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两大阵营耸立,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了帷幕。随着战争的结束,一些原本次要的矛盾,逐步浮出了水面。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开始重新拾起阶级与意识形态对抗,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绝对主力抵抗住了德国侵略的、代表着广大劳动者阶级的、崭新崛起的无产阶级政府—苏联产生了莫大的警惕之心。

1946年3月5日,著名的英国前首相,上议院议员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讲,将资本主义帝国的丑恶嘴脸赤裸裸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9年4月,由美国牵头,成立著名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苏两方从德国、奥地利、南斯拉夫、小亚细亚到中亚的伊朗、阿富汗,再到东亚的日本,朝鲜,处处展开对抗。

在中国也可以说有这两种力量的投影所在:代表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与代表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从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各种美械师可以看出,美国对于中国大陆还是比较看重的。苏联因为需要更多地关注欧洲,并没有对中国共产党提供太多的帮助,甚至可以说并不看好中国共产党会取得胜利。然而在经过艰难的战斗以后,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胜利。

1950年,由于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向苏联靠拢,并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开始蜜月期。

建设具有现代化作战方式的军队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紧接着次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卫东北边防,中央军委决定抽调在南方的第38,39,40军,同时调动刚刚解放海南岛的第15兵团北上,与在东北的第42军组建东北边防军,同时任命粟裕将军为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然而此时的粟裕将军因为常年征战,导致身体旧伤复发,不得不向中央军委请辞,去青岛疗养。

1951年,中央军委经过研究决定,由徐向前将军担任总参谋长,聂荣臻将军担任副总参谋长,后徐向前将军因长期病痛的折磨,由聂荣臻将军代理总参谋长一职,并任命粟裕将军为副总参谋长。

在担任副总参谋长时期,粟裕将军对解放军提出了新时代建设指导意见:要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各军种部队的建筑、工事的建设,要按照统一作战思想、战略方针、战备要求,并实施地域上的统一部署,防止换人就新建一部分,废弃一部分,造成大量的浪费。

并根据现时现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近海防卫和增强城市防卫能力的观点,认为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未来中国的受到的军事威胁来自海上,应根据国情来建设适宜于未来作战的海军。巩固海防才能巩固国防,没有海防就没有国防,海防建设是国防的重要项目。而在未来发展中,城市具有极大的潜力,工业化相对会集中在城市,如果城市掩护不好,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工业被破坏,战斗后损失无法补充。进一步就提高城市防卫能力,使城市要像斯大林格勒一样,在城市里大量消耗、消灭敌人。

1952年4月粟裕将军在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提出,国家百废待兴,即将开始展开大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建设,为了更有力地保卫国防与国家建设的安全,应考虑工业布局要与军事建设相互配合,兼顾更为快捷的军事支援与对工业基地的军事保卫。民用设施建设上,也应适当考虑将来军事上的需要,如铁路、公路、运河、民用海船等。城市建设方面,则需要考虑发生战争时的防空、防火、地面防御等方面的便利。甚至于农林建设最好也适当考虑将来的作战之需。

1953年,新中国借鉴苏联的发展经验,发布了属于中国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粟裕将军立刻指示军队的有关部门:必须将交通道路,水路运输,通信联络,防护林的培植和坦克手预备人员(拖拉机手)等与发展计划有关问题,与国防方面相互衔接起来。并且要求即行着手研究,提出计划,并求得与地方计划相衔接。

同年6月,粟裕将军将“一五”计划实施期间出现的浪费问题,向中共中央进行了汇报:有些地方并没有将资金用于建设国家富强的方面,而是兴建高楼大厦、大修公园马路,国家基本建设的宗旨在某些地区已产生偏向,甚至因上面批拨经费比地方预计的要多,便以花光为快,造成浪费。并对此提出了建议:应责成各系统单位严格审查控制所批拨的经费,将国家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重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纠正乱花钱的现象。

