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微信朋友圈里,大家都在转发一条消息,内容是电影《上甘岭》中张连长的原型、在上甘岭战役中荣立一等功的志愿军英雄连长张计发老英雄病逝,看了这个消息后,可能很多信阳人和我一样,也刚刚知道我们与老英雄竟然居住在同一个城市,原来英雄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英雄连长张计发共负伤8次,荣立特等功4次、一等功2次,1966 年,老英雄张计发,因为肝硬化、胃病、腰腿痛等伤病缠身,从135 团参谋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后,被组织上安排到信阳军分区干休所离职休养至今,也就是说英雄在信阳已经居住了近55年之久了,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信阳人了。

信阳市地处大别山区,这里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曾创造了“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奇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从信阳罗山何家冲出发的红二十五军,也是长征中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为党中央将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创造了条件,大别山也成为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另外还有,1946年,王震将军率领三五九旅作为中原突围的右路纵队,沿九里关、信阳鸡公山和黄袍山一带,顺利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平汉铁路封锁线;1947年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等,这些都是信阳的红色记忆,在我党的整个革命历史过程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战争年代,无数的信阳儿女前赴后继地投身革命洪流之中,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据不完全统计,仅信阳的新县,一个当年总人口不足10万的小县,就为革命牺牲了近5.5万人。解放后,信阳籍的开国将领也为数不少,如许世友、郑维山、李德生、尤太忠等,信阳的新县、商城都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信阳可以说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英雄连长张计发也为他的第二故乡信阳,又增添了不少英雄色彩,这也是每个信阳人的自豪。

残酷的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美军称为“三角形山战役”。战役的残酷程度,要远超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据后来统计,上甘岭战役中的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上甘岭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大约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弹爆炸,可见战争之残酷。

上甘岭是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我们所称的“上甘岭战役”,实际是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对两个高地的争夺战,也就是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这里是五圣山的前沿阵地。最初驻守在597.9高地的是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的九连和八连的一个排,相当于一个加强连的兵力;驻守在537.7高地的为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一连。

战役打响后,“联合国军”先是采取飞机、大炮进行狂轰滥炸,猛烈的炮火,让驻守在阵地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感觉就像乘坐着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一样摇晃不停,甚至有一名小战士被炮火震死,可见敌人的轰炸是如何猛烈了。在炮火轰炸后,敌人展开地面进攻,敌人投入了两个师的兵力,而志愿军却只有两个连,兵力相差十分悬殊。

美军原计划在五天内结束战斗,但战斗一直进行了43天,本来只是一场很小的战役,却因为双方不断地投入人力和武器,使这场战役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战斗先后经历了阵地争夺战、坑道战、反击战等几个阶段。上甘岭战役的胜负,关系着后边的五圣山防线,对整个朝鲜战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志愿军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曾说:“为了全局,十五军打光了也在所不惜,坚决不能丢了五圣山!”

战斗打得十分残酷,有的连、排战士几乎全部牺牲,战士们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这一类的行为数不胜数。在43天的作战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之多,在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地阻击下,成功击退“联合国军”的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在作战中也涌现出特级英雄黄继光、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排长孙占元、牛保才等各级战斗英雄12347人。

11月5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邓华、朴一禹联名对在上甘岭作战的志愿军第十五军发去嘉奖电:“你们发扬来了坚韧顽强的战斗作风,愈打愈强,战术愈打愈灵活,步炮协同愈打愈密切,战斗伤亡亦逐渐减少,这样打下去,必能制敌与死命。我们特向你们祝贺,望激励全军再接再厉,坚持战斗下去,直到将敌人的局部进攻完全彻底粉碎。预祝你们胜利。”

而在国内时刻关注着这场战役的毛主席,也将这份嘉奖电批转给各大军区、各兵种及军委各部门。7日,毛主席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给志愿军司令部发去电报,肯定了志愿军对此次战役的决心和部署是正确的,而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希望十五军坚决作战,为争取全面胜利而奋斗。

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以志愿军的胜利而结束,在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伤亡11529人,伤亡率在20%以上;“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伤亡率在40%以上。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也标志着志愿军在整个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英雄连长张计发与电影《上甘岭》

上甘岭战役时,张计发担任志愿军15军45 师135 团7 连连长,他是河北赞皇县人,1942年参加抗日先锋队,1945年正式加入八路军,1951年,张计发随志愿军第15军入朝作战。他于1952年10月14日,率领135 团7 连参加上甘岭战役,当时,597.9高地的二号、七号、八号和十一号阵地被美军占领。

张计发带领7 连的战士向敌人发起冲锋,经过近一夜的拉锯战,于凌晨成功夺回了阵地,只有160 多人的7连,在战斗中有80 多位战士牺牲,消灭敌人300 多人。他们在夺回二号阵地时,遭遇的阻力是最大的,敌军有4个火力点进行拦阻,密集炮火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张计发将战士组成敢死队进行强攻。

