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最气势磅礴的一句话,被后世流传千古。他写尽了自己一片丹心,坚贞不屈的精神,更鼓舞了后来无数为理想奋斗的革命烈士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自己的理想、信仰而死,或许是最好的归宿。

每逢国家危难之际,便有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名留青史的文天祥,便是其中一位。文天祥是南宋有名的民族英雄,被誉为“宋末三杰”。史料记载的文天祥“体貌丰美,顾盼烨然”,是个丰神俊朗的美男子。他曾被元朝劝降,妥协后提了要求,却又被下令杀害,这究竟是为何 ?

文天祥才识过人,在他20岁时,入集英殿写万字策论后得皇帝青睐,以进士第一的成绩成功入仕,这算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了。文天祥虽为人刚正中直,但朝中奸臣当道,宦官祸乱朝政。于一片污浊之中,清白便是那么地格格不入了。公元1259年,南宋遭受了蒙古入侵。当时朝堂之上,宦官董宋臣贪生怕死,上书建议迁都,这无疑是扰乱军心。

文天祥向宋理宗建议诛杀董宋臣,但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心寒之下,文天祥提出辞官回乡,但第一次遭到了驳回。皇帝看出文天祥品行正直,后来升他为刑部侍郎。文天祥找机会寻找到了董宋臣诸多罪行,果不其然是个奸臣,但当他把这些罪行上报皇帝时,皇帝并不重视。在诸多朝臣的排斥和污蔑下,皇帝也渐渐疏远了他。

37岁那年,文天祥终于辞官回乡了。公元1275年,国家危难,长江上游军事紧张。文天祥为国为家再次挺身而出,他响应了兵马勤王的号召,在家乡号召各地爱国志士组建义军。朝廷得知了他的行动,又召他为官带军作战。文天祥带领的军队虽然势单力薄,但个个都有誓死拼搏的决心。即使如此,他们依旧阻挡不了敌人势头过于强大。

朝廷之中有不少贪生怕死之辈,他们上书皇帝打算议和,这样的行为大大地打击了宋朝军队的士气,宋军此后节节败退。文天祥在这些战争中多次身陷困境,曾经志同道合的好友一个个倒下,麾下将士更是死伤无数,连家人也被元军俘虏。公元1278年,卫王赵昺继位,文天祥进入潮阳驻军,潮州盗贼陈懿和刘兴祸害百姓,文天祥愤然杀了刘兴,陈懿趁机仓皇逃跑。

陈懿誓要报仇,他决心和元军勾结,打得文天祥措手不及。文天祥战败之后自杀未果,被敌军俘虏。元军逼迫文天祥招人劝降,在此逼迫之下他写下了千古名篇《过零丁洋》。文天祥被押往燕京,忽必烈十分欣赏他的忠心与才华,想要他为元朝效力,故一直劝降,但文天祥依旧誓死不屈。

当时南宋已败,元军与汉民共同生活产生诸多矛盾,为了防止反叛,巩固统治,忽必烈更需要极力劝降文天祥。文天祥的宁死不屈也很感动南宋先民,为了让这有名的忠臣归顺于自己,也为了让南宋臣民更加心甘情愿归顺,忽必烈多次派南宋旧臣劝降于他,更找到了他仅剩的亲人以死相逼。多方劝降之下,文天祥终于做出了妥协。

文天祥说“国破本应以死报国,若给予高官,便是舍弃此生抱负,希望可以以道士的身份回乡,从此便是世外之人,便可以做顾问服务元朝”。有位降元宦官认为,这样的做法会使他们陷于不忠不义的地位。于是告诉忽必烈,文天祥在南宋民众中十分有影响力,如果这是他的缓兵之计,等他回去召集百姓反抗元朝,岂不是放虎归山。

忽必烈闻言,觉得十分有道理。恰逢当时又有一位僧人说,土星冒犯帝坐星,这是有动乱的征兆。自古帝王多迷信,于是忽必烈赐死了文天祥。行刑之时,文天祥十分从容不迫,终年47岁。传闻他家人为他收拾遗体的时候,发现他面色平和如同活人。

文天祥体现了他的不惧死亡,不愧被誉为大宋最后的风骨。人这一生,应当有理想。读圣贤之书,应在面对国家之难,社稷之危时,挺身而出,报效祖国,做到忠义二字。这样才能成为国家的脊梁,守护祖国。

参考资料:

《宋史》

1.《趣忆史 文天祥被劝降后妥协,他只提了一个条件,忽必烈为何却下令杀了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趣忆史 文天祥被劝降后妥协,他只提了一个条件,忽必烈为何却下令杀了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