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八旗制度是由努尔哈赤创立的,在当时,旗主是很有权力的存在。八旗共分为1601年创立的以正字开头的四旗和1615年创立的以镶字开头的四旗。有人戏说这后面四旗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颜色不够,便在先四旗的基础上加一个边框。

八旗的平民升官后,为什么害怕见到自己的旗主?范文程就是血的教训!

八旗囊括了满洲所有人口,在和平的时候,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居民,但是一旦发生战争,他们每一个都是骁勇善战的士兵。随着满洲势力的扩大,汉八旗也应运而生,不过大家都知道,在地位上,汉八旗是不能和满八旗相提并论的。

一、包衣和旗主之间的关系

1、入关前

努尔哈赤起初建立八旗时,正黄旗和镶黄旗是由他自己管理的,其余的六旗则分为由自己的儿子和亲戚管理。也就是说,那时的八旗旗主不是皇上就是皇亲国戚,是完全得罪不起的存在。作为旗主的包衣奴才,当然是一荣俱荣,只要在满洲的统治范围内,就没有比八旗旗主在大的官了。

2、初入关

上述的情况一直到皇太极时都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不过领导层面的部署却有了改变。皇太极出于为自身的考虑,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够强硬,所以他想多领导几个旗,以此来凸显皇权的至高无上,这样才能在战争面前保证自己的胜算。

于是皇太极以黄色是属于皇帝的颜色为由,收回了之前被努尔哈赤分散出去的正黄旗和镶黄旗,而皇太极本人在成为皇帝之前就是正白旗的旗主,所以他觉得自己理所当然继续管理正白旗。于是皇太极就成功掌握了三旗的力量,这三旗也因此变成了上三旗。

另外五旗的旗主也都是努尔哈赤的直系亲属,而且个个都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没有人能和旗主发生冲突。有一个真实案例的发生就足以向大家介绍这个情况,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范仲淹的后代,也就是出生于满洲的范文程。

范文程是个能文能武的优秀人才,文时可以为皇帝献言献策、排忧解难,武时又能投身于战场、肆意杀敌,他为清朝的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他是一名包衣奴才,在自己的旗主面前,包衣奴才永远都是一名奴才。

当时正蓝旗的旗主一眼看中了范文程的夫人,一时兴起便把人直接带回家中厮混了几天。此事一出,范文程顿时气急,但是他却什么都不能做,毕竟人家是旗主,而自己只是一个包衣奴才。如果发生这件事的是自己的旗主,他不仅不能生气反而应该为主子的行为感到荣幸,这种制度堪称变态。

3、入主中原后

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政治制度也并不例外,随着满洲人入主中原后,八旗的旗主的兵权就逐渐被分散了。这样做都是因为皇帝对旗主开始不放心了,担心他们手中的权力过大影响自己的执政,于是他开始集权。

从此,八旗的旗主就变成了一个颇为尴尬的存在,他们的能力并不足以被重用,但是他们的身份又都很高贵。于是清朝的统治为了旗主们的颜面考虑,还是给了旗主很高的待遇,旗主依然是满清最高等级的贵族。

二、八旗旗主逐渐失势

在乾隆统治时期,八旗的子弟们仗着自己的家底厚,便开始贪玩享乐,丝毫不为自己的生计做拼搏,他们将腐败灌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八旗的子弟变成了最没正事的存在。包括八旗旗主也不例外,就是一个活脱脱的高地位的废人。

发展到清朝年末的时候,这种情况非但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严重,八旗旗主和八旗的子弟已经不在被人尊重,因为他们的颓废已经人尽皆知了。反而是包衣奴才有很多在朝中很有发展,很多包衣奴才虽然看起来还是尊重旗主的,但实际上他们都在背后唾弃。

总结:

在八旗旗主衰败之前,那些没有入旗的臣子只能被当做包衣,是没有自己的身份的,他们只能像奴隶一样依附着旗主而存在。即使他们升官了,面对旗主还是要叫一声主子,而主子对奴才的一切都是有所有权以及话语权的,所以包衣奴才怎么会不害怕见到自己的旗主。

1.《绵绵历史书 八旗的平民升官后,为何害怕见到自己的旗主?范文程就是血的教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绵绵历史书 八旗的平民升官后,为何害怕见到自己的旗主?范文程就是血的教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9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