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朱允炆继位为帝,成为朱家第二位正式上岗的皇帝。但是屁股还没坐热,他的叔叔朱棣在1399年反了,以今北京为起点直逼当时的首都今南京。
一路上朱棣的军队所向披靡,朱允炆的王师则节节败退。1402年,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不久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史称“靖难之变”。
整场靖难之变中,大部分历史爱好者除了感叹朱棣造反的成功——仅用四年就把皇帝拉下了马。更多的就是对朱允炆到底死没死的猜疑。作为当事人的朱棣宣称是自焚身亡,但民间多传说是朱允炆地道出亡,落发为僧,龙游天下。
古代以“无后为大”,朱允炆死没死,一直是历史爱好者讨论明朝时,最重要的热点话题。但是大家却常常忽视了一个问题,建文帝到底有没有留下血脉?
答案可能要出乎很多人意料。按照古代惯例,造反者往往都会对自己造反的对象赶尽杀绝,保证不会有人来复仇的逻辑,所以建文帝一脉必将永远消失。
但事实相反,从明内阁首辅李贤的备忘录笔记《天顺日录》、明代历朝官修史书《明实录》可见,造反者朱棣并未对侄儿一脉赶尽杀绝,还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朱棣入南京城时,建文帝朱允炆和儿子朱文奎不知所终,但是朱允炆的血脉并未全部消失,朱文奎的弟弟朱文圭还活着。兵火烧进宫墙的时候,年仅2岁,尚在襁褓中的朱文圭侥幸逃过一劫。
可能是有了一丝丝惭愧之心,或者是出于对自己侄儿朱允炆的愧疚之情,当朱文圭被士兵送给朱棣时,朱棣露出了作为长辈的“柔情”,放下了手中的屠刀。
朱文圭在朱棣的刀下活下来之后,很快就被送出了政治中心南京,归入朱家的发源地中都(凤阳)广安宫幽禁。而这一关就是数十年(朱文圭成年后号建庶人)。朱文圭纵然是被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但不得跟外界有任何联系。
《天顺日录》:天顺初,英庙又悯建文子庶人之无辜,释其囚而听其婚娶,出入自在。
天顺即明英宗年号,这位因为土木堡之变,相继被蒙古人囚禁、代宗朱祁钰幽禁多年的皇帝,可能是因为亲身体验了被囚禁之苦难后,对一直被看押的朱文圭心生了怜悯之情。正式复位后,当即下令释放朱文圭,让其任意婚配,不再限制出入。
《天顺日录》:时庶人年五十六、七矣……庶人入禁时方二岁,出见牛马亦不识。
2岁开始被软禁、56岁左右才被释放,长达半百时间的囚禁,刚刚出狱的时候,朱文圭整个人对于外面的世界完全是蒙圈的,甚至连百姓家里的日常之物牛、马,朱文圭一时间都认不出来。
与此同时,朱文圭正式“出狱”后,虽然没有高爵位,但是他和他的后人,也是得到了作为皇族的“应有”待遇。不用劳作,每个月的吃饭也不成问题。
《明实录》:每月令所司支与食米二十五石、柴三十斤、木炭三百斤。
明宪宗时期,朱文圭后人因为家中缺衣,明宪宗知道后,还特命工部予以供给。甚至到了明孝宗时期,出现了要求为朱文圭后人封王的声音。
朱允炆的血脉,除了朱文圭这支时刻被北京监视着的。目前在民间还流传着“让氏”的说法。根据《让氏家谱》的记载,当年朱允炆并没有自焚,他是化妆逃了出来,并且世代繁衍。
逃出来的朱允炆,不知是为谨记教训,还是记仇,把自己名字改成让銮,以“让”、“銮”二字喻义逊位。
在《让氏家谱》之中,让銮早年云游四方,晚年则定居定居湖北。所以目前湖北的“让”姓人,对外多宣称自己是朱允炆血脉。
不过虽然“让”姓族人很积极的说自己就是朱允炆后人,但仅一本《家谱》当证据,太“孤证”了。所以目前史学界依旧只是承认朱文圭一脉是可考证的朱允炆后人,强调其他说法是一种可能性,但是还未得到充分的论证。
1.《袁载誉 朱棣攻破南京后,建文帝有没有留下血脉?答案出人意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袁载誉 朱棣攻破南京后,建文帝有没有留下血脉?答案出人意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