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深夜,大清国最高领导人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沈阳)清宁宫,年仅51岁。

由于皇太极走得仓促,没有指定接班人,围绕着继承人问题展开的较量随即拉开帷幕。

皇位的主要竞争者有两个,一个是豪格,一个是多尔衮。

其中呼声最高的是豪格。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按"立长"的规矩,由豪格继承大统,合情合理,名正言顺,而且他能征善战、军功卓著。

而且两黄旗原来在皇太极直接掌控下,该两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这样就能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

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等朝廷重臣,纷纷来到肃王府,向肃亲王豪格表示忠心。

德高望重又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选择站到了豪格这一边。

论实力,豪格有两黄旗和镶蓝三旗的支持,他自己还掌控着正蓝旗,军事力量比较强大。

当时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也非常看好豪格,说他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多尔衮也是一个有力竞争者,他的文韬武略无人能比,两白旗在他的牢牢掌控之下,还有两个兄弟能征善战的兄弟为他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拥护多尔衮。

九月二十一日开始,皇位的争夺白热化。

两黄旗大臣佩剑上殿高声叫道:"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此刻,宫廷内充满火药味,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动乱、影响大清国运。

多尔衮对形势看得非常清楚,如果自己坚持登基,一场内部的大战在所难免。

在李自成、张献忠、南明政权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内部若爆发冲突,那就是自取灭亡、亲痛仇快。

当然,豪格也是这样想的。

于是,让豪格和多尔衮都能接受的调和方案产生了——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成为大清接班人,化解了一场内部危机。

福临登位,改元顺治,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顺治帝还拜多尔衮为大将军,亲授大将军敕印。

解决名分问题后,多尔衮领军南下,入关与李自成和南明势力开始了逐鹿中原的宏图大业。

豪格没有能继承皇位,固然跟当时的形势有关,但是也有其它因素,那就是皇太极没有重点栽培他。

皇太极为什么没有那样做,是因为豪格做了一件事,成为他人生的败笔,这件事就是杀妻。

豪格为什么杀妻,是要向皇阿玛皇太极表忠心。

他的岳母莽古济,是皇太极的异母姐姐,是豪格的姑母也是岳母,这位岳母非常强势,和皇太极关系一直不好。

所以这个岳母,成为豪格不受皇阿玛待见的一个主要因素。

莽古济跟皇太极的过节,来自于她的弟弟莽古尔泰。

她的弟弟莽古尔泰执掌正蓝旗是努尔哈赤生前指定的,他也是钦定四大贝勒之一,和代善、阿敏和皇太极四人共同执政,各设属官。

莽古尔泰素来居功自傲,性格暴躁,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皇太极为了巩固政权,必须要向莽古济的亲兄弟莽古尔泰开刀。

