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1个月后,解放军晋察冀和晋绥两大军区合兵一处,准备一举拿下晋北重镇大同。这里是全国著名的煤都,资源丰富,又是平绥、同蒲铁路的交汇点,战略位置重要,因此第2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王”阎锡山将其视为“巩固华北,屏障遂宁,呼应热察,支撑太原”的战略要地,在这里屯集重兵,国民党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亲自到此视察,下令运送了大批粮食弹药储备,作为下步作战的支撑点,对晋察冀、晋绥两大解放区构成严重威胁。

两大军区联合仍处劣势

7月22日,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从张家口来到山西阳高县(属大同市),主持召开了晋察冀和晋绥联席会议,决定统一组成大同前线指挥部,由晋绥军区副司令张宗荪担任总指挥,晋察冀军区副政委罗瑞卿担任政治委员,调集晋察冀军区2纵4旅,3纵7旅、8旅,4纵10旅及军区教导旅、第1军分区;晋绥军区第358旅及第5军分区,共计16000人,执行攻打大同的任务。

考虑到晋绥军在大同城内及周边各县大约有2万多兵力,攻城部队决定利用20天时间,采取先外围、再近郊、最后攻城的办法,尽量将城外各点的敌人消灭干净,避免其退缩城内,增加攻城阻力。但战斗正式开始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外围守军抵抗非常顽强,攻城部队激战整整5天,仅消灭2000余人,更多的敌人则趁机缩回了市内,凭险据守的同时,以营、团为单位,在城内火力和飞机配合下,不断出击骚扰,使得攻城行动频频受阻。

▲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

大同划归绥远傅作义部管辖

大同攻防战打响以后,阎锡山虽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但他刚刚在上党战役中损兵38000人,兵力捉襟见肘,勉强自保都难,根本无力北上救援。只好急电坐镇南京的蒋介石,请其设法搭救,蒋介石虽然同样不愿丧失大同这座北方重镇,但其麾下的中央军远在平津、保定一线,远水解不了近渴,离得近的部队也有,就是第12战区傅作义所部,其麾下兵强马壮,而且在抗日战场上久经考验,战力强悍。

但傅作义虽然出身晋绥军,但早已自立山头、独立发展,因此对于老主子阎锡山的行动“雷声大、雨点小”,迟迟不见动作。蒋介石深知傅作义“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秉性,遂亲自签发命令,将原属第2战区的大同划归第12战区,并派遣参谋总长陈诚亲赴归绥(今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向傅作义保证足量提供装备和弹药物资。如此一来,傅作义的积极性立即调动了起来。

▲傅作义戎装照

4万援军从北面压过来

9月3日,一直按兵不动的傅作义突然调集第35军新31师、暂编第3军等部共3万多人,沿平绥铁路南下进犯,意图解大同之围。很快,傅作义部与解放军阻击部队在集宁遭遇,双方经过一天两夜激战,形成了对耗局面,恰在此时,傅作义麾下又一精锐主力第35军第101师近万人赶来增援,阻击部队最终在9月13日被迫放弃集宁,撤出战斗。9月17日,大同城下的部队也不得不停止战斗,撤围大同。

▲装备精良的傅作义部队

1.《读万卷书破万仞浪 两大根据地合力攻打大同,苦战月余才兵临城下,为何最终无功而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读万卷书破万仞浪 两大根据地合力攻打大同,苦战月余才兵临城下,为何最终无功而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0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