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909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派遣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华,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与其子罗林·张柏林( Rollin Thomas Chamberlin)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责摄影,他以详实的文字、极高清的照片,留下了百年前的中国影像,由于时光久远,很多照片不知出处,图游华夏网查阅大量资料、严谨考证,终按地域全部归集,并形成系列文章分享给喜爱历史的读者朋友们。

第36篇行程

我们找到1905年出版的晚清《直隶省地图》,考察团来到张家口之后,1909年5月24日早上,沿着张库古道前往蒙古高原,行程60英里,下午1点到达一处名为Totai的村庄,吃完午饭后返程,于当晚7时许赶回张家口。

一、从张家口出发

考察团在5月23日下午5点到达张家口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据他的回忆,他们连续找了七八家客栈,都被以客满或者是不接待外国人的理由而拒绝入住,后来才知道,真正的理由就是后一种原因,这个麻烦是由外国传教士造成的,他们往往依仗着传教士的身份,坚持要低于中国人的住店价格,而客栈老板说,他们分不清谁是传教士,所以一概不接受外国人来入住,最终他们找到了一家穆斯林经营的马匹市场客栈住了下来。

1、1909年5月24日早上7点40分,考察团所雇的骡车离开客栈,从张家口的北门前往张库古道,罗林拍摄的这张照片,位于张家口的某处广场,停满了骡车和货物。

照片放大,迎面的房屋外墙上,有着“仁丹”的广告招贴画,车上的货物都封装得严严实实,应该也是准备继续前行。

2、下方的道路,一直向前延伸,罗林在注释中提到,这是穿越蒙古高原到贝加尔湖的一条路线,他可能觉得是起点的位置,从而站着高处拍了张照片。

放大照片,为了赶路,在停歇一夜的车队们,一起出发,数量众多,看起来极为壮观,此路正是著名的张库大道,从张家口通往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前往俄罗斯恰克图,始兴于明朝,清朝时最盛。

3、出城的路旁,一座很大的建筑修建在山脚下,道路很是宽敞。

放大细观,院墙上写着“京都义合成”的字样,一位男子站着院墙旁,看样子可能是一处客栈。

二、沿途照片

4、继续前行,罗林看到对面来了一支驼队,当时从蒙古高原的方向所输入的货物,大多是动物皮毛之类。

5、从骆驼身上背负的重物,从远道而来,在张家口经转,再前往北京和其他地域。

6、三个蒙古族男子骑着马,并排走在大道上。

7、宽阔的大道上又来了一支运输队。

放大细观,既不是骡车也不是骆驼,而是牛车,根据罗林的图片注释,运输的是苏打水。可能是当地的百姓,为了沿途的驼队、骡车、马和人的饮用而沿途售卖的茶水。

8、一位蒙古族农民站着路边,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9、迎面又有三位蒙古族男子骑马而来,可能是大道上本来就通往国外,他们看到罗林也没有多少惊奇的神情。

10、一位蒙古族百姓骑着一头驴,悠哉游哉地过来。

11、罗林在回忆中提到,考察队在沿着山谷公路向西骑行了一小段之后,他离开了公路,爬上了山坡,来到了沿着山顶延伸的长城,从高处俯拍,照片中的蒙古高原边界的剖面让罗林感到非常壮观。

12、罗林再爬到高处,蓝天之上,白云朵朵,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东南方是我们经过的宽阔谷地,向北望去,可以看到的是丘陵和山脉,它们是蒙古高原被解剖的边界。

放大谷底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一支驼队鱼贯而入,左侧的山脚下,是一处村镇,至于这里是何处,则有待熟悉当地情况的读者朋友们指出了。

13、罗林从山下下来,他看到商队沿着山谷向西北方向疾驰而过,蒙古族的韩将军骑着马,身后跟着一长队骑兵,还有几个骆驼大篷车,很多驴、骡子和马。罗林在回忆中提到蒙古族的体型比较大,肤色非常黑,偶尔会有一些微红,有点像北美印第安人。