在争夺二号阵地的战斗中,张计发所在的7连涌现出不少的战斗英雄,特别是二排排长孙占元,他与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杨连第被人们赞为抗美援朝"五大烈士",被授予特等功臣、一级英雄称号。当时,孙占元的二排担任第一突击队,在攻下敌人第二个火力点后,孙占元双腿都已被炸断,但他仍然抱起机枪向敌人扫射, 在敌人反扑时,孙占元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拉响了绑在身上的六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7岁。

张计发带领7连在阵地上一直坚守了24 天,等他们撤下战场时,全连仅剩下19人,可以想象战斗打得是多么残酷了。在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张计发带领的135 团7 连,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机关授予集体一等功,连长张计发也荣立个人一等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在战役结束不久,毛主席就曾表示希望能将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让国内的广大群众都能接受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不久,长春电影制片厂接受了这个任务,剧组先是来到朝鲜的上甘岭战场实地体验生活,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摄制组两次来到上甘岭,并采访了一百多位当年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战士,最终创作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然后挑选演员进入拍摄阶段。

在电影拍摄时,将影片的视角投向上甘岭战役中135 团7 连,以一个连队、一条坑道的独特视角,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展现上甘岭战役的惨烈和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1956年12月1日,电影正式上映,立即引起了轰动,机智、勇敢的八连连长张忠发和毛四海等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电影主题歌《我的祖国》,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仍为人们喜爱和传唱。

电影中英雄连长的原型张计发,在回国后被部队送到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学习,他在观看电影《上甘岭》时,回想起牺牲的战友,一边看一边掉泪,但是,当时并没有人知道他就是电影中张连长的原型。直到后来有位记者在步兵学校看到张计发写的《自传》,才发现其中的内容和电影的情节几乎一样,于是,张计发是《上甘岭》里八连连长张忠发人物原型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张计发的英雄事迹也为更多人所知晓。

《上甘岭》中虽然说描写的都是真实的场景,但是,真实的战场要比电影展现得残酷的多得多,其中有一个场景是一个苹果在战士们之间传来传去,谁也不忍心吃上一口,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由于战斗激烈,敌人对阵地进行不间断的轰炸,后勤补给一直无法送到阵地,在10月28日夜,运输连指导员宋德兴和两个火线运输员冲过了炮火封锁,将三袋萝卜和一些慰问品送进了坑道。

其实,能够吃上萝卜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战士日常的主食就是靠炒面来解决,这个炒面,可不是我们现在吃的炒面,而是一种特制的食品,是用小麦和大麦配黄豆杂粮粉碎后炒熟,就这样干吃,如果没有水是非常难以下咽的。上甘岭战役时,由于无法及时补充后勤保障,前线坑道里严重缺水, 战士们起初舔岩壁上渗出的水珠,到后来,尿液就成了唯一的水源。

看到送上来的萝卜,战士们像过节一样,但是萝卜吃多了上火烧心。后来部队紧急采购了一批苹果,可是如何送到阵地上去,又成了问题,为了让战士们吃上苹果,十五军的首长们甚至做出了谁能够将一篓苹果送进坑道,就给他立二等功的决定,但是,运送苹果的战士大多都牺牲在了路上,在电影中,运输弹药的小战士在路上捡了一个苹果,自己没有舍得吃一口,将苹果交给张连长。

当大家看着这个苹果,都知道来之不易,无论是伤员还是战士们都不忍心吃,苹果又回到了张连长手中,张连长只得象征性地咬了一口,其他人才开始吃,一个苹果整整转了三圈,八个人才将一个苹果吃完,场景十分的感人。

1966 年,已经担任135 团参谋长的张计发,因为肝硬化、胃病、腰腿痛等伤病缠身,离开工作岗位,被组织上安排到信阳军分区干休所离职休养,期间他多次被邀请到各地做报告,讲述上甘岭的战斗故事,他没有讲自己的英雄事迹,讲得最多的就是那些牺牲的战友,特别是战斗英雄孙占元。

张计发与孙占元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在一起,孙占元是河南省林州市人,在参加解放贵州的战役时,张计发是排长,孙占元是班长,后来两人又一起参加抗美援朝,在上甘岭战役时,张计发是连长,孙占元是排长,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在孙占元牺牲后,张计发经常会想起他。

1994 年4 月,孙占元的家乡林州市政府,在林州市烈士陵园西侧建成了孙占元烈士纪念馆, 张计发也被应邀参加了孙占元烈士纪念馆的落成典礼,他在见到长相酷似哥哥的孙占元的妹妹孙立兰时,立即又想起了那段难忘的岁月,看着烈士的妹妹,张计发又流下了眼泪。

如今,英雄虽已逝去,但是,那段岁月和英雄的英勇事迹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将上甘岭精神传承下去,就像老英雄张计发曾说的那样:“一个民族、一支军队,只有从精神上站起来、强起来,才会永不言败、永葆生机。”

1.《聊在南书房 英雄连长张计发的离去,让我们再次回忆起那个有关苹果的感人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聊在南书房 英雄连长张计发的离去,让我们再次回忆起那个有关苹果的感人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77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