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是国家的标识,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传承。”

看似简单的设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含义,每一个图案、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独特的象征。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被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但早在1949年的10月1日,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成为了国人心中国家的象征。

1949年4月,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南京,降下了悬挂于总统府的“青天白日”旗。也就是从此刻开始,设计一面属于新中国的国旗被提上了日程。

01全国征集

1949年7月14日开始,全国各类主流宣传媒体上都刊登了关于征集新中国国旗设计方案的公告。

这一消息迅速传开,引起了国内外华人群体的普遍关注,所有人都希望能够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献上一份自己亲手绘制的礼物。

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利,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难题,不过只要心存希望,前路必将一片光明。

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过长达百年的战乱,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虽然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却阻挡不了民众自发参与的热情。不论是学生还是工人,大家都自发参与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比赛”当中。

一时之间,各种有关于旗帜设计的话题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讨论的焦点,虽然术业有专攻,但是强烈的爱国情感是相同的,无关行业与年龄,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一幅小小的作品为新中国送上一份大礼。

截至8月20日,国徽国旗评选委员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样稿2992幅。

经过马叙伦、郭沫若、田汉、徐悲鸿、艾青等一大批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初步筛选过后,按照能体现中国特色、能表现政权特色、样式以庄严简洁为主的标准总共有38份作品被挑选而出,汇编成为《国旗图案参考资料》。

国徽国旗评选委员会中不仅仅有艺术家,也有科学家和军事家,他们代表了社会中的不同声音,新中国的建设不是一小撮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不过我们熟悉的五星红旗一开始并没有成功入选,因为最初手稿上的五星红旗并非是我们今天熟悉的模样。

曾联松的“红地五星旗”在五星中最大的那颗星上有锤子镰刀的标志,这些元素大量存在于当时的设计作品之中,不过也不可避免的同苏联红旗相似,因此一开始“红地五星旗”并没有从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不过在著名词作家田汉的再三要求下,委员会还是重新对是否保留“红地五星旗”展开了讨论。

其实,在初步筛选时,田汉就注意到了这幅作品,虽然当时也有不少评委会的专家表示认可,但是在一众的优秀作品当中曾联松的“红地五星旗”着实不算醒目,好在最终评委会还是决定将去除了锤子镰刀标志的 “红地五星旗”纳入了《国旗图案参考资料》。

国旗的设计是一件急切而又慎重的工作,作为开国大典上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评委会的每位评委身上都担负着巨大的责任。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不能依据个人的喜恶来判断,虽然评委会通过了几条标准,但还是难以从众多的作品当中选出最符合的条件的作品,那么补选进入候选作品的“红地五星旗”又是如何成为新中国的国旗的呢?

02一锤定音

9月23日,此时距离开国大典已经不到一周时间,但是国旗的样式始终没有确定,为此全国政协专门召开了会议。

根据以往的投票结果呼声最高的当属“一星一杠”的星河旗,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人都支持这个方案,反观支持“红地五星旗”的人则寥寥无几,更为关键的是星河旗的方案也一度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

开国大典迫在眉睫,但是作为国家象征的国旗方案却迟迟没有得到确认,最后这份重担还是落在了毛主席的肩上。

如果没有意外,星河旗很有可能成为新中国的国旗,不过在对旗帜图案的解释上出了问题。

有人认为旗帜上“一杠”代表的是中国的大好河山,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也有人认为的横穿国旗的“一杠”意味着国家的分裂,也是束缚老百姓的金箍。

相同的图案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无论如何,找到一个一个可以让各行各业,让所有中国人民接受的方案才是当务之急。

就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毛主席和周总理开始将目光放到其它备选方案上面,特别是多次被人推荐的“红地五星旗”。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9月25日,在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上,毛主席向所有人展示了“红地五星旗”,并将五星图案解释为“革命人大团结”。

毛主席的解释为“红地五星旗”的胜出落下了关键的一锤,新中国的建设,离不开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

9月27日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确认“红地五星旗”为新中国的国旗,并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五星红旗”的名称。毫无疑问相比于“红地五星旗”, “五星红旗”更容易被人记住。

10月1日,五星红旗首次在天安门广场前升起,随之一同升起的还有一个新兴的国家。

03结语

不懂爱国的人,也不会懂得爱人。五星红旗的设计里包含了全国人民对新中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人们之所以对一个新生的国家充满想象,是因为她属于人民,我们之所以爱国,是因为她值得我们去爱。

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什么,而要问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向来不乏伟大的爱国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文明才能传承至今。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即使是在微小的贡献也是一片拳拳爱国之心。

1.《灵寒青文 70多年前,“五星红旗”的支持人数并不多,为何最终被定为国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灵寒青文 70多年前,“五星红旗”的支持人数并不多,为何最终被定为国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