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正如罗贯中说的那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中原便分为三国,分别是曹丕建立的魏国,孙权掌权的吴国,以及刘备统治的蜀国。今天就来说说刘备在成都建立的蜀国。

说到刘备,除了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外,大家还会想到他的儿子刘禅。刘禅被人笑称为刘阿斗,而如今有一句俗语则是用来嘲讽他的,那便是“扶不起的阿斗”。刘备去世之后,刘禅被登上了皇位,而在位期间,他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在面对邓艾的侵略,刘禅并没有试图反抗。也因此,这才会留下遗笑千年的乐不思蜀。

刘禅给后人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昏庸无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在三国鼎立期间,为何无能的阿斗能够成为三国时期统治最久的一个皇帝呢?

根据史书或者是野史的各种记载,刘禅的表现只能被人评价为无能。在刘禅的统治期间,除了费祎被杀害,以及宦官专政之外,刘禅基本上都是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来处理国家大事。而在面对诸葛亮的计划时,刘禅居然是完全按照其执行,根本就不会反驳诸葛亮。因此,大家则认为刘禅是一个非常无能的皇帝。

在公元223年时,刘禅便继承了皇位。而在统治期间,政事全部都是按照诸葛亮的意思来处理。而在234年,诸葛亮便逝世了。诸葛亮一去世之后,蜀国便发生了政变。宿将和丞相一直都非常不和,双方均想要成为皇帝。最后,征西大将军在战争中失败了,而杨仪也被上级给处死了。

然而,这些事情很快就过去了。而蜀国一直都是按照诸葛亮的预想道路进行发展,但由于诸葛亮已经去世了,所以蒋琬和费祎便先后开始管理国家大事。在253年,费祎便被刺客杀害,在那之后,姜维便培养自己的势力,并且他的势力也渐渐扩大。姜维是诸葛亮的门生,他的手里掌握着军权,常年一直都在北方大战。

但是这些战争并没有让蜀国变得越来越好,反而是劳民伤财。最后,蜀国便变得越来越脆弱。在263年,钟会和邓艾率领着精兵前来讨伐蜀国,在将诸葛瞻打败之后,刘禅便主动投降了。

其实,从这些历史中可以看出,刘禅的确没有为蜀国的发展做出任何的贡献。在诸葛亮在世期间,刘禅一直都是按照诸葛亮的指示来管理国家。但当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便陷入了危机之中。

在面对外敌的攻击时,刘禅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在邓艾率领大军攻入蜀国时,刘禅变得更是犹豫不决。当时的朝堂一共被分为了两派,分别是主战派和主和派,两派一直都在政治,但在最后,刘禅还是站在了求和派这一方,他采纳了谯周的建议,向邓艾主动投了降。

在那个时候,刘禅的手上其实是有兵权的,而且在那个时候,吴国还专门委派了援军来帮助刘禅。而霍弋的手上也还有几万精兵队。在粮草这一方面,蜀国其实是很富足的,完全不欠缺粮草。因此,蜀国想要坚持几年的话,那是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

就像是北地王说的那样,如果自己没有任何道理,或者是没有什么气力的话,那就一定会陷入困境中。但假如父子和君臣打仗的话,那大家最终都会因为社稷甚至去世。然而刘禅却并没有挣扎,他反而是直接向外敌投降。对于蜀国的子民来说,这样的帝王的确是非常昏庸的。

为了能够让自己继续享乐,所以蜀国才会被迫被迁至洛阳。而刘禅在留下“乐不思蜀”四个字后,便直接离开了成都。

然而,好景不长,在迁至洛阳没多久之后,刘禅便在洛阳去世了,而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汉朝最终也走向了灭亡。一个国家的兴旺程度与该皇帝的统治手段有着莫大的关系。有些皇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便会不择手段地使用各种方式。

结语:

因此,无论是在何种境遇下,帝王都要拿出帝王风范,在做事情的时候都要果断抉择,不要犹豫不决,任凭他人摆布。

1.《绵绵历史书 为什么大家都说刘禅昏庸无能,和他的犹豫不决,任人摆布有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绵绵历史书 为什么大家都说刘禅昏庸无能,和他的犹豫不决,任人摆布有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