大凌河之战中,鲁莽暴躁的莽古尔泰由于被皇太极激怒,抽出佩刀。

如此一来,皇太极跟莽古济的关系彻底恶化。

莽古尔泰病逝后,姐姐莽古济被皇太极以谋反罪名处以极刑。

豪格就倒霉了,受岳母莽古济的牵连,被降了亲王爵号,为了消除岳母给自己政治前途带来的负面影响,豪格狠狠心杀掉了莽古济的女儿,自己的妻子。

豪格杀妻向皇阿玛表忠心的举措,似乎取得了成效。

皇太极不仅把莽古尔泰财产给了豪格,还把原先属于莽古尔泰的正蓝旗转给豪格,由他统帅。

接下来豪格被封为六大和硕亲王之一的和硕肃亲王,也是皇太极几个皇子中最有实权的。

可不管豪格怎么做,皇太极似乎没有栽培他,让他当接班人的意思。以至于皇太极猝死之后,豪格在竞争者中没有取得绝对优势,让自己的小弟福临捡漏。

尽管支持豪格的人不少,但豪格做事优柔寡断,没有决断力,错失上位的良机。

豫亲王多铎就说过:大家当初想让你当老大来着,因为你没有担当,性格优柔寡断,当断不断,让大家寒心。

后来,两黄旗将领只能退而求其次,坚持“立帝之子”这个底线,不再力挺豪格。

表面上看,豪格在跟叔父多尔衮的竞争中打成平手,其实是多尔衮略胜一筹。

因为多尔衮后来成为摄政王,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大权独揽。

豪格内心也是非常纠结的。

他当初为了自保,而把自己的爱妻置于死地,对他来说也是个巨大伤害。

让他对政治有了几分恐惧,对皇位不那么执着。

在各派为推荐皇位继承人的争夺中,豪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大意是我“德小福薄”,不具备当皇帝的资格。

他这样说不是谦虚,而是实情。

在皇太极有名位的15位后妃中,地位最尊显的是崇德元年封的五宫(即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后妃,都是蒙古族,豪格的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不在其列。在皇太极的11个儿子中,豪格的出身并不显贵,仅仅是年龄稍长而已,所以他自称“福薄”,是符合自己的身份的。

也可以说,豪格争夺皇位的想法没有那么强烈,是被人推到前台的。

对他来说,当个将领横刀立马,杀敌立功,享受一生,就是最好的归宿。

关于政治嘛,还是离我越远越好。

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不找政治,政治还是要找你,想置身事外、全身而退?太难了。

豪格在39岁就去世了,可谓英年早逝。

根据史书记载,他是死在监狱里的。

《清史稿·豪格传》记载说:

“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系豪格于狱。三月,薨。”

大意是说,由于豪格的存在,皇太极驾崩后,多尔衮最终没有继承大统,因此耿耿于怀。

虽然多尔衮作为摄政王,权倾一时,但是身份毕竟跟皇帝不一样。

因此他对豪格恨之入骨,对其进行打击报复,找茬将他治罪,投入大狱,冤死在狱中。

一个驰骋疆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将,一个亲手将叱咤风云的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射杀于马下的勇猛战将,正当年呢,关到监狱不久就死了,这说明什么?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是正常死亡。

关于豪格的死因,除了“卒于狱”,还有“自杀”的说法,当然,被多尔衮“谋杀”的说法也很有流传性。

清末一本《老太监的回忆》中描述说:豪格在四川消灭张献忠之后,凯旋回京,皇上派多尔衮在永定门外举行欢迎仪式。

没想到在拜见的时候伏兵四起,乱刀齐下,被剁为肉酱。

但这种说法没有依据,情理上也说不通。你一个清末老太监又不是当事人,怎么能看了解清初的大事。

豪格毕竟是太宗长子,战功卓著,得胜凯旋之日,多尔衮无论如何也不敢光天化日之下杀人。

如果这样,如何向朝廷大臣和天下百姓交代,政治影响还是要考虑的。

而且豪格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不会搞阴谋,最多发几句牢骚。

顺治元年,豪格“语言中伤睿亲王多尔衮,被固山额真何洛会所告发,议罪被削爵”。

这说明豪格没有城府,是个直性子。

牢骚归牢骚,该干还要干。

豪格随大军进入关后继续过关斩将,效命疆场。

但是就这样一个直性子,却为多尔衮所不容。在豪格屡立战功的情况下,还要设计陷害他,让他死于非命。在战场上带领千军万马所向无敌的战将,最后却冤死在监狱中。

不仅如此,豪格死后,叔父多尔衮还霸占了自己的福晋博尔济锦氏。

多尔衮这样做,又害怕天下人会嗤笑自己,就给大学士刚林施压,要他为抹去这段不光彩的记录。

面对清朝入关前后诡谲多变的形势和重重困难,如果大清的重担真的落到豪格的肩膀上,对大清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豪格错失皇位,是他个人的不幸,同时又是清朝的大幸。

不过豪格最后的结局让人扼腕,感叹古代政治斗争的黑暗。

1.《历来现实 顺治即位后,多尔衮是如何一步步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历来现实 顺治即位后,多尔衮是如何一步步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