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937年7月7日,举国震惊的“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对中国展开了全面侵略行动。次月,中日两军在上海因为“虹桥机场事件”展开了交锋,淞沪会战彻底爆发。
淞沪会战的作战模式和以往不同,之前中国军队面对日军的进攻都是采取防守,但这次中国主动采取了进攻,而是攻势非常猛烈,大有一副死战到底的气势。
当时国民政府将自己的主力部队都派了上去,想在日军立足未稳的时候给予日军以重创,当时参战的部队包括张治中、陈诚、胡宗南的中央军等部队,参战的将领除了上述三位之外还有杜聿明、黄维、王耀武、孙元良等。
同时国军还派出了刚建立不久的空军部队,对日军进行地面轰炸,可以说这次战争基本上把国民党的家底都用上了。面对这样的攻势,日军虽然在武器上还是占优,但是起初也只能进行防御,但是国军也没法攻破日军防线。这包含很多方面的原因。
淞沪会战,中日实力差距体现在哪?日军实力:举世罕有匹敌
第一点,日军的防御工事修建的很牢固,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国军的装备虽然还不错,但是和日军对比那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无法破开日军的防御。
第二点,国军的海陆空三军配合度太差。虽然国军在海陆空方面都有建制,但是毕竟建立刚不久,缺乏实战方面的训练,就更谈不上互相配合了,战斗力大大下降。
第三点,日军的单兵素质很高。当时日本的后勤部队很充足,为前线输送了大量的粮食,在前线上作战的士兵营养跟得上,加上平时都受过严格的训练,枪法精准,同时也有着不错的刺刀格斗能力。加上他们的教育普及率高,整支部队都有着较高的军事素养,能够完美执行上级的命令。
对于当时日军战斗力的评价,英国和李宗仁都认为对方战斗力非常强悍,而国军的战斗力和日军相比,很显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中日两国的士兵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国军普通士兵的战斗力比较低下,所以一场战争当中的战斗力主要来自于国军的中下级军官的指挥及牺牲精神
除此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部队的动员能力。日军在淞沪会战当中的坚守阵地,为他们的增援部队争取到了充足的时间,之后相继有七个师的兵力投入到战斗当中。虽然其调动部队的时间较晚,但是凭借其高超的动员能力,很快完成了三十万部队的集结。
和日军的动员能力相比,国军的运兵能力就差得远了,军队没法一次大批量调动,只能阶梯次投入战斗,编制混乱,火力不能集中使用,再一次降低了部队的战斗能力。
所以虽然国军号称有七十万部队投入战斗,但真正有效参战的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所以日军在淞沪会战当中的参战人数并不比国军少。此外,日军还有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舰载大炮可以进行支援。
当日军的轰炸机和舰载大炮不断向战场上倾泻弹药的时候,战斗进入了白日化阶段,一个师的兵力投入到战场,不消几个小时便消失了,淞沪战场犹如变成了一个绞肉机,不计其数的士兵丧生在这个战场上。此次会战国军牺牲的惨烈程度,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蒋介石的中央军精锐损失惨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恢复元气。虽然部队损失惨重,但是蒋介石此次的调令却出乎意料的顺利。所有被派遣的部队都迅速赶往战场,投入到战斗中。
虽然无数国军前赴后继的赶往战场,死战不退,但是依然抵挡不了日军的攻势,最终被迫撤退,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这一场战役,中国军队伤亡三十余万,但是同时日军的精锐部队也付出了伤亡九万的沉痛代价。
总结:淞沪会战虽然最终仍然失败了,但是却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接话,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地区做好抗日准备工作争取到了时间,特别是为上海等地内迁生产机器、战略物资争取到了时间。
1.《明清亿 淞沪会战,中日实力差距体现在哪?日军实力举世罕有匹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明清亿 淞沪会战,中日实力差距体现在哪?日军实力举世罕有匹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