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历史:三国结成反瑞同盟,大北方战争的开端

关键词:斯堪尼亚战争、波尔塔瓦战役

前因:斯堪尼亚战争

1675年,丹麦为收复失地,挑起斯堪尼亚战争,并引来众国一同反对瑞典,但丹麦还是被瑞典击败。

▲斯堪尼亚战争

后果:波尔塔瓦战役

1707年,卡尔十二世亲征俄国,但在波尔塔瓦战役中惨败,俄国的实力得到恢复,再度计划挑起反对瑞典的战争。

▲波尔塔瓦战役

过程始末

一、波兰、俄国、丹麦三国结成反瑞同盟

1700-1706年,卡尔十二世面对波兰、俄国、丹麦三国结成的反瑞同盟,先击退丹麦,随后在纳尔瓦战役中击败俄军,并南下波兰,瓦解反瑞同盟,取得战争胜利。

▲卡尔十二世

二、瑞典在欧洲树敌无数

卡尔十二世继位时,面临的形势已经不容乐观。经过先辈的扩张战争,瑞典的版图早已达到顶峰,但也在欧洲树敌无数。

卡尔十二世不再期望战争,而只希望能够保住这片土地,并对国家进行建设。

但别的国家可并不这么想。俄国尤其如此,彼得一世即位后,考察西欧,并对俄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一直念念不忘要为俄国找到一个出海口,控制波罗的海的瑞典成为头号敌人。

丹麦也一直对瑞典怀恨在心,此前瑞典通过战争夺取了丹麦大片领土。而且,卡尔十二世还与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公爵结成盟友,反对丹麦对荷尔斯泰因对控制,这也是让丹麦难以接受的。

萨克森选侯,也是新近当选的波兰的国王,则对瑞典控制的立窝尼亚一直抱有野心。归根结底,还是瑞典之前夺去的土地太多了。

丹麦、俄国、萨克森三方多次进行谈判,形成了一个反对瑞典的三国同盟。反瑞同盟开始悄悄地准备战争。

▲沙皇彼得一世一心想从瑞典手里抢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土地

三、瑞典被围攻

1700年,萨克森选帝侯“强人”奥古斯特率先发难,向瑞典统治下的立窝尼亚进军。奥古斯特先是偷袭里加不成,对其进行围困;后又夺取杜纳明德,立窝尼亚被迫卷入战火。

随后,丹麦也对瑞典的盟友,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发起进攻。当时卡尔十二世还只有18岁,他密切关注着丹麦的入侵,却并没有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被动的迎战。

相反,他联合起两个海上强国英国与荷兰,主动进攻西兰岛,并顺利突破了丹麦对海峡的封锁,直指丹麦的心脏——首都哥本哈根。

这次突然袭击充分显露了卡尔十二世的军事才能,丹麦一下慌了神,这不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嘛。国王弗德里克四世被迫签署《特兰文达尔条约》,退出了战争,这也标志着反瑞同盟的破灭。

紧接着,卡尔十二世将目光转向南方,去对付萨克森选侯。不过,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很快就将他从南部战场吸引了回来,彼得一世也率军入侵英耶曼兰,加入了这场争夺战。

▲反瑞同盟失败

四、俄军最终宣告投降

英耶曼兰的主要据点纳尔瓦,遭到俄军的猛烈进攻。卡尔十二世当然分得清轻重缓急,立刻派主力军队回师北上,保卫波罗的海的省份,只留下一小部分兵力防御奥古斯特的进攻。

卡尔十二世亲自统帅军队迎战俄军,在佩尔瑙登陆。随后,军队沿着遍布沼泽的泥泞道路向纳尔瓦进军。卡尔十二世手下的兵力只有1万人左右,还是长途跋涉而来。

而正在围攻纳尔瓦的俄军兵力足足有4万人。随行的将士都对这位年轻的国王心有疑虑,担心他能否应对这次危机。

事实证明,卡尔十二世还是能够担此大任的。他再度出其不意,直接派兵进攻俄军阵营的中心,一时之间,俄军战线被一切两半,首尾不能相顾。

▲大北方战争开始前的波罗的海形势

随后,双方军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瑞典军队一鼓作气,将尚未来得及反应的俄军打得溃不成军。许多人试图渡河逃跑,但在挤压下被淹死在河中,或是被活活踩死。

俄军一片混乱,而沙皇彼得一世则根本没有出现在战场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搏斗后,俄军最终宣告投降。

纳尔瓦战役的胜利,基本奠定了瑞典的成功。1702年,卡尔十二世又在科里佐战役中击败了奥古斯特领导的萨克森和丹麦联军,强迫奥古斯特退位。

四年后,奥古斯特卷土重来,但有一次在弗洛施塔特的战斗中败给瑞典,签署了《阿尔特兰施塔特条约》。反瑞同盟全员失败,瑞典赢得了暂时的胜利。

▲瑞典军迷重演纳尔瓦战役

结论:

卡尔十二世将反对瑞典的丹麦、俄国、波兰各个击破,巩固了领土范围。但俄国仍未放弃与瑞典为敌,大北方战争也尚未结束。

【参考资料】《外国名家重大军事改革述评》《彼得大帝》《欧洲历史大辞典》《瑞典通史》

1.《青史子 瑞典历史:三国结成反瑞同盟,大北方战争的开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青史子 瑞典历史:三国结成反瑞同盟,大北方战争的开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6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