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1月,陕北已经开始下起了雪,这比往年任何时候都来得早,雪下在地方,还没来得及站住脚,就已经消失不见了,农民们喜出望外,因为他们觉得,这场雪正是来年丰收的征兆。

远在北京的一个院子里,此时正坐着两个大人和一个16岁的男孩,孩子的母亲刘桂芳和街道办王主任,正在劝说眼前这个孩子去陕北,在新的革命浪潮中,这无可避免,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有时候我们的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别人手里,这个男孩的名字叫孙大成,父亲是一名老师,现在已经闲赋在家,只能靠着母亲微薄的工资养家,孙大成不想去,可是最后终于妥协了。

1968年11月25日,孙大成过完17岁生日,母亲给他做了一碗长寿面,孙大成含泪吃完饭,提着早已经收拾好的行李箱,头也不回的走了,母亲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失声痛哭了起来,她也不想让孩子去,但是她没有办法,因为她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17岁的孙大成就这样踏上了北京开往陕北的知青专列,在火车上他静静地看着窗外,泪水在眼眶里打着圈圈,他强忍着不让自己哭,他开始有点憎恨这个世界,因为在他内心,自己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面对现实他却无能为力,这是孙大成第一次感觉到无助和失望。

经历了三天三夜的煎熬,孙大成终于来到了陕北上水村,上水村是曾经的老革命根据地,因为交通不便,这里一直都能贫穷,给知青们做饭的是王芳芳,王芳芳是一个苦命的女人,20岁嫁到上水村,24岁就死了丈夫,一个人带着2岁的娃娃,王芳芳也曾经想要放弃过,可是每当看到自己的儿子,王芳芳就看到了希望,也许她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了孩子活着。

陕北的生活,孙大成很不习惯,他一刻也不想待在这个地方,王芳芳看见孙大成整天闷闷不乐,就主动关心起了孙大成,孙大成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大7岁的女人,有一种亲切感,孙大成给王芳芳讲了自己的故事,讲了自己的理想,这是他第一次向一个外人吐露心声,王芳芳认真的听着,也许她不能理解孙大成,她对孙大成说道:“人的命运啊,谁又能想到结局,你看我24岁就做了寡妇,这一切我也没有想过会发生在我身上,当发生的时候,我们又能改变什么,也只能勇敢面对现实,你还年轻有理想有抱负,生活才刚刚开始”,孙大成看着自己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女人,说出的话像一个只有经历过无数沧桑的人,王芳芳的一番话给了孙大成勇气和信心,孙大成决定面对现实。

孙大成忙完活,一有时间就会去王芳芳家帮忙干农活,王芳芳对这个弟弟也是非常喜欢,每次孙大成来的时候,王芳芳总要做好吃的,走的时候还要给孙大成带上,孙大成对这个姐姐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同情。

1974年5月传来了一个噩耗,王芳芳去挖草药的时候,失足掉下了沟里,是老乡放羊的时候发现的,孙大成来到医院的时候,王芳芳已经没了呼吸,王芳芳的死,对孙大成打击很大,这是自己来陕北认识的一位好姐姐,她给了自己亲情和温暖,孙大成此时内心五味杂陈,他内心很煎熬,为什么所有的不幸都发生在了王芳芳一个人身上,看着王芳芳8岁的儿子刘海峰,孙大成陷入了沉思。

1976年孙大成接到了返京通知,孙大成带着10岁的刘海峰回到了北京,父母坚决不同意刘海峰留下来,希望孙大成能够送回去,因为孙大成还没有结婚,现在还有一个孩子,父母担心孙大成找不着媳妇,可是孙大成坚决要留下刘海峰,1979年,孙大成找了一个比自己小一岁,还带着一个3岁女儿的女儿组建了家庭。

1.《乌托邦日记00 知青往事:陕北插队8年,返京时他带了一个10岁的孤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乌托邦日记00 知青往事:陕北插队8年,返京时他带了一个10岁的孤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