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70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任何时代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的普及,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想要普及教育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在印刷术刚刚发明之后,技术还不够成熟,书籍刊印难度较大,所以普及教育十分麻烦。

而且当时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造纸技术跟不上日常的需求,书籍的价格也高得吓人,只有一些世家贵族的子弟才有财力购买书籍汲取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宋时期,国力日渐强盛,经济实力不容小觑,就连生产技术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即便宋朝的经济发展繁荣,甚至重视文学发展,但依然没有出现完整的图书市场,没有专门供学子购买书籍的地方。反而是到了明朝时期,才正式出现了大规模的图书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明朝时期图书市场的繁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也有许多原因。比如朱元璋自建立明朝政权以来便十分重视教育,渴望恢复礼乐教化,改善蒙古族留下的破败风气。

比如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迅猛,开放海禁政策,增加了民众与世界文化的交流途径,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才促进了图书市场的出现。

一、教育改变人生

1、朱元璋的遗憾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生活并不太平,他出生在穷困的农民家庭,自小看惯了别人的冷眼,在贪官污吏的压迫下成长,生活十分艰难。

而且元朝末年战乱不断,自然灾害频繁,多地粮食欠收,朱元璋经常要忍饥挨饿,甚至沿街乞讨,这样的家庭,无论如何都是供不起他读书的。没过多久,朱元璋想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推翻元朝的统治,加入到了农民起义军当中,并结识了许多不错的朋友。

在起义的那段时间里,朱元璋学习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这让他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2、普及教育

朱元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南京建立起明朝政权,并制定了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促进农业发展,稳定明朝的根基。

同时,朱元璋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缺憾,在多地兴办学校,督促人们接受教育。因为元朝统治者出身蒙古族,也就是出身游牧民族,他们对儒家思想礼乐教化弃如敝履,只信奉“以骑射得天下”。

所以元朝时期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百姓的综合素质堪忧。朱元璋决心恢复礼乐教化,传承中华文明和儒家思想,所以花费大量的心力普及教育,让更多人接受知识。

二、经济发展的影响

1、开放海禁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曾制定过海禁政策,并将此作为祖训流传下去。到了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地区不够安稳,很多依海为生的人冒险与海盗勾结在一起,威胁着沿海居民的安稳生活。

到了隆庆年间,在严嵩等人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完成了开放海禁的使命,史称“隆庆开关”。

在开放海禁之后,我国大量宝贵的商品流入海外市场,受到了海外诸国的广泛欢迎,其中以茶叶、丝织品、瓷器最受欢迎。

我们采取薄利多销的政策,致使大量白银涌入中国,我们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存银量最多的国家。随着海禁的开放,商品经济繁荣,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思想受到冲击

开放海禁之后,我们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商人群体对外交流频繁,时常带回来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扭转着人们的想法。

在商人阶级的带动下,明朝百姓也渐渐接受了新的思想,并摒弃了原先节俭朴素的风气,同商人群体一样爱好奢靡之风,将享受生活作为重中之重。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之下,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愈加强烈,学习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便是书籍。明朝时期生产力提高,造纸不再是一件难事,书籍的价格也不再让人望而却步。

一本书大概只花费平民子弟一周的伙食费就可以买到,人们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加强了对知识的渴望,购买能力有所提高,书籍市场也就应运而生了。

百姓对外面的世界极为好奇,就需要通过一些途径满足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当时书籍是最为快捷有效的传播文化的方式,所以才会衍生出大量的图书市场,带动了明朝图书行业繁荣。

明朝的图书行业繁荣,受到了朱元璋等皇帝的鼓励,在多地修建学校,兴办教育,让更多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接受正统的教育,摒弃蒙元留下的糟粕。

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海外贸易繁荣,促进了民间贸易发展,百姓从来往频繁的对外贸易中看到了崭新的世界,对知识的渴望难以抵挡,共同促进了图书市场的兴盛。

参考文献:《明朝那些事儿》

1.《墨客谈文化 明朝教育普及,经济发展,思想受到冲击,带动图书市场繁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墨客谈文化 明朝教育普及,经济发展,思想受到冲击,带动图书市场繁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