从这张放大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罗林描述的骑队,在峡谷中奔驰,尘烟四起。

三、Totai的风光

14、罗林回忆他们沿着山谷一直沿着西北的方向前行,经过了各种类型的火成岩和火山碎屑岩,有些地方有类似火山岩的微红色砾岩,表明是地表熔岩,我们沿着陡峭的斜坡走,路曲折地爬上山前。这是高原面貌最陡峭的一次,到达了悬崖边,画面右侧的山峰上有一座烽火台。

15、不久之后,到了下午1点,罗林一行到达了一个名叫Totai的小村庄,距离卡尔干60英里(96公里),在张库大道的第一晚,通常骡车队会停下来休息。

16、位于Totai的一处客栈,骡马们都在补充水和草料,考察团乘坐的三座篷车停放在院内。

17、吃过午饭后,罗林爬上了Totai西边的熔岩山,下方的建筑群如同一座古城,这就是Totai,笔者耗费大量精力查阅无数老地图和其他资料,均未找到今址为何处,通过罗林的记载,此地位于张家口西北部90多公里处,他们返程是从另一条沿着东方回到张家口,期待熟悉张家口地域的读者朋友们分析指正。

18、罗林继续往山上行,下方的山坡上,可以看到多处的烽火台。

19、到达高处,他特地用高度计测量此地海拔为5600英尺(1706米),而早上在张家口是2770英尺(844米)。

20、罗林在回忆中提到,当他在山顶上眺望时,可以看到相对平坦的蒙古平原,一直延伸到西北部,根据同行的李三所说,从这里开始的平原一直延伸到蒙古,在许多地方,它被高草覆盖着,马匹就是在这里被饲养起来的,罗林判断平原显然是铺设在半平原表面的基本熔岩流。

21、罗林提及在高处看到的景色,让高原看起来如同一张平坦的桌子,因为我们只能从边缘后面的几个点看到它的表面,高原的前方不是陡峭的墙面,而是山谷平原和高原平原之间约15英里宽的区域,被侵蚀广泛切割,在某些地方,它类似于美国西部糟糕的土地地貌。

22、另一个方向的高原风光。

23、罗林回忆在山顶上,气候突变,遇到了狂风大雪,拍摄时北风摇晃着三脚架,带来了断断续续的雪花,遮蔽了风景,他们完全没有准备好迎接5月底这个纬度的暴风雪,但还是拍摄了照片,展示了高原隆起的高度解剖的特征,从谷底到台地的总高度约为3000英尺。请看照片上升到高原的最陡峭的部分是在到达平顶之前的最后几百英尺。这显然是由熔岩盖造成的,熔岩盖下的岩石对侵蚀的抵抗力较弱。在我们攀登的熔岩山顶上,我们发现了珊瑚状熔岩的碎片,这确凿地表明这是一股熔岩流。

24、罗林提到他们的时间非常紧迫,只能花几分钟的时间来观察我们的小山提供的高原前面的美丽景色,摄影工作受到刺骨的寒冷北风的极大阻碍,蒙古的气候很冷,难怪他们看到许多骑马进入张家口的蒙古族百姓都穿着毛皮衬里的衣服。罗林后来判断高原在比张家口高近3000英尺,气候变化如此之快是海拔的原因。

25、从山上下来后,为了在日落前进入张家口城内,考察团从另一条路返回张家口,这条路向东延伸,然后下到另一个山谷,再从这个山谷的东北方向返程,当晚7时左右到达张家口城内。

考察团于1909年5月25日从张家口返程,欢迎您关注下一期《从张家口前往北京》,因水平有限,文中如有错漏之处,还望读者朋友们指正!

1.《图游华夏 清末中国行(36)1909年张柏林从张家口前往张库大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图游华夏 清末中国行(36)1909年张柏林从张家口前往张库大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