也是全国妇女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曾受任全国妇联主席近30年,可以说她的一生都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

蔡博的姑父李富春是一位老党员,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就加入了党。他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党的领导干部,对待党的事业兢兢业业,真正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蔡博的祖母葛健豪更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年轻时与民族英雄秋瑾、中华民国缔造者之一唐群英是好友,三人共同宣扬革命,积极反对封建势力,被世人誉为“潇湘三女杰”。

她曾经跟随儿女,以50多岁的高龄奔赴法国勤工俭学,被舆论界誉为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她以自己极富开创性的革命精神,影响着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埋下了这个红色家庭的红色基因。

可以说,蔡博的家庭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革命之家,一门皆是英才。

而年幼的蔡博,正是在这种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念。

幼失怙恃

蔡博4岁时,母亲向警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7岁时,父亲蔡和森也壮烈牺牲。

小小年纪就成为孤儿的蔡博一直由祖母抚养,在家乡学习生活。1938年11月党中央为了保护革命烈士的后代,保存革命的火种,决定将蔡博接到重庆,再送到苏联。

在重庆,蔡博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的亲切关怀,邓颖超嘱咐道:“送你去学习,将来要为死难的烈士报仇,为烈士留下的事业奋斗。”蔡博记住了这句话,并用一生去践行长辈的嘱托。

被送到苏联后,蔡博进入莫宁诺镇的第二国际儿童院学习,在那里读书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子女。

被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的孩子,成长轨迹大致相同,都会集中到伊万诺沃儿童院,然后考取大学,蔡博也是如此。

蔡博在苏联学习时表现优异,成绩很好。难能可贵的是,与同龄人相比,蔡博拥有更加成熟的政治见解,他非常关心中国的革命运动,这显然与他的出身息息相关,而这也影响到了他未来的选择——回到那个他心心念念的祖国。

蔡博为人温柔敦厚,对身边的同学爱护有加,因此在同学中很有威信。在国际儿童院期间,他曾被推举为中国同乡会的会长,也是继毛岸英之后的又一位中国儿童委员会主席。

1941年,他参加了苏联民兵。1943年,蔡博从苏联十年制的学校毕业,即将进入大学学习。

在众多的选择方向中,他选择了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炼铁专业。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他认为冶金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标志,钢铁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当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于是他选择往国家最需要的方向努力,把自己的人生规划进了祖国的复兴道路中。

受蔡博的影响,儿童院的很多学生像刘允斌、沈林如、赵施格、张芝明等,都选择了钢铁学院,立志学成报国。大学期间,蔡博因学习成绩优异还曾荣获斯大林奖学金,并加入苏联共产党。

蔡博人虽在苏联,但心却始终牵挂着祖国

1945年底,毛岸英把他要回国的消息告诉了同学蔡博 ,蔡博紧握着毛岸英的手说:“我也在等待着这一天。”

随即他提笔给毛主席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表达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他还找来其他同学一起在信上签名,并请毛岸英把信转交给毛主席。

毛主席在延安收到蔡博等人的信十分高兴,于1946 年1月8日给他们回信 :

“新中国需要很多学者及技术人员, 你们向这方面努力是很适当的......希望你们一天天成长,努力学习,将来回国服务。”蔡博一直小心珍藏着这封信。

1949年6月,蔡博终于如愿以偿,跟随刘少奇返回祖国。

回国后,蔡博积极投身实践,从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做起,后历任鞍钢技术处副处长、炼铁厂副厂长、厂长等职务。

为炼铁厂的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及鞍钢现代高炉炼铁技术的形成及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鞍钢工作期间,蔡博结合实际,成功地推广运用了当时苏联的炼铁先进技术和科学理经验,使鞍钢炼铁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在全国获得推广。

蔡博为人真诚,从不会藏私。他无私地将从苏联学到的一切知识教给技术人员,对待每一个人都是用自己最真实的态度,他会夸奖你,也会批评你。他的批评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从不随便发怒。

虽然他有时也会因为自己的问题而犯错,但当别人对他提出意见的时候,他也总能虚心地接受,从不固执己见。

同时,蔡博对干部和技术人员严格要求、认真指导,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炼铁技术人才。

蔡博这一生坎坷艰辛,幼年失去双亲,青年在外漂泊,中年承受政治上的打击,但在生命中受挫的每一刻,他都以一个革命者的坚韧挺了过来。

他从父辈手中接过红色的旗帜,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他最后也融入了这面耀眼夺目的红色旗帜。他的名字,和他父辈的名字一样熠熠生辉,将永远留在共和国的史册上,留在人民的心中。

1.《文史嘎嘣脆 蔡和森长子蔡博:留学苏联十年,后成为我国第一代冶金专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史嘎嘣脆 蔡和森长子蔡博:留学苏联十年,后成为我国第一代冶金专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