1954年,粟裕将军在听取了空军司令刘亚楼,副司令王秉璋对空军的发展汇报后,提出了两点指示,并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汇报:1.空军要拨一些飞机给海军,或练习海上飞行,以应对未来的需要。2. 整个空军还有些未经过战斗锻炼的部队,今后可以针对台湾空军动向抽调2个师部队轮番作战,并修建路桥临时机场,以适应当前斗争。又在听取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副司令员陈锐霆汇报后,召集总参有关部、炮兵、工程兵等领导研究炮兵整编、学校教育与部队衔接问题,以及援越装备炮兵师的问题。

同年5月,召集总参并海、空、防空三军有关部领导讨论加强海军空中、防空力量以及在东南沿海作战的问题。并指出海军不仅要逐渐加强海军防御作战,还要练习两栖登陆作战。并向毛泽东主席及中共中央报告工作情况:1.华东海军推进到定海、石浦地区。2.配给海军特种兵部队。并提出今后应主要加强海、空军的建设与发展,富有远见地认为尤其要以加强空军为主。

同年9月,与朝鲜归国的彭德怀司令作为军事代表团的正副团长,访问苏联参观了原子弹爆炸演习。归国后,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0月粟裕将军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根据参观苏联原子弹爆炸演习后的感受,对作战部的《对国防永备筑城建设计划的建议》作出批示:明年构筑的防御工事中,必须加入构筑原子防御因素。并在随后向中央军委呈送了《在原子时代关于陆海空军军事建设方针的建议》,着重提出:全军建设应以建设强大的空军和防空力量为核心。次年1月,在听取总参李涛部长汇报时,再次强调:原子时代,要做好在战争时能继续工作的准备,需要考虑建立备用的次级工作单位。

1955年9月,周恩来总理亲手将大将军衔第一个授予了粟裕,在一千六百多名将军中名列首位。同时授予粟裕将军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国防工程建设经费出现缺口,粟裕向总参代理主持工作的陈赓、黄克诚两位将军致信,认为当下应先暂停不重要的设施建设,如办公楼、疗养院等,可以停建或者延迟几年再建,将有限的军费花在刀刃上。并在11月份时,向中央军委提交了一份关于保持我军优良传统的报告,在报告中斥责了海、空军的奢侈作风,不仅伙食标准高,而且还有形式主义作风,吃西餐还用进口的刀具,铺进口的塑料桌布,典型的铺张浪费。

1977年,已经70岁的粟裕仍然念念不忘把国防建设付于经济建设之中的问题,因当时中苏交恶,为了防备苏联的大规模坦克钢铁洪流,全军把打坦克放在第一位的情况,提出了在重点区域和预定战场的农田基本建设中要注意平战结合、修梯田、造林带、挖沟渠,以适应反坦克作战的需要。同时要军民团结协作,军队要尽力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是党、军队以及全国人民共同的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政府进行统一规划,人民鼎力支持、军民结合,才能建立起我国的积极防御的国防体系。可以说粟裕大将在工作中鞠躬尽瘁,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中苏交恶,殃及池鱼,战功彪炳,却被认为是不会打仗

然而这样鞠躬尽瘁的粟裕将军,也能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以至于在1958年被撤销的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被委派到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

粟裕将军的这次蒙受不白之冤,与苏联有很大关系。早在红军时期,就受到在苏联的第三共产国际委派的人员,如王明、李德等“指导工作”,而且完全不顾中国的国情民情,经常性地照搬苏联的各种条例,导致红军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损失,不得不被迫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直到遵义会议才确立了正确的领导思想,所以党内对于苏联是十分警惕的。

1954年,取消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并成立了国防部与国防委员会,彭德怀司令担任国防部部长。

同年,因撤销大军区,需要重新划分军区,彭德怀与粟裕因对未来战争的认识和准备上看法不同,在这一点上产生了分歧:粟裕认为需要单独成立统帅部直接领导的战略预备队,战时由统帅部机动指挥。

