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将贺若弼的父亲去世前用锥子猛刺他的舌头,并叮嘱道:“我是因为嚼舌根惹来杀身之祸的,你一定要吸收教训。”可惜贺若弼还是步了父亲的后尘。

贺若弼从小便立有大志,擅长骑射,兵法武艺娴熟,相继得到北周齐王宇文宪及北周武帝、宣帝的信任,曾随上柱国韦孝宽一同出征,将长江以北之地划入北周疆域。期间多所谋划,立功甚大。

他的父亲名叫贺若敦,是北周的行军司马、金州刺史,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他曾因口出怨言得罪了北周权臣宇文护,被逼自杀。贺若敦所谓的嚼舌根就是指这件事。他想要通过这种刺舌之举告诫贺若弼一定要管住嘴巴,不可乱说话。

隋朝建立后,贺若弼得尚书左仆射高颎的推荐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吴州总管,镇守现在的扬州,负责筹备平陈之事。开皇八年,灭陈之战打响。贺若弼担任行军总管,在这场统一之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得到了隋文帝杨坚的高度赞赏。

可是自从贺若弼在平陈之战中立下大功后,便有些居功自傲。他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在群臣之上,常常以宰相自居。不久,朝廷任命杨素为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但是贺若弼却仍是大将军。他的职位没有得到升迁,贺若弼心中很是不平,因此经常口出怨言,指责隋文帝没有识人之明。此话传到隋文帝耳中,他心中非常不高兴,一气之下将贺若弼的官职给免除了,以为警戒。

免官之后的贺若弼心中更是不平。言行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这种行为已经够得上是大不敬之罪了,皇帝如何能忍?于是下令将贺若弼抓起来,投进天牢。

这时不少被贺若弼得罪过的朝臣纷纷上书,奏请皇帝治他的死罪。理由是他居功自傲,目无皇上,藐视朝廷。为了让贺若弼死个明白,皇帝亲自审讯贺若弼。

隋文帝对贺若弼说:“朕身为天子,要任用高颎 、杨素为宰相,你却说这两人只是吃干饭的,是何用意啊?”

贺若弼自知得罪了皇帝,但又不甘心就此受死。灵机一动,从容答道:“高颎是臣下的老朋友,杨素是臣下的妻舅,臣下对他们两人的才识自然了解得很清楚,所以才敢这样说。并不是臣下要故意贬低他们,得罪皇上。还请皇上明查。”

隋文帝觉得贺若弼此言也有些道理,便对他说:“做臣子的要遵守纲纪法度。你想免除死罪,可以把道理都讲出来听听。如果说得有理,可免你一死。”

贺若弼见求生有望,继续振振有词地说:“当年臣凭借皇上的威严,率领八千勇士,渡江与陈作战,擒获陈后主陈叔宝。凭借此功劳,臣认为可以免死。”

隋文帝心想贺若弼平陈功劳确实很大,但是就此放过他,不是太便宜了吗?他想了想说:“平陈大功,朝廷早已格外给你赏赐,用不着再说了。你还有其他话可说吗?”

贺若弼又赶紧申辩道:“当初平陈,讨论以谁为将,朝廷众大臣谁不同意我担当此任,是皇上见我一心为国,才委以重任,这才真正是皇上对臣的格外重赏啊。现在臣还请皇上格外使臣下求活。”

隋文帝听到这里,动了恻隐之心,就不再问下去了,命将贺若弼暂时押还天牢,听候处置。

隋文帝回到宫中后,左右权衡,觉得杀这么一个功臣,实在可惜,弄不好自己还会背上杀功臣的罪名。于是免除了其死罪,只是将其除名为民。不过不久之后,隋文帝又将其恢复了爵位,只是不再任命他为官。

隋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贺若弼愈加远离权力中心。大业三年,贺若弼曾随杨广北巡榆林,期间杨广命人搭建了个容纳千人的大帐篷,用来接待突厥启民可汗的部众。贺若弼认为这太过奢侈,于是在私下里与高颎、宇文弼等人抱怨此事。不过隔墙有耳,这些话被杨广听到后报告给了他。杨广大怒,以谤议朝政之名将贺若弼及其余二人一同斩杀。

贺若弼与他的父亲走上了同样的一条路,连被处死的原因都是如此相同。

1.《当然也应该这样 贺若弼继承父志平定江南,但为何忘了锥舌之痛,依旧死在了这上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当然也应该这样 贺若弼继承父志平定江南,但为何忘了锥舌之痛,依旧死在了这上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8402.html