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贵州省的“双拥”座谈会上,有一位身材佝偻但依旧努力挺直,步履些许蹒跚但眼神坚毅的人被安排报告。他的名字叫罗仕忠,其身残志坚且助人为乐的事迹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但人们鲜少知道的是罗仕忠是一位战斗英雄。

哪怕在家族人的印象中,罗仕忠也很少提及自己的军旅生涯,三十多年来,只有老家堂屋里面贴的几张关于罗仕忠打仗获得的奖状在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往事。

事实上,正是这个出生于1962年,背部佝偻的老人在八十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曾顶着猛烈的炮火和剧烈的伤痛,让红旗飘扬在老山顶上。

一、军旅生涯:勇立火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际形势正经历巨大变化。中苏尚在交恶,而1975年统一的越南则走上了亲苏道路,由此,越南对华政策也越来越不友好。国内越南开始排华,干扰到华侨的正常生活,大量越南华侨无奈回到中国。

在中越边境越南则进行武装挑衅,打伤边民,推倒界碑,蚕食边境,制造了多起事件。同时在南海岛礁问题上,越南也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96%以上的岛屿。在东南亚,越南同样走上了扩张的道路,向柬埔寨扩张,越南俨然成为东南亚和中国最大的祸患。

在这样的背景下,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公开下达了准备开始自卫还击作战的通知。关于全军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传达到全军士兵。

“1979年我看新闻,说越南在(中越)边境上挑起事端。我听闻老家牺牲了几个战士,听到他们的故事很感动,就一定要报名当兵,保卫祖国。”当时的罗仕忠还是黔南州瓮安县猴场镇的一个普通农民。

前线的消息让他悸动的心难以平复,罗仕忠深感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就这样1981年,年仅19岁的罗世忠入伍,被分配到35207部队的071分队,由此走上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

罗仕忠没想到,他所在的部队,将成为老山战役的主攻分队,而他的命运也将在接下来的老山冲锋中被改写。

1984年4月27日晚,静静的夜仿佛在为暴风雨的来临做着情感的酝酿。次日凌晨,上级命令开始冲锋,顿时战场上炮火如雨下,官兵们在枪林弹雨中朝老山主峰进击,不少战友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包括罗仕忠的班长。

罗仕忠在炮火中咬牙不放松,时而躲过,时而猛冲。突然,一颗炮弹直接在罗仕忠的身旁炸响,他身旁一棵碗口粗的大树直接被炸飞,最后重重地向罗仕忠的身上砸去,炮弹碎片也四散飞溅不幸击中了他的大腿。

但是任务还未结束,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坚持。罗仕忠强忍着剧痛,拔出腿上的弹片,把大树推开。

来不及歇息,他巧妙地绕过雷场,在火箭筒手牺牲之后,他拾起火箭筒,向着一个火力点发射了一枚火箭筒,拔出了该火力点,拿下两名俘虏,从而为右侧攻击分队霍开了一个口子。

罗仕忠的英勇也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在战斗中,罗仕忠被批准火线入党,并由副班长提升为班长。听到这一消息他的干劲儿更大了,当时全班的伤亡已经很大,罗仕忠边打边冲,终于成为第一个冲上老山主峰的战士。

值得注意的是,罗仕忠他们使用的旗子并不是后来传记文学中描述的一面大旗,而是一面巴掌那么大小的红色信号旗,由于当时的进攻属于隐蔽战,老山地区又属于亚热地丛林地区,在这里且别说一面大旗,就是会发光的东西,一声口哨什么的也无异于成为敌人射击的活靶子。

因此等冲上阵地占领主峰后,罗仕忠他们只是朝着连长所在的位置,举起了小小的指挥旗使后方通过望远镜看到,这就算胜利攻克。举小旗的任务看似简单,但依旧让罗仕忠及其所在的部队损失过多,付出了巨大代价。

“作为军人,打仗是责任。当时(我看到)牺牲的战友太多了,我已经冲上主峰了,必须发出信号,保证后面(的战友继续进攻)。”对当时的冲锋场景,罗仕忠依然历历在目。

冲上主峰,为后续部队开拓道路,既是一个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表现,也是对一个共产党人如何忠诚担当的生动诠释。

战斗结束,罗仕忠因伤势过重被送到后方治疗。罗仕忠所在的部队就他和另外两位士兵荣获了二等功。但是出院后,罗仕忠又随部队投入下一场战斗。

在罗仕忠的心中,红色信号旗虽小,但它立起的地方,就是中国。为了红旗不倒,任何的艰难险阻都可以被抛诸脑后。这种红旗为先,冲锋在前的精神不仅激励了罗仕忠在战场上奋勇拼杀,也构成了罗仕忠退伍后面对生活困难的巨大精神动力。

二、退伍生活:穷且坚毅

退伍后的罗仕忠,提得最多的就是“不能给组织添麻烦”。1986年,罗仕忠悄然退伍。退伍后回到老家,被安排到了瓮安县玉华磷矿成为一名施工员。

在被问及何不以二等功的荣誉向组织提出要求时,罗仕忠回答,“当时可以提,但我考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当兵打仗的不止我一个。我就想着不要给组织增加负担,不要给领导添麻烦,就一直没去找他们。”

