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罗斯之战,是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一次正面的战争,最终唐朝惨败。这场战争,历来备受关注。此战虽然并未改变唐朝和阿拉伯在中亚的地缘格局,但是在网上的热度却十分高。本文试图实事求是,客观讲解下怛罗斯之战的来龙去脉。
一,阿拉伯和突厥对中亚的争夺
长期以来,对中亚的争夺,主要是突厥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事情。6世纪以来,突厥强盛,统一大漠、征服西域、灭嚈哒汗国。此后,中亚的粟特各国(昭武九姓)就被西突厥直接统治,一些粟特国家的国王都是突厥贵族直接担任。原来的嚈哒汗国瓦解后,其后裔分为了吐火罗诸国(阿富汗一带),其国王大多也是由突厥贵族担任。
唐朝于657年灭西突厥汗国,但是未能实现对突厥各部的直接控制。对于西突厥十姓、吐火罗和粟特,唐朝都只是名义上进行了册封。因此,后来突厥经常联合吐蕃进攻“安西四镇”,导致安西四镇多次废弃,唐朝在西域立足未稳。
679年,武则天派遣大军击败了吐蕃和西突厥联军,并深入西突厥核心——楚河流域,建立了碎叶城,取代取代焉耆成为安西四镇之一。碎叶城也成为了唐朝最西的据点。但是好景不长,691年,碎叶城再次被突厥占据。其中的突骑施部强盛,以碎叶城为大牙(首都),建立了突骑施汗国。
正当唐朝和西突厥在争夺西域的时候,阿拉伯帝国不断强盛起来。651年,波斯帝国被阿拉伯帝国所灭。波斯王子卑路斯逃亡吐火罗地区。卑路斯联系了唐高宗,希望唐高宗出兵,但是唐高宗因为路途遥远而拒绝。随后,唐朝册封了卑路斯为波斯都督。然而,这种名义上的册封不会起到任何实际上的帮助。不久,阿拉伯就占领了吐火罗,卑路斯流亡长安。
此后,阿拉伯帝国不断侵蚀粟特地区和吐火罗地区。而该地区的统治者多数为西突厥贵族,他们选择联合起来对付阿拉伯。在怛罗斯之战之前,在西域抵抗阿拉伯的一直是突厥人。早在711年,后突厥汗国的西征军队就曾打到了铁门关,和阿拉伯大军一较高低,最终因孤军深入而败。
突骑施汗国建立后,该国就成为了中亚抵抗阿拉伯东进的核心力量。724年,阿拉伯呼罗珊总督赛义德带领大军大规模进攻粟特各国,石国被攻陷,康国被逼降,大军直达拔汗那国城下。随后,突骑施骑兵进入了费尔干纳盆地,大败阿拉伯军队,摧毁了阿拉伯在中亚的据点。粟特诸国纷纷复国。729年,突骑施又在撒马尔罕全歼阿拉伯军队。
二,高仙芝擅自开战,让唐朝颜面尽失
突骑施汗国的强盛,是唐朝和阿拉伯都不愿意看到的。与此同时,唐朝驻扎在西域的将领也想获得赫赫战功,因此总是故意制造矛盾,挑起战争。734年,唐朝的北庭守将刘涣擅自截杀了突骑施商队,而突骑施另一支从吐蕃返回的商队也被葱岭守捉拦了下来。此举终于惹怒了突骑施汗国,其可汗带领20多万大军进攻唐朝的安西四镇。
粟特诸国(昭武九姓)
战争进行了两年,唐朝西域的守军难以坚持了。于是,唐朝选择和阿拉伯帝国联合,从东西方夹击突骑施。736年,阿拉伯大军如约进攻吐火罗,而唐朝则调集大量的物资进入西域支持西域军队。在东西方的夹击下,突骑施终于崩溃。738年,突骑施大汗苏禄被部下所杀,其汗国一分为三。唐朝大军趁机西征,占据了碎叶城。从此,唐朝再一次控制了整个西域。
此后,唐朝对全国的军事部署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的建制被安西、北庭两大节度使所取代。节度使和都护有着巨大的区别。都护只是地方的军事长官,而节度使的权力更大,集行政、军事、财政为一体。唐玄宗时期,10大节度使掌握天下兵马,用兵自重。他们往往故意挑起和周边民族的战争,以此来获得军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唐朝节度使分布
