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不显、野心不明、又不受刘邦宠爱的汉文帝刘恒的继位,是一场政治博弈的结果。
在汉高祖刘邦伤重不起、驾崩于长安后,随着吕氏外戚集团的崛起,汉朝廷就发生了一场由汉朝开国功臣集团联合刘氏宗室集团对抗吕氏外戚集团的政权争夺战,并最终以前二者的压倒性胜出作为结局。而此时,身在封地的代王刘恒并没有参与到这一场政变中。
在政变结束后,汉朝诸城就面临了“谁入继大统更为合适”的世纪难题,而此前吕后强大的外戚力量已经使他们成为惊弓之鸟,于是在“母族、妻族弱”、“新皇帝本人不能强势”的选择标准下,代王刘恒就在朝臣们列出的“新皇帝候选人”名单中脱颖而出。
可以说,代王刘恒的继位,是坐享其成。但这个“腹黑男”并不如朝臣们所想的那般无害。作为开启“文景之治”的有名皇帝,仅带六人登基的他在入继大统的当晚就连发三道圣旨,很快地掌握了朝廷政权,随后励精图治的他也一步步带领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可以说,汉文帝刘恒的一举一动,都堪称帝王心术的最高应用。
初封代王
刘恒在汉高祖刘邦的儿子中,并不具备继承大统的优势。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因出身不显而没有受到皇子应有的重视。他的生母薄姬,曾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因魏豹投降刘邦后又背叛的缘故,在叛乱平息后沦为了汉军的俘虏。
起先她被安排到了织室干杂役,但不到一年多的时间就凭借姣好的姿色,被偶然得见的刘邦看上并纳入后宫。
刘恒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于公元前202年被孕育出来的。但是在他出生之后,薄姬就逐渐失去了刘邦的宠爱,很少有见面的机会。母子俩也因为刘邦的冷落,在后宫中过上了如“隐形人”一般的生活。
刘恒母子俩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分别出现在公元前196年和公元前195年。前者是刘邦平定了代地陈豨的叛乱,并将其作为刘恒的封地,后者是刘邦去世后,在后宫地位很低的薄姬得以被吕后准许与刘恒一起到封地就国。
从这个时候开始,刘恒母子俩才真正脱离了长安宫廷,得以到封地的都城——晋阳休养生息。而不得不说,正是这一行动,使他们避开了后续宫廷的腥风血雨,并最终成为诸皇子中的人生赢家。
根据历史记载可以得知,在刘邦病逝之后,吕后就扶持自己的儿子刘盈登上了皇位。但有强势的母后压在头上,汉惠帝刘盈并不能真正执掌朝政,反而不得不当了七年的傀儡皇帝。
在这七年里,汉惠帝刘盈亲眼看着吕后残杀诸王及后妃,日渐忧愁抑郁,最终病死。而丧子的吕后很快就走出了悲痛,另立一宫女之子刘恭为帝,史称少帝。
吕后扶持少帝上位,可想而知就是看中了其母族不显、没有权势与其对抗。所以少帝刘恭上位之后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而且年轻气盛的他并不懂得掩饰对生母为吕后所杀的怨气,在当上皇帝的四年里先后被吕后囚禁和斩杀。
在第二个傀儡皇帝失去作用之后,吕后又盯上了常山王刘弘。显然,在吕后及其外戚集团的掌控下,刘弘的五年皇帝也只是一个摆设而已。也即,从刘邦去世后的十六年里,汉朝的号令可谓都是出自吕后,她才是长安宫廷的真正掌权人。
但吕后的执政显然不被皇子、朝臣与世人所接受,这也是她不断扶持傀儡皇帝上位以作遮掩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吕后在刘邦去世之后,就开始了她迫害皇子的“征程”。
刘邦的三子刘如意、六子刘友、五子刘恢,先后惨遭吕后毒手,只有长子刘肥侥幸逃出。而远在晋阳封地的代王刘恒,也一度遭受过吕后的试探。
但目睹众多兄弟惨死的刘恒,显然是明白只有潜伏起来做出无害之状才能保住自己和生母性命的。所以在吕后表示要改封他为赵王之后,他立马表示自己愿意为朝廷守卫北部边境,无所谓封地大小、条件好坏。而刘恒不想卷入争权夺利漩涡的表态,也的确使他脱离了吕后的注意,保全了自己。