此后罗仕忠的生活并不顺意。在其工作期间,农村老家里的田地被收回了。2002年,公司实行改制,动员大家内退。看到员工们在动员大会上无人愿意内退,罗仕忠又第一个站起来自告奋勇退出,并协助领导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使公司顺利完成改制任务。

离职之后的罗仕忠家上有老、下有小,顶着巨大的家庭负担,但每月的收入却少得可怜。没过多久,罗仕忠的妻子便得了重病,为了给妻子治病,罗仕忠散尽家财。

但最终,爱妻仍旧撒手人寰,爱妻的去世极大地打击了罗仕忠,他表示以后将不再娶,以此表达对妻子的纪念。儿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学费又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为了凑齐给儿子上学的学费,罗仕忠不得已又变卖了房产。

2008年罗仕忠又借了一部分钱开了一个养猪场以给家中创收,但偏偏事与愿违,管理不善再加上当时流行猪瘟、经济危机等因素使罗仕忠不得不销毁所有的猪,这一下子亏损了5万余元。此番投资,罗仕忠血本无归,还背上了不少债务。

后来,罗仕忠的儿子考入兴义师范学院,将儿子送去上学后,罗仕忠便外出成为一名打工者。但是战时落下的伤形成了严重的后遗症,经常令罗仕忠疼得直不起腰来,也使他打工时比常人更费劲。

不久,儿子毕业后来到了贵州一处偏远的地方担任教师,一个月只有一千多元的工资。罗仕忠靠打工还清了之前所欠的债务,但购买廉租房后又欠下4万多元的新债。

有一年国庆节,儿子看到父亲身体与自己离家读书时又差了好多,白发苍苍,身形佝偻,不禁潸然泪下。“儿子,哭有啥用,要是哭能解决问题,我陪你哭,”对此,罗仕忠却只是一笑置之,“只要你好好工作,我做好小本生意,两年后就能还清欠的账,到时候日子就好过了。”

2013年9月,罗仕忠回到了30年前参加战斗的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园,看到墓碑上一个个熟悉的战友名录,这个在生活重担前都未掉过一滴泪的男人眼眶湿润。“我的荣誉是我的战友们一起用生命换来的。”但是谈到曾经的荣誉,这个老兵很坦然。甚至在儿子上大学前,他从没向儿子提过在部队的事迹。

有人劝他去找政府解决一下困难,在看到罗仕忠这样一位战争英雄过着这样的生活的时候,当地有关部门也曾不止一次想对其提供帮助,但每一次,罗仕忠都婉言谢绝了。

“如果当初国家没有选择我,我也没有机会立功受奖,仍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退伍后给我安排了工作,我也成了家,我很知足。比起我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幸运了。”就这样罗仕忠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三、热爱生命,忠肝义胆

1991年10月份左右,当时已是单位物流部的发货人员的罗仕忠,跟往常一样发完货物后坐上回县城的中巴车,汽车急速地在贵州特有的盘山公路上盘旋。

突然前方有车开来,司机大意避让不及,汽车从40多米的山崖上翻滚而下,当时的罗仕忠得益于在军中练就,已成为肌肉记忆的军事技能,在车祸发生的瞬间果断地站了起来,手抓到了车顶的行李架,大腿牢牢靠在了前排座椅上。

当整车翻滚着到了山脚,罗仕忠从翻滚的眩晕中适应了两分钟后艰难爬起。他的大腿上被划出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但他来不及考虑自己的伤,而是车里车外地将一个接一个将伤员抬出汽车,这对他来说已经是极大的体力消耗。

此后当地政府为了奖励他的行为要给予1500元的奖励,被罗仕忠拒绝了。对罗仕忠而言,他在当时的奋不顾身也仅是内心中军人血性的一种延续。因为在他心中,他始终认为救助生命是职责所在,老山战场上,他守护的是亿万中国家庭的幸福生活,是中国人民从此不再受辱的期盼。

而今天车祸中的见义勇为,罗仕忠的军人底色依旧不褪。他不希望看到有人伤亡,也不希望自己只是等待他人救援而什么都做不了。

如今的罗仕忠,依旧过着清贫的生活。由于战争负伤,脊椎已经变形,无法完全直立行走,罗仕忠的身形在岁月的洗礼下更加矮小瘦弱了。腿部的弹片虽然已经取出,但是一遇到天气变化还是避免不了疼痛,受此影响,罗仕忠走路也不是很利索。

但即使这样,罗仕忠认为,自己身为一名军人,日子过得再苦也没有关系,不能给国家带来麻烦和负担,能够从战场上活下来,已经是他最大的幸运了,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军人观念,始终没有向国家申请过什么特殊照顾和帮助,生活中的艰难始终是由他一人扛起。

罗仕忠的一生,有两种精神。一重是军人精神。他始终坚持着军人信念,在战场上尽忠职守,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成为光荣的战斗英雄,另一重则是农民精神。

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勤劳,同时也是最有韧性的群体,他们不屑于向他人求食,向天祈怜,而是在生活的沙漏中锻炼出柔软的身段,将隐忍、坚毅融进了每一天的生活,每一次的挫折中。以罗仕忠为代表的英雄,正是中华民族历尽千年,文明依旧绵延不断地依傍。

1.《史来赏鉴 对越反击战,第一个把红旗插上老山主峰的罗仕忠,退伍后过得如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史来赏鉴 对越反击战,第一个把红旗插上老山主峰的罗仕忠,退伍后过得如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7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