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568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唐朝时更是吸引许多国家的百姓前来学习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但是这样的局面从明朝开始便被打破了,明朝是东西方世界发展的分水岭,东方还有几个大国存在,可不过落日余晖罢了。

而西方刚刚崛起的几个大国却好像刚刚升起的太阳一样充满朝气,而且西方崇尚海洋文明,他们的文明是开放的自由的,东方更崇尚农业文明,我们的文明相对比较封闭保守。

东方以我国为例,当时的明朝社会为了维护统治,保障社会安稳运行,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统治者正在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目的是压榨商人的发展,减少商人带来的流动性的影响,维护社会秩序安稳。但是此时的西方国家却大肆鼓励商业发展,鼓励对外扩张。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明朝的海禁政策后来也有所改变。

一、明朝自我陶醉

1、自给自足

其实在明朝以前,我国的对外政策都是比较开放的,比如唐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宋朝时期海上贸易繁荣,为什么到了明朝时期,对外政策竟然陷入了如此封闭的境地呢?

明朝的皇帝觉得我们可以通过维护农耕文明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因为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什么奇珍异宝都应有尽有,并不需要和外界交换,而西方的海洋文明则需要通过交易换取需要的物资。

2、重农抑商

我国古代统治者一直实行着重农抑商的政策,因为商人的流动性比较强,在统治者眼中不利于社会安稳。

我国以农业为基础,皇帝希望更多人都围绕着自己脚下的土地生活,为国家缴纳赋税,有利于社会环境安稳。

统治者打击商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愿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因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粮食,若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商人的队伍中,那么粮食的产量就会下滑。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讨厌商人,于是便建立了户籍制度,将商人的地位压到最低。

3、自我陶醉

我国古代一直将自己称为天朝上国,将周边部落称为蛮夷之地,自认为中国是全世界的中心。

按照朱元璋的设想,周围的蛮夷还需要按时向明朝朝贡,可是那时的明朝并不强大,海外诸国不愿如此。

所以朱元璋便通过实行海禁切段与海外国家的联系,如果想要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必须要称臣,这个体系最终在朱棣手中逐渐得到完善。

二、面临冲击,有所松动

1、海禁面临挑战

明朝的海禁体系从一开始就面临极大的挑战。民间私自建造船只走私,沿海的百姓离开了海上贸易就失去了基本生活来源,他们有些人甚至成为了海盗。

在陆地上,政府也无法禁止民间贸易,首先明朝自身就因为地域限制无法培育马匹,只能通过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换取马匹。

明朝会在边地制定严格的贸易开放时间、规模以及价格,以获得优质马匹,此时的明朝深陷固步自封的政策,而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了殖民扩张,闭塞落后的政策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2、对外政策放松

明朝嘉靖年间,因为受到倭寇侵扰,海禁政策已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严格程度,直到后来隆庆皇帝即位才让明朝的姓氏出现了极大的转变。

首先,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沿海地区的倭寇已经被清除干净,蒙古与明朝达成和解,恢复了贸易往来。

但此时的明朝也面临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国家财政已然入不敷出了,为了解决财政上的困境,隆庆开始开放海禁,但是开放程度也是受到限制的。

首先,海禁政策的放松只局限于福建,规模和频率也受到限制,尤其不允许和日本进行贸易往来,这也使得和我们与日本的走私长盛不衰。

尽管如此,明朝在开放海禁政策后的格局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官方许可或是民间走私的贸易都往来密切。

后来,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频繁,许多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也开始流入中国。传教士带着西方最新的知识成果来到中国,但是当时的人们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只有一部分有学识有见地的士大夫能够理解并认可西方的学说。

明朝之后,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成为了落后的、被动的一方,在这场东西方相互融合的较量中,有些国家主动学习,有些被迫改变,最终都是要适应世界潮流的。

参考文献:《明史》

1.《壹说文史 从封闭到开关,明朝海禁政策的发展和变化,解除海禁对当时的影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壹说文史 从封闭到开关,明朝海禁政策的发展和变化,解除海禁对当时的影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