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泱泱华夏,大唐盛世。提起大唐,我们难免会想到在我们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出现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原名不详,历史上那个没有明确的记录,通称武则天或者武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她不计前嫌,重任曾经嘲讽过她的官员,为保障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她收复安西四镇,使大唐能够与东罗马帝国紧密相连。

她重视农业,武则天曾经说过:“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复”。为政期间,将近半个世纪,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丰功伟绩,世人铭记于心。

武后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而其中有一则逸闻趣事,她一次喝酒,竟然就给一个国家决定了个名字,这个名字至今我们都耳熟能详。

这个国家就是日本。在那个时代,大唐正处于盛世,不少国家都来朝拜学习。日本也不例外。他们多次派出“遣唐使”,来到大唐学习先进的文化。

但是那个时候的日本还比较弱小,只能对我们俯首称臣,他们也不叫日本,而是被轻蔑地唤为“倭奴国”。华夏人自古以来就走在文明的前端,对于其他地区尚未完全开化的人种有着特别的优越感,自认为“中原之国”,其余的都是“蛮夷”。当然,也是有着足够的实力,才能担当得起这一称呼。

只不过日本就不甘心了,在被拿着“倭奴”称呼了几百年后,他们不想再接着下去了,就动起了改名字的小心思。他们崇尚太阳神,在对中华文化进行深刻的研究,众多学者经过一番辩论后,决定改为“日本”这个名字。

可是日本在那时太弱了。他们的名字自己是不能随意改的。为什么?因为在当时,日本可是我国的藩属国,像改名字这种事,不能自己做决定,而是要去向所依附的国家——也就是大唐的皇帝,去提出请求,只有皇帝同意了名字才算是真正地改了。

他们非常积极,可是,日本实在是太小太弱了,就小到连改名字这种事拿到武则天这里都懒得动手去看去批准。

日本也不敢妄动,但还是动起了自己的脑袋瓜子,愈发积极地派遣学者来大唐学习改造,和武则天套近乎。可是这也仅仅对于他们来说是大事一件,对于武则天来说,这件事太小了,小到甚至还不如与她的男宠们一起喝酒重要。

日本人也是有毅力,一次又一次地去软磨硬泡,瞅着女皇和男宠们喝酒的时候又一次提出来这件事,女皇喝酒兴至酣处,面对小国的一个改名字的请求,自然也是随意得很,挥挥手就答应了。

这件事也被史册记录在内:“武皇,改倭国为日本。”自此以后,日本摆脱了倭国这个具有歧视性的名字,成为了现在的“日本”国。武则天忽略他们并不是有意为之,实在是当时的大唐太过繁荣昌盛,而彼时的日本又太过弱小,这种小事太过不值一提。

只不过大唐盛世繁华如过眼云烟,如此盛世,踯躅几百年都未曾见过,只是安史之乱后,再难遇当年歌舞升平的长安了。

当年武则天的底气,是盛世大唐所给予的。然而千年后,华夏却固步自封,闭关锁国以致自断前路,最后的大清王朝终究被帝国的铁蹄所践踏,在此之后,更是被当初的“倭国”日本所欺侮。

现在,我们已经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只是日本帝国军队对于我们酿成的灾祸难以忘怀。我们的经济也渐渐发展,逐步走回盛景,当初的呦哭也在渐渐远去。

可是血迹终究还在那里,我们不敢想象,当初那个仰仗我们鼻息的小国,怎么就如此强大,以至于泱泱华夏大国被小国欺侮。若非历史如此,我们也不会相信这个国家的名字曾经都是我们在酒宴间随意赠予的。

总结:

武则天一生颇具传奇,本是女儿身,却登上了至尊之位。排除万难,以一口搏众口,延续了大唐盛世。因着女性的身份,收取男宠,手段也略有暴力,历史上对她也是褒贬不一。

她在死后,也留下了一座无字碑,功过任人言说。武则天的睿智和果断也许我们现在无法领略,我们也只能从她把酒中给日本赐名的行为中,瞥见当初那个女皇的风华,领略大唐的繁华强大。

1.《绵绵历史书 武则天挥手间给一个弹丸小国改了名字,后成为如今耳熟能详的国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绵绵历史书 武则天挥手间给一个弹丸小国改了名字,后成为如今耳熟能详的国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