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谋略那些事 资治通鉴:在什么场合,带什么面具,不注意就会被找茬

《资治通鉴》第29卷,汉纪二十一

汉元帝 建昭四年(丙戌,公元前35年)

【原文】

六月,甲申,中山哀王竟薨。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及薨,太子前吊。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以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是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护太子家,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译文】

六月甲申(初五),中山王刘竟去世。刘竟是元帝的幼弟,跟皇太子刘骜年龄相仿,在一起游玩、读书,一起长大。刘竟去世后,刘骜前往吊丧。元帝看到太子,怀念幼弟,悲哀不能自制。可是已经走到面前的太子,却并不悲哀,元帝对此非常怨恨,说:“天下哪有一点慈爱心肠都没有的人,可以继承祖宗祭庙香火,做人民父母的?”这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正充当太子刘骜的监护人。元帝责备史丹,史丹脱下官帽,请罪说:“我确实看见陛下哀痛中山王,以致身体受损。前些时,太子应当进见,我暗中嘱咐他,不要流泪哭泣,免得引起陛下伤感。罪过在我,我应该被处死。”元帝认为史丹说的是事实,才息怒。

【解析】

上面这段材料表面上看,不过是太子刘骜吊丧不哭,汉元帝批评,史丹为太子刘骜解围。

但是《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这里面传递的东西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这第一层无非是孝悌之道的重要性,毕竟古代帝王谥号中基本上都有一个“孝”,要是一个皇帝不孝那么基本上也算做到头了。

而第二层更多是从帝王对于太子之间某种关系的审视。

所以,下面一点点地来说这个。

1.汉元帝的哀伤

对于汉元帝的哀伤,这个东西怎么说了,即是必然也是政治需要。

汉元帝本人非常不错,性格好、品德也不错,所以面对幼弟去世如此悲痛可以理解。(皇子封王,如果成年就要就藩,未成年之前则居于长安)

他作为皇帝,需要表现出这种对弟弟的怜爱之情,来附和世俗的价值观与道德体系。不然人家只会认为,你是兄长弟弟死了都不哀伤,要么就是冷血无情之人,要么就是你弟弟的死和你有关。

2.太子刘骜的不哀伤

对于太子刘骜而言,材料里面用着这样一段话。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按照相关资料,这个哀王和太子刘骜年岁相仿,又一起长大读书。

咱们常人意识里面是不是第一时间认为两人作为同龄人又经常接触、而且还有血缘关系,彼此之间关系应该不错是吧?

常识是这样,但也有可能有额外情况,比如关系并不是多好,或者说冷淡。

这里只是开拓一种视角。

即常识的潜意识之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或许概率不高,但是不要否认,而是要意识到这种可能存在。

所以,这里太子刘骜和哀王关系到底如何,不去深究,这里要意识到,太子刘骜也有可能和哀王关系一般。

3.太子刘骜不哀伤带来的政治风险

看到这一点,第一想到的就是这一句。

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以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

汉元帝看到太子刘骜不哀伤,觉得他不配人君。

往轻了说,可能就是哀伤之下,把话说重了;

往重了说,就是要废太子!

这里就要参考说汉元帝哀伤的必然与政治需求中的第二点。

即,皇帝需要表现出如此,同样作为储君的太子也需要如此。

现在,太子对于同龄、同窗、一起长大的小叔叔之死一点都不哀伤,将来如何做人君?

这一点如果被太子竞争对手捕捉到,必然会成为攻击的把柄,给太子带来不小的政治风险。

这东西你可能觉得过了,我就举一个例子。

出现某些不幸的事件,负责的官员在现场笑了,然后被拍到发网上去,这官然后就呵呵了,这事不是没有过,被网民尚且如此放大镜般吹毛求疵,如果是潜在的竞争者呢?

逮着机会不往死里弄能罢休?

4.扭转局面

太子刘骜年轻没有政治敏感度,没想到事态的严重性可以理解,但是汉元帝呢?

接下来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结合汉元帝说得那番话,以及太子刘骜的不哀伤,如果有心人听闻,指不定的暗中搞事情,串联起来废太子。

而汉元帝在事后也冷静了下来,知道自己说话重了,给太子带来了麻烦,所以着手解决。

是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护太子家,上以责谓丹

先来看看这个史丹的履历。

一方面他是汉宣帝祖母史良娣的侄孙,又还是汉元帝太子时的中庶子,汉元帝关系很好,而且此时也是和太子刘骜关系密切。

另一方面,史丹之前帮太子刘骜解围过。

汉元帝把责备太子的话告诉史丹,并以此责备他,就颇为微妙。

如果真要废太子,不会告诉史丹,而告诉史丹并责备他,就有让史丹来背锅的意思。

不过太子自有老师,如果出错也是老师没教好,怎么会让史丹来背锅?他又不是老师。

这就要敲重点,史丹之前帮太子解围过。

一件事情,你找人帮忙,你别找你帮过的,要找以前帮过你的,因为他们可能会继续帮。

这里放在史高身上一样,汉元帝责备太子刘骜的老师,未必他们会解围,但是史丹大概率会。

丹免冠谢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

史丹非常上道,一方面把太子为什么不哀伤给解释了。是史丹教太子的,让他别哭,就是怕他这一哭让汉元帝更伤心。

喏,这不是太子刘骜冷血麻木不哀伤,而是他为了担心汉元帝哀伤故意如此,真才是大孝啊!

另一方面,史丹把责任给扛下来了,把太子撇干净。

台阶给到位了,理由也说得过去,太子算是平安上岸,而史丹也成功再次帮太子解围。

【启发】

没什么启发。

1.《谋略那些事 资治通鉴:在什么场合,带什么面具,不注意就会被找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谋略那些事 资治通鉴:在什么场合,带什么面具,不注意就会被找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6901.html

上一篇

小凡娱影 叛逆者:陈默群成汉奸,林楠笙信仰崩塌,被顾慎言一句话成功策反

下一篇

青源阳阳 叛逆者:王世安不得安宁,陈默群暴跳如雷,蓝心洁为子璐求好前程

谋略那些事 资治通鉴:搞管理,要在这8个地方不断较真!

谋略那些事 资治通鉴:搞管理,要在这8个地方不断较真!

《资治通鉴》第29卷,汉纪二十一汉元帝建昭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原文】荀悦曰:夫佞臣之惑君主也甚矣,故孔子曰:“远...

谋略那些事 通鉴谋略:关于权力基础稳定的2个关键点!

谋略那些事 通鉴谋略:关于权力基础稳定的2个关键点!

【原文】《资治通鉴》周纪二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