汉宫政变
吕后在专政的十六年里,严格控制着京城与皇宫的警卫,同时还大封吕氏宗族弟子为王侯,巩固自己的势力与地位。但这样的细致打算,最终还是在她病危之后,立马迎来了潜伏已久的汉朝朝臣的强势反击。
以朱虚侯刘章、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为首的汉朝开国功臣集团,外联刘氏宗室集团,内夺兵权,逐渐发起了一场针对吕氏外戚集团的宫廷政变。很快,在几大势力的联合之下,吕氏耗费十六年建立起来的吕氏势力就分崩离析,被诛灭殆尽。
而当时在位的小皇帝刘弘,也被朝臣们以“非汉惠帝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为由,被赶下了皇帝的宝座。
在这种情况下,新皇帝人选的讨论就成为了朝臣们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讨论事项。因刘邦长子刘肥、少子刘建都已经病逝的原因,最终他们列出的“新皇帝候选人名单”,就只有参与政变的齐王刘襄,以及刘邦仅剩的两个儿子——淮南王刘长、代王刘恒。
刘襄作为宗室中最早起兵反叛朝廷的人,在这场宫廷政变中起到了比较关键的作用。在出身、才干、胆识上,他显然具备比较明显的优势。
但对已经经历过吕后专政的朝臣们来说,刘襄背后强势的母舅一族,就成为了他们最为忌惮的要素。特别是此前被刘襄软禁过的琅琊王刘泽也大力反对刘襄即位,所以最终刘襄就被众人从“新皇帝候选名单”中剔除出去了。
而淮南王刘长被淘汰的原因,也如齐王刘襄差不多。
到这里就只剩下代王刘恒可以考虑了。刘恒的母族薄氏一族实力不强,妻族也来自贫寒之家,基本没有后妃与外戚干政的威胁。再加上他本人为人低调,性格仁善,在治理封地的时候颇有政声,是朝臣们所要寻找的最合适人选。
因此,在朝臣们关于“利益最大化”的问题中,全程没有参与过政变的刘恒就成为了他们的“最优解”。而他们从长安派出的使者,也很快到了晋阳,将“这张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递给了蒙圈的代王刘恒。
登上皇位
尽管惊讶于朝臣的最终决定,但远在代国也始终关注长安宫廷近况的代王刘恒并没有失态。相反,他非常冷静。
他先是召集下属商议,又派了舅舅薄昭到长安探听,确定拥立其上位是所有大臣的意愿之后,才带着张武、宋昌等下属前往长安。而谨慎的他在达到高陵后就停下了脚步,又派了宋昌进城察看,无变故后才继续行进。
行至渭桥之后,刘恒等人见到了前来迎接的大臣,但他没有按他们所说的直接进宫,而是到了自己曾经的府邸暂住,直到朝臣三番五次请求之后,才同意继位。
在确定继位之后,刘恒首先就清理了原先的小皇帝刘弘,杜绝了变故发生的可能。而当他正式继位,成为汉文帝之后,他就连下了三道圣旨。
首先是将自己在代国的旧部都安排上最重要的位置,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第一道圣旨是封宋昌为卫将军,统辖京城和宫廷的卫戍部队。
在万事妥当之后,刘恒下达了第二道圣旨,恢复被废的刘家子孙爵位和土地并对诛灭诸吕的有功之臣进行封赏。
紧接着的第三道圣旨即是将陈平封为右丞相,功劳更高的周勃封为左丞相,聪慧的刘恒通过打压周勃、礼遇陈平、拉拢重用灌婴,一步步实现了朝廷的大洗牌。
小结:
从继承大统之初,刘恒连发的三道圣旨中,就可以看出他深谙帝王之术。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在稳固朝政之后,能够一步步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并最终创下文景之治的缘故。
1.《文史明鉴 汉文帝登基当晚,连发的3道圣旨是何内容?堪称帝王心术最高应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史明鉴 汉文帝登基当晚,连发的3道圣旨是何内容?堪称帝王心术最高应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7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