唐玄宗时期,在西域的两位重要的节度使是封常清和高仙芝。747年,推波占领了帕米尔高原的小勃律,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此后,高仙芝就成为了安西节度使。749年,高仙芝又击败了朅师国,将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推向了顶峰。
高仙芝和其他节度使一样,妄想在西域挑起新的战争,以扩大自己的政治资本。而突骑施汗国灭亡后,中亚粟特各国纷纷被阿拉伯征服,他们必须向阿拉伯缴纳沉重的赋税,苦不堪言。因此,这些国家希望唐朝能够向突骑施汗国一样来保护他们。
高仙芝
粟特之一的石国,都城拓折城,地处丝绸之路咽喉,农业发达,居民善于经商,可谓富甲西方。高仙芝对石国垂涎三尺,于是就诬告石国王“无蕃臣礼”,领兵讨伐。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突厥人)赶紧和高仙芝讲和,高仙芝表面约和,暗中出兵偷袭,因而很容易就击溃了石国。高仙芝纵容士兵杀掠,不放过老弱病残。高仙芝在回师途中,又用同样的方式灭了突骑施移拨可汗。
751年,高仙芝无耻地向唐朝中央邀功,其中提到自己“破九国胡”,并将俘虏的突骑施可汗、吐蕃长、石国王、朅师王等运往长安。唐玄宗也是老眼昏花,将这些国王杀了,还给高仙芝重赏。
高仙芝的这种行为,让中亚各国对唐朝的态度一落千丈,“由是西域不服”。石国的王子逃出后,将唐朝军队的所作所为告诉了粟特诸国,于是各国纷纷投靠阿拉伯,试图联合阿拉伯来抗衡唐朝。而阿拉伯也想借此机会攻取安西四镇,于是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三,怛罗斯之战的失败
高仙芝得知阿拉伯即将东征后,选择先发制人。751年4月,高仙芝带领大军攻入了阿拉伯帝国境700余里,到怛罗斯城(江布尔城),于阿拉伯帝国军队接战。唐朝军队,一说有3万人,一说有7万人。而阿拉伯军队数量没有记载,根据《战争事典》记载,阿拉伯参与怛罗斯之战的部队不会多于9万。而网上流传的20万,是阿拉伯在中亚的全部兵力。
双方在此地激战五日,未见胜负,进入了僵持阶段。在非常关键的时刻,唐军中的葛罗禄部(突厥)突然叛变,与大食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乘夜间逃跑。葛罗禄部为何会突然叛变呢?主要是高仙芝在西域出尔反尔,早已失去了各族的支持。这个现象也反映了高仙芝已经无法在西域立足。
怛罗斯之战后,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入京任右金吾大将军,节度使一职由王正见担任。此后封常清又担任安西节度使一职。怛罗斯之战,并未给唐朝和阿拉伯带来什么巨大的影响。753年,封常清又攻占了大勃律菩萨劳城。而高仙芝调走后,粟特诸国又开始和唐朝交好,毕竟阿拉伯才是他们最大的威胁。
有意思的是,高仙芝和阿拉伯的阿布·穆斯林都在不久后被杀,其原因都是功高震主。怛罗斯之战后不久,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吐蕃趁机攻陷了河西走廊。几十年后,唐朝在西域的据点相继被吐蕃所攻陷。此后,吐蕃成为了阿拉伯帝国东进的最大阻力。
吐蕃巅峰时期版图
但是,中亚地区却基本被阿拉伯帝国所占据,这里的粟特人和突厥人逐渐被伊斯兰化了。有人认为怛罗斯之战导致造纸术西传,这也是谣传。实际上,早在3世纪,造纸术就已经传播到了两河流域,阿拉伯自从建国以来就在使用纸张书写。
此战后,大量的唐朝人被俘虏到了西亚,成为了奴隶。其中最有名的是杜环,他到达西亚后,逃脱了控制,于是游历中东、非洲十余年,著有《经行记》,记载于当时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的许多见闻,大大开阔了中国人眼界。
1.《斟北斗 怛罗斯之战,一场没什么影响的战争,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斟北斗 怛罗斯之战,一场没什么影响的战争,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