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建党百年,中华民族的复兴,已经势不可挡,无数为了国家与人民的先烈们,前赴后继倒在征途之上,在党成立的第6个年头,李大钊先生被捕牺牲,过了六年之后才安葬,本文以真实的老照片与同时期的报道,再现这位党的创始人牺牲前后的史实。

一、先生风采

李大钊(左一)1913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到1916年5月归国,在日本他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照片是留学期间与同学的合影。

1914年,26岁的李大钊前往东京的游就馆(日本的战争博物馆)参观,看到被日本掳走的中国战利品,成为日本的荣耀,感到痛心不已。

1915年6月,李大钊编印《国耻纪念录》,提到三甲之役,呼吁国民要没齿不忘,晚清的国力羸弱,饱受列强的欺凌,在李大钊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1917年12月17日所摄的李大钊先生像,时年29岁,经章士钊先生的推荐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这一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李大钊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与希望,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他在1918年第5期的《新青年》杂志所写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文章结尾,提到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1918年1月,李大钊成为《新青年》杂志的同人编辑,后来鲁迅先生在回忆中,对李大钊评价极高:诚实、谦和、大公无私。

这一年的10月,毛泽东在杨昌济的推荐下,来到北大图书馆任管理员,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上图是采访时,毛泽东回忆李大钊对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帮助。

1920年3月,时年32岁的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当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早期党组织,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早期党组织。

1921年12月拍摄的李大钊先生像,照片拍摄5个月之前的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创建。

1921年3月上旬,李大钊前往郑州开展工人教育时,从他所作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他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李大钊(左二)与梁漱溟(右二)等北大同事在中山公园的留影。

李大钊(右一)在北大期间,与蔡元培(左二)、胡适(右二)、蒋梦麟(左一)的合影。

二、不幸被捕

1926年3月12日,刊登在《良友》杂志上的李大钊与顾孟余的照片,这是他们在参加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的公祭大会上所拍。

从1921年到1927年,李大钊先生一直领导着北方地区的革命工作,大力发展党组织,宣传党的理念,与反动军阀积极作斗争,被视为重大威胁,历经多次抓捕,最终隐蔽在苏联使馆的李大钊,被密探侦知,随后奉系军阀张作霖在西方列强的默许下,强闯使馆进行抓捕。

《时报》1927年4 月8 日刊登的《俄使馆内搜捕近百人》报道详细记录了当天的情形:

李大钊已被逮捕,六日早,荷使通知使馆捕房,谓将有华警入界,勿阻拦,十一时,警厅派保安警察两大队赴俄使馆,从使馆旁门东省铁路驻京办事处入,捕去华人三十一名,内女四名,俄人二十一名,另用汽车运出手枪书籍甚多,此刻犹在搜查中,闻事前早由安国军商妥使团,华警入使馆时,英美人围观者甚众。

我们找到了1927年第153期的《图画时报》,刊登了记者拍摄的当天抓捕现场的照片,上图注释为:京军警侦探突入东交民巷搜查俄使馆之情形。

照片是苏俄使馆内,侦探在查抄文件。

同期刊登的另一张照片注明了:北方共产党首领李大钊在东交民巷被捕入汽车。

被捕之后,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纷纷组织力量进行营救,甚至准备武装劫狱,不过被李大钊拒绝。

三、从容就义

李大钊被捕后,奉系军阀张作霖并不敢独断,在蒋介石和其他军阀的支持下,终于痛下杀手。

1927年4月28日的京师看守所,李大钊等同志牺牲的刑场之处。

根据1927年4月30日的《新闻报》刊登的《李大钊等被绞详情》报道记载:

二十八日,各党人临刑,均不上刑具,亦不捆绑,李大钊穿灰色夹袍,青色马褂,态度最为从容,军警将李等押至监房,每二人一房,各照相毕,由宪兵巡警押赴绞人机用刑,该机同时可绞二人,因以二人为一组,自二时半起至五时始绞毕。当晚,警厅预备棺木二十口,在看守所门前殓殡,上用白纸条标写死者姓名,雇扛夫一百六十人,抬至宣外下斜街长椿寺暂厝。

这是李大钊、路友于、张挹兰罹难前的遗照,刊载于1927年第358期的《图画时报》,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烈士们毫不畏惧,坚贞不屈慷慨赴死。

