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上下5000年华夏泱泱,危亡的险境曾无数次发生,但每当民族存亡之际,总会有无数英雄豪杰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救人于倒悬”、“解危于累卵”,故虽然中华民族多次遭遇危难局面,但每次都能够转危为安,虎口脱险。

在公元765年,唐朝的叛将仆固怀恩暗中窜通吐蕃、回纥,聚集30万大军集力攻向长安。

765年,唐朝危机重重,民族衰弱,有幸得此老英雄,华夏才免遭苦难!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不久之前,吐蕃曾经一度攻陷长安,这一次,吐蕃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吐蕃有了回纥的帮助,使其攻取皇城长安的信念更加坚定。如若吐蕃人进入中原,攻占长安,藩镇割据也必将成为大势所趋,到时候的中原地区将会成为一片散沙,中华民族也将有沦亡的危险。

此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历史的十字口,稍不留神将会一脚踏入深渊,然而在这时,有一位老英雄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整个危局,他便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郭子仪。史书《资治通鉴》中曾记载过郭子仪那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救亡故事。

公元763年,吐蕃在战争中大胜唐朝,唐代宗无奈只能出逃,在民族危难之际,启用了冷落多时的名将郭子仪,准备让郭子仪来挽救这一倾頽的残局。虽然郭子仪在很久之前便远离军戎,然而他的威望和影响在军中却未曾消退。郭子仪的号召引起了重大的反响,地方的节度使陆续动用自己的势力,支持中央政府,发兵勤王。

良辰易逝,到了公元766年,吐蕃再次举兵,南掠中原,这一次吐蕃还得到了回纥兵马的帮助,实力大增。为了守好大唐的基业,唐代宗迫于眼下形势,竟亲自出阵驻守苑中。

同时,他还将1万兵马划分给郭子仪,让他用来驻守泾阳,吐蕃回纥联军,有30万人,想用1万兵马阻挡30万大军,简直是痴人说梦。迫于局势,郭子仪毅然决然,决心以一腔孤勇,直闯敌营,其目的是化敌为友,取得回纥的援助。

然而,去往回纥阵营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吐蕃人为了动摇军心,从中散布谣言,有的说郭子仪已经死去,郭子仪听到此番谣言,纵身跃马,独闯敌营,即使到达敌人射程范围,也是丢盔卸甲,去除安全保障,面不改色,同时又将自身武器抛出,将其扔到回纥人面前,从容不迫,以此来证实自己的身份。

之后,回纥人在其首领药葛罗的带领下,纷纷拢近,向郭子仪行礼问好,其因是安史之乱时期回纥曾与大唐合力平定安史之乱,许多回纥人也都是郭子仪的部下,在这些人眼中,郭子仪如同他们的父亲一样,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威信。

回纥首领药葛罗见此状况,忙向郭子仪解释:“此番经过皆因仆固怀恩的谣言,他不仅谎称郭令公早已溘然长逝,且大唐天子早已驾崩多时,正因如此,我们才敢派兵来到此地,如今听说皇帝仍于禁中,郭令公亦如往常,身心无恙,且叛贼仆固怀恩已被施以斩刑,正法以慰天下,我便更加不会向唐发兵了。”

郭子仪听到回纥人的答复后大喜过望,立即劝降,说道:你的心意昭若白雪,世人皆知,我定启禀圣上,道清此事原委,为你开脱,愿尔能将功补过,携手大唐,共灭吐蕃,以除后患。

紧接着,郭子仪与药葛罗歃血为盟,并诏告天下,说道:回纥与大唐重归于好,自此结盟。紧接着,郭子仪与药葛罗将酒洒于地表,高呼声震耳欲聋:“大唐天可汗实乃英豪,与天同岁,回纥可汗与唐叫好,若地无疆,两国同盟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如若违约,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紧接着回纥人纠集众力,向吐蕃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郭子仪同时命令部下率军与回纥人配合作战,杀吐蕃一个措手不及。此战过后,吐蕃备受打击精兵损伤五万,俘虏四千余人,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此后,大唐的边境再无战火纷扰,魏巍中华也得此幸事,国泰民安。

从常人的角度出发,他们觉得郭子仪之所以得此硕果,是因为他情商高超,明察秋毫,老谋深算,外宽内深,思想深邃。但是在笔者看来,郭子仪真正能够得到如此成就,并且能够功成身退,并不只是在于他有他深谙政治权谋,更是因为他拥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忠心。

民族危亡之际,第一个挺身而出,不畏牺牲,甘于分享自身成就,堪当民族大任。正是因为郭子仪有如此伟大的品格,才能让其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力挽狂澜,能够流芳百世,为后人所称道。

总结:

虽说郭子仪位高权重,功高盖主,集无数权力富贵于一身,但是他却依然能够得以善终。所有人都明晰其中的道理,他的各类成就皆因其热血,果敢和傲人的品格,是他应得的结果,所以说郭子仪是一个有手段的人,能够从皇帝的手中保全自身。

1.《绵绵历史书 765年,唐朝危机重重,民族衰弱,有幸得此老英雄,华夏免遭苦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绵绵历史书 765年,唐朝危机重重,民族衰弱,有幸得此老英雄,华夏免遭苦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