而彭德怀认为,全国一盘棋,不分你我他,完全可以在划分军区后临时抽调各军区军队组成战略预备队。而粟裕则坚决认为提前划分预备队具有重要作用,避免战争时候,临时抽调造成各军区混乱,同时也可以节省集结时间,把握战机,掌握战争主动权。

但这只是分歧的开始,自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以来,为了体现国防部的权威性,在没有明确的权责及规定的情况下,将很多原来由总参谋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或总参本身下发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国防部署名。

有感于这种混乱的情况,粟裕向中央军委和国防部提议:明确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职责,以便在今后日常工作中有条例可依。中央批准了并责成总参谋部起草关于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职责条例,但是总参谋部连续起草修订了五次,均未获得批准。

1957年11月,彭德怀、叶剑英率领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活动,粟裕也一同前往,在拜会苏军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时,因总参的起草的的条例依旧未获得批准,从借鉴苏军经验的角度,请对方出一份苏军的“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职责书面材料”,以便给中方提供一些参考。

1958年,苏联提出要在中国建设军用长波电台,以及中苏组建联合海军,共享对方领海。中方认为长波电台涉及主权问题,可以由中苏双方各出一半资金,由苏联提供技术,主权归属中国,苏方拒绝了。在领海及联合舰队问题上,则完全是不可接受的,中国海军力量十分单薄,联合舰队与领海完全是苏联单方面受益,甚至有控制中国军队的企图,这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同年五月,中央军委即展开反教条主义扩大会议,首先是萧克被点名批评,接着就对粟裕也展开了激烈的批评,有个别人以国防部与总参关系问题上大做文章:认为其向国防部要权,并且一贯反对领导,甚至连前不久访问苏联时期望获得一些参考资料也被说成是告洋状。

因当时解放军大部分的军队建设都是参考苏军来进行的,所以在认为苏联想控制中国军队以后,中央军委不得不担心再次出现王明、李德一类的人物出现。

此次军委扩大会议即是对军队完全模仿苏军的教条主义展开批判,一时间刘伯承、叶剑英、萧克、李达、粟裕等都受到的不公正的指责。粟裕被按上了“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的罪名,甚至连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七月分兵”的失败也被拿出来讲,认为粟裕这个人根本不会打仗,完全是徒有虚名。

然而毛泽东征询了肖劲光对粟裕的看法,肖劲光大将评价粟裕是为人正派,没有二心的。毛泽东赞同了肖劲光的观点,并对粟裕进行了公道的评价:粟裕同志在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陈毅元帅也在粟裕第二次检讨后,带头鼓掌并认为:粟裕检讨得很好,经过此次检讨,已经解决了我们之间的分歧,重新团结了起来,在军事上粟裕是有很大的贡献的,在指挥上做得很好,打了很多胜仗,这是不能抹杀的。

但是粟裕并没有解脱,仍然在8月31日解除了粟裕的总参谋长职务,转入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陈赓大将后来听说了对粟裕“不会打仗”的指责,苦笑着说:如果粟裕不会打仗,不知道在中国还有谁会打仗?不如让他站出来让我看看。

1961年,陈赓和粟裕两位同在上海疗养。陈赓诙谐地对粟裕说:“在中国有两忌,一忌不会吹拍,二忌功劳太大。这两忌老兄你都占了,哪能不倒霉?”

纵观粟裕将军的一生,有着对党对人民对国家无限的忠诚,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马克思思想中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真理毫不动摇,顾全大局。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性,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

在革命斗争中不屈不挠,用优秀的战略眼光与优异的指挥艺术,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在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期间,鞠躬尽瘁,殚精竭虑,为把我军建设成一支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一座屹立在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

1.《墨斗鱼说史 有人说粟裕“不会打仗”,陈赓苦笑:谁会打仗,站出来让我看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墨斗鱼说史 有人说粟裕“不会打仗”,陈赓苦笑:谁会打仗,站出来让我看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7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