我们又找到1927年5月6日出版的《新闻报》,相较前次的报道,李大钊等烈士牺牲的细节更为详细,笔者在查阅时,彷佛那一刻的场景就在眼前,不禁泪满眼眶:李大钊最先上绞,以后陆续相继上绞,所费时间,大约每人需时三十分左右,分十回行之,故费时甚久,至五时半始完事,彼等自送到至就刑,未尝发言,寂然受死。

刑始毕,由警厅备棺二十具来殓,列置于刑场之外,由警及人夫将尸抬出置棺内,时附近虽有观看者,而车马则已杜绝,军警指挥运尸入棺,亦不见有亲族来认领者,一种寂寞惨憺情形,难以笔述。

牺牲之时,李大钊年仅39岁。记者又报道了李大钊妻女的详情:

李大钊之眷属,官方早已预备释放,因种种不便,遂予羁押,李处死刑后,即将李之妻赵氏及二女释放,李妻比李长六岁,李素不管家,平日均由彼主持,出厅时哭声极哀,当回府右街朝阳里三号本宅,闻已即日向长椿寺领出李氏之棺。

李大钊之女李星华所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后来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5月1日,李大钊亲友领出他的棺木,并易棺另厝,5月8日《新闻报》进行了报道:

一日早七时,李之舅父周某、及其乡人白眉初、李凌斗、李采言等,即率领李之两女公子等赴下斜街长椿寺请领,诸人出门时,李夫人要求力疾同行,白等不可,一时哭痛之声,震动四邻。

李舅等一行,于八时许抵长椿寺,进入后院,先命杠房认出李柩,将原棺启封,掀盖之时,气味甚大,李之二女痛绝数次,旋经李舅等劝其站开,两女不允,卒亲视观殓,其状大致如下:1、面部胸部下部大膨胀,2、颈部增长,3、眼凸出,4、舌伸出。杠房略用药水洗擦后,即换绸衣,头上戴帽,足亦穿靴,一切布置妥帖,遗骸状貌,顿复旧观,比即转入新棺,用漆封口,是时也,李之两女哭叫爸爸之声,不绝于耳,其亲友亦均大放悲声。

期间有记者来到李宅进行采访,留下了照片和文字报道,上方左图是李大钊先生的夫人赵纫兰,因为伤心过度,一直卧床不起,右图是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17岁),次女李炎华(8岁),次子李光华(5岁)。

报道中提到:5月1日往李宅慰问者甚多,家中的女佣提到李大钊夫人已经两日未进食,说话已经很吃力,李夫人泣不成声,对来客说起:自闻先夫弃世之耗,即拟相从地下,惟念儿女弱小,家无寸土,不得不苟延喘息,如果不是念及子女幼小,家无寸土,就准备随他同去。

从照片和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大钊先生为了革命事业,作为一个共产党的创始人,为了全中国的百姓能有尊严地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留给家人无尽的思念和痛苦。

四、六年后的安葬

李大钊的灵柩当日被亲友移至离长椿寺不远的浙寺后,直到六年后的1933年,才正式安葬到西郊香山万安公墓,上图是1933年第76期良友杂志刊登的图片报道,左侧女子是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自从李大钊牺牲后,李家的生活极为艰辛,操劳过度的她早已疾病缠身,为了在有生之年能将李大钊下葬,她向北大校长蒋梦麟求助,最终在4月23日在安排了葬礼。

1933年 第12期的《出版消息》刊登了《李大钊安葬记》一文,北平教育界和各文化团体、大学学生、工人等五六百人参加,灵柩过处观者众多,以致交通断绝,途中爱国学生纷纷撒传单,高呼口号。

葬礼之后的五七,正是端午节,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图右)不幸离世,与李大钊在九泉之下团聚,终年49岁。

结语

这篇图文根据历史资料,写到这里,笔者眼里始终饱含着热泪,家与国,国与家,在李大钊先生的心目中,早就有了取舍,他所舍弃的小家,所不惜牺牲的生命,都是为了共产主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最后我们以他的遗言来怀念他:

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也感恩千千万万的先烈们!他们所追求的一切,今日已经实现!

大钊先生永垂不朽!

1.《图游华夏_李大钊牺牲始末,直到第六年才安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图游华夏_李大钊牺牲始末,直到第六年才安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