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大汉天子》,剧中黄晓明饰演的汉武帝重用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攻打匈奴取得胜利,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创立了卓越的功勋。
这里的卫青、霍去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戚。其实,中国历史上,向来就有重用外戚、削弱宗室的传统。换种通俗的说法,就是看重舅舅、防备叔叔。按理说,叔叔才是跟皇帝血缘更近的亲戚,为什么反而要更加亲近外戚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具体原因。
01宗室与外戚的区别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何谓外戚、何谓宗室?所谓外戚,就是皇帝母亲那边和妻子那边的亲戚,例如《三国演义》中国舅董承就是外戚,所谓宗室,就是与皇帝同宗的人,也就是皇族,比如说明代宗原先就是明英宗的宗室。
综上所述,宗室和外戚其实都是皇帝的亲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皇亲国戚”一词。而就古代父系社会的大环境而言,宗室无疑比外戚与皇帝的血缘关系更密切。
02重用外戚的好处
历史上皇帝重用外戚的例子有许多,如吕后、霍光等。帝王之所以乐意任用外戚,在于外戚的篡位风险低。其实风险高低其实也是比较出来的,至于比较的对象当然就是宗室了。
从皇位传承的角度来说,宗室容易得到皇位。宗室与皇帝同出一族,血缘关系很近。一方面宗室可以通过合法方式继承皇位,而外戚是不可能有这种机会的。
例如:宋太祖赵匡胤传位于弟弟赵光义、明武宗无子嗣大臣便拥立他的堂弟嘉靖皇帝继位,如此一来,就像赵光义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宋真宗赵恒一样,先皇自身的血脉便基本无缘皇位了。
另一方面宗室通过篡位的方式夺取皇位的难度比外戚低很多。例如:明成祖朱棣本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后来起兵谋反,夺取皇位,成为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而西汉外戚王莽虽一时篡权却不得长久,短短十多年便被乱军所杀。
从巩固皇权的角度来说,宗室天生就比外戚对皇权的威胁更大。一方面宗室和外戚的权力来源不同:宗室的权力来源于血脉。他们都是皇子皇孙,一出生便是天潢贵胄、拥有权势,会被封为亲王,如西汉的“七国之乱”就是拥有封地的刘氏宗族以“清君侧”的名义挑起的战争。
而外戚的权力一般来说来自皇帝。由于外戚是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因此他们能否进入权力的中心在于能否得到皇帝的重用。若皇帝重用外戚,则其家族便能势力大涨,但是由于有宗室与他们之间互相牵制,这种权力能够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而一旦皇帝不再想重用这个家族,可以轻而易举地废掉他们。可以说,外戚的势力就如同暴发户一般没有根基,因此权力很不牢固,不能对皇帝的权力形成强有力的威胁。
从皇帝的情感角度来说,外戚更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一方面,皇帝出于孝道,一定程度上愿意满足母亲提拔自家人的要求,或者宠爱妻子,也乐意给妻族一定地位。另一方面,相较于会与之争夺皇位的宗室,外戚更加让皇帝放心。
宗室篡权的例子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屡见不鲜,历朝历代的皇帝吸取教训,削藩的措施也是不少,如汉武帝的推恩令等,皇帝对宗室的防备可见一斑。
03任用外戚也有风险
虽然重用外戚有如上诸多理由,但实际上也存在一定风险。历史上,外戚专权、外戚干政的例子也有很多,最为典型的就是汉朝,如西汉吕氏、窦氏等,到了东汉,外戚更是接二连三地上台,给王朝带来了动乱。
结语:古代皇帝喜欢重用舅舅而非叔叔的原因就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维护皇权。而实际上,重用外戚也是一把双刃剑,用的不好也会导致大权旁落,甚至一些外戚残暴的统治、奢侈的生活更是给平民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其实,选拔人才应该公平公正而不是看是否有亲属关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1.《说书读史 为何古代皇帝多是喜欢重用舅舅,而不是重用叔叔呢?有什么说法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说书读史 为何古代皇帝多是喜欢重用舅舅,而不是重用叔叔呢?有什么说法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